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三十五章 个人的出路与上升的空间

《与南宋同行内》第三十五章 个人的出路与上升的空间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2002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张岛主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核心很简单,鼓励实体产业,遏制投机炒作------这不用行政命令,只需要挥舞税收的大棒,同时再加上一定的投入与对方公平竞争就可以了。

  你们开始囤房,那我收税不说,同时我也加入建房,再囤我再建------我可以拉伸到十公里二十公里,看你还囤得起不!

  我才不会弄个土地红线来人为的造成土地供应紧张呢,你的本钱要是足够大,你就大胆地囤吧,感谢你们拉动我八道河地区的城建,看看你本钱多还是我土地供应多!

  我可以亲自盖起或让别人盖起更多的房子,但你手里大量的房屋能空置得起吗?!

  你最后不得不出租了,开始提高房租以抵累进房税的损失,这是可以的,我管不着,但是,我开始建四层预制板筒子楼,你们想不到吧------房租便宜极了,而且我的投入还挣钱绝不是亏本经营。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先前要有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才可以做到的。

  八道河的城建有规划的,土地私有制意味着你要先去花钱买才行,并不代表着可以任意找块土地就占有,就盖房后再交钱。

  临安城里可以炒房,岳飞也可以炒房,但是他们的成功在流求岛无法复制。

  一是大宋的城建没有先期规划,二是大宋没有公共交通意识。

  大家只能胡乱地聚居在一起,连皇宫想扩建一下都没有办法------

  张岛主正在努力打造一个人人都有出路,都有上升空间的社会。

  农民们,如果安于现状,你就守着几亩地种你的粮食和蔬菜,粮食可以自由买卖,也可以专门卖给张岛主的粮库,那里收粮的价钱一年涨一点,虽然不算多,但是从来都是给钱准成的,不拖欠不降价。

  不安于现状就与他人把土地合在一起,租用农机来大规模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省下的时间和精力再做点小生意。

  还不满足,认为流求岛的水田贵,你可以去十天航程外的婆罗洲文来河口买地种,那里五百文一亩水田,而且两年不收税。

  还嫌贵,去澳大利亚买吧,一文钱一亩地,三年不收税------去那里最快十五天,最慢四十天。

  听说澳大利亚百思城的粮价比流求岛还贵一些。

  工人们,如果有好的技术自然不必说了,哪家工厂不当成财神来对待?

  就算出卖体力搬砖和挖沟,哪里也都能找到活计,工钱还不低-----而且要是去婆罗洲和澳大利亚,给的工钱更高。

  知识分子们,如果在大宋考不上科举,可以上流求岛来考公务员,如果还考不上,去夜校当教五百大宋字的听读写的老师------还教不了书,那就去当写手吧,给各大报纸写文,稿费肯定不少!

  写文总扑街,没有人收稿,也没有人看------那行,最后去婆罗洲和澳大利亚当二百大宋字的听读写老师吧。

  这个也教不了?

  你也配自称是知识分子!!

  工厂主们,生产的产品有多少就能卖多少,流求岛竞争厉害了,上大宋去卖,卖不了的话近一点就去高丽、日本,远一点去天竺和开罗,还可以以货换货!

  再想扩大规模,扩大产出,扩大销路------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商人的出路和上升空间不必多说,借着流求岛的海船,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新东方公司就是一个典例。

  张岛主相信自己和他的朋友改变了这个时代的走向,但是他们实在是不知道他们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

  澳大利亚西部找到了金矿,而且还不是一座!

  《流求实报》上突然开始密集报道金矿被发现的消息------这简直要了读者的命了。

  如果是凭借家族,功名或者技术和勤劳成功了,变富有了,一般正常的人还不会羡慕妒忌恨------可是就凭着幸运,随随便便就发了大财,这太让人心里那个了。

  关键是这些报道都是真实的消息。

  杨友行总编润色这些消息时,都有投笔不写了的想法!

  他红着眼睛对千千娘子说:“那几个家伙随随便便摔了一跤,就摔到了一座金矿上,直接卖了二十万贯钱钞,二十万贯啊!”

  千千娘子继续发挥与他作对的风格,说:“那是随随便便嘛?人家在山里转悠了半年!差一点饿死在山里------”

  杨友行总编恨恨地说:“啃狗是笨蛋,放着这样一座金矿没有发现,便宜了别人------早知道我就去找金矿了!!”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你坐八道河上的蒸汽机船都晕船------还说要出海呢!

  啊呀,你踢我的袋鼠干什么?!”

  杨友行总编发现那袋鼠竟然在笑话自己呢,当即就踢了它一脚,然后趁它没有反应过来,转身就跑。

  摔到金矿上的那几个家伙都是太湖边一个渔村的村民,为首的是高氏三兄弟,高小三,高小五,高小六。

  他们三兄弟原是一胎所生的孪生兄弟,母亲早丧,家境贫寒,长到十几岁还没取个名字。

  一次老父患病,听郎中说要吃一种叫“泥里钻”的鲇鱼才能治好。

  三个儿子听说此事,便冒着严寒,潜入水底各摸来一条鲇鱼。

  高老汉要三个儿子将鱼都称一称,结果一条是三斤,一条五斤,一条是六斤。

  于是老汉就按鱼的重量为这三个孪生的兄弟取了名字。

  他们兄弟三人一直以打鱼为生,平常习武打熬身体,他们三个身上又具有豪侠的性格,为人正直,所以在当地颇有名望,堪比传说中的阮氏三雄。

  无奈何当地的渔业早被渔霸们掌持,他们借着黑社会势力任意打压鱼价,再加上大宋政府年年动辄加税,村里的渔民们虽然整日风雨不误地捕鱼,但是只能混个肚饱,身上落不下闲钱。

  高氏三兄弟尽管有一身的本领,但也是如其它大多村民们一样,没有闲钱娶妻,只在湖边的高埠处盖了几间草房,守着老父亲忍气吞生地过着日子。

  后来,老父亲去世了,兄弟三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

  高小五说:“我兄弟三人烧了这草屋子,去打杀那些渔霸,然后夺了他们的财产,划进那太湖里让官府寻我不着,好好享受他几年,出出这口鸟气!”

  高小六大喜,说:“不如还叫上同村里的人------那些娶妻生子的不算,只叫如我等一般的人!”

  高小三思忖了一下,没有说话。

  老父去世时,嘱咐他想尽办法让两个弟弟成亲,也好沿续高家血脉------若是打杀了渔霸们,可能今生今世只能当水贼了。

  但是他没有拗过两个弟弟,只好同意先召集同伙再说了。

  Ps:感谢萧湘和风筝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