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三百三十五章 杜仲橡胶和印度榕胶

《与南宋同行内》第三百三十五章 杜仲橡胶和印度榕胶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2034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京湖制置使吕文焕有心不想搭理文天祥,但是想到这家伙还是有一点名气,又考虑到老领导贾平章的嘱托,便不得不给他提供了一个方便。

  他当时正好有一批杜仲树皮、树根、树枝和干树叶子还有一些石膏要送到流求岛,不妨多加一两条船当个人情送送文天祥吧。

  他同时又写了一封信让文天祥带着送给张岛主,算是介绍信了,以免过于唐突。

  五百名好劳力没有留下,京湖制置使吕文焕看着心疼!

  他知道流求岛出产的什么杜仲橡胶是从杜仲树里变出来的,他也让自己的工匠试着变一变,但是结果总是徒劳无功,也就认命了,可能张岛主真像传言说的那样会施法术。

  好在那杜仲树叶树枝都能卖出钱钞,只要方法得当每年的产出还是不少的。

  他早就命人在附近的山上大力种植,反正它也不占田地。

  最终还是打发文天祥他们走了------说不好这个愣头青能说服了张岛主?!

  那可算是出人意料的收获了。

  文天祥带着他的五百乡勇上了船,然后就一路顺流而下。

  文天祥也很奇怪流求岛怎能从杜仲树中弄出什么杜仲橡胶来的-----但是他见过一些大户购买的四轮大马车的车轮上裹着两指厚的杜仲橡胶。

  也见过所谓的杜仲橡胶底的帆步快鞋------此物确实有大用啊!

  要不然,《流求时报》的广而告之上不会那么多发过收杜仲的消息,他们连树枝和树叶都要,此等真是好事一件啊,让我大宋百姓又多了一份收入!

  他想到流求岛的心意更浓了,但是总不能飞去------

  张岛主确实大量收购杜仲,并且把它与印度橡胶榕树一样,列为流求岛上的种植大项。

  杜仲这种植物在晚第三纪以前,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

  第四纪冰期来临时,杜仲便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只有大宋由于复杂地形对冰川的阻挡,成为世界上杜仲的主要幸存地。

  大宋境内的杜仲树具有耐寒冷、抗干旱、适脊薄、生长迅速等特性,广泛分布在境内各处,野生的数量很多的。

  张岛主就把它当成先替代天然橡胶的材料之一------但是它与天然橡胶还是不一样的。

  首先,传统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顺-1.4-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的主要成份是反-1.4-聚异戊二烯,两者物理性质大不相同。

  杜仲胶具有橡塑二重性,绝缘性好,耐水、耐腐蚀,但缺点是弹性很差,耐热性较差,五十度以上就会变形-------一般用来制造硬性橡胶制品尚可,而如果作为生产汽车轮胎类别的材料,其本身就“先天不足”。

  当然,随着技术进步,高分子技术,新的工艺和合成技术已可用反式橡胶制造出高弹性材料,具备解决轮胎强度、轮胎寿命、轮胎摩擦放热等问题的可能,但这里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把普通砖头改造成耐火砖。

  在那面的世界,曾经有人借此来拉投资------事实上这是骗局,杜仲胶的产量远远比不上十二个月份都可以收割的天然橡胶不说,新的合成技术成本是天然橡胶成本的七八倍,根本不实用。

  但是在这面的世界,成本对张岛主来说最不是问题了------大宋的民间只会用它当成一般的中药,而且,没有人能和他竞争!

  提取杜橡胶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也比较低------当然这是对张岛主和王德发主家来说是的。

  他们首先用锅驼机为动力将已经备好料的杜仲根、树皮、树枝和干树叶统统粉碎,然后在陶瓷反应釜里用浓度为百分之十五的火碱浸泡,慢慢加温,当温度到了九十度时,控制温度,直至三个小时左右。

  完后停止加温,待其自然凉却后用铁丝勺子浸取,转置另一陶瓷反应釜内,用百分之三十浓度的盐酸浸泡,加温至四十度时保持恒温24小时后再浸取。

  最后用烘干机快速烘干。

  结果显示,杜仲的产胶率为百分之十四,含胶率为百分之六十五。

  此胶体胶分松散,胶色不正,但是非常柔韧,而且易于硫化处理和热塑成形。

  在张岛主的橡胶厂里,有近两千名工人做着这样重复的工作,日产二十吨杜仲橡胶都不太够用!

  印度橡胶榕提取橡胶的方法大致相同,只不过含胶率更低一些。

  好在这种后世的橡皮树更容易种植,而且生长速度较快,很容易就从印度引种过来了。

  张岛主当然知道这两种橡胶都不耐高温-----可是就凭这个时空的原动力,哪里能让实心轮胎摩擦的温度达到五十度以上?!

  他当然也不会用它当高温密封垫了,黄铜垫比橡胶垫的密封效果更好!

  甜菜的种植实在瞒不住精明的大宋商人,相信他们早晚也会用各种土办法解决白糖的白度------但是橡胶他们实在不会,除了他们自己的家养小子,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知道规模化生产盐酸的办法。

  橡胶的用处当然不止做实心轮胎和鞋底这样简单------所以,它早晚又是挣到大宋各种物资和人力的大杀器!

  类似于玻璃和镜子等技术一样,张岛主都是对外封锁的------大宋的官窑不是也这样对他们嘛,那里的大工匠绝不传授流求岛烧窑技术。

  这逼的流求岛一方面只能少量出产昂贵的骨瓷,一方面也只能大量出产不算值钱的粗瓷。

  文天祥出生在水乡,而且也出过海,他根本不怕风浪,整日在船舱里看着临出海前购买的各种报纸。

  大宋的民间和流求岛上大小报纸的种类逐日增长,只不过有的印刷精美,有的粗糙罢了。

  这一天下午,他忽然听到管事的船首喊道:“诸位注意,流求海警来临检了,小心应对,不得出错!”

  他放下报纸,出了舱门观看。

  他看见远处飞速驶来了两条冒着黑烟的两桅海船,竟然真的没有挂帆而高速行驶!

  那桅杆上高挂着的蓝色大旗迎风飞舞------

  它们的样子与普通帆船不太相同,它的船头略平,上面架着似乎是一门火炮!

  靠近时,可以看见它们的船舷上用白油写着海警121号和122号------文天祥当然知道那是流求岛数字。

  打头的海警121号上,一个穿着浅蓝色的军服,戴着圆盖帽,两个肩上似乎有黄色的肩章的军官,他举起手里的铁皮喇叭喊:

  “请停船落帆,流求海警临检!”

  文天祥看见那船上还有十多个同样穿着浅蓝色军服的战士,他们人人手中持有尖锐的短矛,个个神情严肃!

  船首则热情地打着招呼:“陈警官,放心吧,这是吕家船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