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贾的投射心理

《与南宋同行内》第一百七十四章 老贾的投射心理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1869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后来,那郝经才知道,原来放了自己只是为了换回一个百夫长……这,这,真是让他无语。

  他和自己原本的一行人都上了送他们的海船后,一路颠簸,终于在一个多月后,重新踏上了陆地。

  又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后,他眼见着自己回到了大都的郊外!

  这个时候,大头目忽必烈也派枢密院官及内臣近侍远道迎接他……他再也忍不住了,一时间老泪横流,终于回来了,我的大汗果然没有忘了我!

  郝经一行回到了阔别十五年的大都后,大头目忽必烈赐宴于廷,赏赐有加,并向郝经咨以政事……一时间传为另一种君臣和美的传说。

  先前平章贾似道接到流求岛大使要求后,沉思片刻,便痛快地答应了……一是因为那个所谓的百夫长黄安其实是赵安,是宗室的远房亲戚,赎回是必须的,二是,流求岛却似乎比大宋更加着急,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古怪……莫非,是想通过此行,来与鞑靼人沟通?

  一个大儒啊,必会成为他们的助力,这个时候,他才后悔自己应该有无数办法让郝经“自然”的死掉……

  心理学上有一个学名叫“投射心理”。

  这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

  平章贾似道怀疑流求岛会不会借此与鞑靼人达成什么密谋,等到他收到了从流求岛上传回来了密信后,他半信半疑地信了。

  再等到从大都传回来了密信后,信了七八分,流求岛一时真的没有派出人员私下与鞑靼人联系……

  但是,如果真的只是为了一个大宋的“志愿军”,他们的举动真是不可思议,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流求岛所为,无不是为了些许小利。

  呵呵,他们占了山东半岛竟然开始四处收流民以种田开矿……不思进取至此!

  每一次接到山东半岛来的密信都无奈了,恨自己不能亲自指挥他们行动!

  前文说过,平章贾似道连太学里浴池外墙上发的帖子都能知道详情……这些年来,他安插了很多的内线,这个可不分内外,没有真实的情况,他无法掌控局面!

  他在流求岛和大都都安排了自己独线联系的密探……甚至在大宋的皇宫内都安插进了人员,皇宫外自然更不用说了。

  插进一段有趣的闲话,说说大宋人喜欢发帖的习惯。

  大宋时代没有电脑,没互联网,但宋朝有粉壁,照样可以“发帖”。

  那个时候的粉壁,都是用石灰水刷白的墙壁。

  在大宋时代这就是“平面”媒体,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在寺壁、驿壁、屋壁、桥墩儿上面直接“发帖”,大宋人称为题壁。

  《水浒传》三十九回中,宋江独自一人倚栏畅饮,不觉沉醉,便作了一首“反诗”《西江月》。

  当然这只是,但是绝对是有根据的。

  大宋南下后,有个叫敖陶孙的写手,在临安城的三元楼题壁讽刺宰相韩侂胄,诗没写完,就被文化密探发现,这还了得,完全是“恶毒攻击”领导啊!

  当时的临安知府马上命令一班衙吏来追捕,幸亏他后来警觉性高,立马化装成酒店服务员,一口气逃到福建,躲过了一劫。

  如果是一个酒鬼,没钱,但才气够高,也不妨在酒店墙壁上发帖,弄不好就起到了广而告之的作用。

  大宋初年,苏州许洞是位名士,无酒不欢。经常从酒坊赊酒,日积月累,酒债渐多,只好在酒坊墙壁上“作酒歌数百言”,引得粉丝云集,边观赏边喝酒,酒坊获利数倍,大手一挥,酒债全免。

  话说淳化三年冬,兴国寺的牡丹,反季节盛开,富丽堂皇,游人如织。

  某三十余岁的老妓趁机自我推销,在墙壁发帖:“曾趁东风看几巡,冒霜开唤满城人。残脂剩粉怜犹在,欲向弥陀借小春。”

  此帖当时就风靡一时,老妓成了网红,又“车马盈门”,走红了好几年。

  不过在粉壁发帖,也讲究互动。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八曾说,高宗赵构漂泊几个月,终于定都杭州,改名临安。

  这时的临安就像块吸铁石,引得四方士民商贾纷至沓来。

  官府开张,朱红大墙,焕然一新,于是有好事者题壁一联,云:

  “钤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敕令所”,意思就是这院子乃政府衙门。

  但是广大大宋网民及精明的江湖郎中、中医世家、卦师不这么看,他们窥见了此中商机,有人坐沙发,写下“王防御契圣眼科”,然后有人跟帖“陆官人遇仙风药”。

  此起彼伏,帖子火了!

  比如“干湿脚气四斤丸,偏正头风一字散”,比如“三朝御裹陈忠翊,四世儒医陆大丞”,一共有几十幅对联,成为临安城里的一面免费的宣传栏。。

  经常发帖子还有当官的可能……当然要有一定的真才实学,只会赞美和拍马屁当五毛不行,没有人会重用的。

  大宋时代,还是讲究个重用真正的人才。

  还是大宋初年,扬州有个通判王琪,在大明寺题壁发帖,那帖子有质量,就被宰相晏殊看中了,从而累官至侍从。

  仁宗朝和神宗朝,有个卢秉,题壁诗打动了王安石,“立荐于朝”,几年工夫,就成了部级干部。

  王钦若早年落魄,寄人篱下。

  某次,他在屏风上题写的一联诗,被还是太子的真宗赏识,这是千里驹啊,真宗步步提携老王,一直提携他做了宰相。

  当然,这种飞黄腾达的几率按帖子数量来看,可能性也就几十万分之一。

  平章贾似道对国内舆情的监督也主要看这样的帖子,而且还有人专门分析辨别,虽然花费不少,但是有利于他掌握一手资料。

  他对自己在大宋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好感到高兴……其实在这种国内外安定的局面下,哪个官员的名声都挺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给了平章贾似道准备在政坛上重新布局提供了信心……他就真的准备下手了。

  第一个安排的人员,他就当场决定,向大宋官家举荐法可统制!

  所以,他笑呵呵回答了法可统制疑问后,开始认真与官家谈一谈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