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一百四十六章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与南宋同行内》第一百四十六章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2071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罗娘是官宦之女,她的爷爷罗方是一位有远见的士大夫。

  当年,他还在海州当地方官的时候,大宋朝廷要求在该地设置三个盐场,罗方却认为这样做并不方便地方,于是拒绝这个要求。

  朝廷觉得罗方不可理喻,于是主管这方面的官员,一位转运使亲自来到海州,决意要执行设置盐场的命令。

  但是罗方却和转运使犟上了,就是不同意,其抗论排沮甚坚。

  那个时候,海州当地的百姓却很支持转运使,认为国家工程必会让地方民众受益,所以人人都希望能在当地设置盐场。

  他们纷纷拦住罗方,都说设置盐场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便利,以至于男女老少齐上阵,形势一时间很紧张,眼看着就引发群体性事件了,

  罗方单独一人走进百姓中间,他站在高处,耐心地向着百姓们解释道:

  “你们根本不知道长远之计,转运使在我们这里设置盐场,虽然从近处来看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朝廷设置的盐场不怕供应不足,而在于销售不出去,到时候盐产量过大,销售不出去,这个恶果三十年后才显示出来,到时候你们等着瞧吧!”

  罗方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声望的。

  前几年曾经碰上朝廷向海州征收制作弓弩用的材料,海州历来不生产这些东西,民甚苦之,所以当地老百姓请求用海产品鳔胶来替代。

  罗方却有先见之明,说:

  “官家和朝廷都知道我们海州不生产弓弩材料,这一次只不过因为战场临时征调而已。

  如果用土产替代,让朝廷觉得海州盛产军用原材料,于是年年征调,到时候就没完没了……虽然我能得到上等的课评,但是留给地方的会是无穷的麻烦,扰民甚重!”

  于是他坚决拒之!

  百姓由此德之……所以,罗方的话语对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力度的,百姓不得不听服。

  罗方在职的时候,海州始终没能设盐场,等他离任之后,转运司终于如愿,在海州设了三个较大的煎盐基地。

  后来。海州一带因盐场有利可图的原因,大宋政府一直大力征税征兵役,同时盗贼蜂拥,比过去更多更频繁,民众苦不堪言。

  一直到前几年,恰恰是三十年左右,流求岛的海盐扑天盖地一般运来……海州盐场里的海盐只能像山丘一样堆积,亏欠得很厉害,债务常年积累,导致很多人破产!

  这时,有海州百姓想起罗方当年的话语,便纷纷去到罗方的老家,位于两浙西路的吕城,想找寻到他,以求对策……然而他那时已经做古,其坟头之草,已经尺余了。

  罗方之子罗援,也就是罗娘的爹爹,却是一个空言无物,志大才疏之人,最后只是在当地县衙里当了一个押司……

  罗娘小时候就深得罗方之喜。

  罗方致仕回乡后,但凡有闲暇之时,必授技与之……包括经论诗词,琴棋书画等等在内,百般千样,无一不教。

  罗娘天生聪慧,常常是一学就会,再二再三便已经熟稔于心,有些专业,非请专业人员来教不可。

  罗方常常感叹道,可惜我家罗娘是个女儿身,无功名得利之法。

  罗方一生清廉,家资不多,他见自己的儿子罗援不过是中人之才且碌碌无为,便想为孙女留下一些钱财,以防将来会有窘迫之时。

  那时,罗方对罗娘说道:“留下钱财,不过十年之用;留下宅田,不过三十年之用;留下名声,可流传百年……”

  小小的罗娘回应道:“若有经世之策传我,何止百年。”

  罗方捋着花白的胡须呵呵笑了,说:“欲求经世之策,不如先学济民……”

  随后,正逢吕城地方政府欲拍卖县城外路边的三千亩荒地……大宋时期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也时常拍卖土地,只不过不叫招标和拍卖,而是叫做“实封投状”。

  也就是政府公布地块和底价,有意向的买家把自己能出的价钱写在纸上,装到信封里,投进政府指定的标箱,报价期满,政府着人打开箱子,公开念出各人的报价,出价最高者可以买到地皮。

  罗方公开宣称自己将要参与实封投状,坦言将建立义学与济民医坊,绝不收取一文钱的费用,全是免费!

  结果,无人与之争价,让他以百文之价得到……其实那时罗方已经抢占了道德至高点,无人敢与他争价,建立不收费用的义学与济民医坊,只有巨富之家方可为之……

  得到土地后,罗方首先便倾其所有来筹建义学和济民医坊……结果,有听闻此事之富户,纷纷捐资以助。

  罗方令人刻其名于石碑之上……石碑甚巨,所空余处甚多。

  不久,大户捐资者甚众,义学和济民医坊方成,而石碑空余处仍众。

  罗方写信与周边大儒、名医,坦言称其义学与济民医坊已成,然则无名师名医,愿借力相助,愿与大贤一同流芳百世。

  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无法让人拒绝,于是要么亲自来传授、坐堂一段时间,要么派出高徒替代……一时间传为美谈。

  原先县城外的荒地之处,已然成为热闹所在……求医免费,但是药物汤剂无法免费;义学免费,但是吃食所用无法免费……特别是名医来坐堂时,那来求医之民甚众。

  义学与济民医坊,用去两千亩,而其余地方,罗方便招租于人,兴建商铺民居,不久,此地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的商镇。

  罗方本人,一直在义学里教学,分文不取,其余土地的租徕之资,皆留给了孙女罗娘,众人无他言者。

  罗娘十五岁时,有常州商户大家梁家为其子梁萧白前来礼聘求婚。

  罗娘对爷爷罗方说:“未闻其子传闻,必庸人也。”

  罗家由是拒婚,常州梁家衔恨之,但一时间又无可奈何。

  此时,流求货物大兴于市,传闻甚广。

  罗娘对爷爷说:“听闻那里有女子主事,极善织纺,所出之布,天下闻名……不如孙女前去一观。”

  罗方阻之曰:“其兴忽也,其败也必忽也……暂且观之。”

  随后几年,求婚者相属于路,不绝于缕,然皆拒之也。

  期间,爷爷罗方故去……其父罗援为其婚事大恼,问其何所求!

  罗娘说:“女亦无所求,听闻流求之地,已成繁华所在,但求一观之后,再言婚事!”

  罗援见她说的坚决,一时无奈,便让一个老妈一个侍女陪她前去。

  此时,诸多城市,皆可通航流求岛,她们三人先去了临安城游玩一番,最终去了流求岛。

  期间,有常州之女商,见罗娘不凡,细细交往后,方知是吕城罗家女。

  那女商大喜,自称她与流求岛八道河地区的安静主家是极为要好的,又大大讲了一番安静主家的传闻。

  如此便把罗娘迷住了,一个女子,身材如此长大不说,不仅能知晓天下万物,还能操纵机械行事……那极品香水,竟也是她亲手调制。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