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十二章 到山东半岛去打鞑靼人!

《与南宋同行内》第十二章 到山东半岛去打鞑靼人!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1981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大宋不在乎那些回回商的来历,流求岛也不在乎。

  他们只要在指定的地方,想要自己盖商铺或是房屋都可以------大宋一般都不收土地费用,但是流求岛收土地出让金,并发放土地所有凭证。

  钱钞不多,但是必须要交。

  到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不交的-------流求岛不限个人购买的土地数目,但是有个面积的临界数字,过了可是要收土地税了,这个还真是和大宋政府学的。

  张国安岛主为了管理规范化,除了没有像大宋政府那样玩禁确搞垄断之外,其它税种和税率相差不大。

  更重要的是,流求岛没有大宋先前那样多花样的杂税。

  大宋政府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

  换言之,百姓已经为各种设施建设交了税,政府要兴建各种工程,自应该出钱去雇佣百姓,不得再行征发百姓做无偿劳动。

  但大宋政府的两税制的区别在于,两税之外户税和徭役是照样征收的,而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两税制是田租。

  于是百姓虽然已经交过免役钱了,但还是得为官府服劳役,甚至因为不堪“差役法”的摧残而招致众多家庭破产。

  反正老百姓是冤大头,没得选择,官府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虽然明明已经交过一次的免役钱,现在却不得不再交一次钱以求免役,能达到这一点已经是求之不得。

  大宋官吏的无穷创造力再一次得到表现。

  粮食入官仓后,可能被老鼠偷吃,这个损耗得让老百姓补交,即所谓“鼠雀耗”。

  此外还有“支移”和“折变”等名目。

  所谓“支移”,就是农民交了税粮以后,官府说:“这还不行,你得给我运输到哪里去。不想去也可以,交钱。运费按运输距离算。”

  甚至有指定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支移”附加甚至比税粮基数本身还高数倍。

  所谓“折变”,就是指交税的时候,本来应该交粮食和布匹,官府要你折成钱交,当然,折换率是官府说了算。

  比如布帛折钱,开始是一匹两贯,后来改为六贯,最后折成十贯,几折之间,布帛的实际税率上升了五倍。

  有时官府犯穷了,还会提前征收两税,秋粮还没收割,就收秋税,这叫“预催”;今年已经交过了,又叫你提前交明年的,这叫“预借”------

  总之,流求岛上没这些,就两税和商税,还有土地超过面积的土地税和进出口的海关税,没有其它任何的附加。

  那些回回商人打听清楚了后,马下就落脚了,这里比大宋的税还低!

  更别说和北方大陆比了,先前如果不是仗着大头目给的经商垄断权,他们哪里可以交那样高的税------

  当他们落下脚来后,屁股马上坐到了流求岛这边,同样开始关心起山东半岛的局势了,千万别被鞑靼人打败了。

  还好,他们有《流求周报》可以看,那上面报道的很清楚。

  当初,张国安岛主教了杨友行几招后,就让他操心去了,自己不管。

  那个小子就是沈千千的帮助下,把周报办得有生有色,都开始在临安城卖了。

  因此,大宋中的平民也都知道流求卫队在山东半岛做了什么。

  “到山东半岛去打鞑靼人!”

  杨友行经常在《流求周报》上写一些这样煽情的口号,以求能鼓动一些热血青年投向山东战区-------其实他们在山东半岛的打法很简单,但是让杨友行写成了热血沸腾的狗斗式打法,差一点写成天上的神仙在打斗了。

  但是,他鼓动的作用不大,这个时空,大多的大宋人脑子里装的都是如何挣到钱钞的想法。

  反而是来流求岛的人增多了。

  因为杨友行经常鼓吹流求岛的经济是多么多么好,社会是多么多么定,好像谁来这里都能随便的发财;山东半岛和流求北部好像遍地是黄金,很随便就捡了一块金子------有关淘金人吃的苦,他倒是一个字也不提了。

  所以,前来这里和去山东半岛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想发财和想要淘金。

  《流求周报》深受大宋平民喜欢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被上面的连载迷上了。

  先前,王德发给他们讲过《西游记》的故事,而且带的资料里也有。

  这个时空的水平太差了。

  唐朝的文言曾以一批精心创作的名篇而大放异彩,留给宋朝的是一个难以攀越的高峰。

  宋代文言包括志怪与传奇两部分内容。

  鲁迅先生评论中国的发展时曾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

  因而,宋代文言总体成就并不高。

  宋传奇多取材于历史,题材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从汉成帝、隋炀帝、唐玄宗到宋徽宗的帝王生活,笔锋所到,意在垂诫;另一类则为爱情故事,明显不如唐传奇描写细腻,文字也时见芜劣。

  所以,张国安岛主直接拿出了全版的《西游记》,安静每天都让沈千千照着抄一章,然后送给杨友行。

  沈千千得意地转达着安静的话,说:“让你还要学一学人家的写法,比如人物啊,故事啊。”

  好吧,杨友行当时只能再照着抄一遍了。

  杨友行是一个有才华的大宋青年,他领悟能力极强,在这样的抄写中,他确实学了不少东西。

  关键是,张国安岛主和安静都是当老师出身,还是会指导一下他的创作。

  《西游记》在《流求周报》一经连载,别说震惊了大宋平民,听闻大宋官家都要每周必看!

  张国安岛主还让他属上吴承恩的名子,算是提前为他扬名了,当然,这个世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没有了《西游记》,后世的吴承恩若是真有才华,也能写出其它的书来。

  连带着流求岛上的消息,《流求周报》飞快地在大宋境内流传,这个传播效率,可远比什么《小学算术》、《小学几何》、《小学物理》、《小学化学》和《小学逻辑》之类的书籍高多了。

  山东半岛上正在备战的队员们说过,什么军资都可以晚两天,就这个《流求周报》千万别晚------张国安岛主也曾经追过书,他保证过,只要你们好好打仗,不冲动,一切后勤都不要担心。

  好好打仗,不冲动,这是张国安岛主给他们的指示,而且,他们也理解和认定了这个指示。

  所以,那些半大小们在开军事会议时,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

  穆木队长想要出战的打算,基本上被全员否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