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性化的城管方式

《与南宋同行内》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性化的城管方式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2012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现在张国安还真不知道吕文德和刘整之间发生了水军摩擦。

  在平章贾似道的操纵下,诸如《民声报》这样的小报,一律不许讲这些事情,双方都当成啥事也没有发生过。

  所以,张国安任由半大小子们在商业上折腾。

  郭子仁和古剑山两个人,先前就商量过了用“流求岛商品展销会”的办法来推销货物。

  但是张国安对他们说过,这样的展销会,更重要的是扩展自己的影响,最好让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有个流求岛,上面有好货可卖,随去倒卖一把都会挣到钱钞。

  这个和大家事先商量过的计划有关。

  他们先前在考虑发展的时候,对那种关起门来偷偷发展自己的想法嗤之以鼻!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一定是小白,还是没有过经历的小白,请记住吧,一个大村子是发展不起来事业的。

  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与外界的大规模来往,创造和创新能力要有,消费和交流的能力也要有,这是一体两面不可能分开的问题!

  没有人能在一个海岛上自己随随便便就建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必须要和外界有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闭关锁国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下行发展,只能使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弱,当然,靠喊口号一样的打气,那是自己骗自己。

  所以,能让别人主动来流求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有利可图!

  流求岛商品展销会的目的应该在于这里,而不是简单地售卖货物------张国安给他们讲明白了这道理,也得到半大小子们的真心认可。

  古剑山就说:“没有商人主动来,我等上哪里去收税?用什么来养越来越大的流求卫队?”

  郭子仁也说:“靠我等自己去购买货物太麻烦,若是有一百个一千个商人主动送上门来,我等才会真正发展起来啊!”

  因为这样,张国安放心了,其实仅靠他这里的一个地方,在现在的阶段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这个大宋的市场需求,上亿人的大市场,更不用说是还有海外呢?!

  所以,让他们知道这里有好货就成------现阶段还正是天然地造成货物紧缺的阶段,形成自然的饥饿市场了。

  鄂州城的出产也很多,最有名的便是铜、铁、石炭、石膏之物。

  大宋时期,这里的钢铁冶炼就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流求岛尽管先前已经从黄岛和板桥镇缴获了不少的铜铁之物,但是,仍然不够流求岛发展之用的。

  前文讲过,南宋现在一年产铁的底线约为五万吨左右,这还是在丢了北方的徐州重镇之后的产量,当然,这对上亿人口的南宋也不算啥。

  但是,张国安随口说过一句,流求岛何时人均能拥有一吨的钢铁产品,才算这里是经过了发展的初期了。

  这把古剑山和郭子仁哥俩个吓了一跳,我的天神,人均十石的好铁?!流求岛天天进来人员,但是哪里可以天天购入好铁?!

  由此,好铁要越多越好的想法,现在已经深入大家的心里了------

  这一次流求岛商品展销会设在了鄂州城南草市,在那里摆了一趟长长的摊位,海船上的水手们都下来帮忙了。

  南草市位于鄂州城南门外的鹦鹉洲前,上方是南楼,市街沿长堤向西偏南伸展,延袤达数里之长,南北向的跨度至少五里以上。

  南草市是重要的商贸港口,河运发达,商舶云集,所以是一个极好的停泊之处。

  南市民居稠密,人口密度很大,居民以经商贸易者为主,自然可以顺利的推销自己的产品。

  现在,这个南草市与鄂州城合起来构成一个大规模的城市,所以在这个时空就成为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

  郭子仁在一个街口挂上了贴着“流求岛商品展销会”的横幅,远远的看去,非常醒目。

  其实这个横幅本身也是一个产品,流求棉布,它以一十三米的长度,一米二的宽度吸引着有心人的观察,何地有如此宽幅的棉布??

  这种形式的展销会也许是鄂州城没有过的,但是,大宋商人们则表示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形式。

  甚至有的水手还能模仿商家唱推销产品时的调子。

  一时间整个场面都是热热闹闹的。

  张国安敢于让自己的半大小子们到各大城市办这个什么展销会,不是冒险,而是这个时空商业精神是非常正常的。

  他早都亲自经历了,不怕的。

  大宋的历代政府都有通过立法保护商贩合法权益,从宋太祖开始,就曾多次下令,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和张国安在流求海关的要求是一样的。

  张国安相信,郭子仁不会遭遇没事找事的城管,因为大宋政府对商贩是人性化管理和支持。

  在唐代及以前,商人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即设有围墙的坊市内从事交易活动,坊市闭门以后及开门之前,无故行走者将受到被打20鞭子的处罚。

  到了宋朝,由于商业活动增加,城市布局已打破了唐代坊市界限,城镇和乡村集市均可随处摆摊开店,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大宋政府不但不予干涉,甚至明令保护。

  宋太祖就专门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由于朝廷的保护,城市小贩更加活跃,大街买卖昼夜不绝,所以郭子仁也摆摊开始展销,很正常也没有人管。

  但是大宋的城市管理者同样会遭遇相同的问题:商贩侵街,影响市容交通。

  为此,大宋政府设立了相当于现在城管的“街道司”。

  街道司虽然也有维持城市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的职责,但绝不会成天驱逐小商贩,闹得鸡犬不宁。

  可是小贩侵街占道问题屡禁不止,大宋政府为了顾及小贩的生计,一般不主张轻率粗暴地惩处小贩。

  他们集思广益,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街道两旁适当距离,竖立“表木”,作为禁止侵街占道的红线。

  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侵出红线之外就要受罚,而且这条红线还是可延长的,摊位足够用了。

  《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两头就立有四根“表木”,桥上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

  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又不至于妨碍公共交通------很简单地就解决了,根本也不会造成鸡犬不宁的现象。

  郭子仁摆的摊位就是表木之内,所以,没有人管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