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速之客

《与南宋同行内》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速之客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1848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财富总是会吸引有心人注意的,这样的人可能是商人,也可能是走私者或是海盗。

  这一天,流求岛的八道河河口来了一条破破烂烂的官船,它领着好几条海船直接进了八道河河口。

  那个官船上是打着沿江制置使的旗号。

  鲍威队长马上命令队员划着着刀鱼船,冲着那官船去了,他们现在划船的配合越来越好,在八道河面或是一道河面上,真的像是一把小刀了。

  他们在离那官船二十步远的时候,停下来了,因为这个距离他们测试过,正好是他们船头上的虎蹲炮打击效果最好的距离。

  队员们高声询问来者何人。

  这时,船舱里出来一个身穿青衣的小吏,他傲慢地自称是沿江制置使朱清的府吏,想要与这里的张国安船首商谈事情。

  流求卫队的队员们没有见过这个阵势,马上回去禀告了张国安主家。

  沿江制置使?他自己查了查资料……知道了,他们就是一群被招安了的海盗!

  沿江制置使朱清,字澄叔,现年29岁,原为崇明姚沙人。

  原系杨氏家奴,因不堪其虐待,杀其主而避迹长江出海口处最大的一个岛屿,崇明岛。

  崇明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先前已不受大宋政府的控制,于是成为海盗的自由天堂。

  后来,从众多海盗中杀出来两个人,一个是朱清,另一个是张瑄,他们统一了岛上的海盗们,开始啸众剽劫,贩卖私盐,掳掠富商巨舶,最多时曾纠集海盗近万人,船只五百艘,活动范围一般在南至通海,北至胶东半岛和莱州湾。

  由于他们总在长江水道上作乱,南宋政府不堪其扰,便招安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很虚的头衔,沿江制置使。

  南宋政府的意思是,你去管管长江水道的安全问题吧……可以收税,双方三七开,官方收七,他留三,还不给发工资……

  这样,他们还真不抢劫了,而且还专门收拾其它小股海盗,这样长江水道还算是安静了些,他们也转为专业收税和贩卖私盐……好在是仅此一家,而且是大多卖向北方,南宋政府也就忍了。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1273年,南宋政府还没有完全灭亡时,朱清和张瑄背叛南宋,转身成为鞑靼水军的重要力量,朱清被授予代理管军千户的武职。

  三年后,这两个前海盗接到了一个任务:运送南宋库藏。

  那一年,鞑靼大军攻占了临安,南宋降臣建议丞相伯颜把南宋的库藏,包括档案、图表、祭祀器具都运送到当时元朝的首都元大都来,以备修宋史时用。

  等到他们胜利完成了任务后,忽必烈大头目又任命朱清、张瑄为海道运粮万户,负责海上漕运。

  最后两人富可敌国……结果嘛,他们在鞑靼强盗集团里发的财,被一个毫无理由的“谋反之罪”,便把家产充公了,人死财空。

  丛林社会里,耗子攒的东西,都会被猫占有的。

  当然,这是十几年后的事情,现在,他们还是打着大宋的旗号办事。

  张国安感觉不太好,他倒不是怕他们,而是不太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但是,他还是亲自去了。

  出于礼节,他请那个小吏到了家里,这里有一个空房间,充当办公室了。

  那个小吏洋洋得意地说:“我家制置使对张船首的海盐闻名已久,此次前来,便是谈一笔生意。”

  张国安心想,什么制置使,叫我家大王岂不更好?

  但是他不能明说,只是说无论是谁,都可以来这里做生意,只不过这里要公平公正才行,一概不赊欠……

  张国安从报告中知道,他这次带来的海船都是空的,真不明白他们要如何做生意。

  那个小吏说:“那艘官船可做低押之物?”

  张国安冷冷地摇了摇头,说:“那是大宋官府财产,我不要。”

  妈蛋的,一条破破烂烂的海船,劈成碎片烧火,我都嫌费事!

  流求岛最不缺的就是木头……

  沿江制置使朱清是私盐走私大户,他对盐务颇为上心,所以,当他听到有人能几万石几万石的贩卖,马上就十分吃惊。

  此时,扬州城才是天下的盐都,一次交易总共不过万石,有人能一下子送来几万石,这也太惊人了。

  于是差人打探,听闻是殷地安国海商,正在为大宋到海外荒岛上祈福,还做什么阵法,而且听说他们与平章贾似道关系尚好,他们的精盐还专门交于大宋官家的内藏库经营……

  当时,在崇明岛上所谓沿江制置使的官衙里,朱清制置使与自己兄弟兼副制置使张瑄品尝了一下传闻中的精盐……首先那洁白如雪的模样就讨人喜欢了,他们撮一些品尝,果然如同传闻中说的一样,没有海腥味和应用的苦涩味道。

  两人眼睛一亮,此物在北地可以卖个好价钱!

  鞑靼强盗集团虽然在长江和淮河以北建了政权,虽然也吸收了一些南宋的水军叛将,但是他们现在的海上势力还远远比不上南宋,朱清制置使与自己兄弟绝对不怕的,如果他们愿意,他们都能把走私货卖到海河去!

  他们在山东和苏北的海岸线上,更是有太多的眼线和联络人了。

  走私贩卖,没有去蹲在市场上卖的,他们需要有规模有能力的下家。

  这十几年来,他们与各路海盗来来往往,打打杀杀,大家慢慢都打造了自己的关系网。

  朱清制置使说:“那伙子海商听说在什么海外流求荒岛上用了晒盐之法,每日都所出甚多……”

  张瑄吃惊地说:“晒盐之法,单单是那石料就是投入就是巨大,就算是巨商之家也难以成事,莫非是与贾平章有干系?”

  要是真有干系,他们可绝不能招惹了。

  朱清制置使有些不甘心呢,又说:“与不与贾平章有干系不重要,探听一下虚实再说了,生意还是要做的……”

  他的兄弟张瑄马上点头了,抢不了,那就正常做生意,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朱清制置使随手招来一个府吏,细细嘱咐。

  现在的崇明岛,已经被他们兄弟两个经营的如铁桶一般,完全成了一个大寨子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