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南宋同行内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临行之前有交待(一)

《与南宋同行内》第一百二十七章 临行之前有交待(一)

作者:小样有型 字数:2952 书籍:与南宋同行内

  黄祖厢首不得不听从吴大鹏市舶的安排,他要把那些刀牌手、弓箭手和长枪手好好训练一下,目标是在可能的阵战中能保护了火绳枪队。

  他其实也发现了火绳枪队的不足,就是在填装铅子时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其实他看到了吴大鹏市舶们的武器,那是神器啊!

  但是吴大鹏市舶却摇头说:“不能指望那东西------殷地安国离这里太远了,再说那里还不让往外运,我们只能越用越少------”

  黄祖厢首表示理解,无论是哪里,也不会让这样的神器任意外运。

  他只好去老老实实地训练了。

  因为有训练的明确目的,他还设计了几套阵法,让长枪手和刀牌手能护住火绳枪队。

  他对所谓的英格兰长弓本来不感兴趣,但一看到所需要的材料极为简单,几天就能制成一把,便又感兴趣了。

  他找到了吴大鹏市舶,要求组成一个弓箭社团,要不然弓箭制成那样多也无用。

  吴大鹏市舶马上想起来了,大宋的民间现在仍有喜欢结社组团的行为!

  这个时候就是写诗的,蹴鞠的,甚至是杀猪的也喜欢聚在一起,起个名字啥的。

  当然后来的鞑靼人绝对不喜欢他们这样,一切都要以他们为中心嘛,才给严禁了。

  吴大鹏市舶公开这样组织武装力量,他一点也不担心。

  在大宋皇室南渡后,在金蒙入侵与内乱频仍的局面下,为消除外患、巩固政局,宋廷承认地方武力的地位,并积极团结、整和民间武装力量。

  这有是别于中央正规军的地方武力。

  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方官员筹措财源、枪械、招募当地民众,加以组织训练的地方军,如广东摧锋军、福建左翼军、湖南飞虎军等。

  另一类就是由地方民众自筹财源、枪械,组织而成的地方自卫武力,如镇抚使、两淮山水寨、茶商武力等。

  所以,他们这些武力不算啥,黄祖厢首还能主动为他们献计献策。

  吴大鹏市舶马上赞同地说:“好,好,不如建两个,一个是火绳枪手社团,一个是弓箭手社团------连队里的人不加入,全是业余爱好者,让他们在业余时间里也有个好快活处。

  我们提供十几枝火绳枪和几十把弓箭,提供专门的地方,让专人负责!”

  黄祖厢首说:“某去办吧,------可不可以再弄个火炮社团?”

  吴大鹏市舶马上说:“不行,现在搞它就太危险了------每个月我们会组织一次比赛,奖励前三名钱钞!”

  黄祖厢首高兴了,说:“甚好,甚好!”

  他对火绳枪情有独钟,他认为这种武器好用,连大水鹿都能一枪毙命!

  他也试图研究出一个什么阵法来,结果去的鲍威商谈时,人家鲍威早都开始动手安排了。

  很简单,就是五轮连射。

  一开始时大家跟不上这个节奏,场面有些乱了。

  鲍威第一个想到了吴大鹏,跑去问怎么办。

  吴大鹏这个时候严肃地摇摇头,说:“你是这支连队的连长,你说的话在连队里就是命令,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不过需要什么物资倒可以找我。”

  鲍威连长没有想到吴主家这们回答,只好练吧。

  一时间他们的靶场枪声大作。

  火绳枪有一个缺点,就是枪筒壁上挂铅严重,不出十发后,就必须要刮掉。

  每当这个时候,原先的半大小子们就喜欢围坐在一起,一边刮着铅,一边商量着火绳枪的事情。

  在七嘴八舌中,大家也有了办法,那就是增加瞄举时间,每一排的排首喊“废尔”时,都要在心中默念五个数。

  鲍威连长高兴了,说:“甚好,虽然主家说是概率问题,但是准确一些定有好处!”

  黄祖厢首看见了这支火绳枪队走马灯一样的换着队型,举枪瞄准。

  他们面前三十步开外,并排立了二十根大木桩子,那木桩子上还扎上了干草,捆绑成人形!

  他们一次二十发子弹打去,十之六七的木桩子都在颤动!

  第一个轮次时,一百个人都能顺利开枪,因为他们这时枪中皆有子弹,但是第二轮次行进过半时,又有些乱了,几个火绳枪手没有跟上,正在那慌乱!

  黄祖厢首这时已经看明白了,他大喝道:“休要惊慌,直接到后排去再装子弹!”

  这样,虽然有时一排有十几个人,有时有二十多个人,但是,这枪阵却没有停下枪声------

  后来,鲍威连长也明白了,何必一定要一排二十个人?跟不上的,自动跑到后面去就可以了。

  鲍威和黄祖厢首还交上了朋友了。

  吴大鹏看见那些半大小慢慢成了连队里的绝对力量后,便不管他们了,只要练下去,无论是身体还是技战术,都会越来越成熟,而且,他们同样还要上课,也还要指挥工匠们和杂役厢兵们做活。

  在他们集中力量完成了春耕,盐场建设后,下一步的工作将会是更加琐碎而又全面的,这个可能和另外四个时空穿越者关系不大了,需要张国安两口子自己来解决了。

  张国安和安静两口子对于那面的世界毫无流恋之处,这个大家能理解。

  这一天晚上他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还喝了点三十度左右的御酒。

  它是赵家人赏赐的,不要白不要。

  宋子强从来都是自认为他的行业是最重要的行业,他首先就给大家看了一份账单,那上面全是关于他主持的几个行业的成绩。

  宋子强说:

  “国安,你现在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木材加工厂和相应的技术人员,别的不用说,就是弓箭一项,你的生产能力就是相同规模作坊的二十倍!

  你不要小瞧这个,不管是你卖,还是打架,不要钱一样的洒出去,就这个时空,你的战斗能力想不强也不行!

  关键是你能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

  机加工这一项,更不用提了,不管这个时空还有没有火炮,咱的青铜火炮就是最好用的,你也看到了,来敌人了你就用火炮轰他!

  木头炮也上,能找到这里的,估计规模也不能太大了------

  但是好铁不多了,我们走了后,你还得再去和大宋的赵家人要些货------”

  吴大鹏这个时候插嘴说:“这样的生意不能断,贾似道那个老家伙还有十二年的蹦跶劲儿,你呢,还要从侧面帮助他蹦跶欢一点儿!也不知道给他的技术,他能不能用这个做文章?”

  王德发说:“肯定能!我们也调查了,十几年前的鄂州保卫战真的是他带人打的,只要他有过做战的经历,不是嘴炮,他一定能看明白!弄不好啊,他还能趁机扩大自己在军队里的影响力呢!”

  吴大鹏说:“肯定会了。他现在正和吕文德吕氏军氏集团走的近,不太搭理李庭芝这样的将军。

  我建议国安,你侧面还要帮助一下李庭芝------也别让贾似道一个人把好处都占了,让大宋的军队里面实力上平衡一下。”

  大家这时都认为有道理。

  现在,李庭芝正在扬州。时空走私者们选中他是因为他一是够聪明,接受能力强,二是他对大宋确实是够忠诚。

  当然,这一些都是从历史资料上找的,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死于国难。

  据说了,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有灵芝,同乡里人聚集观看,以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于是以它作为名字。

  他少年时特别聪颖,每天能诵读数千个字,而其智慧知识常常出于长者、老者之上。

  有一年王旻任随州知州,李庭芝当时十八岁,告诉他的各位叔、伯与父亲说:“王旻贪残而不抚恤下属,下属多有怨言,随州一定会出祸乱,请把家迁徙到德安避祸。”

  他的叔、伯与父亲勉强听他的话举家迁徙,迁后不到十天,王旻果然被他的部曲挟持着发动叛乱,随州民众死的很多。

  现在,李庭芝正在淮南,镇守扬州,但是如果没有时空走私者的干涉,几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场人间的惨剧。

  不过也许没有了。

  李庭芝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刚刚遭受水灾,房屋全被烧毁,扬州本来是依靠盐业获得利益,而制盐亭户大多逃走,公私盐业都很萧条。

  李庭芝全部贷给民众所负的欠款,借钱给他们修房子,房子做成后又免除了他们所借的钱,共一年,官府民居都修好了。

  开凿运河四十里到金沙、余庆盐场,以节省车费运输。

  同时还疏浚其他运河,放免亭户负盐二百多万。

  产盐户民众没有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所负的盐债,逃出去的人都跑回来了,这时候的盐业之利正在迅速兴盛,所以,如果张国安将来卖盐,这里也可以是一个倾销点。

  李庭芝现在还正在大搞城建。

  比如那个城内的平山能鸟瞰扬州城,先前元兵至时,就构筑望楼在其上,摆开车弩以箭射城中,扬州城苦不堪言。

  李庭芝于是就修筑了更高大的城墙,同时又募集汴京以南的流民二万多人充实城中的人口,有诏令命为武锐军。

  同时又大修学校,教以《诗》、《书》,做俎豆,与士大夫们修行习射之礼。郡中发生水旱灾荒,即命令打开官库,库藏不足就以自己的私人财产来赈济灾民。扬州的民众感恩戴德,敬之如父母。

  吴大鹏说:“国安,适当的时候,你把黄祖这个小子推荐给他吧------不过现在,他还要多给我们出力。”

  张国安说:“还要明晰与大宋的关系吗?”

  吴大鹏严肃地说:“当然,我们是我们的人,他们是赵家的人,流求之地是我们开发的,所有权还是我们的,至于他们先前的帮助,也是有求与我们,再说了,或许我们的帮助还更大呢!”

  张国安想了一下,说:“那这里的人算是哪里的人?”

  吴大鹏想都不想地说:“让老百姓用脚选择呗,多简单的事情,不用翻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