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丧钟 第155章 劫粮饷(一)

《晚清丧钟》第155章 劫粮饷(一)

作者:蛇眼看世界 字数:4577 书籍:晚清丧钟

  田庆庚说道:“这次安徽全省共征缴了二十万石粮食和四十万两白银,征集了大大小小五百多辆马车,其中的三十多辆马车用来拉火炮、火枪和火药……”

  “都是什么样的火炮和火枪?”黄孛一听有火器当即眼就红了,急忙问道。

  “跟咱们独立团一模一样的火炮有十门,四千多斤的四门,八千多斤的一门,”田庆庚用手比量了一下大炮的口径说道:“这门八千多斤的大炮足有这么粗,一个七八岁的娃娃都能够爬进去,这要是放一颗咱们独立团研制的巨型开花弹,那得炸死多少人啊?”

  “嘿嘿,一个都炸不死,”黄孛笑道:“真要放脑袋那么粗的开花弹,首先得把八千多斤的大炮炸得四分五裂,你以为炮大就结实啊?”

  以前独立团也缴获了几门几千斤的重炮,基本上都是泥模制作的铸铁炮,臃肿笨重不说还竟是蜂窝状沙眼,很容易炸膛。若是按田庆庚的意思放进脑袋粗的开花弹,就不是容易炸膛的问题,而是连人带炮一起完蛋!这还是用旧式的火药配方为前提,若换成黄孛给朱桂的新式配方,估计扔进一颗手榴弹就能让无敌大将军趴窝。

  所以每当独立团缴获笨重的大炮时,黄孛就命令手下全部砸碎拉回韩家冲回炉,已换取更加实用和轻便的手榴弹和地雷。这么做说不心疼那是假的,黄孛也幻想着什么时候独立团也拥有一炮能打出好几里的重型火炮,可是指望几座铁匠铺纯属白日做梦,估计把慈禧凌迟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才能缩短距离……

  “七娃,除了火炮还有什么?比如像黄公子使用的那种火枪?”老耿头见黄孛说了两句大炮就两眼发直沉默不语,估计又在琢磨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赶紧打断黄孛的意淫抓紧时间询问剩下的情报。

  “这我可说不清楚,因为火枪都装在木箱里的,但是我估计一定不是鸟铳之类的火枪。”

  “为什么?”

  “因为我看见了护送火枪的是一群稀奇古怪的洋人和怪人。”

  “洋人?怪人?”一句洋人怪人就把沉思的黄孛拉了回来,吃惊地问道。

  “对,”田庆庚虽然洋人见的不多但是不是异类还能判断出来,“他们长相、穿着和说话都跟咱们不一样,我敢肯定他们当中一定有洋人!”

  黄孛现在是既兴奋又有点紧张还迷惑不解,这时候英法联军只在沿海一带活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再说那个臭名昭著的洋枪队的华尔还没到上海,这些洋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你看见他们有多少?”

  一句话把田庆庚给问住了,不知怎么跟黄孛解释,憋了半响说道:“团主,要说多少我还真说不清楚,因为除了两个金发碧眼的我敢肯定是洋人外,另外的两伙人都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他们长得既不像洋人又不像咱们,反正长得怪怪的说得也不是咱们的话,叽里咕噜像念经似的。”

  黄孛闻听笑了,说道:“你给我形容形容。”

  “其中的一伙人大概有十多个,大冬天他们不带棉帽却围着一圈一圈的围巾,脸色红红的眼睛像铜铃……”

  “哈哈哈,我知道了,”没等田庆庚说完黄孛兴奋地说道:“这是印度人。”

  “印度人?印度是什么人?”田庆庚好奇地问道。

  “印度嘛……”黄孛搜肠刮肚寻思怎么解释,突然想起了西游记高兴地说道:“你们都听说西天取经的故事吧?这印度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要去取经的地方,叫天竺。”

  两人这回听明白了,原来是天竺人。

  “那怎么叫印度了?”老耿头好奇地问。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印度就是天竺,天竺也是印度,都是一回事,你再说说另外那伙人长得什么样?”

  “剩下的那伙人有二十多个,长相跟咱们有点相似,但是还不一样。他们的脸色冷不丁瞅有点像棺材板,细瞅还有点像鸡屎,黑不黑红不红的铮明瓦亮,都长着蒜头鼻子,好像被一拳打塌似的,个子都矮矮的,”田庆庚比量一下绿营兵号衣说道:“个头都到我这,要是站在许洪和大熊旁边估计正好到裆部。”

  田庆庚这么一形容逗得黄孛和老耿头哈哈大笑,黄孛笑道:“亏得七娃兄肚里没墨水,这要是才高八斗的话,不用打,只要让你形容一番就能气死这帮菲律宾人。”

  “菲律宾人?”

  “对,我敢肯定这些人就是菲律宾人,不过他们怎么跑到安徽来了呢?还帮着清妖护送军火……”

  黄孛想说这些菲律宾雇佣兵要过一年半载才会出现洋枪队里,怕老耿头刨根问底解释不清赶紧打住,于是

  后面的话被黄孛生生咽了回去。

  但是听田庆庚这么一说,黄孛内心还是兴奋不已,要不是有伤在身,说死都得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战斗。不仅为了火枪、火炮,黄孛对来到这个世上碰上的第一个洋人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若不揭开这个谜团,即使全歼了这伙护卫队也会遗憾终身,想到这黄孛对老耿头说道:“冰康先生,我有个愿望……”

  “不行!”

  不等黄孛把话说完,老耿头斩钉截铁打断了黄孛的话,道:“绝对不行!”

  黄孛闻听笑了,知道老耿头误会自己了,赶紧解释道:“冰康先生放心,这场战斗我绝不参加,我只想让你们活捉两人……”黄孛想了想马上改口道:“要是有困难一人也行,就是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也许这对我们独立团的今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老耿头闻听就这点事,赶紧满口答应。

  田庆庚见状说道:“没那么容易吧?护送粮饷的总共有四千多人,这还没加上随队的民夫和车夫。”黄孛和老耿头闻听又吃了一惊,目不转睛地看着田庆庚等待下文:“为了保护这批粮饷胜保和袁甲三联合起来各派了自己手下两支精兵强将参与行动,甚至胜保还把一队八旗火器营调了过来,想全歼这伙清军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黄孛和老耿头事先推测了多种可能,可惜没有一样猜中,两人不仅面面相觑,老耿头知道现在不是探讨这种问题的时刻接着问道:“那他们走哪条路线你打听出来了吗?”

  “没有,但是我知道他们要走哪条路线,”田庆庚把大眼瞪小眼的黄孛和老耿头叫到沙盘地图旁,拿起教鞭说道:“凭我的经验他们会走这条路线,”田庆庚用教鞭指着沙盘中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道:“因为大雪封路,这么大的队伍想安全通行只能沿着封冻的河面走,否则连路都找不着。”

  老耿头湖南人,跟随石达开南征北战时多数时间是在长江流域征战,虽然那里也有冬天,但是都达不到冰冻三尺的程度,听田庆庚这么一说不由得点头称赞:“不错,七娃的想法非常实际,要不是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根本就想不到这点,不错,真的不错!”

  老耿头从来没有这么夸过人,夸得田庆庚面色通红,摸着自己的脑袋呵呵直笑。黄孛也是高兴不已,只要掌握了对方的行进路线这仗就好打了。尽管对方人数不少,但有老耿头率领的李忠骑兵营投入战斗,双方人马已经旗鼓相当,再加上独立团有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秘密火器,打一场伏击战胜算太大了!

  到底有多大胜算,黄孛只能请教老耿头:“冰康先生,按七娃兄说的情况咱们的胜算有多大?”

  “此战若不全歼敌军老朽愿献上项上人头!”此时的老耿头腰杆挺得笔直,嗓门也提高了八度,目光炯炯显得信心十足。

  老耿头可不是心血来潮说出这番话的,那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才打得保票,为了让黄孛彻底放心老耿头娓娓道来。

  “此战必胜有五大原因,一:眼前的大雪就好像老天爷特意为咱独立团打伏击下的,逼着护送粮饷军火的清军只能走一条路,这就叫占了天时;二:我对指挥独立团的骑兵、步兵和如何使用榆木迫击炮虽然赶不上黄公子,但是对付从来没见过这种打法的清军来说那还是游刃有余,套用孙子兵法里的‘知胜之道’的五胜,这就是第二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三:清军看似兵种很多又是绿营兵又是八旗的,甚至还有黄公子所说的洋枪队,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统一指挥上的混乱,在兵法上落了下乘。反看咱们独立团,上下一条心,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这叫上下同欲者胜;四:‘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独立团在暗处,是打伏击,而对方在明处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群虎狼之师在等着他,这不叫有备之师那什么才是有备之师?五:‘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一条更不用说了,虽然黄公子被称为团主,但是从来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大王,更别说君主皇帝了,所以说此战必胜!”

  “好!”黄孛闻听大声叫好,笑道:“冰康先生,全歼清军可不行,怎么都得把那个金发碧眼的洋人给我带回来,其他的任凭你们处置。”

  “放心吧,到时候我保证把那个洋人囫囵个交到你手上。”

  咸丰十年正月发生在舒城到安庆之间的震动朝野的劫粮饷事件就在三人嘻嘻哈哈谈笑间画上了句号,老耿头在得到准确情报后马上率领早已蓄势待发的骑兵营,冒着漫天大雪向霍山管家院方向疾驶而去……

  正月二十五,除了被捻军占领的来安没有交上粮饷外,其余的十州三十八县的粮饷全都聚集在庐州府绿营大营。

  袁甲三和胜保都知道此次往江南大营运送粮饷有多么的重要,两人在那德生的撺掇下摒弃前嫌分别派出自己的得力大将押运护送。

  袁甲三派出的是认作干儿子的袁仓印,别看此人长得不咋的,三十多岁,五短身材,眼泡浮肿酒糟鼻,要多丑陋有多丑陋,一张嘴“嘎嘎”的活像一只摇头摆尾的阉割鸭,但是作战极其勇猛,曾经得到汉字巴图鲁的勇号,挂职绿营兵参将衔正三品,因为品阶最高坐镇中军全盘指挥。

  胜保派出的队伍就五花八门了,这跟胜保打仗的风格有关系。

  虽然胜保出身显赫位极人臣,作战也很勇敢,但是属于自己的队伍少之又少,总喜欢搞些招降按抚之策。为了完成这次护送任务,胜保又东借西凑组织了一支一千六百多人的队伍,这一千多人还分了四伙:第一伙是自己手下大将张小虎率领的绿营兵一千;

  第二伙是当初自己的铁哥们僧格林沁留给自己一个牛录的八旗兵火器营,首领叫容金,挂职牛录额真,共三百人。别看容金一身棉铠甲光彩照人,人却不比袁仓印强哪去,大饼子脸,罗圈腿,长得也极其猥琐;第三伙是从苗沛霖借来的三百人苗练;最后一伙是花高价从招降的太平军手里雇佣的洋枪队,虽然人数只有三十多人,但却是整个队伍中最具杀伤力的秘密武器,曾经凭借三十多支火枪和两门火炮击败捻军一千多人,因而深得胜保看重,许诺到了安庆每人五两黄金的酬劳便分路扬镳。

  午时,随着三声炮响,四千多清军押着五六百辆马车浩浩荡荡开向安庆方向。

  前面开路的先锋是后娘养的苗练,中军是人数最多的袁仓印,足有三千人。虽然都是一式的号衣、暖帽和制式兵器,但是因为破烂不堪惹得后面鲜衣良马的八旗兵不住地嗤笑,压后的张小虎和容金早已习以为常也不以为意。三十多人的洋鬼子则分散坐在押运军火和白银的马车上寸步不离。

  队伍出了庐州府沿着官道浩浩荡荡地向南开拔。因为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再加上紧靠省城路上车水马龙行人不断,这一段路队伍走得极其畅通,肆虐的暴风雪也没阻挡住大军的步伐,傍晚就赶到了舒城。休整一夜第二天一大早继续赶路,走出一个时辰翻过一座小山包,队伍便像老牛拉破车似的变得慢慢腾腾起来。

  骑着高头大马,手持长枪,斜跨鸟铳的袁仓印见队伍速度降了下来,扯着公鸭嗓骂道:“前面的干什么呢?这他娘的磨磨蹭蹭啥时候才能到安庆?是不是都活腻了?快!去几个人过去看看,有磨洋工的给我使劲揍!”又嘶又哑的声音被风吹出一里地,压后的张小虎闻声嘿嘿一笑,对旁边的容金说道:“容兄,用不上半个时辰整个队伍就得趴窝。”

  张小虎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对这里的地形再熟悉不过,知道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走官道根本就行不通,但是为了跟袁仓印抢功假装糊涂也不点破,容金不明所以好奇地问道:“为什么?”

  “因为大雪已经封堵了道路,别说走了,不被冻死在荒山野岭中就不错了,除非听我的。”

  张小虎二十七八岁,长得英俊潇洒一表人才,可惜中看不中用,一肚子歪心眼,喜欢耍个小聪明,有点好高骛远。

  当初跟随胜保南征北战时,每当冲锋陷阵就假装受伤拉肚子装狗熊,特别是有一次攻打太平军时,眼看着就顶不住了又假装负伤逃回大营。同僚见张小虎完好无缺都怀疑他临阵脱逃,张小虎诡辩称一颗铅弹射进嘴里了。大家让张小虎张嘴查看,张小虎又辩解说已由大便排了出去,气得大伙纷纷找胜保告状。

  也不知胜保是得到张小虎什么好处了还是装糊涂,胜保对张小虎的话深信不疑,不仅没惩罚反而官升一级,做了六品的都司,从此周围的同僚都离张小虎远远的,生怕张小虎在胜保面前颠倒黑白牵连上自己。

  别人怕张小虎容金可不怕,仗着自己满人的身份从来不把张小虎当成上司,小虎小虎叫着,张小虎还挺知足,知道惹不起容金背后的靠山,就拿出江湖那一套称兄道弟跟容金厮混成狗肉朋友,俩人说话之间也没有什么顾忌,有啥说啥。

  “我说小虎,就你个六品芝麻官让人听你的?那倔的像叫驴的袁仓印会来求你?”

  “罗圈腿,这叫此一时彼一时,要是搁往常兴许不会,但是这次护送粮饷他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过期没到咱俩顶多挨顿板子降几级官职,他呀……”张小虎没再往下说,两人都心照不宣嘿嘿地笑起来。

  张小虎和容金打着如意算盘,此时却愁坏了袁仓印,听说前面有两辆马车都掉进沟里去了,赶紧组织人手抢救。粮食倒是都抬了上来,但是两辆马车和车夫却交代在沟底。

  袁仓印站在山包上,望着被大雪笼罩的荒野倒吸一口凉气,整个大地白茫茫的一片除了雪还是雪,别说道路了,就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

  没办法,袁仓印只好让手下吹起驻营的号声,让亲兵在空地上支起帐篷传几个头领研究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