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惩罚(二)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惩罚(二)

作者:历史天空 字数:1811 书籍:三国之狂战将军

  卫宁以前也是酷爱冒险,并且通过一次次大胆的计划而取得了丰厚的战果,可是,就是一次失败的冒险,让他父亲,母亲,甚至妻子都差点为杨奉所杀。当年还不觉得怎样,可随着死亡越来越近,他却越来越明白这股亲情的重要,也明白任何冒险,运气都有用完的时候。

  每一个亲人都是值得珍惜的财富,而要漠视生命却是对他人的残忍。卫宁能够感觉到,当自己南下的时候,从蔡琰,从柳媛的眼中那股浓浓的悲哀,事实上,就连他一直因为天真无邪,并且对她隐瞒了无数事情的女儿,当他披上征袍的时候,也留下了让他心疼的泪水……

  是的,他再怎么隐藏,也没有作用,即便他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坦然面对自己的身体,可是,当亲人们眼中饱含的东西落入他的眼睛,他的心却很刺痛……

  包办婚姻在现代是无数人口中的恶瘤,是无数怀着浪漫主义的少男少女所摒弃的残渣,可是,在这个时代,一对恩爱的夫妇却已经是万金难求……乱世里,再坚强的男人,也需要一个依靠,而这种依靠久而久之将会成为一种习惯,继而演变成自己也想不到的感情。

  所以,她们是卫宁的妻子,而这股夫妻之情随着时间的转变,成了他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对于付出来说,他远远愧对于这两个妻子,联系双方桥梁的感情线,系在她们手上的那段更加粗大,而对于这根线,她们更加珍惜……

  卫宁想要教导卫瓘,在变成一个合格的上位者的同时,也要学会对心中的某个地方,保留上一个纯洁无暇的地方。

  或许,从一开始,这就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但是,他很想努力……试图改变无情帝王家的生活。

  显然,卫瓘已经开始学到了无情,但是,他却无法从这种无情中,找到有情的地方。

  这是卫宁的遗憾。

  事实上,这种高难度的事情,也的确是为难了卫瓘,一个乱世,能做到这样的事情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事实上连卫宁都不曾知道。

  而这一次发火,至少现在他看来,还是有些无理取闹了。

  卫瓘已经送下去了,而豫州平定后,不管这是不是一场意外而引发的结果,但毕竟对于现在的河东来说,终究是一件大事。

  逼退孙曹,将优势又扩大的几分,固然无法做到将孙坚完全与曹操分开,让原本的意图失色不少,可是,显然,豫州歼灭三万江东兵,也是给孙曹联军一个巨大的打击。

  发动这一战,要让孙坚和曹操在未来二十年的时间无法翻身,可是,随着战争的演变,曹操竟然以自残爆发全力的方式来与自己抗争,已经跳出了计划之外。

  这无疑是曹操背水一战,以透支生命的代价,不屈,不服。

  卫宁没想到,曹操会如此刚烈,徐州已残,豫州已失,兖又开始将最后的血气压榨出来,这样,曹操将没有退路,压制他二十年无法翻身的话,也不必提了。

  既然曹操如此求死,那不妨就彻底的成全他!

  所以,卫宁将所有的力量都用到了曹操的身上,对孙坚也下降到了牵制而已。

  豫州的战果将会大力的宣扬,而此刻,卫宁又继续提起笔来,将还未完成的奏折继续写下去。

  这是一封请求封赏的奏折,主要就犒劳在豫州胜利立下大功的太史慈等人,一是给全军上下再打打气,也是为了震慑住全天下还能力和他作对的人!

  不过,与其说这是封请赏的奏折,还不如说这直接就是封封赏的圣旨。不知不觉,他已经成了奸臣的代名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成了大势……

  未来有一天,或许卫瓘会去做曹丕做的事情,登上那看似高不可攀的位子,他自然看不到那一天,但是却知道,一旦卫瓘走上那个位子,那么卫氏一族未来的兴衰,就将承担起这个天下的荣辱了……而他们卫氏,一定不能成为司马家!不能!

  当张松七绕八弯的从益州抵达了豫州后,显然,看到眼前的景象和他在益州听闻的势力分布很不对号,一时后悔不已,但想到在荆州的收获,心里倒是勉强平复了一下。

  之前董昭已经先行回返曹营了,而他不可能因为代表刘璋暗中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和董昭一路,所以在荆州的时候,就分道扬镳。

  张松是难得出益州一趟,虽然天下大乱,三大军阀相争给整个世界仿佛都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但荆州一地毕竟还是没有蒙受到太大的灾难,所以一路走过,对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到让他不禁对刘表高看了一两分。

  刘表也是以治理本土闻名,让一个当初并不富庶的荆州一下子成为了大汉有数的宝地,刘表的确功不可没。而且荆襄九郡才华出众的人不少,张松一路北上也抽出时间拜访了不少名士府邸……

  可是,因为他那张“出类拔萃”的样貌,还有高人一等的身材,却屡屡碰壁,以他大嘴巴而孤傲的性格,对于荆襄名士以貌取人而大肆嘲笑,却不知不觉激怒了不少当地名流……

  毕竟张松在蜀中也是颇有名气,张松放出狂言,让荆襄不少士子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在挑衅。

  于是,本来张松一行北上无人问津,一下子引得众人纷纷而来。

  这个时候清议已经开始形成了有组织,有规则的活动,要表示自己的才学,便会以问答的形势进行,也是后来魏晋误国的清谈的雏形。不过东汉时期出现的清议不单单是玄学上的问辩,还包括了天文地理,儒学天下大势等等,这也是因为外戚,宦官争斗不少心灰意冷的人另类的发泄方式,但本质上,却还是爱护社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不是魏晋时代那种只以虚无缥缈的玄学来做辩论主题的虚华之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