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相宝 第747章 对方意图

《相宝》第747章 对方意图

作者:炎宗 字数:2663 书籍:相宝

  做伙计的第一要素就是伶俐。

  对方虽然年轻,可是刚才一个瘦高个探头向屋内看一眼,随后又有一名彪形大汉站在门口,这两位显然是保全——逛个古董市竟然带两个保全的人,即便再年轻,那也不是一般人。这会对方提到大老板的名字,这伙计的话语变得谨慎许多。

  这种情况下,卢灿自然问不出来什么,对他摆摆手,笑着说道,“你忙你的,我自己看看……你们李总,就见过一面,别打搅他了。”

  卢灿记忆中,龙凤楼的原址是一家画廊咖啡馆,老板是一位旅居香江的荷兰人,听伙计刚才所说,这位荷兰人离开香江,珠江文化的李满生看中这块地皮,从房东那里租赁下来,开设这么一家“龙凤楼古董市”。

  柜台上陈列的多是小件物品,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到各类铜器铜佛,石雕玉刻,唔,还有一侧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字画。

  这里的物件,古董和当代工艺品,一半一半,虽然没有顶级古董,但真品的比例还是挺高的,单这一点,就盖过乐古道绝大多数店铺。

  很像内陆的友谊商店古董专柜,想到这卢灿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猜测,八成是对的!

  这里的陈设,与友谊商店的货品陈列,非常相似!

  卢灿没少逛羊城的友谊商店,眼前这格局,这物件,都是来自羊城的友谊商店,甚至刚才主动招呼的伙计,八成也是羊城友谊商店的精兵强将。

  嗯,珠江文化之所以开这家店,估计与羊城友谊商店系统有很大关系。

  龙凤楼一层面积不大,只有五六十平米,长条形,除了这位伙计,还有两人。

  其中一位六十岁的老者坐在最里面的柜台后。这位掌眼师傅,卢灿看着眼生,应该也是北边来的。而另一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应该是经理,刚才正陪着掌眼师傅说话,这会儿眼睛正盯着卢灿——刚才卢灿与迎客伙计说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此人姓王,全名王宏明,内陆羊城人,原本是羊城宾馆的涉外商贸处主任。这次羊城轻工厅与珠江文化联合成立“友谊商店香江门市”,可是头等大事。王宏明因为家学功底深厚,又兼英语流利,有涉外经验,遂被派来担纲门市经理。

  说起来,王宏明绝对是名门之后,与香江渊源非常深。

  王宏明的祖上王元琛是中国第一代基/督教徒,而且是死忠信徒的那种,所入教派为“广东省首先进教会”,这是香江礼贤会的前称。

  鸦片战争后迫于反教运动,举家迁居香江,开始王家辉煌历程。

  王元琛育有二子,长子煜初,次子谦如,都是香江有名的华人牧师。王煜初和王谦如子女众多,王煜初有子女十人(七子年幼夭折);王谦如有子女九人,所以王家成为香港基/督教十九世纪一个庞大的家族。

  由于王氏子女在香江接受到西学的教育,以及受到教会风气的熏陶,以致王氏子女皆能成材成器,日后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王煜初的六子中,王宠勋、王宠光、王宠佑、王宠惠、王宠庆、王宠益均是学有所成,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王宠惠,此人被称为“中国法学之父”“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

  王宏明的祖父是王宠勋,此人同样不简单,18/95年盛宣怀在津门筹建北洋大学堂,他是第一批西医教授。而且,他和当时的国父中山先生关系非常好——18/95年10月26日,王宠勋在羊城举行婚礼,中山先生冒着被清政府追捕的危险赴王家喜宴。

  王宏明的父亲王大邱,是王宠勋先生的第二子,清华物理系毕业,曾参与国家第一代核裂变的研究工作,可惜英年早逝,1970年牺牲在西北大沙漠。王宏明的母亲同样不是普通人,她是梁瀚嵩(历史学家,教育家)的幼/女,羊城三中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

  王宏明的古文、英语等学识,都是来自母亲的亲自传授。

  珠江文化最终决定由他来担纲这家门市的经理,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王家在东南亚依旧有相当的影响力。

  卢灿看完掌眼师傅,眼光顺势移到他的身上。王宏明站起身来,对卢灿点头微笑,“鄙人小店经理王宏明,本店开业七天庆,所有物品一律九折,今天最后一天。”

  卢灿礼节性的点点头,指指窗台位置的三尊坐悟像,“这三尊法师像,可以上柜台容我看看吗?”

  王宏明与那位掌眼老者,目光交流,对反眼中都有一丝惊讶——开业六天,许多人问过那三尊是什么佛,真正认识的人很少,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直接说出“大师像”。

  这是瞎蒙的还是真有水平?

  让两人惊讶的是,那年轻人的话语并没有结束,手指连点,“哦,这尊檀木台屏,还有那四幅白石山翁的条屏,可染大师的《烟雨江南》,也给我包上……”

  王宏明半张着嘴,这在干嘛呢?这人不会是来捣乱的吧?进门到现在不过十分钟,他认真的看过这些物品吗?怎么张嘴就来?

  不过,对方点名的物品名称,无一差错。

  王宏明在羊城涉外宾馆接待过一二十年的外宾,也算见多识广,他忽然灵光一闪,一拍额头,急匆匆从柜台内走出,高声大笑着招呼,并远远的就递出手臂,“卢先生……是吧?真是贵客临门!”

  他没见过卢灿,但有关卢灿的传闻听说太多。眼前的年轻人,保镖随身,目光如炬,出手豪阔,全香江也只有这么一位。

  “冒昧了,王经理,”卢灿伸手与他握握,“我要的那些,没有你们的镇店吧?”

  每一家古董店都会有镇店之物,用来彰显自家店内物品的品级,所以这类物品,一般都是非卖品。购买镇店之物,要么交情非常好,要么就是撬市——一种很不友好的行径。

  卢灿所点名的几件,现在还达不到镇店水准。

  白石山翁的四条风景屏,再过十年能镇店,现在他的香江市价为一千二百港纸一平尺;可染大师还在世,价位要比他师傅白石先生更低,香江均价在五百港纸一平尺。

  李可染大师的作品升值,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在东瀛举行一系列展览,受到东瀛艺术家追捧之后的事。

  至于那三尊坐悟像,还有那尊檀木座屏,更算不上镇馆。

  “卢先生看上的物品,即便镇馆也没问题。”王宏明热情洋溢的摇着卢灿的手臂,分外亲热。

  他又对柜台后面的老者喊道,“冯叔,来来来,我介绍一位俊杰给您认识!”

  见卢灿有些诧异,他哈哈一笑,“冯叔可是和卢少,有些渊源呢。”

  “哦?不好意思,我没太明白。”卢灿朝那位老者微微躬身,又与对方握握手。

  “冯老的父亲是冯耿光老先生,前几天,我和冯老还去虎博,拜访张博驹老爷子……”王宏明在旁边介绍道。

  啊!卢灿恍然大悟,态度明显亲近几分,“冯叔,还请不知者不怪!哪天有时间我给您摆宴欢迎!”

  这位冯静喜又是什么来历?一切都源于冯耿光及张博驹。

  冯耿光是北洋体系内的高管(北洋军第二镇管带、协台),辛亥革命后,他参与中国银行的筹建工作,并先后担任三任总裁。

  此人与张博驹老爷子关系素来交好,两人都是梅党(梅兰芳的铁粉)。

  “梅兰芳初起,凡百设施,皆赖以维持。以兰芳贫,资其所用,略无吝惜。兰芳益德之,尝曰:他人爱我,而我不知,知我者,其冯侯乎!”

  这是张博驹老爷子的《游春笔记》中记录的一段话。

  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博驹更是与冯耿光、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织了“国剧学会”,为京剧发展,贡献颇多。

  张博驹与冯耿光,素有交情,冯静喜来港,以晚辈之礼拜访张博驹,名正言顺。不够,不知为何,上次和张老三人见面,张老没有提及此事?

  攀上关系后,卢灿被王宏明请上二楼办公区,冯静喜作陪。

  “冯叔什么时间来香江的?”

  冯静喜似乎不太爱说话,脸盘很瘦,眼睛略显浑浊,他伸出食指晃晃,“个把月。”

  “卢少请喝茶。”王宏明泡好一杯绿茶,递给卢灿,顺便接过话题,“我和冯叔,还有工作组的其他几人,都是一个月前,被上级点名来这里的。以后还请卢先生多多照顾!”

  卢灿微微一笑,这……说辞,很有意思。

  对这家龙凤楼,他隐隐有种感觉——对方说不定就是针对虎博而来,或者说针对自己而来。

  至于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不过,不算难猜,不外乎两种:

  往好的方面去考虑,他们看上虎博每年庞大的古董收藏资金——如果能和虎博搭上交易,珠江文化的“创汇”任务,很轻松就能完成;

  如果往坏的方面去想,对方想要彻底摸清虎博究竟有哪些渠道,能从内陆走/私出口如此庞大数量的古董?虎博藏品数量增长速度太快,内陆不可能没有觉察其灰色通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