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相宝 第61章 紫檀洋楼

《相宝》第61章 紫檀洋楼

作者:炎宗 字数:2972 书籍:相宝

  郑光荣还没到,卢灿原本还想着等等他,可是一看情形,算了,还是去阿玉家坐坐吧。

  温老汉满脸褶子,当年应该非常雄健的身躯有些微驼,站在石阶旁向这边张望。他身边的则是温母,典型的南方妇人,身材矮小瘦弱。

  两人的身侧,是温阿四的两位已经成家的大哥二哥一家子,还有温家老六老七。

  温阿六是个女孩子,大名叫温碧璃,在调景岭中学上中三,成绩要比阿玉强太多,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她是可以上中五甚至大学的。

  老七是家中最小的男孩,颇受宠爱,虽然比温碧玉大一岁,但家中还是坚持让他继续读书,目前也在调景岭中学上中二。

  温家子女长得都不差,儿子高高大大,女儿清丽可人,温碧璃甚至要比温碧玉更出色。

  去年卢灿和郑光荣来温家,温阿四还有温父母都有心思,让温碧璃跟着卢灿,去撞撞有没有踏足豪门的机会。可那时,卢灿的注意力似乎全在调皮捣蛋的温碧玉身上——无它,卢灿认出这位记忆中的妖娆。

  这才有温阿四将温碧玉推荐到卢灿面前的机会。

  温家的老三和老伍,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在郑光荣的手下干活。

  温老三是女孩,大名温碧婷,现在在源森居做导购,很沉稳的一个女孩子,田婶很喜欢。温家老伍是个男孩子,在源森居家具厂上班。

  正因为温家的几个孩子都有正经工作,待遇都还不错,温家才能快速翻新房屋,成为调景岭让人羡慕的一家子。

  也因此,卢灿对于温家而言,十足十的贵人。

  见潘云耕和温阿四从车后备箱中往外搬东西,温家老大老二很快搓着手过来帮忙,温老汉和温阿姆也带着孩子们走过来。

  “来就来吧,你还这么客气?带这么多东西干嘛?”温老汉结过卢灿递来的香烟,嘴中客气着。

  “孩子他阿姆,中午把鱼还有肉都做了,我和卢少爷喝一杯。”

  卢灿一听脸色都变了,连连摇手,“温伯,可别……下午我还要去那几家看看,可不能喝酒。”

  温家几人喝酒巨厉害,上次来,郑光荣还有两司机,一个保安,卢灿五人,被温老汉带着温阿四兄弟几人,灌得不省人事。

  温阿姆指挥儿女,将买来的东西往家里运。温老汉陪着卢灿,沿着石阶,慢慢走着。

  “房子修得很漂亮。”实在没什么共同语言,卢灿只能挑话说。

  “去年八月份上的梁,九月份入住的。上梁那天,我们可是撒了二十斤糖果,五百块的角子,两整筐子肉丸。周边邻里来了几百人争抢,当时真是热闹。”

  一提这件事,温老汉立即来了兴致——能在调景岭起这么一大片瓦房的,温老汉也算是大大出了一回彩。

  上梁,那是南方盖房子的习俗。就是在架上房屋主梁的那天,必须由工匠坐在主梁上,向下面撒糖果、硬币还有各色丸子,以供人争抢。抢的人越多,预示着房主将越来越兴旺。

  调景岭这一片的居民,大多数都是从南方搬迁过来的,所以这里依旧保持这一习俗。

  温老汉兴致勃勃的带着卢灿参观自己的新房子。

  温家新院子确实不小,两侧各有三间侧房,是安排给已经分家出去的老大老二住的。正中间的六间瓦房,是温老汉夫妻带着未曾结婚的子女居住。

  平房单间大,可以一隔为二,所以温家现在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房间,与去年卢灿所见到的,温家三姐妹挤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简易房,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温老汉很自豪,他家的新房,在调景岭民居中能排进前五。至于前几名,呵呵,自然是那些高/官家的屋子。

  这次卢灿来调景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其中一家。

  那一家位于岭上,距离这里有三公里。红砖青木二层的小洋楼,屋主是“救国团”中校参谋长谭玉明。所谓救国团就是马鹤龄(马营九之父)担任团长的那个kmt嫡系军队。

  去年卢灿和郑光荣就曾经拜访过谭玉明,见过那栋屋子。

  真是奢豪无比!二层小洋楼的屋梁、支柱、椽子,全是檀木的,家中座椅、饭桌,休息凳,全是海黄的。卢灿去趟他们家的卫生间,连卫生间的木门都是香楠木的。

  事后卢灿和郑光荣才得知,救国团在途径羊城时,以储备战略物资为名,抢光了羊城当时最大的光明木材市场,并运输到调景岭。

  当台岛无力照顾到遗存在调景岭的部队时,救国团的那五位军官,便私下将这些高端木材全部瓜分。马霍龄将木材变卖,作为去台岛发展的资本,而谭玉明则留下来,用这些木材建了这么一栋二层下楼。

  去年卢灿与郑光荣也曾经对这座房屋开价,但谭玉明有些犹豫。

  今年,情况起了变化。

  所有人都认为,在港府的主导下,调景岭的住户会逐渐往外搬迁,这里未来将是一片“死地”,既然是死地,守着还有什么意思?

  谭玉明的长子谭卫东坚持,要么搬到港岛,要么移民,再住在这老山里,就是死路一条。

  无论是移民还是入市区,都需要大笔资金。这座紫檀老屋,同样也需要处理。

  昨天,温阿四询问调景岭的搬迁户,是否还有老东西出售,被谭卫东找到,希望他能帮忙联系去年进岭收货的卢灿及郑光荣。

  今天,卢灿与郑光荣,会将这栋排名调景岭前三的小洋楼作为重点,其他的十来户人家,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

  托时代的福,此时的香江,并没有内陆后来盛行一时的掏老宅子风气。荷里活道周边古董商,基本都在坐店收货,他们不愁着没人上门,至于调景岭这种荒僻地方,更不会来。

  去年卢灿与郑光荣跑一趟,运走了四卡车的货品,郑光荣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上等木材、明清旧家具,非常多,他甚至还掏到两副上等乌木棺材,这些都被他运到家具厂翻新。

  “郑老板他们到了。”温阿四进门说道。

  卢灿正在喝着温家拿出来的老茶,有点普洱的味道。

  这是黔省的黑茶,还是他当年从内陆带过来的一点茶尾。去年卢灿来时品尝后告诉他,这点黑茶价值不菲,温老汉温阿姆俩人懊悔半天。

  他当年来港前,也曾随着部队抢过羊城的一家茶市场。他只是个光脚小兵,没能分到钱,但这黑茶足有一担挑,结果这些年都被浪费,只剩下几斤茶尾。

  送了点给卢灿和郑光荣,剩下的被保存至今。今天卢灿再来,才淘弄些出来品尝。

  温老汉随着卢灿出门,郑光荣比当年更胖,圆乎乎的肚皮,撑得衬衣的扣子都快绷开。

  见到阿灿,他恼怒道,“我就在沙田家具厂,你们稍稍等我片刻,就能一起过来。等我给阿玉电话,她说你们都已经出门了。”

  呃?当时阿玉给源森居那边去的电话,自己几人很快出门,没想到郑光荣就在家具厂这边。源森居家具厂现在的规模也扩大不少,离纳徳轩玉器厂很近。

  “我还以为你筹备开分店,在文武庙呢。”卢灿笑笑道。

  源森居在九龙开了一家分店,近期正在筹备第二家分店,店址就选在乐古道。

  “分店的事情,你婶子在过问,我现在只负责供货。”郑光荣说的颇为光棍。

  田家真的出女强人。

  这两年源森居的规模扩大不少,田婶功不可没。

  去年她独创性的提出“家庭高端家具定制”的销售模式,让家具厂的设计人员上门,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真材实料,配合胖子的家传手艺,再加上定制服务,这让源森居在港岛业界声名鹊起。

  不少富豪上门签单,生意红火的不要不要的。

  郑胖子与温老汉打了个招呼,随口夸了几句他家的新房子后,对卢灿使了个眼色。

  瞅了个空,郑胖子问道,“有大活吗?”

  “紫檀小楼准备出手,算是大活吗?”卢灿笑嘻嘻的说道。

  “真的?”郑胖子惊喜道,“去年不是不准备卖吗?怎么一年时间就……”

  “他家的长子谭卫东想移民,再次的话去市内,不想再在山里住,闹将起来。谭玉明不得不答应,现在卖房子筹款呢。”

  “好,好,闹得好!”郑光荣以拳砸掌,兴奋的说道。

  两人去年就相中这栋房子,现在终于看到希望,焉能不高兴?

  随即,他又警惕的看着卢灿,“这次,我主谈,你只负责看东西,不要开口。知道么?”

  他已经对卢灿的谈价水平无力吐槽了。

  卢灿看东西的水平已经很高,但议价能力,在他看来,还没入门。

  有了心仪的目标,郑光荣也不愿去温家喝茶,在温阿四的带领下,与卢灿、潘云耕还有他自己的司机,几人开始往山上走。

  远远的就能看见,那栋红砖二层小洋楼,在这一片,鹤立鸡群。

  尽管已经过去三十年,卢灿在这一路上,依旧能发现不少a字棚,那里依旧住着人家。

  小洋楼与a字棚的对比,太强烈了。卢灿忽然感觉,kmt败走内陆,实在是理所当然了。

  最让人感觉奇怪的是,即便是失败了,他们依旧没有反省。

  “调景岭最好的房子在哪里?”卢灿想到温老汉的话语,随口问道。

  温阿四用手指了指远远的地方,“调景岭最好的房子在那边。那是台岛政府在1955年特别拨款建立的军部营区,现在已经成为调景岭的高/官居住中心。”

  “那里有天主教鸣远中学,高/干子弟上的学校,可不是我们这些下层人能去的,还有基/督教灵实医院,也只有那些当官的家人才能看得起病的医院。”

  “小时候特向往去那边住,我曾经想要靠近看看,结果被他们的治安队逮住,挨了一顿狠揍。”他摇摇头,“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去那边了。”

  他那淡淡的言语中,对台岛的kmt政府只有愤恨,没有丝毫眷恋。

  这就是调景岭kmt老兵后代的真实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