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相宝 第436章 赤道画会

《相宝》第436章 赤道画会

作者:炎宗 字数:2630 书籍:相宝

  田乐群眉头一皱,直起身来,向说话者看过去。

  久居上位,让田乐群身上多了一股子不怒自威的气势。那一眼,看得马新爱心底一哆嗦,立即知道自己说错话——这种女人可不是那种轻易被骗的小女孩。

  道歉的话脱口而出,“对……对不起,我和维文开玩笑的,您别介意!”

  卢灿呵呵一笑,向前迈出半步,抬起手臂,向田乐群介绍道,“这是我夜校同学,马新爱马姐。很热心,前一段时间,还帮我在大华银行拉储呢。”

  又对马新爱身边的男人点头笑笑,然后向马新爱介绍,“这是我未婚妻,田乐群。”

  当着人家未婚妻说这话,确实不合适,马新爱身边的男人连忙伸手和卢灿握握,“黄元,认识你很高兴。我妻子就这性格,您二位别介意。”

  这位黄元很有眼力劲,和卢灿握手之后,看了眼围拢过来的售货员、经理一干人员那惊诧的表情,又笑呵呵说道,“两位眼光真好,纳徳轩珠宝是来福士三层最有品味的品牌,东西好的很。”

  一句话说得田乐群脸色缓和很多。

  卢灿呵呵直乐,难怪马新爱能被这男人哄得天天张嘴闭嘴“我爱人”,真会说话。

  “黄哥在哪儿高就?”

  “哪有高就?就是做点干贝海鲜生意。”说着,他从兜中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卢灿。

  接过来看了眼,“腾达商贸行”,主营生海鲜、干海贝、海菜之类,应该规模不大,卢灿没听说过,不过他还是礼节性的赞赏了一句,“新加坡人喜好海鲜,黄哥这生意选得好,一定发财。”

  “卢先生这话不假,可是做这行的人也多啊,竞争激烈的很!两位的喜事定在什么时间?需要海鲜生货,我一定给你们备最新鲜的…”

  黄元点头苦笑,接着便开始殷勤的介绍起自己的生意。

  呃?卢灿愕然,这会儿就向自己推销货品了?才刚见面几分钟?

  马新爱在旁边有些放不下,赶紧拉拉丈夫的手臂,提醒道,“我这位同学香江人……”

  “哦哦……”黄元有些尴尬的挠挠头,灿灿的笑道,“香江那边的海货也不错,质量不比新加坡的差。刚才只是习惯了……习惯了。”

  这位黄元,还真是个做生意的好材料,口才好,反应快,而且对顾客心理把握的挺到位。没见刚才还面沉如水的田乐群,被他的“喜事、婚期”一说,再也发不出火来。

  这种人还很专注、努力,可以预见,如果没有意外,他一定会成功的。

  卢灿猜对了,按照历史轨迹,黄元在十年后成为东南亚数一数二的海货供应商,还有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远海捕捞船队。

  “马姐,黄哥,找个地方喝杯咖啡?”

  店里的事情处理完毕,接下来没什么事,这位黄元挺有趣的,卢灿便邀请道。

  马新爱还有些尴尬,想要拒绝,却被丈夫轻轻拉了一把,抢先答道:“这合适吗?不打搅两位逛商场?”

  黄元要比妻子有眼力劲,田乐群的上位者威势自然不必说,可妻子的这位同学,站在她的身边,有着不一样的书生气质,生生将那种威势冲淡,丝毫感觉不到两人不相配。

  这就奇怪了!这说明眼前的卢先生同样不一般。

  再说,这两人的穿着,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与这样的人交往,黄元从来不嫌烦。

  “阿群,你看呢?”卢灿问道。

  田乐群看了眼马新爱,刚才她的话,貌似有故事,有心打听一下,点点头,“走吧,找个地方坐坐。”

  一楼就有咖啡馆,取名“赤道咖啡”。

  布置的很有品味,三面墙壁上陈列这不少风景油画,以及一些反应基层民众的社会写实画作,诸如工人、车夫、船夫之类的,夹杂着几幅洋美女的人体画。

  “你们这是兼职卖画?”点完咖啡后,卢灿顺口问那位侍者。

  “是的,我们这里是赤道画会所属的咖啡馆,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对外售卖。”那位年轻的侍者,很礼貌的回答道。

  赤道画会,四五十年代创立,创始人为南洋油画大师钟泗宾。

  钟泗宾、张荔英、陈文希、刘抗、陈宗瑞等人,是“南洋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所创立的南洋美专,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艺术类院校,培养出一代代的美术人才。

  南洋画派始于二十世纪中期,代表了从中国大陆移民东南亚的第一代艺术家,在混合文化形态下,所开创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他们擅长采用中西融合的画法描绘本土及区域题材,多为现实主义。

  现在,他们的画作有个共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再过几年,无论是第一代的钟泗宾、张荔英,还是第二代画家中的佼佼者何和应、许锡勇等人,作品的市场价值增长幅度很快。

  卢灿琢磨着,是不是投资一点?

  反正武吉知马别墅这边也空着,安置点画作,还是很容易的。

  有了这想法,卢灿便站起身来,示意三人先聊,自己去看看墙上的油画。

  墙上一共有九幅作品,福莱士购物中心应该是赤道画会非常看重的展示平台,因此,在这家咖啡画廊中所陈列的作品都是名家之作。

  第一幅作品就是陈文希的水墨猿猴。

  此人可能内陆藏家不甚了解,1908年出生于粤省揭阳,民/国三十六年移居新加坡,潘天寿的弟子。

  他所画的猴,堪称一绝——为了将猿猴画好,他在家里庭园豢养六只猿猴,朝夕摹形写状,及至后来,单从猿猴的跳跃、追逐、翻腾等动作,他便能道出猿猴的产地。

  这幅高一百二十厘米,宽五十五厘米的水墨大立轴,绝对的精品之作,标价只有伍仟新币,约合港币三万不到。

  拍拍手掌,卢灿将侍者叫来,“陈老的这幅《猿猴图》,取下来,我买了。”

  这话说得干脆利落,让黄元夫妇都有些傻眼——喝杯咖啡,怎么想起买画?而且看他模样,似乎还不想住手,又走过去看第二幅。

  他们夫妇虽然小有积蓄,可伍仟新币,也不算小数目。

  黄元看了眼妻子,用眼神询问,这位卢同学,究竟什么来头?

  马新爱摇摇头。

  田乐群笑着帮着解释一句,“他啊,喜欢收藏,看见好东西就是这幅模样。”

  让黄元夫妇难以置信的还在后面,咖啡画廊四壁空了——卢灿一口气将这九幅作品全部包圆。

  是的,包圆。

  卢灿这九幅作品非常满意。

  除了第一件为陈文希的猿猴图之外,还有两幅钟泗宾的正幅油画《渔港》《抽象三联作》,这两幅画在后世拍卖中,价格都冲破四百万。

  此外,还有张荔英在1967年完成的油画作品《水果》,售价也只有六千新币,要知道这幅作品在佳士得拍卖,刷新新加坡画作成交记录。

  还有一幅陈宗瑞的作品大幅水墨画《海潮归帆》,同样是精品之作,卢灿印象中,他的作品在某一时间段,与吴冠中的作品齐名,非常受拍卖行的欢迎。

  对了,这位陈宗瑞大师,还是袖海楼杨启霖的好友,同时也是杨的收藏顾问,甚至杨宗瑞的袖海楼这一名称,都是陈宗瑞帮忙起的。

  前文曾经提过,黄曼士的“百扇斋”、刘作筹的“虚白斋”、陈之初的“香雪庄”和杨启霖的“袖海楼”被誉为新加坡中国书画四大艺术收藏馆。

  杨启霖因为几次拍卖的关系,与卢灿的关系不错。

  剩下的四幅,都是新加坡二代画家手迹,两幅是抽象派油画家何和应的作品《关公》《四重奏》,另外两幅则是现实派画家许锡勇的《码头工》《洋女》。

  九幅作品,加在一起,不到两万五新币,收货正当时。

  等卢灿安排完侍者打包后重新坐下,黄元问道:“卢先生喜欢收藏?”

  “嗯,很喜欢!”卢灿不知道刚才田乐群和他们聊了什么,喝了口咖啡,点点头。

  “那……海水中捞起来的瓷器您收吗?”在妻子的催促下,黄元挠挠头问道。

  嗯?海捞瓷?不会吧,黄元手中有海捞瓷?

  自己前几天还琢磨着怎么去印尼打捞井里汶宝藏,那里大多数货品都是海捞瓷。想法尚未成熟,就让自己碰到海捞瓷了?

  “收!当然收!”卢灿立即答复道。

  可能是与田乐群解释开误会,马新爱那耿直的性子再度显露,嫌弃丈夫说话拐弯抹角,直接说道,“阿灿,我家黄元平时也和别人租船出海捕捞,去年在马六甲弯角头,捞了一艘烂渔船,上面有不少瓷器,我家黄元分了几百件回来。”

  “咱们是同学,我不害你!你真的要收?”

  “原本想着值点钱,可是我们也拿着几件去文博店打听了一下,那些师傅说海捞的,不值钱。”

  呵呵,这性格,还真耿直,连这段经历都说出来了。

  海捞瓷此时还真的没什么市场——普通传世古董瓷的价格也就那样,经过海水浸泡的海捞瓷,价格更惨!文博店(新加坡对古董店的称呼)不收很正常。

  但并不是说,海捞瓷的品质一定就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