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新天子 第一百零六章 用人头来证明

《三国新天子》第一百零六章 用人头来证明

作者:隐于深秋 字数:2561 书籍:三国新天子

  刘协终于暴露本性,可朝堂上却寂然无声,所有大臣好像根本没看到那一幕般,再无一人站出来指摘。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刘协携诛杀董卓威势,又巧妙笼络住了朝堂大部分重臣的心思,更兼句句在理、字字想着汉室社稷,那个倒霉的家伙这个时候跳出来,只能说他真是食古不化的那种蠢蛋,挨砸也是白挨。

  钟繇也衷心欣慰,故意对刘协莞尔轻笑,补充完自己的回复:“陛下之意,臣懂的。”说罢,文不加点便拟出两份圣旨,刘协看也不看,直接在上面用了私印。

  钟繇前脚一走,刘协就有些后悔。毕竟,接下来的朝论还需钟繇草拟成圣旨,但不派钟繇这等代表着皇室的人去延请盖勋和张机,又不够显出刘协对两人的重视。幸好,他环顾朝堂一圈儿,看到那光禄勋杨彪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后,心里就有了谱儿。

  既然朱儁已打开了一道光亮的大门,刘协这见缝插针的家伙自然要将这门开到大街上。他转头随即悠悠自语道:“元常大才,朕口述之下,他下笔便成章。今日大事尚未完毕,不知我朝中可还有此等人物供朕驱使?”

  实话实说,钟繇这等手段虽然厉害,但远未到无人能及的地步。至少在刘协看来,王允、黄琬、或者马日磾年轻时,还有蔡邕这些人就都不是吃干饭的。不过这些人或身居高位、或身陷囹圄,自不能再给他当一贴身秘书使。

  刘协之所以说这番话,实际上就是给光禄勋杨彪这老头子说的。因为他知道,杨彪这家伙的儿子,就有这样的才能。

  果然,杨彪听到刘协这番话后,便猛然睁开了半眯的眼睛。再看到刘协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哪里还不知道刘协什么意思,当即一晃三颤地起身,开口道:“陛下,举贤不避亲,犬子杨修浪荡顽劣,却也有那么一两分才智。若陛下不嫌弃,老夫可差人将犬子唤来。陛下先令他试试,可否?”

  刘协嘿嘿一笑:“杨卿也是汉室宿臣,自不会信口开河。既然杨卿提了出来,朕也不能不给杨卿这个面子,就请令郎上殿听奏朝事,若果真如杨卿所言,朕便授令郎同为黄门侍郎,如何?”

  “老臣叩谢陛下恩典。”杨彪笑着缓缓谢恩,越发觉得自己暗中襄助刘协实在正确无比了。他久经宦海,该有的全都有了,只有一个儿子杨修养在家中,为避免董卓祸乱才一直没有出仕。如今朝廷刚有一点气象,天子不仅知道他这点心思,更借机提拔他儿子为近臣,这样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刘协继而进行刚才未完的大略。朱儁一番无意间让他收获了两位人才,更使得他逸兴遄飞:“屯骑、越骑、长水三营,便交由皇甫将军费心了,皇甫将军乃我大汉第一名将,既掌北军,当授执金吾一职,恢复槐里候爵位。”

  针对皇甫嵩的任命,朝臣更没有异议,毕竟这大汉第一名将的称号早已名动天下,气盖世功勋已非笔墨可以形容。执金吾一职乃秩中两千石的上卿,负责拱卫督掌禁中以外、皇城以内的治安军防,直接向皇帝负责,比杂号将军亦要显赫一级,真可谓京畿要职。

  对于皇甫嵩,刘协只需要一个概念就行了,那便是‘他办事,可放心’。不过,朱儁既然给了自己一个惊喜,他自然得陇望蜀,期待能在皇甫嵩这棵枣树也打了几颗枣来:“皇甫将军,不知你可有俊才向朕举荐?”

  刘协这般刻意相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关东群雄那里,一个州牧、太守再领个将军职,就可在治下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这样的弊端断断不可取,可一旦贸然拔除废止更是取祸之道,只能逼得那些猪猴横心反了朝廷。

  政治斗争必然需要时间和弹性,刘协今日在此开了将军举才需向天子报备的先例,就是要在众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等待时机适宜之后,他便可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皇甫嵩虽不知刘协深意,但毕竟人逢喜事精神爽,跪地谢恩后便微笑着抚须道:“既然杨大人已经举贤不避亲,老臣亦不敢令杨大人专美于前,老臣一子一侄,也有些才量,臣斗胆觍颜请旨,向陛下举荐此二人。”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刘协是知道的,此人在历史上官至侍中,却推辞不拜。历史上记录的唯一一件事,便是董卓迫害皇甫嵩性命之事,皇甫坚寿在董卓的宴会上抢步向前,与董卓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以至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如此人才,刘协还想以后让他有机会当个外交官。不过看皇甫嵩这等老实人既然敢说出此人的名字,便知其人的武略也是不凡的。

  另一位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在历史留下的笔墨也不多。但记录的,却是皇甫嵩当初率重兵镇守三辅的时候,董卓祸乱雒阳,皇甫郦劝皇甫嵩引兵诛杀董卓之事。这个建议虽然与后来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一般,均为实行,但其胆魄和韬略却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人,用在兵家上,想来也是一员智将。

  这两人提出来,刘协自然准了。现在朝堂风向一边倒,又因刚才刘协一砸之威,也没人再敢触刘协的霉头。皇甫嵩或许就看到了这点,在举荐完这两人后,他收敛了一下神色,凝眉又向刘协郑重禀道:“陛下,举贤不避亲之后,更有举贤不避仇乃为公义。老臣还有一人,谷欠举荐于陛下。”

  刘协神色同样凝重起来,他心中已经猜到皇甫嵩要举荐的那个人,故而声音也低沉威严了一丝:“皇甫将军有话但讲无妨,只要言之有理,举贤有据,朕定当慎重考虑。”

  “老臣所举那人,便是董卓旧部徐荣将军!”皇甫嵩沉凝着将徐荣的名字说出,待满朝大臣开始骚动之时,他又加急上前踏了一步,迫切说道:“徐将军刚毅有度,统兵有术,实乃我大汉不可或缺之干将。王公言徐荣私纵董卓之事,老臣便在现场,是时,徐将军并未接到朝廷诏令,董卓那时乃国贼国相尚未有定论,徐将军忠于职守,引兵平定长安**,实乃忠正之举,万望陛下明察……”

  皇甫嵩此言一落,正是满朝大臣窃窃私语完毕之时,当下便有一人手持牙笏趋步向前,刘协看到那人乃王允小集团当中的杨瓒,虽然这人也是舍命保汉室的忠臣,可刘协仍旧不由自主将手摸到了御案上的笔架。

  杨瓒显然看到了刘协的动作,但只是微怔了一下仍旧举步上前,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如今汉室倒悬,天赐良机才蒙一线生机,正是除旧迎新、秉立气象之时。臣认为,不论徐将军是否有心私纵董卓,然此事既成定局,徐将军纵然蒙冤,亦要献出颈上头颅,昭明我大汉与董贼决裂之决心。”

  刘协摸着笔架的手蓦然松开了,他以为杨瓒会说出徐荣有罪的言论。可想不到杨瓒一出口,根本不谈论徐荣是否有罪,而是以朝廷走向这等大义,堂而皇之道出徐荣纵然无罪,只因要让天下人知晓汉室已改头换面,便必须用他的人头来证明的奇论!

  这样的言论,何其酷烈,何其无情!

  可就是这样的言论,偏偏又是那么无可辩驳!

  杨瓒这一番出口,直接就将自己的前程名声一并搭了进去。在汉末这样崇尚仁义公正的时代,可想而知,他说出这番话将会有着怎样的后果。然而,为了心中的执念,他便宁愿抛下了这一切,甘当这注定会承受着后世口诛笔伐骂名的人!

  一时之间,朝堂重臣也想到了这一点,顿时惊愕莫名。适才还吵吵嚷嚷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仿佛就算掉落一根针也会听得到。

  而刘协,在之前一番叱咤风云、乾坤独断之后。也愕然发现,自己这手中的笔架,万万不可砸下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殿门出却突然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杨大人真是好胆魄,为置徐将军于死地,真是连脸皮都不要了。小人真不知道,徐将军是挖了你家祖坟,还是偷了你媳妇儿?”

  最快更新无错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美克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