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宋第一神仙 第一百四十一章 诸城风物(一)

《南宋第一神仙》第一百四十一章 诸城风物(一)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2813 书籍:南宋第一神仙

  诸城是密州的州府所在,是颜倾武想要重点控制的地方,自然也是新旧思想冲突最为激励的地方。

  诸城进出城都要进行严格的搜查,看是否夹带了武器,但对于身份却并不重视,山东历经战乱,户籍不知道丢在了什么地方,被那支义军焚毁了。再加上颜倾武又鼓励经商,商旅来往不绝,所以这身份自然盘查不了。

  赵峥从梁乡带来一百多人过来,没想到刚到了城门第一步就被难住了,那些兵丁盘查的极为仔细,不仅会仔细盘查商人的行李、货物。还会搜身,至于如果有女眷不方便,那也不要紧,因为城门排查的兵卒不单有男兵,还有女兵。

  赵峥车队藏着大量武器不说,就是玻璃、香皂这些没有市舶司开的证明的商品也进不了城,尤其是城墙上的告示里大大写着各种商品的税金。

  其中像玻璃、香皂、香水这种奢侈品的税金高的出奇,而向大米、小麦这些货物则只象征性的收取税金,并且无论什么货物进出城必须要有官府开出的的验收证明和税金凭证,没有凭证的一律按走私论处,要当场缴纳税金和一定的罚金。赵峥倒不怕缴这些税金,而是自己所带这些玻璃、香皂数量巨大,一定会惊动官府的,到时候想不惊动颜倾武都困难。

  而且宋道士也在赵峥的车队里,到现在他还以为赵峥贩卖的是丝绸瓷器等东西,走的是正规渠道。所以也不能在城门外停留太长时间仔细谋划以免让他起疑。

  没办法赵峥只好让卢有志轻车简行先进城,想办法贿赂一下守门的城门的守卫,让他们通行。然而令人崩溃的是,那些守门的兵丁出奇的称职,卢有志派出去试图行贿的人直接被抓了,直接被打了五大板。

  赵峥听到消息感到匪夷所思,来到这个时代他听说有清官的,却不曾遇到如此较真的兵卒,这么廉洁的队伍,颜倾武是怎么锻炼的。

  “赵小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还不走?”宋道士在见车队在城门外等了近一个时辰,不免的好奇询问?

  “老家遇到了点急事,我得让人安排人手回去,所以要耽搁一些时间,请仙长见谅。”

  “嗯,你先慢慢处理,贫道唐突了。”

  赵峥打发了宋道士后,觉得再等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还好自己车队里除了些玻璃、香皂外,还弄了点瓷器、丝绸等寻常商品。所以当下决定先带十几个人进去,其他人在城外找个地方看管这些武器、商品。

  此次与赵峥随行共有五百多号人,除了留在船上的几十人,大部分都留在了梁乡,赵峥这次带百多人来诸城,没想到最后只有十几个进城。

  宋道士疑惑的看着近百人留在了原地,察觉到了有什么不对,但一路上他与赵峥相谈甚欢,觉得赵峥不应该是那种作奸犯科的歹人,于是好心的提点了几句:“别的地方贫道不敢保证,但这密州一带赋税,皆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交点赋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赵峥惊讶于宋道士的敏锐,那些火器是万万带不进城的,所以只好含糊的答应,打个马虎眼就过去了。

  二十多辆马车现在只剩五辆了,赵峥进城的时候,特意看了看贴在墙上的告示,终于明白这些兵卒为何会这么廉洁了。

  “不服从上级指令者,斩!

  奸淫虏掠者,斩!

  ……

  贪赃渎职,克扣商旅者,斩!”

  一条条军规下来,堪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贪污渎职后面还特意加上克扣商旅几个字,足以说明密州对商业的重视。最重要的告示上还贴着如果有兵卒违反告示上的规定,欢迎前去检举,并且检举流程十分简单,只要写封书信,投到诸城内到处设有的检举箱内就可以了。

  令赵峥感到冲击的是,城门上悬着两颗人头,旁边写的是:“克扣商旅,斩之以儆效尤。”

  赵峥收起了轻视之心,发现守门的兵卒身上的布料都是上等的,不像南方一些城门的守卫看着活活像个讨饭的,他们的脸上居然还时刻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着实让人眼睛一亮。

  赵峥车队里的瓷器与丝绸很快被收出来的。

  为首守将过来,没有警察逮着犯人那样凶神恶煞,询问道:“这些货物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可曾在密州其他地方缴过商税,如果有就不需要再缴纳了,如果没有还请你到衙门办理。”

  说着守将为赵峥指了旁边修筑一栋宅子,牌匾上写着商税科三个字,全部都是单门进入,共九个窗口,如同后世车票售卖的地方。

  赵峥老实回答:“从扬州过来,没到密州其他地方交过税。”

  那守将也不生气:“咱们都是大宋子民,密州穷困,物质缺乏,希望这位小哥你常来密州经商,咱们密州的硝石、石膏、煤炭品质都是数一数二,价格低廉。”

  赵峥有些惊讶,这守将居然开始向自己招商引资,他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最关键的是这守将自称大宋子民,密州才入宋境不过一年时间,自然不会对宋国产生多大归属感,但仍就这般自然的就说出“咱们都是大宋子民”这句话,可见颜倾武对军队的思想改造有多么成功。

  宋道士见前面检查的队伍停顿,就下了马车,守将显然是认识,热情的招呼:“宋仙长,别来无恙。”

  宋道士颔首:“去了一趟梁乡,有些事情想请教宁真人,这位赵小哥是我从梁乡带来的。”

  “失敬,失敬!”那守将朝赵峥说道。

  这已经是城门的最后一道关卡了,需要收身才能经过,宋道长虽然与他们熟识,但也必须经过收身,宋道士也相当配合的。

  接着轮到赵峥的时候,那守将当场就黑脸了,因为他从赵峥的腰间搜出了一把燧发枪。这可是官府严禁私自携带的东西,但他当他看到燧发枪枪管上刻上了黄石二字时,脸色又变了,黄石是白云宫炼器道的一名宗师,是专门研制火器的六大学宗,这六人中又以黄石的技艺最为精湛,随着火器在山东战场的决定作用,这黄石先生的名字在山东一地可谓是如雷贯耳,这枪管刻有他的名字,说明此物乃是他亲手打造,绝对不是市面的那些燧发枪,因为那些燧发枪的枪管上只会刻上“白云宫制”。

  “敢问这东西你是怎么得来的?”能得到黄石先生亲手做的燧发枪,无一不是宋国大人物,所以守将小心翼翼的应对。

  “从其他商人那里买的。”

  “那位商人?”

  “枣阳商会,王会首。我与他有些姻亲,所以能从他手里购买此枪”

  王大财神的名字在山东可谓是如雷贯耳,这山东的四成粮食,三成药材,全部的武器都是在与王福财做生意,而谁都知道枣阳商会后面站着的是谁。

  赵峥见守将神色大动,以为通过王福财的大名,守将会归还自己的燧发枪,放自己一马,但那守将却是径直的将燧发枪收走,然后给赵峥写了一张收条:“本将按规章办事,还望赵小哥不要见怪,这燧发枪暂时压在这里,您什么时候出城了,就拿着这章字条取回去就行了,火器会一直放在这里的守卫庭里,不会耽搁你多少时间的。”

  赵峥拱手:“为了防身之用,还望将军行个方便。”

  守将笑道:“您放心,城内绝对安全,不会有宵小之徒逞凶的。”

  赵峥见状也只好作罢,决定与宋道士想拜会宁真人先。

  ——

  诸城果然不比梁乡,繁华的景象依稀有了江南诸州府的模样,不一样的是街头随处可见忙碌做活的妇女,还有随处贩卖报纸的。

  报纸最早出现在北宋,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报纸的雏形,只是碍于印刷的速度,传播的途径,以及面向对象,都极大的阻止了报纸的发展。

  宋朝的识字率虽然较高,但书面文书都是用文言文书写,且不加标点,远不是一般民众能看懂的,所以赵峥才会不留余力的推广白话文与标点,否则知识的传播都还是士大夫的禁脔,报纸与科技书籍要想普及那只是痴人说梦,赵峥碍于南方儒家势力,暂时没有提及报纸一事,没想到颜倾武却先做,比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穿越者。

  赵峥得到这个答案不禁苦笑起来,山东如同一个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屋子,就算推到重建也不觉的可惜,但宋国就像一座外表破烂但内部却有许多精美的装饰,稍不注意就会打烂里面的坛坛罐罐,让赵峥一直不得不小心翼翼。

  赵峥在报停里买了一份报纸,第一版的主要的标题是颜倾武在营州前线抗击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满篇都是颜倾武的个人崇拜,然后主板的下方,则是白云宫的专栏,这次期是专门介绍白云宫长生道的专题,满篇的虚假不说,还一阵吹嘘,然后第二版则是诸城里的商业信息,今日的各种大宗商品的均价,各个商家寻求合作的消息,店铺转租的讯息等等。

  然后赵峥翻到的闲闻趣谈这一版,基本上就是后世的八卦消息,而这版头条赫然就是“赵真君与颜将军的花前月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