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宋第一神仙 第一百三十一章 银行

《南宋第一神仙》第一百三十一章 银行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2791 书籍:南宋第一神仙

  史弥远如此矫情的话,赵峥只能当笑话听了,故意调笑道:“史相公的身后名已经够,何苦再为大宋操劳?”

  史弥远对赵峥的鬼心眼,一笑了之:“说老夫贪财,那不过是老夫自污之举,我一个人能贪多少财,不过都是被下面的人拿去了大头,我站在台前为他们遮些风雨罢了,如今有国师你顶在最前面,老夫就不必再顾忌朝野猜疑了。”史弥远贪财固然有自污之意,但更多的是私心膨胀。

  “哦?那相公意欲何为。如今朝政被宣缯郑清之他们弄成了一个烂摊子,税收虽创新高,但其实质依旧没有多大改变。”郑清之,宣缯掌控两府才多长时间,自然是不可能将宋国败坏到什么地步,赵峥话里分明有些挤兑的意思。

  史弥远尴尬的轻咳两声,如今的赵峥已经是他不可能轻动的了,这些挤兑的话赵峥倒也能说:“国师不必如此编排老夫,长者为尊,你这小子倒是越来越不尊重老夫了。”

  赵峥笑而不语,为史弥远沏茶:“相公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史弥远习惯了将话绕来绕去,也不把话说尽:“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老夫也算是国朝新人了,以前的门生故吏要被清算的,老夫怜其才具,保了他们一命,也该为国尽忠了。老夫在白云宫待了也有些日子了,藏书阁里一些治国的法子,老夫也认同。所以想请国师为我助力一二。”

  “什么事?”史弥远想励精图治是好事,赵峥自然也不可能拒绝,事实上在他这个位置,那个不想国朝在自己手上蒸蒸日上,只是遇到一些障碍,下意识的用权谋手段抹平,遇到公私冲突的时候,想到的只是私,也许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史弥远站在高位,这些东西不可避免的被放大,无论好坏。

  “银行之事。”滥发会子是史弥远身上洗不清的污点,想要留些身后名,这会子一事必须得到妥善处理。

  “那相公要占几成?”

  赵峥这一句话,差点将史弥远呛到了,虽然自己的确是想建立国家银行,从中占利,但赵峥未免把话说的太直白了,好像就是想给自己捞些东西。

  “你这臭小子,老夫不……”史弥远勃然大怒,差点将老夫不要般成利说出口,想了想,干咳了一声:“老夫只想占四成利。”

  四成利!赵峥惊愕,心想你是不知道这国家银行的利润体量,才会如此狮子大开口,占一成利那就是天文数字。

  “相公可知道这由官府牵头成立的银行,如果管理得当一年可以产生多少利润?”

  “应该有百万贯左右吧。”史弥远读过相关的书籍,虽然介绍简陋,但也能从中推算一二。

  赵峥摇头,以宋国这个商业发达,极度缺乏货币的国家,按照后世的银行体系,百万贯,怕只是一个月的利润。赵峥伸出三根手指头:“一千万贯!”

  “什么?”史弥远大惊失色,宋朝一脸的财政收入才一亿贯出头,难怪他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宋朝的技术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地步,如果官府能多加引导,今年将会是宋国国力爆发的一年。

  “不出五年,国朝一年岁入三亿贯,易如反掌,当然这也得上下一心才行。银行势必会影响民间的方方面面,一千万贯的利润不是虚言这四成利,赵峥在这里与相公明说了,是杀身之祸!”

  史弥远思虑良久,赵峥如此说话,想必对于这件事也仔细思考过,决定先听听他的意见:“那以国师之见,该当如何?”

  赵峥沉声说道:“会子滥发,也不全是相公之过,实乃当时国情需要。”这句话权当是拍史弥远马屁,让他继续听下去。

  果然史弥远听后,微微颔首,总算有人能明白他的苦衷了。

  “会子的出现本来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德政,要是能善用,不仅能解决国家金银铜短缺的困局,也能解决民间需要便于携带的货币的问题。还能引导商业发展,光是抽税,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商通有无,能让资源合理的配置,比如某地产棉,同样的棉花,以当地的纺织技术只能产出五匹棉布,而且需要耗费更多人力。但同样的棉花如果在苏杭生产,那么同样的棉花则能产出七匹棉布。如果没有商人通有无,那这两匹的棉布在中间就被白白浪费了。”赵峥所说自然不是商业的全部作用,他只是为了更加凸显技术的重要,才会如此灌输给史弥远。

  “所以这商人的重要也就不言而喻,绝不是不事生产的蛀虫,更何况商人逐利,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压缩成本。克扣工钱,偷斤缺两外,这些可以通过朝廷引导,比如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严格的质量检查等,这样一来商人就只有自己改进技术,以压缩成本,从而推动国朝技术进步,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技术能让物资凭空增加多?”史弥远问出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误区。

  赵峥笑道:“当然,以汉朝的炼钢技术和现在的炼钢技术相比,同样的铁矿,谁产出的更多,谁的质量更好自然不言而喻。还有这农业技术,曲辕犁的发现让多少农户的粮产翻倍,这些多出来的粮食自然是技术进步的原因。再比如这造船,同样的木料或许造出的船都是一样大的,但技术的不同,可能技术先进的能航行个十年,而技术较差的只能航行五年,要航行十年又要重新制造一艘船,这一来二去,技术不就等于凭空多了一艘船吗,那些节省下来的木料,也可以做床,做家具,这些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赵峥一席话只讲技术和商业,磨刀不误砍柴工,能让史弥远接纳的自己的理念,比什么都更重要。

  “技术我们聊完了,这些都是银行成功能带来的好处。这银行要成功,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建立起银行的信誉,信誉若失,无论你再强压,百姓都不会用的。”

  会子经过宋朝和元朝的折腾,已经将国家的信誉完全败坏了,宋朝多少还有点节制,元朝那帮蛮人,坐稳中原后,见纸都可以当钱用,于是大肆滥发,比后世的津巴布韦都还要夸张,没过几年,这会子彻底就被玩坏了,以致于朱元璋坐稳江山后,几次欲恢复会子,都遭到民间抵制而未能成功。

  “而银行的建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上下百十年不断努力,最主要的是不要人亡政息,换一个宰执或者皇上见有利可图,就滥发会子。所以银行的建立第一步就是要严格控制这会子的发行权,不能操于一人一姓之手。”

  史弥远听到这里皱眉道:“那这发行权叫道谁手里?白云宫?”史弥远的表情绝对不是开玩笑,实际上,在大宋能建立信誉的就只有白云宫了。

  赵峥摇头,这东西他可不想去沾:“一人一票,组成银行执行委员会,负责发行会子。每年需要发行多少会子,由白云宫统计出来,再昭告天下,然后执委再决定是否按照这个数发行,或者重新统计。而且这会子必须能自由兑换铜钱或者金银。”

  史弥远皱眉:“这执委由那些人组成?”

  “一共五十席,投票过半就能通过,官家作为执委主席,拥有五票,宗室再选出两人,然后两府五人,不足五人,由两府自己推举出一人,三司使三人,御史台两人,六部各一人,皆由各自部门推举出来。各路再推举一人,共十六人。剩下的由各行各业的推举一名商界代表出来加入,比如丝绸业组织商会,推举一人出来进入银行执委,酒店业依此推举出一名。”

  史弥远皱眉,让商人与朝堂共决大事,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会子大都由他们推广,有了他们进入执委,会子定能大行于世,再则,史家在做丝绸,完全可以占据一个席位。”赵峥这是抛出筹码,南宋官员家族多有经商,推举商界代表完全就是一个虚名,位置全会被士族官商占据。但赵峥需要的就是这个虚名,先把台子给搭起来再说,将官员变为官商,有了执委的权力,可以想象这些官员的家族生意会膨胀到什么地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诱人的果实。

  史弥远也心动了,史家涉足的产业众多,完全可以多占几个位置,就算以后史家在政治上失势后,史家富贵依旧不倒。

  “只是这名声……”

  “给清流几个位置不就完了。至于民间你大可放心,此事由我白云宫牵头当无大碍。”天下攘攘皆为利,赵峥不信清流会不要这个馅饼。而民间以赵峥的影响力,肯定不会有什么非议。

  “这是执委的席位,史相公私下再与其他人决议。然后我们说说这银行的模式,会子必须是能自由兑换的货币,这点我白云宫可以代劳。”白云宫计划每州每县都要建立一个白云宫,完全可以解决银行网点不足的问题。

  “大宋铜矿短缺,要是有充足的货币,何须会子。”

  “大宋缺铜,但金国可不缺铜与金银,只要占据中原,此事当可解决,或者还有一法,日本产银,大宋只需两万兵马即可踏平日本,金银之矿尽归大宋所有。”(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