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苍穹 第三十六章 教育与品牌

《中华苍穹》第三十六章 教育与品牌

作者:鹏之飞翔 字数:2862 书籍:中华苍穹

  《务时报》馆内孙家鼐正在和众人商议。最近几期报纸内容办的不是很理想。大清虽然地大物博。可消息来源太少了。风土民情人文地理,手头上可用的资源越来越少。而目前的销量越来越大,现有的印刷设备快跟不上了,也须要再增添些。可报馆好不容易不须要再向皇上要钱了,这新添设备怎么办?还问皇上要,可开不了口呀。这不孙家鼐将众人招来商议。

  商议半天,未得其果。门外来报:“京城李明,拜见孙师傅。”

  孙家鼐一听,惊呼:“众人快快随老夫前去迎接。”

  《务时报》馆内室。待光绪座定,诸位革职老臣才行见礼。谁能想到皇上说来就来了?

  “从卿平身,朕只是顺道来看看。”光绪指着容闳:“这位容闳容老,相信诸位也有不少人认识。此次回国是受朕所请,回国主持京师大学堂的。朕观尔等似乎在商议事情,可否让朕知道。”对于容闳,光绪知道的不多。但光绪知道在后世容闳去世后美国人对他的评价:“他从头到脚,身上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爱国,那就够了。

  孙家鼐将目前《务时报》馆的问题一一道来,但他没说现在报馆没有余钱了。光绪一时间也没有好的办法。到是容闳出了个主意:“可在大清各地开办《务时报》分馆,以电报联络,互通有无。一来,可将《务时报》通行大清;二来,各地消息也能及时知道。”

  “这倒是个办法。孙师傅具体看着办吧。”光绪看大家都没辙。就定下了调子。

  “这是个好办法,可是……”孙家鼐有些尴尬,以经前前后后从皇上那拿了35多万两再问皇上要钱,他开不了这口呀。

  “没钱了是吧,这有什么不好说的。”光绪只是一笑:“只要你们能办好了差事,不要怕花钱。钱的问题,朕来想办法。”

  “这《务时报》和京师大学堂是朕教育计划的两条线。京师大学堂是为已经接受过基础教育有一定学识的人准备的,让这些有基础的人接受更为系统和完善的教育。治理国家,朕不要那些八股写的天花乱坠的。朕要通实务、知变局、谋一域的人才。要工业、农业、科技等等行业的专门人才。最重要的是朕要大学堂为大清自己培养一些真专门教书育人的先生出来。这点也将是大学堂重要的使命。而《务时报》就是朕为大清绝大多数不识字的普通百姓准备的。所以朕不准你们去评论家国事务。要写一些老百姓想看的,愿看的。为这个国家做好最为基础的知识普及。”

  “民强则国强,这句话不错。可是这个时候的民众,能知晓天下事的太少了。已经老去的一代能指望上的不多了。所以朕说应该是,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一代就是这个国家的未来的希望。朕也只能指望少年一代了。所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着手去办。也许在事情上朕帮不上忙。但钱的问题决不能成为拖累。”

  “如今中国正值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要抵御列强,内有百业待兴。人才是一切的基础。当然了,自己办学堂要见成效,所耗时日很长。所以外派海外留学这点还须要容老再多费心思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诸位放心,朕就是把紫禁城给卖了,也决不短少一分一厘的教育经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容闳喃喃的念着。虽然说皇上要把紫禁城给卖了,他们自然不会当真。一生致力于教育强国的容闳第一次感到来自朝廷的决心。朝廷终于重视西学了。

  光绪看见容闳喃喃自语有些失神,便问道:“容老这是怎么了?对了,容老为何先到上海而不是去天津?”

  孙家鼐连忙在一边提醒,容闳这才听到皇上在问话:“草民在想皇上说的话一时失神还望皇上恕罪。臣在回国前联系了一些国内的朋友,希望他们也能到大学堂任教。草民来上海是见严复严几道。”

  “怎么不早说,方良让人去请。要快。”严复又漏了一个,历史不熟呀。

  结果左右一请,连带着原来革职的一批官员就是好几十口人讨论起对于今后教育方针。虽然皇上在场,但气氛也还热烈。而皇上提出来的一些想法也让在场的诸位可谓耳目一新。结果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最后光绪做了总结:“事该怎么办你们再商量吧,容老最后拿出个章程来也就是了。不过容老还是尽快赶往京城吧,京师大学堂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了。还等容老主持大局呀。”

  午膳时,光绪准许大家同桌而食,又说了些勉励的说,最后找到孙家鼐:“孙师傅,朕有事相商呀。”

  上海别的地方不好说,但租界内确实是商业一片繁华。街上人潮汹涌,叫卖的吆喝声,声声入耳。大生制衣厂除了加工皇上指定的军服外,也自行设计了一些衣物在市面上销售。在上海也开设了一间店面,虽然天津的生意还不错。可惜上海开店一月以来,生意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这天店里迎来了三位客人。客人是三位,可带着五六个保镖。

  “三位客官请边请。这可都是最新的样式。”店家看为首的年青人衣着不凡,定是大户之家。连忙上前,这可是开店一月中来的最有潜力的客人了。

  “容老此次回国,只记得带书,却不曾带些洗换的衣物。总不能让您只穿及家眷只有这一身衣服吧。容老只管挑中意的就好,这些个钱,少爷我还是出的起的。

  “这几件衣服到有些西方的特色。不同于大清的式样。”应该是容闳在美国住的太久了,他一眼只看中了那些仿新军军服的几件样衣。

  “这位爷好眼力。你不知道,咱大生制衣厂可是给皇上的新军做新式军服的。而这些个都是仿照皇上新军军服所制。”店家兴奋的说道,这句话可给他带来了些生意。店家拿上一件:“这位爷,里面试试如何?”

  “是嘛,给少爷也来一件试试。”光绪不仅自己穿,还让众侍卫也一同穿上。

  等大家都穿上也,这感觉也就上来了。本来都是有精神气的人,一下子都穿上,一眼看去到也像回事了。光绪还在店内摆弄着衣服,可侍卫们都出去在门外候着,这一下子引的路人驻目观望。大生制衣店门前一片人群。

  当光绪问道这套衣服可有名字时,店家不解,这衣服是大生制的,不就叫大生吗?光绪一拍额头,忙来忙去倒把这品牌这事给忘了。

  “不不不,这衣服的名字如同人名一样。人一但有了名气,到哪一说这名字,人家都知道他。衣服也是一样,要做好了,到哪一提这衣服的名字也要人家都知道,所以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光绪转头问到:“二位都是文学大家,不如你们给起个名字如何。”

  “还是请少爷定夺。”这是孙家鼐说的,来这前皇上可都说明白了。这事到是没提过,孙家鼐还没反应过来。

  “少爷的想法到是于西方的一些想法相同,西方列强也注重这名字的效应。只是这衣服的名字一时间到不好取。”这是容闳说的,必竟是在美国住了多年的人。

  “给衣服起名字,要简短、好记,还要有气势。一时间还真想不出什么来。不如叫“邦威”,这衣服本是皇上新军军服式样,取中华之邦威武之意。看此衣样式也与大清传统样式差之较多,咱也给句广告词就叫“邦威,不走寻常路。”诸位看如何。”

  孙家鼐、容闳还没说话,到是店家先说上了:“这位少爷好文采呀,‘邦威,不走寻常路。’这衣服确实于大清式样不同,到像是像洋人的西服。要想穿着出去,可不得不怕人说,自然走不得寻常路。”

  “你这是夸还是骂呀。”光绪脸色一黑,这次时间太紧,盗版的有问题呀:“我就穿着出门,谁爱说说去。柳眉,你也换一身看看。”

  大主顾呀,店家忙说:“有的,有的,姑娘稍后。”店家今天早晨还纳闷呢,昨天一下子从天津发过来满满三大包衣服,还愁放不下呢。今天就来了个大主顾。

  一旁的周勤上前来,对着众人轻轻的点了点头。

  这时一位身着黄马褂的侍卫模样的人从人群中挤出来,跪下就喊:“报——,启禀皇上,江南制造局已准备停当。李中堂让奴才过来请示皇上,皇上何时前往。”

  “轰”的一声,人群全乱了套了。这是租界,可不是大清的地方。皇上来了?真的假的?跪还是不跪呀?都是问题。

  “怎么回事?”光绪走出店门。

  “启禀皇上,李中堂让奴才来问。皇上何时可以起驾江南制造局。”

  “朕此行为微服,你不知道呀。”光绪大怒:“来人,拖下去……”

  光绪还没说完,孙家鼐连忙大呼:“且慢。”

  孙家鼐上前奏道:“皇上何必与一奴才置气。想必是李大人着急了才让人来问问。一个小奴才哪里知道皇上意思。让他回去复命,以示皇上之心胸。”

  光绪点点头:“好吧,回复李中堂。朕稍后前往。”

  侍卫走了,围观的人群正不知所措,前观后望。人群中走出一人:“我是《务时报》的记者,请问您真是我大清光绪皇帝吗?”

  “如假包换,不信可以请李鸿章前来指认。再说朕用的着冒充自己吗?”光绪一脸不屑。

  “草民叩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记者跪下便呼。

  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跪下了。光绪抬抬手说:“无须多礼,都起来吧。朕只是微服出行。不想惊动大家。都各忙各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