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华苍穹 第二十二章 都是难题

《中华苍穹》第二十二章 都是难题

作者:鹏之飞翔 字数:2477 书籍:中华苍穹

  军校各校舍已经建好,*场也已经完成整修。如今的校园内一片宁静。只有按照光绪之前的吩咐的各种器材整齐的摆放着,等学员到了之后开始安装。光绪不知道京城中已是传言四起,而在军校会议室内众人齐聚。现在的光绪正在大发雷霆。

  “这就是地图。”光绪指着面前的地图:“少川,朕让你去兵部拿最新的地图,你就给朕拿来这么个玩意?”

  “皇上息怒,这已是兵部最新的了。”唐绍仪也是没办法,兵部找了半天才找出来的。

  看着光绪发火,欧阳振华站出为唐绍仪打个圆场:“回皇上,此图是臣于唐大人一起至兵部拿的。兵部的人说此图原为圣祖康熙时的名将周培公任盛京提督时,委派专人绘制而成的。后来历朝都在其上有所更改,但大体还是依照原来的底子,变动不是太大。按照兵部之人说法,尚能使用。”

  “尚能使用?”光绪拍案而起:“少川不懂兵事,你子安还不懂?用这地图如何能作战?你还是在德意志国学习过的人,你告诉朕,打仗的地图应该是什么样子?说。”

  欧阳振华没想这圆场没打成,到把自已给绕进去了。只见光绪怒视着自己,连忙跪下回话:“战场所用之地图,是为军队训练、作战使用而测量的。军队指挥作战必不可少的工具。越是详细的地图,越有利于作战。”

  “基本是这个理,可你说的还不够详细。”光绪依然看欧阳振华。虽然他在德国学习过,但必竟有时代的限制。光绪换上较为和气的口气说:“朕来详细的给诸位说一说这地图,军用地图应该分为大小比例尺两类地图。大比例尺地图,应当是内容详细精确,可从图上量取角度、距离、坡度、坐标、高度和面积等等,用于研究地形、确定炮兵射击诸元和组织指挥部队作战。小比例尺地图应是反应较大区域的地形概貌和地理形势,主要供高级指挥研究制定战略、战役计划的。当然了,海军也应该有海军用的地图。”

  众人大吃一惊,没想到就一地图皇上都能说出这么多来。

  王士珍原做为山海关炮队教习,知道地图很重要,每次射击基本都是目测,但没想到皇上会说直接从地图上量出射击诸元:“皇上从图上量出射击诸元似乎无此必要,目测即可。”

  光绪笑了笑:“当前火炮射程较近,自是不须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的火炮的射程在目视之外那该如何?”

  “诸位不必多想,朕本意只是让诸位知道地图之重要性。”光绪指着桌上的地图:“这幅地图是不成了,不仅粗陋而且谬误颇多,必须重新绘制。这件事情马上就要着手施行,由子安你来负责办理。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你们三人也参于进来。你们下去后,马上招募一批懂测绘的人员,先从大清的龙兴之地开始,一直到山东半岛,务必做到精确细致,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都要在上面有所标注。”

  欧阳振华看了一眼王士珍,两人皆面有难色:“回禀皇上,此事恐须三五年方能完成。懂测绘的人员实在难找。”

  “马上招募一批懂测绘的人员。连同北洋武备学堂工程科里面所有懂测绘的,连同工部内可用之人员,再从洋人那里招人。还是回头朕下道旨意吧,此事务必在甲午年前完成。另外学校也要自己培养些人才,刚好借此机会,边学边练。”

  又是甲午年前完成,在场之人对于“甲午年前完成”这句话已经是听到麻木了。但绘地图之事工程实在浩大,这也就一年多点时间。

  “皇上……”欧阳振华刚开口,就被光绪打断了。

  “必须是甲午年前完成,此点无可商议之处。朕知道如此大的地方,要绘制完成是有些难。没办法,朕等不起,这个国家也等不起。还有,从今儿起。所有绘制之地图列为第一等机密文件。泄露、盗窃者,杀无赦。”

  “皇上,如此短的时间完成,以大清之人员定是完成不了。臣以为必要借洋人之手。可是这如何才能保密,还请皇上训示。”周勤这样问也是没办法,这中央情报局才在皇上的受意下还是秘密成立的,人都没几个。要做到保密实在是难。

  “分区分片来测绘,最后都拿回来再统一绘制不就成了。”

  “臣以为此法虽好。但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必将动用大量人手,势必引起他人注意。有心之人只须略加沉思,便能知我等用意。若能寻得一由头方好。”唐绍仪在考虑这个问题。

  “由头?”光绪思索未得其果,只能说:“都想想吧。”

  “还有皇上,这钱从哪出呀。”

  哪壶不开提哪壶。“谁要朕是皇上,朕来想办法吧。”光绪看了看面前的地图:“这幅地图还是送回去吧,留着也没什么用,黑龙江以北已经不是我大清的国土了。”

  “正因如此,所以臣才留下这幅地图。”唐绍仪回话:“皇上,以臣之见。不如留下此地图,让每一个学员都看到,过去大清的疆土。也让每一个学员明白,这大片的疆土是如何失去的。”

  光绪点了点头,说:“好吧,就依你意吧。朕交待的事你们都先安排下去,算算要多少银两,先报给朕吧。就是砸锅卖铁,朕也绝不短少军校的银子。少川,咱们先回吧。”

  光绪从军校又绕道去了趟学堂。回来的路上为了银子的事正犯愁,没想才到午门就被人拦了下来。祁以德来报,寇连材已在宫门前等皇上一上午了。

  光绪一听就更愁了,今天没带寇连材去,就是因为上次被老太太临时查岗结吓着了,所以这次就留寇连材在御书房候命,没想又出事了。光绪连忙传来寇连材一问何事。寇连材一说光绪头是一阵苦笑。

  倒不是慈禧又来找麻烦,问题就出在上午的那道圣旨上。由于圣旨上提到的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英国和俄国与中国签订的。所以这两国联决来抗议的。光绪心想还好当初想着今后找合作伙伴会首选美国,所以没把中美《望厦条约》写上去。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让他真正苦恼的,却是寇连材的后一句话。

  “皇上您还笑呢,这英俄两国公使没能见着皇上,就吵着要去园子里见太后去了。从园子里传出话来,两国公使可是言之利害,要太后给个解释。太后让这英俄两国公使等候皇上,这边就立刻传见礼亲王世铎和众位军机大臣们。如今正在商议对策。”

  “那太后是怎么跟两国公使说的。”

  “太后说皇上已经亲政,此圣旨是皇上所下,太后并不知情。如今英俄两国公使正在承光殿候着皇上。皇上别笑了,听说太后脸都白了。”寇连材的脸也挺白的。

  光绪记得后世在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制台见洋人》,把清末官场对于洋人奴颜婢膝、丑恶嘴脸,刻画的活灵活现。也不知是从何时起流传着“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不良风气。

  起初,洋人在刚进入中国办工厂也是按照在本国的习惯先向官府报备。可清朝的官员都不愿意接触洋人,对洋人的事情能推诿的,能拖延的就一定推诿拖延。洋人只好先开工,等办成了,形成了既成事实。再向当地官府备个案也就是了。不得不说,洋人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大部分洋人还是比较遵纪守法的。不过对于抗议这种事,光绪还真没放在心上。不过多说几句安慰的话。抗议有什么,后世中国又是抗议又是严正交涉,可又有哪国鸟过呢。

  不过光绪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这次是英俄两国同时前来。这时候的英国应该处处设防,阻止俄国在远东的势力扩展。与此同时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好像是今年才确定了个什么条约。也不知道签了没有。

  光绪苦恼的思索着,突然灵光一现,对唐绍仪说:“少川,你立刻再去兵部拿一张地图来,要快。小寇子,你先回去告诉两位公使,你未能见到朕,但你派出去的人已经找到朕了,朕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另外,带两位公使去太和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