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七十七章 地方势力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七十七章 地方势力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922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蹴鞠这种事,拿来娱乐还是不错的。经常蹴鞠还能锻炼体能……但那是对于不常运动的普通人而言。

  对于军人而言,锻炼体能的方法太多了,而蹴鞠是众多方法中相当差劲的一种:毕竟没人规定你在蹴鞠中必须跑多快,连续跑多久。有勤快的自然会多跑,更多的是那犯懒的人,少跑动或者干脆不动,专守一个位置,也没人说啥。

  有人说蹴鞠有规则,可以锻炼人的纪律意识,还有人说蹴鞠属于团体比赛,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协作精神……

  反正赵二当初在学校里,每天放学后跟同学们一起踢球,踢了那么多年,也没见他们被培养出啥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了。

  该违反校规照样违反校规,球飞到自己脚下照样乱踢一气,从不传给队友……

  所以赵二训练郡兵期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蹴鞠这个项目——当然,郡兵们在正式训练结束后,自行组织蹴鞠比赛,赵二是不管的。他只是不再把蹴鞠列为正式训练项目而已。

  除了蹴鞠外,赵二废除的另一个训练项目就是手搏。

  手搏,就是徒手格斗。赵二实在想不通,一个古代军人,练这玩意有啥用。

  战场之上刀兵相向,人人都持械而战,你跟对方玩手搏?你当你能空手夺白刃?

  就算是出现意外,你武器不慎损坏或者被击落……难道你学了手搏就能反杀对方?

  与其花大量时间用来训练这个,还不如转而用来多练练器械,武器用得熟练了,自然可以在自己武器尚在时就杀死对方,而不必考虑失去武器后怎么做无用功。

  最后就是武器训练,赵二当然不会废除这个。赵二废除的是其中几种汉朝官方标配的武器的训练。

  比如……钩镶。

  钩镶就是一面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盾,上面加上两个很长的钩子。这玩意当初不知道是谁设计的,相当逗比。那幺小的盾面,几乎挡不住任何攻击。而那么大的钩子,除了分散使用者的精力外,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有人觉得它的钩子可以有效地克制戟。然而戟这玩意,一直到明清时期仍然有大量使用,而钩镶……汉朝一没,就再没见谁用过了。

  历史证明了这玩意注定该被淘汰。

  就这样,赵二第一次去训练郡兵时,除了废除了大量在他看来无用的训练项目后,就没再做其他的。

  而这次曹操叫赵二过去,要处理的事情,正是由于他之前的这些决定而导致的。

  有人向曹操反映,说自从赵兵曹更改了训练计划后,他们每天变得更累了,但是待遇却没有任何提升,这令他们很不满。

  确实,之前他们训练的那些内容中,那些‘无用’的训练项目,大多附带娱乐效果,或者不算很累。

  而这些项目被取消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原本就令他们感到枯燥无味的队列和武器训练。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关键在于他们的伙食仍旧是由曹操来提供,而赵二也因此而忘记了向曹操建议给他们补充肉食,而主食的量也仍旧是平时半饱,操演日八分饱……

  给他们改善伙食这种事,曹操倒是可以做到。曹操自从整顿吏治后,收上来的税比以往多多了,原先被贪官污吏们中途截留的那部分税收,全进了曹操的府库。

  只不过曹操没有练兵经验,不知道应该给士兵们改善到什么程度,才能既满足士兵的需求,而又不会被他们蹬鼻子上脸,导致给予过多,浪费钱粮。

  了解了事情始末的赵二只好再去一趟,并在东平陵的军营里住了一段日子。除了制定每日伙食外,还以身作则,同他们吃一样的食物,睡军用帐篷。反正只是短时间内这样而已,赵二坚持得住。在休息时间,还会同郡兵们聊聊天什么的。

  那些郡兵们看到赵二这个官老爷居然肯跟自己同吃同住,便不再对伙食挑剔了。而赵二同他们的单独闲聊(抽选的,不是全部,不然会累死赵二),也令士兵们知道了赵二这人其实不坏,赵大人本来也不想对他们太严格的,是曹操那厮非要在短时间内强化郡兵战斗力……

  赵二甩锅坑上司,向来是不带眨眼的。

  等到赵二终于忙完了郡兵的事,回到历城后,曹操的公文又下来了,让他准备出发去下一个县赴任。

  这赵二调任的频率也是越来越快了,因为赵二随着治理县务经验的增加,做起事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已然总结出一套模式方案来了。

  以后每次调任新县,都只需要按照既往的模式进行执行即可,招兵-屯田-剿匪-选拔吏员-建立商铺分号-笼络士人……

  说到笼络士人,赵二其实倒也挺喜欢跟那些士人们一起喝茶聊天的。虽然赵二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那些小县城里的“才子”们水平也没高到哪去。

  就拿作诗来说吧,赵二是不屑于去干抄古人诗这种恶心的事的,故而他就是凭借自己能力原创诗歌,轮到他作诗时,就会吟出一些“今夜月色美,我啃大鸡腿,忽来云遮月……呃……嗯……鸡腿……已吃没!”

  而后就是下面一片叫好声,纷纷称赞赵二文采斐然,做得一手好湿。

  当然,轮到他们作诗时,吟出的“诗”也没比赵二好哪里去。

  而且士人们也不都是整天死读书的呆子,里头喜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纨绔之辈亦比比皆是。这些人非常喜欢这个年轻的县尉,时不时得就约赵二一起去玩乐。

  而且一旦谁与他混熟了,他就一点架子都不摆,互相以兄弟相称。

  当那些与赵二混熟的年轻士子们,看到赵二跟自己称兄道弟,却对自己的父母摆官架子时,心里顿时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而那些大家族的长辈们,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只要自己的家族能与县尉大人交好,就是好事一件。虽然很多大家族势力庞大,家族中亦有不少人历任高官,并不惧怕这个小小县尉。但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呃,是朝官不如县官。赵二是他们的父母官,真得罪了他,就算日后能借用朝中势力罢免他,但此时赵二还是能借助权势侵害到他们利益的。

  既然赵二选择主动与他们交好,那么一团和气总是比相互争斗要好得多。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愿意交好赵二这个县尉,某些智商不那么高的家族,比如朝中十常侍的党羽,就完全不屑于交好区区一介县尉。

  这就要说下汉末地方上的势力划分:一个县里,地位最高的肯定是朝廷任命的县官,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朝廷授予,是名义上的最高掌控者。不过实际上,县官们要想在县里施政顺利,往往需要拉拢本县内的三股土著势力:士族、豪强和权贵。

  士族即是那些读书人的家族,他们都是书香门第,以学问闻名,喜欢舞文弄墨,讲究气节风骨。他们各个家族之间交流往往比较频繁,注重联姻,所以很容易组成一个庞大的势力网。而且因为普遍比较有学问,所以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不少在朝中做官的成员。士族不好得罪,但通常因为道德书读得多,所以相对比较自律。

  豪强则是那些单纯家里有些钱和田地的大户,比如当初张飞那样的,就是豪强。他们的势力仅限在当地而已,而且也算不上多强,顶多就是能够暴力抗法,不交税什么的。若是遇上一个强势的县官,也只能认怂。

  最后就是权贵,权贵也不是什么正规说法,姑且这么称呼他们吧!即是宦官、外戚等当权人物的亲朋好友的家族,这些人往往属于暴发户性质的,得势前没什么,一得了势,便尾巴翘到天上去,谁也不放在眼里。而且不学无术,不受士族待见。他们往往只能风光一时,一旦他们在朝中的靠山一倒,便如同拔掉羽毛的鸟,再也欢不起来了。

  现在不把赵二放在眼里的就是这些十常侍党羽的家的权贵。他们现在正得势,自然不太看得起赵二,就算比赵二更大的官去主动巴结他们,他们都没什么好脸色,碰上赵二这种有限示好的,就更不买账了。

  每次赵二到新县上任时,县内其他家族都会派人来向赵二道贺送礼。唯独十常侍党羽的家族,根本拿赵二当空气一般,完全不理会赵二,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欺男霸女,横行无忌。在赵二带兵抓捕县内游侠时,有些游侠就仗着自己与十常侍的家族有关系,躲进他们家中。

  而那些家族收留游侠们、不让官府搜查也就罢了,在县吏前去问询时,居然直接命家仆用棍棒把县吏轰走,气得赵二当时就要带兵去剿了他们,被士子们好一番劝才作罢。

  这也是由于关羽张飞不在,赵二身边都是士子的缘故,他才能忍下来,不然在关羽张飞的支持下,带兵剿灭那些阉党家族都不需要犹豫。

  十常侍现在朝中风头正劲,士家大族们在地方上虽然不怕他们,但也不想太过得罪他们。所以在地方上,士族与阉党向来都是互相敌视,但又井水不犯河水的。

  赵二与士族友善,士族们自然把他当自己人,不愿意他因为得罪阉党而遭罪。

  而赵二在士子们的不断劝说下,终究还是决定暂时不去动那些阉党家族。他想着这十常侍也威风不了几年了,就暂且忍他一忍吧!等十常侍死了,再去收拾他们不迟。

  赵二想忍了他们,他的上级曹操却不想容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