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369章 许招安收复河东,宣威侯谋图长安

《混在三国当军师》369章 许招安收复河东,宣威侯谋图长安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724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贾诩摇了摇头,坦言道:“若是徐荣将军在,诩尚可一试,可惜徐将军留守弘农,没有前来。”

  这就要再次解释下谋士的作用了。一个谋士在战场上,固然可以策划出很多奇谋计策来对付敌人,但这些计策往往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要想让计策能够成功实施,还需要得力的良将来执行具体工作才能成功。比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虽然多智,但若无关、张、赵云等人辅助,光凭他诸葛亮一个人,打起仗来也是吃力。

  更通俗一点的解释是:比如谋士想出一个计策,要在敌人必经之路上的某山谷处设伏。谋士就只能把这计策大略一说,然后就没他事了。而下面的将领们则需要考虑很多具体细节,比如伏兵是分列两侧,还是三面围堵?分列两侧的话,敌人容易从原路逃走,而在敌人逃跑方向也布置伏兵的话,又容易被敌人提前察觉。每处伏兵放多少人合适?人太集中了容易被敌人发现,人太分散了则火力密度不够,伏击时杀不了敌人几个兵。攻击敌人时是用弩箭齐发,还是用乱石砸过去?弩箭对披甲敌人效果不大,而乱石需要的准备时间又太长。放火的话,不仅需要提前准备燃料,还要考虑风向,以避免火还没烧起来,先把自己人给熏一脸黑……

  原时空的贾诩也一样,他虽然在宛城数次击败曹操,但仍然一直极力劝张绣投降。这并非因为贾诩对张绣不忠要卖了他,而是贾诩知道光凭张绣、贾诩两个人,是无力同拥有众多良将、谋士也不少的曹操对抗的。甚至连对抗刘表都极为困难。刘表虽然手下人才不多,堪用的谋士也只有一个蒯良,但那也比张绣要强太多了。

  所以说,不是光拥有一个顶级谋士,就可以解决一切的。

  正当张绣感到发愁,想着要不要先派人回弘农把徐荣叫来时,贾诩忽然一笑。

  “呵呵呵……小将军何必忧愁?”

  张绣一愣,奇怪地问道:“先生不是说咱们拿徐晃没有办法吗?为何……”

  贾诩笑着摇了摇头,道:“诩只说在战场上击败徐晃很难,但是在战场之外嘛……就好办多了!”

  张绣迅速反应过来,而后躬身一礼道:“请先生教我!”

  贾诩便分析道:“徐晃虽然智勇无双,然而终究只不过是杨奉的一个下属罢了。而杨奉又只是白波贼的渠帅而已。自古以来,贼寇若要长久,只有两途:一为屠龙,二为招安。”

  屠龙,就是造反杀皇帝的意思,也就是建立政权统一天下的文雅说法。

  “杨奉不过目光短浅之人,屠龙他是没这个胆子。但是招安嘛……诩以为,此人早有受招安之心。自中平元年黄巾之乱起以来,天下间涌起匪寇无数。然而纵观这些匪寇最终的结果,要么被消灭,要么被招安。黑山贼张燕早早被朝廷封为平难中郎将。泰山贼臧霸等人被陶谦所收留,安置在琅琊。荆州贼张虎、陈生亦投靠在刘表麾下。甚至连黄巾之中号召力最强、最有威望的波才,亦在失踪前时刻想着洗白自己,接受招安。当今天下,仍然独立于官方身份之外的匪寇势力已然不多,唯有白波贼杨奉尚未给自己找到出路,他焉能不急?另外,这河东郡王邑,亦是心向朝廷之人,只因怨恨牛辅不能保护他,弃他而去,才不得不选择与杨奉勾连的。现在我们给他一个重归朝廷的机会,他必然极为愿意招安,重归朝廷编制之下。而一旦这两人接受了招安,那么徐晃又哪里能逃脱得了小将军之手?”

  张绣听贾诩这么一分析,顿时大喜,喜笑开颜。之后便派人联络杨奉与王邑,同时派人上表李傕,让李傕同意招安。

  李傕那边自无不可,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收复河东郡,而付出的不过是朝廷一道旨意,何乐而不为呢?

  就这样,河东郡被张绣所平定。

  然而徐晃还是没能成为张绣的部下。因为李傕也听过徐晃的威名,希望徐晃能够投到李傕的麾下。这样的话,他在对抗郭汜的时候,就会更加有优势了。

  另外,李傕也有另外一层私心,就是防备张绣做大。虽然在平时,李傕对于张绣这个子侄辈的年轻人十分亲切,一口一个“贤侄”的叫着,对张济也是称兄道弟。但是不代表李傕真把张济叔侄当自己人。

  原本张济只有一个弘农郡的时候,李傕还不会防着他,毕竟弘农郡几乎被山地所覆盖,既没多少耕地,人口在司隶各州里是排倒数的。无论张济还是张绣,对他们毫无威胁。

  但是自从张绣攻下南阳后就不一样了。虽然南阳郡比起灵帝时期早已流失了不少人口,张绣占据的也只是南阳北部。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剩下的人口仍然拥有接近中原一州的数量。而张绣在拿下南阳后,不仅没有安心在那里经营休整,反而又立刻出兵河东。

  现在张济\/张绣坐拥弘农、南阳、河东三郡。只要假以时日,让他彻底掌握了三地,那么李傕他们就真的无力对抗张济了,到那时,朝廷就该是张济说了算了!

  现在李傕强行留下徐晃,只是限制张济的第一步。可以想象,之后李傕对他的防范还会越来越深。而张绣能够从朝廷获得的支援也会越来越少。

  弘农郡,弘农县,郡守府。

  所有无关人等都已经被支了出去,只留下张济、张绣、贾诩、杜畿、张既几个核心人员。

  张济皱眉问张绣:“绣儿,什么事情弄得这么严肃?”

  张绣朝贾诩点了点头,而后由贾诩对张济行了一礼,说道:“平阳侯,关于我军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希望能够获得您的允许和支持。”

  张济先是还了一礼,他可受不起贾诩的大礼。而后奇怪地问道:“这些事直接同绣儿商量不就好了吗?身为他叔父,我一直都是支持他的呀!”

  张济自从看到张绣变得出息了之后,便已经下决心把自己的势力全权交给自己这个优秀的侄子处理。要不是张绣极力恳求,张济连这个名义上的全军领袖位置都想让给张绣。他只想退居二线,安心养老即可。有邹氏陪着,也算乐无边了。

  贾诩继续说道:“是这样的。我军现在已经占据了三郡,引起了李傕、郭汜他们的提防。这也意味着我军从此很难再向东部扩张了。要想再进一步成就霸业,就只能向西了。”

  张济没听明白:“向西?打韩遂、马腾他们么?”

  张绣看不下去了,直说道:“不,是长安。我军准备朝李傕、郭汜下手!”

  “啊!”张济惊呼一声,差点把案几上的水杯碰掉。

  好不容易缓过来后,张济思虑了一会儿,忽然问张绣:“绣儿可有把握?”

  张绣坦言道:“绝对的把握是没有。但事在人为,为了咱们张家的大业,无论是谁,只要成为路上的绊脚石,就必须除掉!”

  张济闭上了眼睛,许久之后才睁开,坚定地看着张绣道:“绣儿放手去做吧,以后这类事情不必问我。我老了,不想搀和这些。至于李傕他们……自从他们杀了樊稠之后,我们的情分就已经尽了。”

  说着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累了,便下去休息了。只留下张绣等人继续商量。

  张既首先发言道:“虽然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同李傕等人开战,但是目前我军还是应该以积攒实力为主,待准备充分后才好下手。”

  杜畿亦赞同道:“弘农人口稀少,倒是不用担心什么。南阳、河东二郡,都是我军刚刚攻下的,人心不稳,两地世家亦未完全认同我军的统治。所以我军目前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消化这两个郡上。”

  最后由贾诩总结道:“所以,我军只需要做好随时同李、郭翻脸的准备即可,至于表面上,还是不要声张为宜!”

  张绣点了点头:“嗯,就这么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诩等人忙于治理地方,而张绣则出面拉拢三郡的人才。

  张绣凭借着自己对三国人物的了解,很快就挖掘到了魏延、毛玠、李严等人才。魏延和李严因为地位不高,名气也不大,故而很老实地投靠了;毛玠虽然不太情愿,也被迫投靠了。

  唯有某个关在囚牢里的大才,至今仍然不愿意投靠张绣。

  张绣站在牢笼前,问候道:“公达,近来可好?”

  “托宣威侯照拂,攸衣食无忧,过得很好!”

  张绣笑道:“呵呵,公达还真是豁达。若是公达肯投靠本将军,别的不说,让公达日子过得更加优越还是没问题的。”

  “宣威侯说笑了,攸向来只忠于朝廷,可没有投靠某个将军的意愿。”

  张绣冷哼一声:“我一直以为只有荀文若死忠朝廷,没想到你荀攸也是如此。只可惜,你是见不到汉庭光复的那一天了!”

  “这样啊,那还真是不幸。”

  张绣最后劝道:“公达,本将军最后问你一次,你真的甘心自己的才干就此埋没了么?”

  “如果攸只贪图个人荣辱,当初就不会行刺那董贼!宣威侯,不送!”

  “哼!”张绣忿忿地离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