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七十五章 高顺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七十五章 高顺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268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才没这胆子,他现在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喂,你这样子像个主角吗?该你站出来装逼了!)

  (赵二:蛤?我是主角?我一直以为我是反派!)

  袁绍本来也想出言反对的,但一看连丁原都不得不退避了,同样有兵的赵二也怂了。自己也不得不掂量下,此时直言反对的代价。思虑了一番后,他放缓口气拱手道:“董公,近十常侍新灭,朝廷初定,百废待举。不宜再生事端,以致上下不宁啊!”

  心里想着,你这外来老贼,自一进京以来,接连出招,行动太过迅速,我思维都有些跟不上。这才被你抢占先机,夺了兵权。我现在先来个缓兵之计,尽力拖延你的时间,而后再跟我叔父好好商议下对策,看看还有没有对付你的方法。

  董卓听他是劝慰语气,便也用同样语气回道:“哎呀,老夫此举正为国家社稷着想,本初何必多虑啊!”

  卢植本来是打定主意不再搀和的,心想董卓如此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群臣反对,自己没必要事事冲在前头。他昨晚刚刚把所有尚书台的事务交接完毕,本来今天都准备收拾行礼离开雒阳了,却被董卓的士兵给强行请了过来。

  他本就对此有怨气,现在一看,废立这种大事居然就只有丁原一个反对,其他人都在那里装聋作哑。实在忍不住了,站起来道:“明公差矣。昔日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赵二听到这,心想这昌邑王是谁啊?登位才二十七天,能作恶三千余条,平均每天作恶一百件事,还不重样。这显然是被泼了脏水,黑得太过头了!

  算了,现在卢植是自己阵营的,还是不戳破他好了。

  “今天子虽幼,但聪明仁智,并无丝毫过失。公乃外郡之官,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尹霍光之大才,怎可妄言废立之大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逆也!”

  董卓一开始见他语气平常,本不想同他计较。等听到最后一句,顿时怒了,心说丁原我杀不了,你我还杀不了么?

  听说你最近修炼了个什么越女剑法,老夫倒要讨教讨教!

  登时拔剑怒道:“我先杀了你这逆贼!”

  袁绍也开始拔剑,只不过那是下意识的动作,马上就被旁边的王允给按止住了。但无论怎样,至少证明他还是有一腔热血的。

  反观赵二这货,他的下意识动作是往后缩……

  卢植根本不怕董卓,心说你来啊,出招啊!老夫的越女剑法第二式还没实战过呢,今天正好实验下威力!

  其他大臣们一看这哪得了,纷纷起身劝道:“董公,董公息怒!”

  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若杀之,恐天下震惊。”

  心里却想,这卢植的越女剑法自己也听说过,是大范围攻击性剑术,一打起来,稍有差池,我们周围人都得遭殃,还是赶紧劝和吧!

  董卓见这么多人劝他,怒火稍息,便也顺坡下驴,收起剑来。

  心里却想着,卢植老匹夫,你等着瞧,明着不能杀你,我派杀手来暗的!最近有个叫阴的组织联络上我了,正好试试他们水平。

  王允则适时站起来打圆场道:“诸位,董公所言废立之事,乃国家社稷之大事。依老夫看,不可于酒后相商。还是改日再议。”

  赵二很认同这话,他想起了当年跟刘关张一起在涿郡时,酒后打闹的趣事,觉得酒后确实不适合商量事情。

  王允随即告辞离开,其他人一见有人带头离开,也跟着离开了。

  赵二也赶紧混在人群里跑了,心说这董卓本来就恨我,现在正在气头上,难说不会找我麻烦。虽然我身边有太史慈保护,但董卓可不一定会忌惮这个。

  只留下董卓坐在那,气呼呼地,无处发泄。

  赵二跑到园外,发现吕布居然还站在园门口,丁原却不见了。

  正疑惑间,吕布也发现了他,赶忙走上前来,对赵二躬身行了礼,道:“赵州牧,我家大人说……”

  忽然凑近赵二,低声道:“大人说他现在就要率军度过黄河,跟那董贼算账,还请赵大人尽快安排船只。”

  噢,原来是这样啊!突然凑过来吓我一跳,连旁边太史慈都开始紧张了。

  赵二当即答应道:“没问题,本官现在就去安排!”

  吕布见他答应得痛快,拱手道:“那就多谢赵大人了!”

  赵二摆手道:“好说,好说,为国除贼嘛!”

  说着就要赶往河边,走了两步,回头发现那吕布还在门口站着。便随口问道:“吕主簿不去跟随丁刺史吗?”

  吕布突然眼睛一瞪,也不掩饰,直接大声骂道:“那董贼如此猖狂,我留在这,就是要先给他一个教训!”

  哎呀?

  有意思,吕布在这里就要杀了董卓吗?那乐子可大了!

  也不管他,撂下一句:“祝武运昌隆!”就走了。

  赵二直接去了河边,安排船只,与丁原部队联络,运兵又运粮,好一阵忙活。

  事后得知那董卓当时居然吓得躲在温明园里不敢出来,一直到天黑吕布离开了,才敢出园。

  赵二听后不由得感到好笑,心说这董卓也是色厉内荏啊!在酒宴上看着挺凶,宴席结束后又怕成那样,啧啧……

  丁原的部队数量众多,人也就罢了,还有马匹。这玩意可比人要占地方,也难伺候。

  等都运过河后,天色已晚。丁原便邀赵二一同吃个晚饭,赵二自无不可。

  吃饭时,赵二对丁原奉承到:“丁刺史的骑兵好生威武,一看就比我们青州的骑兵厉害许多!”

  赵二虽然据有青州,钱粮不缺,但麾下部队仍然是以步卒为主。骑兵的数量仅够用作侦查、传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愣是一支都没有。

  那些青州的世家大族们倒是提议过,请求允许将他们家族内的骑兵部曲纳入赵二麾下,被赵二婉拒了。

  丁原自然哈哈大笑,连连谦虚。解释道:“我并州骑兵平日里驻守边疆,经常同匈奴、鲜卑等胡人部族交战,自然总结出了一套骑兵的运用之法。而赵州牧所在的青州深处内地,境内多山,又是沿海。骑兵部队不如我并州实属正常!”

  随即又安慰道:“不过赵州牧的水军与步卒就远胜我并州兵,尤其是水军,依老夫看,整个北方无有出其右者!”

  赵二谦虚的同时自然又是一番马屁连连,趁着对方高兴,便趁机提到:“丁刺史,本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刺史大人答应。”

  丁原喝了点酒,心情也大为愉悦,满不在乎地道:“赵州牧运兵辛苦,有什么需求尽管说,老夫自当尽力!”

  赵二便说出了他的目的:“本官的青州骑兵过于不堪,而丁大人的骑兵又如此厉害。所以本官想跟丁大人借几个骑兵军官,跟本官回青州,帮本官好好提升下青州的骑兵素质。”

  赵二之所以一直没有组建骑兵部队,除了这个兵种过于费钱外,更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手里缺少训练骑兵的人才。

  戚继光的兵书里虽然亦有介绍骑兵相关内容,但是他所身处的明朝,是一个骑兵弱势的朝代,频繁受到北方骑兵占优的蒙古人劫掠,故而戚继光更为注重以步克骑之法,己方骑兵只是辅助。

  如果丁原肯借(说是借,其实压根没打算还)一些骑兵军官过来的话,虽然不敢说保证能训练出多么优秀的骑兵来,但至少能提升下青州骑兵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丁原听后,心说原来就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当即答应道:“好说,好说!来人,叫高顺过来!”

  哎?高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