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四十一章 赵二封侯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四十一章 赵二封侯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689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郑玄想了想,笑道:“噢,对!我还会这个……呵呵,你不说老夫都差点忘了。给玄德算卦?算什么,帝王之相么?”

  晕……老家伙您还真什么都敢说!也不怕我们被朝廷提前灭族。

  于是赵二便跟郑老头说了克妻的事。

  不想那郑玄根本就没用什么石子、龟壳之类的,只扫了刘备一眼,便直言道:“玄德勿虑,你没有克妻之相。之前你的几任妻子亡故与你无关,你可以放心再娶了!”

  我擦,高手,果然是大师级的,看一眼就得出结果了!

  比简雍那个不入流的外行强多了!(简雍:得,我又成外行了!当初谁跟我说什么简上仙法力无边来的?)

  这下刘备和赵二都放心了。

  谢过郑老头后回到刺史部,把青州再度爆发“匪患”的消息让简雍写成表章,上交朝廷,然后就等消息就好了。

  正当简雍把表章交给刺史部的吏员,让他们去京里上交时,太史慈突然冒出来了。只见他对着那几个专门负责传递公文的吏员行了一礼,然后表示自己之前是为唐太守效力,与刺史部的人发生矛盾也是没办法的事,希望各位不要见怪!以后大家都是刺史部的人了,希望各位能够尽释前嫌,同心协力。

  简雍见到这一情景,感到有趣,心说这太史慈还真是会做人。现在都已经是刘备圈子的核心人员了,对于这些吏员来说也算是刺史大人的亲信了,完全不是小吏们能得罪得起的。如果要和解,也应该是小吏们主动找太史慈来赔礼,而太史慈现在却对这些小吏如此有礼,主动放低姿态求释前嫌,确实令人佩服!

  那些吏员自然连连称不敢,瞬间被太史慈所折服。

  赵二听说了这事后,也对太史慈高看了一眼。原本只看过电视剧的他,以为太史慈只是个武力值高的武夫而已。

  不过细一想倒也可以理解。历史上太史慈曾与孙策敌对,后来加入孙策阵营后,也过得挺好,也没传出他与孙策军部将有什么不和的传闻。

  中平五年冬。

  十月,青、徐黄巾复起,寇郡县。诏陶谦为徐州刺史,讨黄巾。

  望气者以为京师当有大兵,两宫流血。帝欲厌之,乃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重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骑数万人,结营为陈。甲子,帝亲出临军,驻大华盖下,大将军进驻小华盖下。帝躬擐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陈三匝而还,以兵授进。

  *

  赵二坐在刺史部,看着邸报,心说这邸报终于也有自己亲自炮制出来的事情了,有趣呀有趣。青、徐黄巾复起,青州的“复起”就是自己捏造出来的。

  朝廷对此的处理是正如赵二所希望的,命赵二继续坐镇青州,限期平复。这也托了那帮世家老头子懂得把握朝廷心理的光,一方面说青州黄巾复起,但是又说这次复起主要是周边黄巾势力影响出来的,并非是赵二无能。赵二也上书陈述了自己的一系列“平寇”方案,描述得十分细致,显得极其专业,并说自己已经着手实行了一部分了,这样一来,如果朝廷想把自己调走,那就会前功尽弃。同时赵二还借机跟朝廷要权,不求把自己提升为州牧,只求自己能够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而世家老头们的上书,则是用言论证实赵二所言的匪寇非虚,确实存在,而且也确实是从冀州、徐州这些地方涌过来的。

  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暗中向朝中那些自己家族中的掌权者们表示:赵二很懂得青州的风情,青州离不开赵二,就如同西北离不开董卓一样。

  是的,现在的赵二就是想做董卓。只不过比起董卓,他还差了不少而已。在本地的根基、人望、财富、军队数量、官位,都差上一线。当然,差也有差的好处。朝廷对他的防范也比对董卓要轻上一大截。

  朝廷现在对董卓已经是最高度的防范了,只不过董卓早已尾大不掉,想防也防不住了。西北那边永远离不开他,无论是调走他,还是收他的军权,都等于把西北拱手让给叛军。

  据世家老头们的内幕消息说,连十常侍都开始跟董卓保持距离了,生怕重蹈封谞的覆辙。

  相比起来,对于赵二,朝廷就认为好控制得多了。在朝廷看来,赵二年纪尚轻,虽然很有能力,但毕竟根基不稳,自己一旨调令就可以轻松收拾了他,所以不必太过担忧他有什么不臣之心。对其的限制,也顶多就是限制他升官的速度罢了。

  赵二立上十分的功劳,只给一分奖赏即可。比如赵二平定青州匪患,这么大的功劳,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赏,只不过口头表扬几句而已,抠门到家了!

  倒是赵二一直希望的封侯终于落实了……朝廷赦封青州刺史赵二为关内侯,食邑两户。

  赵二觉得这朝廷显然是恶意满满!

  他可是听说了,往年别的人受封关内侯,都是几十、几百户封邑。怎么到了我这……喵了个咪的!

  不过这代表侯爷身份的大印,材质倒是不错,紫色绶带,长宽约2.5厘米,高约2.3厘米,黄金打造(其实是镀金的,赵二没看出来)。看起来这印本身比起其背后代表的食邑还值钱。

  只不过外形就有点……四方的台子上趴着一只老污龟。

  这简直太恶意满满了!赵二不禁破口大骂,直到属下告诉他,关内侯印都长这样,赵二这才熄火。

  其实龟这种生物,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很高贵的生物,代表长寿,完全没有现代那种戴绿帽子的意思。

  赵二这完全算是误会朝廷了。

  其实朝廷能封他关内侯,已经算是很给赵二面子了,要知道这小小的关内侯,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至少曾经是这样的,现在倒是只要花五百万钱就能买一个。

  但问题不能这么看,花钱买的侯爷,与朝廷赏赐的意义不一样。同样在去年,豫州牧黄琬,身为世家大族,在朝中担任过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又是第一批被封为州牧的人,在平定豫州匪患后,也不过就封了个关内侯做奖赏。

  人家那么大的名望和背景,跟赵二一个出身贫寒、籍籍无名之辈一个待遇,已经算是足够恩宠了。

  而且要是换个思路想,朝廷给赵二一个关内侯,不就是等于赏他五百万钱么?不少啦!

  要啥自行车啊!

  而那些世家老头们,也劝赵二平时逢年过节,多往京里塞些钱。别老是等需要的时候才临时贿赂,不然的话,就以赵二立得这些功劳,又怎么会只担任这么低的官职!

  好吧,反正估计汉灵帝应该也活不了太久了,就送他们些钱吧!不求别的,只求自己青州刺史的位置能保住就好。

  若是丢了青州的位置,那么留着再多钱也没用了!

  另外就是徐州的问题,朝廷决定派遣赵二曾见过的陶谦前往徐州,担任徐州刺史,希望他能像赵二在青州一样,迅速平定徐州匪患。

  赵二觉得,既然是熟人,那对其相应地示好显然是必须的。必要的情况下,给他些军事援助也自无不可。

  于是赵二派乐毅选个人,专门去给陶谦送一封信,信里除了对陶谦担任徐州刺史表示祝贺外,还让信使口头告诉陶谦,自己愿意暗中出兵替他对付那些黄巾贼。

  再说另一个在赵二随军平西北之乱时认识的熟人,右扶风鲍鸿。现在是西园八校尉里的下军校尉了。

  他被朝廷派去豫州汝南郡葛坡,去平定年初时爆发的黄巾贼寇略葛坡之乱。双方在那边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

  啧啧,原来西园军也会被派往地方作战啊!赵二以为这支军队只会呆在京师里慢慢腐化呢!

  只不过这鲍鸿不知怎的,跟豫州牧黄琬十分不对付,双方均上书朝廷,互相指责,打起了嘴仗。

  鲍鸿说黄琬对自己的部队不给予应有的支持,拒绝给自己部队提供钱粮,现在自己麾下的西园军缺衣少食,士兵总是抱怨。

  黄琬则说鲍鸿在军中贪污成性,把公家的钱粮贪走大半,士兵抱怨是因为鲍鸿克扣他们军饷。

  鲍鸿说自己在葛坡大破黄巾贼寇,上表请功。

  黄琬则说鲍鸿讳败为胜,其实在葛坡那边被黄巾贼揍得损兵折将,减员颇多,却反说自己胜利。

  对于这件事,赵二还是支持鲍鸿的。不仅仅是因为鲍鸿跟他关系好、黄琬儿子刺杀自己这些原因。即使没有这些事,赵二也会选择相信鲍鸿。

  毕竟鲍鸿这人能力还是有的,对付区区几个黄巾,还不至于要到讳败为胜的地步。

  但是贪污这事也肯定是真的,这个超级大贪官,自从得了自己的真传后,贪污能力在整个大汉无出其右。

  要说他是清白的,那赵二真是做鬼也不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