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二十八章 经神郑玄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二十八章 经神郑玄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701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荆州长沙郡有个叫区星的人造反了,聚拢万人起兵叛乱,围攻城邑。

  如果只是这样,那这事对于赵二来说不过P事一件。东汉末年造反得多了,关我P事!只有与赵二有关,或者与赵二熟悉的人有关的事,才会引起赵二注意。

  这件事就与赵二熟悉的人有关——因为朝廷派去平叛的是赵二的老熟人,孙坚孙文台。

  朝廷决定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命他过去平叛。

  这孙坚看来在京城里也坐不住了啊!你看这一有机会,就跑回江南当地方官去了!

  而且还没到地方把叛乱解决,就先给封了官,直接就是一郡太守。那可是之前自己梦寐以求的官呀!现阶段的地方最高长官!

  嗯,我得给他写封信祝贺下,同时问问他,怎么升了太守也不给我来封信。

  结果还没动笔,在看下一封邸报时,就发现信的内容得改改了。

  因为邸报说上个月,就在自己忙着对付管承的时候,孙坚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叛完成了!

  不得不感叹这牛人就是牛,比自己牛!

  朝廷要是派自己过去,自己肯定先得练上几个月的兵再说。他孙坚倒好,直接用长沙那里刚刚被叛军揍过的残兵败将,就轻易地灭了叛军,简直牛到天上去了。

  赵二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二赶紧写了一封信过去道贺,信里面不仅要祝贺孙坚升为了地方最高官太守,还要祝贺他荣升为侯了。

  是的,在他平定长沙叛乱后,他便因功被朝廷封了侯——乌程侯。

  那可是高级的县侯啊!

  要知道,汉朝封侯有这么几等:最低等的,只享有少量封邑甚至没有封邑的关内侯。有一亭封邑的亭侯,有一乡封邑的乡侯,最高的就是有一县封邑的县候。孙坚不封侯则已,一封就是最高等的县侯。

  啧啧,羡慕啊!

  等哪天我也封个侯——不用多高,来个亭侯就行。比如原时空关羽那样的汉寿亭侯。

  啊,那本官可就是侯爵老爷,不,侯爷啦!

  出门别人跟我打招呼都得叫我侯爷,赵侯爷,哈哈哈,想想就爽!

  侯爷您吃点嘛?侯爷您上座!侯爷您歇着!侯爷今晚翻谁的牌子?

  好了,不逗比了。

  先去安排各种战船和俘虏事宜。此次从海寇中缴获的船只,以及俘虏的海贼,都需要处理。俘虏的处理方案简单,通通关起来,劳动改造。

  船只先进行分类,那种明显就是小渔船的小破船,就直接低价卖给渔民,一时卖不出去的,就给辅兵用来捕鱼用。

  商船也是卖,直接卖给管仲。剩下的就是官船了,这些自然全部充公,为组建新的北海国水军做贡献。水军士兵则重新招募训练,到时候跟陆康借几个水军军官来。

  对了,之前说到关羽,给关羽弄个官当吧!

  反正他以后需要带领水师,总得有个官衔,好让他方便呆在水军里。于是写了个准备上交朝廷的表章,把清剿管承海贼的战斗过程写了进去,先分了乐安郡和东莱郡一部分功劳,毕竟对方出了力,不能白借人家的兵……虽然这些兵终究是自己的,但暂时还是他们的。

  剩下的功劳,就通通算在关羽头上,直接表举他当个楼船校尉。

  当然,这种舞文弄墨的活儿自然交给简雍,自己才玩不转这个。

  写的时候刘备他们也在,其中张飞看了看表章,不满道:“不行,俺不干!俺也要做官!”

  赵二骂道:“你做个毛官,你这货当了官有毛线用!”

  张飞不服:“那不成!俺二哥当了官,俺大哥也是别驾了,凭什么俺不能当官!”

  赵二敷衍道:“行行行,给你个步弓手当,满意了吧?”

  张飞大骂:“满意个屁!”

  还是刘备劝解道:“好了,三弟,别闹了!双飞说得对,现在确实没有适合你的职位。”

  赵二也拉帮手道:“对呀,你看看人家武安国,原本可是堂堂左官,现在一撸到底,成白身了,不也没怨言么?”

  武安国不知该说什么好:“呃……是。”

  他也觉得刘备这帮人有点奇葩。先是堂堂青州刺史,尊奉一个自己征辟的别驾为主。然后是关羽张飞这俩个刘备的结义兄弟,却没有官职。自己一加入他们团队后,也由军官变成了白身。

  不过自己变成白身这事,武安国也并无不满,因为虽然明面上的官职没了,但自己实际的权力却大了不少:自己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统领一支大军独立作战。同时自己目前享受的待遇也跟高级将领一样,武器装备精良,平时吃穿用度的钱随便花。这简直就跟朝廷册封的将军差不多了!

  这帮人对于朝廷册封的官职十分不在乎,只在需要的时候利用一下。其他时候都是绕开朝廷办事,自己划定职权,更别提还豢养了数量庞大的私军……简直就像是要造反一样。

  而刘备对他的说法则是,他们早看出这大汉朝廷药丸……反正要出事情。如果最终天下大乱,那他们就趁势而起,成为一方诸侯。如果天下太平,就选择当一个地方的地头蛇,地方上的土皇帝。

  对于这个武安国倒是可以理解。当时汉末许多人都是这样做的,这些年朝廷昏暗,地方上又叛乱不断,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这汉朝寿命不长了。只有那些大汉死忠,才会想着怎么给汉朝续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至于那些对朝廷不那么忠诚的人——这样的人才占大多数——则纷纷在暗中积蓄势力。要么聚敛钱财,要么修筑邬堡,要么蓄养私军。这些事在太平年间可没人敢这么干!也就是朝廷一天比一天不行了,地方上的人的胆子才一天比一天大。

  张飞跟赵二那边吵吵了半天,最后终于给了一个左官的职位——把武安国的职位给张飞了。

  北海国郡兵前部左曲左官张飞张翼德。

  名字挺长,但LOW爆了!

  处理完了战后事宜,刘备突然跟大伙说,他要去北海国的高密县拜访一个人。

  张飞纳闷道:“大哥在这边还有熟人?”

  刘备说当然有,他的老师就住在这边,这里是他老师的家乡。

  赵二奇怪道:“卢老头不是在朝廷当尚书么?我送他皮裘时就是那样。最近看邸报也没说他被罢官啊?”

  刘备只得解释道,他说的老师并不是指卢植。他还有一个老师,就是当时鼎鼎有名的大儒,名士中的名士,人称“经神”的郑玄。

  张飞不由赞叹道,大哥就是有本事,居然还是郑玄的徒弟。

  刘备不由惭愧说,也不是什么正式弟子,只是听过他讲课而已,顶多算挂名……可能名字也没挂上的弟子。而且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赵二不认识郑玄,问他们这人很有名么?

  张飞立刻吐槽道:“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居然连郑玄都不知道。那郑玄可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在整个大汉,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提并论,就算古往今来,也很少能有人能与他比肩。”

  毕竟人家号称“经神”。都封神了,谁能比?

  好吧,赵二承认自己孤陋寡闻。

  而后赵二又纳闷道,这刘备之前不是声称自己在黄巾之乱前,一直呆在涿县么?怎么还跑青州来了?

  刘备不由惭愧地说,他就离开过一次,他十五岁那年,母亲让他外出行学,他与同宗刘德然还有辽西公孙瓒等人共同拜同郡的卢植为师,后来他听卢植说起过郑玄这人,刘备心中对其佩服不已,故而偷偷去了一趟北海,听了他一堂课。

  现在刘备既然来到北海了,可以更方便地见到郑玄了,他当然要再去见一次。之前在忙正事,现在可算有空了。

  而刘备要去拜访,张飞和赵二自然得陪着。几人轻装简从,一同到了高密县。

  等找到了郑玄的居所后,发现这里还真是热闹,有无数人在郑玄的居所前,想要见郑玄一面。

  不过郑玄他老人家对自己的时间自有安排,每天做什么都有固定时间段。有公开讲学的时间,自己学习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至于见客的时间,每天只有一小段。按顺序来,谁也甭想插队,就算是堂堂刺史也不行!

  刘备也不急,此时正是郑玄公开讲课的时间。他便找了个位置,坐下听郑玄讲课。旁边自有郑家奴仆给铺个草垫子。

  张飞还能静下心陪着听一会儿,赵二才受不了,直接跑了。

  --

  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其实刘备野心都挺大的,这与他是否仁善、是否敬畏汉室无关。小时候就曾指着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长大后更是各种结交豪杰,收买人心,说他没野心谁也不信。不过在汉末有野心的诸侯之中,他算是对汉室相对尊敬的那个,并没有改朝换代之心,最大的愿望也不过就是成为光武帝而已。

  《三国演义》第一回曾言刘备“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而历史上,刘备是后来当了徐州牧后,才拜郑玄为师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