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二十六章 海贼管承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二十六章 海贼管承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919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北海国,淳于县,某处河岸。

  管承是青州附近海域最大的一支海贼的头领。除他之外,尚有无数中小势力,但大多不成气候,管承也懒得跟他们计较。

  管承的崛起还是托了黄巾教的福。当初为了给家人治病,管承信了黄巾教,成为黄巾信徒中的一员。后来黄巾起义,朝廷征剿,害得无数人民流离失所,成了流民。这些流民大多在半路上饿死了,最终活下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中很多人要么被大户人家收为奴仆,要么落了草,成了匪寇。至于其中的大部分渔民,则成为了海贼。

  管承适时吸收了这些渔民,一跃而起,成为了周边海域最强大的海贼。同时还借着陆上黄巾贼的力量,收编了部分北海国官军的战船……虽然其中大部分已经残破不堪,但修补过后,还是很好用的,毕竟其中有不少大船。

  只是无奈这黄巾高层与大汉朝廷一样,对海上力量并不重视,所以管承的势力也常常被他们所忽略。

  后来青州的陈氏兄弟围攻青州城时,也压根没去通知管承,更不可能叫他去防备海上。

  于是一支庞大的、拥有数千人的运兵船队,就这样从他眼皮底下开进了青州。管承不知道他们的目的,而且对方数量也不少,所以管承就没有去拦截他们。

  真要拦截的话,凭着管承的海战技术,就算无法完全拦下,也至少能让他们损失一半人——船上的人一看就是旱鸭子,一落水几乎必死。

  管承曾经派人去向陆上的其他黄巾势力报讯,但根本没人当回事。在他们的眼里,海上是海上的事,陆上是陆上的事,完全是两个世界。

  朝廷的官军们尚且还不时地需要水军来帮着运粮,而黄巾贼们压根就没有后勤可言,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通通不需要。他们只要随着走,随地抢,连人一起协裹走就好了。

  就这样,青州的黄巾贼势力迅速被龚景等人平息下来。而管承,也幸运地因为官军同样不重视海上的事,而免于被清剿。

  一年后,青州黄巾势力复起,管承同样没有受到同伙们的重视,他也依旧在海上飘荡,亦不去管他们。

  倒是管承有个族弟名叫管亥,整天想着在陆上发展,另外拉起了一支队伍,干得有声有色的。

  管承也不去管他,人各有志,也强求不得。

  谁知道一个月前,管承这位族弟突然带着少数亲随,一身是伤地跑到自己这里来,求自己收留。

  管承原以为他是跟陆上某伙贼寇争雄失利,管承还想带人去给他找回场子——自己好歹也是元老级别的老黄巾了,居然如此不给我族弟面子。

  没想到居然是官军进剿。从他口中得知,青州新来了个新刺史,手腕强硬,只带少数亲卫来到北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兵,然后突然爆发,几路出兵,凭着新训练出来的几千新兵——据说那些新兵几个月前还是毫无抵抗力的流民,硬是轻松地就击垮了北海的几大贼寇势力,震惊整个北海。

  而且这位新刺史手段极为凶狠,所遇贼寇,全部诛杀干净,一个不留。整个北海的匪寇,被他杀了个精光。(赵二:“狗日的贼寇,又造我谣!”)

  而管亥要不是运气好,外加手下忠心,拼死护着他出逃,怕是如今也见不到他了。

  于是管承安慰他说,那你以后就先跟着为兄混吧,这海上虽然不如你陆上能耍威风,但也落得潇洒自在,不受官军为难。

  没想到刚说服自己这位弟弟安心当海贼,手下人就来报,说新刺史打算出手对付自己。

  哼,对付我?你个连船都不会划的旱鸭子,以为海战是那么好打的么?

  陆战跟水战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你敢来,我就会教教你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正当他这么想着,忽然又有手下来报,说官军已经行动了,有大军正在朝着淳于而来!

  现在整个北海的匪寇势力就只有自己一支了,大军来淳于,那除了来对付我,不会有别的事情。

  于是,

  “弟兄们,活动起来,上船!我们来给这些狗日的官军一个教训!”

  然而想象得很美好,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些北海国官军,压根就不跟自己打水战,而是靠着陆地上的优势,联合乡勇一起封锁了所有渡口,所有临河的村庄、房屋都被控制起来。那些潜伏在村民中的部下也一一被官军找出来杀了。

  管承一开始是怀疑有叛徒出卖,但下面人传来消息说这次官军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把很多不是他部下的无辜村民也一并杀了,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要知道这些水匪虽然号称自由自在,但也是无法完全脱离陆上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他们也需要跟陆上人进行贸易,获取生活补给。

  自然地,同乐毅的商队的接触也不少。而且还更加频繁——陆上人民还可以男耕女织凑合过一辈子。海上人能光靠吃鱼么?用不了一个月就得得坏血症!

  现在陆上补给点都被封锁了,连那位神秘商人(乐毅)都联系不到了。如果继续下去,管承也没法继续逍遥下去了。

  不过管承毕竟是海贼,不是内河水贼。海贼比水贼有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选择出海,去别的地区避风头。

  你北海不是要封锁我么?没关系,我可以转去乐安,或者东莱。这两个地区那么宽广的海岸线,你封锁得过来么?

  于是管承便带着手下所有船队,浩浩荡荡地出了海。

  没想到刚一出海,便遇到了乐安郡陆康的水军……

  这特么的……是你们事先商量好的,还是单纯因为我运气不好?

  这乐安郡陆康的水军可并不好对付!

  要知道这乐安郡原本水军也很一般,虽然船不少,但操控它们的水军是很堕落的,经常对沿海海贼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后来陆康一上任乐安太守,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陆康别看年纪老了,治理地方上可算有一套。不仅陆上的陆军被他整治一新,连水上的水师也被他弄得改头换面,虽然船还是那些船,但上面的人可变得难缠不少。

  自陆康一上任乐安太守,这些水师就如同一只昏睡的猫咪,突然变成了饥饿的老虎,见到海寇就要咬一口。很快就把管承的势力驱逐出了乐安。害得自己只能偶尔过去打打秋风。

  以前这陆康受朝廷规定限制,不允许跨境出兵,所以只要自己的船离开乐安海域,就会变得很安全。没想到今天这陆老头是吃了豹子胆,还是受了谁指使……

  对,一定是这样,那个青州新刺史,一定是他授了权,让陆老头能够跨境击贼。

  手段真狠!

  陆上封锁我,我可以去别处躲。但水面上有水军追杀,那可就逃无可逃了!自己能去的地方,对方也能去!

  X的,这陆老头是怎么把时机把握得这么巧的,之前自己手下可没汇报乐安那边有什么风声。不可能是事先埋伏。

  那肯定就是事先约定好了日期!不然两地相隔甚远,不可能协同到这种地步。

  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办是好!

  “渠帅,这陆老头点子扎手,要不咱们去东莱?”有手下建议道。

  黄巾之乱平定后,渠帅不值钱了,谁都可以自称渠帅,李大目可以,他管承自然也可以。

  东莱么?那里的水军倒是不算强,而且那边海岸线更广。不过,既然那青州刺史邀请了乐安郡的水军,那没理由不去邀请东莱的。

  然而万事难说,或许那青州刺史就是没通知东莱呢?

  于是管承派了几艘侦查小船去东莱那边,自己则率大部队往北方开去。

  直接往北那就是奔幽州方向了,青州刺史能量再大,也无法调动幽州的官军来对付自己,况且那边现在正在闹张纯、张举之乱,官军才没空搭理自己。

  只是有个问题在于,这时代的海军可都是近海船只,完全没有远洋的能力。

  一般从青州走海路去幽州的话,有两条航路:一条是沿着海岸线向北,途径冀州,而后到达幽州。这需要中途在冀州进行补给。最关键的是在这之前,还要经过乐安。

  另一条航路是走蓬莱仙岛(今庙岛群岛),从这条岛链一路向北,可直抵辽东。走这条路线的话,需要经过东莱郡治的黄县,东莱的唐太守或许不会鸟青州刺史的命令,但看到海寇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可不会坐视不理。

  如果是那种海路专用的大海船,也可以不走这两条路线,不用中途补给一路到达幽州。不过那种船也无法进入内河。

  管承手里显然没有这种大海船,他手里的都是航海与内河通用的小船,稍大些的也只是从官军中缴获的楼船……而楼船虽大,却也同样属于通用船只,无法直接到达幽州。

  当然,如果运气好,风平浪静,也不是不可以。但海上的事,谁也说不准,真的是变天比翻书还快,比女人翻脸还快……

  一切都只能靠运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但凡有一线生机,谁也不肯……

  就在管承的船队向北方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手下来报,说刚才派去东莱的侦查船只回来了,说东莱那边没有派水军来剿,看起来很安全!

  “哦?”

  自己早先就听说过,东莱郡的唐太守一直跟青州刺史部的人不对付,经常发生矛盾。虽然现在青州刺史换人了,但新刺史难免要受到刺史部的人所影响,而与唐太守有些间隙。

  看起来这东莱的太守,不是很买新刺史的帐呢,呵呵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