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零九章 斯巴达

《混在三国当军师》第一百零九章 斯巴达

作者:贪财好色 字数:2749 书籍:混在三国当军师

  原来是最近作战期间,鲍鸿自己的郡兵也损失了不少,需要补充新兵。鲍鸿想请赵二在帮张温练兵的同时,顺便帮他也训练一批——当然,鲍鸿同时也暗示:这批兵属于“自己人”,希望质量要比之前的兵高一些。

  这是合理要求,因为赵二的本职就是为扶风郡效力。替张温的朝廷大军练兵才是额外劳动。

  不过这却令赵二有些犯难。

  赵二去鲍鸿的军营参观了下,发现以鲍鸿现有的军队模式,很难做出什么改进。

  当然,像济南那样,废除无用训练项目的改进还是可以做的,但是对于一支随时准备与敌人作战的部队来说,那点改进并不够。赵二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革才行。

  这里就要说一下大汉朝本身的军队编组,五人一伍、十人一什这个大家都清楚,不过那只是平时的编制划分。具体的作战队形又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的军队编队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纯队和花队。

  纯队的意思就是把单一兵种编为一队,然后上战场时,依靠指挥官的指挥,进行相应的兵种配合。比如先让纯弓手队伍去射击敌人,然后迅速退到后方,让纯长枪兵队伍上前去抵挡敌人骑兵。

  花队则相反,把多个兵种的士兵编为一个作战单位,这些人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配合,组成一个独立作战单元,可以直接应付各种状况。到了战场上,指挥官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指挥,只需要把那些作战单元按照所需数量,直接派遣到各个位置即可。

  两种编组方式的优缺点也很明显:纯队好训练,但不好指挥。花队不好训练,但好指挥。

  赵二早先训练的简易版鸳鸯阵,就是花队。替张温训练的矛兵,就是纯队。

  而大汉官方的正规军,则大多是花队。而这个花队可比赵二的简易鸳鸯阵要花得多,里面弓、弩、刀、剑、牌、殳(一种可以当锤子用的矛,百度百科里老有智障把殳的图片放到槊的词条下)、矛、戈、戟什么都有,非常花哨。

  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淘汰掉了一部分已经彻底不合时宜的殳、戈等武器,但仍旧十分之“花”。

  而鲍鸿的部队,正是这种典型的大汉花队。

  这叫赵二怎么帮他改?给他练纯队吧,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偷懒。给他练花队,他的已经够花了,而且练花队极耗时间和精力。

  赵二想了三天(其实是拖延症犯了),最后终于想通了:管它呢!只要练出来的兵实际战力强就行,管它偷不偷懒,反正实战的机会有的是!

  既然已经没有了限制,那么练出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比较好呢?

  首先肯定是不能强过自己在济南练的那些部队。故而军规条例制度兵牌等等一系列的玩意继续剔除掉。

  然后……嗯……

  之前替张温练的炮灰矛,是一支防御性质的部队,那么这次就试着练一支攻击性质的部队吧!

  要想攻击力强,首选是骑兵……不过那个太耗资源,不考虑。

  弓弩手么……同样费时,不考虑。

  纯步卒……攻击力强……如果不能在物质上提升他们的攻击力的话,就只有在精神上提升他们的攻击性。

  要有气势,有尚武精神,有……

  有了!

  于是赵二灵机一动,给鲍鸿练了一大批斯巴达方阵。装束也是斯巴达化……当然,不是叫他们光膀子只穿内裤,那样的话,以西北的气候,还没到战场这帮人就会先冻死一批。

  到了夏天倒是可以这么玩。

  士兵穿浅色衣裤,腰间却围了一块鲜红的围裙以代替红裤衩。头上也裹红头巾,还插鸡毛,以代替斯巴达鸡冠盔。武器当然是大圆盾(把大方盾削去四个角)加短矛。这样远看之下,跟斯巴达士兵多少有那么几分相像。

  盔甲就不需要了,问起来就说让鲍鸿贪污了。

  当然,这些措施单纯只是为了好玩,要想让这些士兵有战斗力,还得是下面这些措施:

  除了基本的武器训练和队形训练外,赵二给他们每天最多的训练任务就是大吼:

  “斯——巴——达!!!”

  有士兵问这是什么意思,赵二就骗他们说这是咒语,喊了之后可以增加攻击力、防御力、敏捷度、智力、移动距离、攻击次数、暴击率、生命值……反正就是战斗力会增强。

  “相信本官,这个咒语在本官当初讨黄巾时实践过多次,不仅可以增加战力,还能破黄巾贼的妖术!”

  “啊,原来这么神奇!”

  哼哼,当然,这话骗骗你们这些傻小子再合适不过了。赵二招兵时就专门向郡吏们提出要求了,只要年轻的半大小子,年纪小点没关系,不要老家伙。

  这些小年青忽悠起来最是简单。

  当然,也有个别人不信。赵二就随便挑出一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子,当着众人面,先让他用短矛刺一个木桩。

  那小子用力一刺,没刺中。

  再刺,又没中。

  第三下,刺中了,但刺入很浅,还差点滑出去。

  之后,赵二让他深呼吸一下,平静下心情,然后大喊咒语。

  喊过之后,再让他去刺。

  众人惊奇地发现,这傻小子在喊过“咒语”之后,命中率果然提升不少,而且刺入深度也增加了。

  于是不再有人怀疑赵二的话。

  赵二心说:那小子无论当时喊不喊那句咒语,之后的命中率也肯定会提升,毕竟刺多了,命中率和威力提升是很正常的。

  赵二最后嘱咐他们道:“我跟你们讲,这个咒语的威力,跟你的嗓门大小有关,你们好好练,声音越大,效果越强!”

  于是每天训练场上,都能听到此起彼伏地“斯巴达!”声。显得特别的有生气、有活力。

  鲍鸿来参观时,也感觉这赵二练兵的确不一般,就看训练场这么朝气蓬勃,就可以想象出这批士兵日后到了战场上后,士气有多高。

  虽然他们外形看起来有点奇怪,个子也矮了点。

  让士兵们每天训练喊“斯巴达!”当然不是为了好玩……好吧,也有好玩的因素。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士气,这种方法在那些搞宗教起义的军队中最常用,比如什么白莲教啊,义和团啊……

  黄巾军中倒是没看到有用这招的……可能也有,估计是赵二没碰上。

  不过要是当初张角得了赵二的辅助,没准还真能让黄巾之乱多坚持几年呢!

  几个月后,孙坚又来信了,先是调侃赵二贪心不知足,能有官做就不错了,居然还挑挑捡捡。然后说他已经帮赵二参谋好了一个位置,那就是青州北海国。

  青州这地方自从张角死后,其余党就没消停过,像济南国这种青州边缘地区,情况还算良好。而居于青州中心的北海国,可就是黄巾余党泛滥的重灾区了。

  孙坚刚接到消息,说北海国前任国相刚被黄巾余党给宰了,孙坚写信时朝廷正商议派谁去接任呢。

  孙坚一看这个位置正好适合赵二,本来青州这地方就因为闹黄巾没人爱去。堂堂一国的国相,公然被贼寇给砍了!出了这种事的北海国,就更没人爱去了。对常人来说去那还不如去凉州东部,凉东虽然有边章的叛军威胁,但张温的朝廷大军就在旁边,多少可以支援一下。青州这地方可就没什么强力的军队可以支援了,只能靠自己。而且北海国那地方还闹海寇,也就是说,出了事,连坐船逃跑都跑不了。前任北海相就是在陆上被黄巾贼击败,坐船逃跑时又被海寇给堵了回来,最终被杀的。

  而这种不好的位置,对于赵二这种人才来说,却是肥差。因为赵二完全有能力解决那里的问题,而一旦解决了,那么这一郡之地就彻底归赵二管了。就算当不了国相,因为平定匪患而在当地积累了威望的他,也可以作个实际掌控者。

  孙坚现在就在忙着帮赵二活动,把赵二调过去。只不过现下有个阻碍,就是来自董卓。

  董卓自从看到张温和鲍鸿背后搞交易,把赵二调扶风郡去了后,就心有不甘,愤恨不已。于是也动用自己的能量,派人去京中活动,想把赵二调自己麾下。

  为此董卓又特意贿赂了十常侍,还在董太后那边求了情。

  孙坚哪里会坐视他得逞,于是联合几位相熟的议郎们上书天子,说董卓素来野心不小,近几年来,更是因为在西北地区的活跃,而实力大增,已经很难制约了。而赵贰是个人才,人所共见,如果再把他调归董卓麾下,那就更没人能管得了他了。

  另外还有董卓在张温面前跋扈的事,孙坚更是没少添油加醋地宣扬。

  双方的人在朝堂上为了赵二这个六百石官而争斗不休,而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汉灵帝刘宏手里。

  --

  注:灵帝时期,史书有记载的担任北海相的只有一个人,是号称“八厨”之一的秦周,此人早在建宁二年(169年)下狱了。而史书记载的后任北海相则是众所周知的孔融,他是汉献帝时期才担任的此职。也就是说,在秦周与孔融之间的二十年间,还有谁担任过北海相,发生过什么事情,则完全没有记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