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崎岖人生路 第907章 终于忍不住

《崎岖人生路》第907章 终于忍不住

作者:万年青 字数:2663 书籍:崎岖人生路

  “可是人家根本不在乎,反倒引以为荣,依旧我行我素。”陈菲说。

  “真是个特殊的人物,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结局。”邱卫强说。

  “这都是父母溺爱的结果,责任有时不在她,而是在她的父母。”陈子豪说。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父母亲来说,要时时刻刻给儿女起表率作用。做为聪明的父母,要善于把最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所谓真东西,就是那些能说出一个一二三,又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的有效建议,如果只是一味地克隆、模仿,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从她身上也能看出她爸爸的影子,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全是跟她老子学的。”邱卫强说。

  “所以,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经常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陈子豪说。

  从小到大,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一天两天不算什么,但家长几年,十几年的习惯行为动作便会变成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有不良的习惯,便会在这一天天中给孩子以影响。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起到潜化默化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都是她那个爹给惯出来的臭毛病,她爹如果不是领导,肯定不会这样。”邱卫强说。

  “仗着有些背景才敢这样,说白了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哪一天老子下了台,看她如何生存下去。”徐峰说。

  “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陈子豪说。

  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有这样的古训,可有些人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在溺爱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脑里边装着一些混乱的价值观念。所有的孩子都将必须走向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就接受不到那种正确价值观的熏陶,在走向社会之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然后,他就会觉得他不需要这些正确的价值观,觉得自己满足就可以,甚至他的思维就停滞在那种感觉里。这样的孩子,他对很多问题,比如原则性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等全部是处在混乱状态。

  “如果无视他人的情感和利益,社会交往就会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因为侵犯他人利益走向歧途,相反,如果能够顾及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善于与人相处,就能够成为任何一个团队的优秀成员,或者成为一名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徐峰说。

  “思考别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能样的感受,可以帮助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会有碍自己的发展,其实以自我为中心也是一种心理疾病。”陈子豪说。

  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徐峰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要实现心理上的健康,必须完成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陈子豪说。

  所谓小我,就是自我的小圈子,封闭的自我。所谓大我,就是将自我融入到自己所处的群体、环境乃至社会中,在群体和社会中多担负责任,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人要走出小我,就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满怀热情与兴趣地去学习、工作、生活、交往,这种忘我的精神会使你忘了自己的那点痛告、挫折、不适、得失,体验到的是愉悦、成功、自豪、充实。

  “在人类的心灵中,有着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们的洗礼,而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稳,那人便是不劳而获,贪图别人的血汗钱,将占为己有,那是懒惰无能的人,要知道有了付出才会有成果。”邱卫强说。

  “从前有一对夫妻俩勤勤恳恳,成天到晚的工作着,创下了一份份的产业,因此过了几年,这一家子便富裕起来。”陈子豪说。

  他们对其子从小就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他由衷的关心,促使他养成了懒惰贪吃的坏习惯。等老两口去世后,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乐。饿了吃父母留下的粮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过着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要知道没有吃不完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坐吃山也空,最后被饿死,冻死。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耕耘,便想得到收获的成果,在现实生活中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生活要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徐峰说。

  不要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如果一个人坐吃山空立地吃陷,积蓄再多也会有被用完的一天。所以,我们的长辈才会说给我们金山银山,不如教会我们点金术,给我们鱼,不如教会我们怎么钓鱼。将来的生活会怎样,积蓄也会越来越多,像滚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丰厚。

  “能力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其实每个人能力都是一样,不是别人能做的你不能做,只要你用心,什么事都能做,只是有熟练不熟练之别,那些认为自己没能力的人,并不是他真的没能力,而是他一直在逃避,没有条件、没有机会、没有时间,一切外观因素都成了逃避的理由。”邱卫强说。

  “没有干不完的工作,也没有完不成的能力,而是没有相信自己的信心,当一个人被逼到绝境,不是自暴自弃就是会爆发自己,逼出自己的能力。”陈子豪说。

  “在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社会的时候,主动改变自己,磨砺自己。”徐峰说。

  “总之,我认为工作是干出来的,并且工作不是给别人干的,是给自己干的,这个集体离开谁都能正常运转,可是你如果离开这个集体还能有多大的价值,好与坏自己都得接着,那还不如就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干的好一点,对自己有个交代。”陈菲说。

  “像那位市长千金,如果这样下去,不及时翻然悔悟,通改前非,结局可想而知。”徐峰。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上天给了你机会,倘若你不知道珍惜,不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每天坐吃山空立地吃陷,再好的命也成枉然。”陈子豪说。

  “人生有许多的得到与失去,付出与回报,当你得到某件东西或者某件事物的时候,都要做好失去的准备,当得到了,也就意味着会失去。如果它不属于自己,那么它早晚会离开自己,因为它本身就不属于自己。”陈菲说。

  “没错,有些东西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能够强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我亲身经历。”陈子豪说。

  有一天上了公共汽车,坐到单人座位上。在后面紧跟着上来一对母女,妈妈约三十多岁,女儿约五六岁模样,怀里紧抱着一只毛绒玩具。那时车厢里尚有部分空座,可是小女孩瞅瞅那些空座,然后坚定地指指我,对她的妈妈说:我要坐这里。我愣住了,女人抱歉地冲我笑笑。低下头对小女孩说:咱们去那边靠窗的位置坐吧。不,我要坐这里。小女孩再一次指指我。她与妈妈犟上了,任女人如何哄她,就是站在那里不动,不肯随女人去坐。她不去坐,女人也不去,两个人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任很多人用异样的目光将她们打量。小女孩想要的并非是那个座位,而是一种满足。习惯性的满足,有理或者无理要求的满足。她的这种满足可以在家里得到,在她的妈妈那里得到。问题是,她并不是在家里。终于忍不住了,提醒她说:小朋友,你应该向我要这个座位,而不是你的妈妈要。这时旁边一名乘客笑着逗她说:小朋友,叫声叔叔,叔叔一定会让你坐。(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