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意千宠 129 第129章

《意千宠》129 第129章

作者:九月轻歌 字数:6212 书籍:意千宠

  就在这时候,叶浔隐隐听到了庭旭清脆悦耳的语声:“去看妹妹,小兰,带我再去看看。”

  小兰是正房一名小丫鬟。

  叶浔由衷地笑起来,随后剜了裴奕一眼,“你这只狐狸,骗我很好玩儿么?”

  “我可没说我们添的是儿子。”裴奕笑意更浓,“猜着你就是方才那反应,一试果然不出所料。”

  叶浔没辙地叹气,又道:“我只是沮丧罢了,以为这次又和上次一样,完全和料想的不一样。”

  裴奕道:“可是娘说,儿女双全了,过两年再添一两个孩子更好,热热闹闹的。”

  叶浔眨了眨眼睛,“也行啊。”第二次比起头一次,真是小巫见大巫。她怕的不过是第一胎那份煎熬,如今亲身经历告诉她这回事是越来越顺利,也就不似以往那样抵触了。

  “真的?”裴奕侧身倚着床头,把她松松地抱在怀里,星眸特别明亮,“我可当真了。”

  “几时骗过你?几时跟某个人似的那么不着调了?”

  裴奕哈哈地笑。

  叶浔挣扎着坐起来,“快把孩子给我抱来,我要看。”

  “行,等着。”他起身出门去,过了一会儿,亲自抱着女儿走进来,身后跟着满脸喜悦的庭旭。

  庭旭先到了床前,扬着脸问叶浔:“娘亲,你是不是很累呀?脸好白啊。”一时间没想起来脸色差这种词汇。

  “娘亲没事了。”叶浔摸了摸儿子的头。

  庭旭开心地笑起来,开始诉苦:“我要来看你,可是祖母、爹爹都不让……哼!”娘亲一不舒服他就不能亲近,这也算了,今日竟然连人都不让他见,他那会儿险些气得大哭,直到看到小小的妹妹,才高兴起来。

  叶浔柔声道:“祖母、爹爹也是为了娘亲着想,不准生气啊。”

  “没生气。”庭旭转脸看向父亲怀里的小婴儿,“小兰说,我当哥哥了。妹妹好小。”

  叶浔听儿子说完,这才将女儿接到臂弯,笑道:“你刚出生时也是这样小小的。”

  “是吗?”庭旭半信半疑,爬到床上,细细打量着襁褓中的妹妹。

  叶浔也在敛目细看。孩子刚出生都是一个样,小脸儿红彤彤,五官还未长开,要过段日子才能辨出轮廓。

  这时候,太夫人过来看叶浔,进门就将孩子抱到了怀里,吩咐叶浔:“快躺下好好儿歇息,等会儿多吃点儿东西。”又将庭旭从床上拉下来,“旭哥儿不准让你娘劳心劳力,等过一两个月就好了。”

  庭旭嘟了嘟嘴,“我没让娘亲抱。”

  太夫人慈爱地笑起来,“这就对了,看没看妹妹?”

  “看了。”庭旭抿着嘴笑,“我喜欢妹妹。”

  一家人聚在房里,说说笑笑。

  裴奕早就给女儿取好了名字:庭昀。

  庭昀是他盼了许久才得来的,打心底视为掌上明珠。这颗明珠过了满月之后,小脸儿的轮廓变得清晰,一如他所愿,酷似叶浔。也是因为这一点,庭昀深得叶家、柳家四位老人家的疼爱,太夫人就不需说了,每日带着庭旭留在庭昀眼前。

  美中不足的是,庭昀出生在夏季,又是生来怕热,到了酷夏,偶尔极为闷热的夜间,热得哇哇大哭,要人一直抱着才肯睡——这件事毫无悬念地被裴奕承担下来。

  因着庭昀出生,庭旭每晚歇到东小院儿去了,原来住的西梢间让给了庭昀。

  夜里只要庭昀哭闹起来,裴奕就会过去,再回房的时间就没谱了。将庭昀惯得一度没人抱着就不肯入睡,还挑人,不是习惯的他的臂弯怀抱是决不答应的,可以一直哭上大半晌。

  叶浔看得只头疼。他哪里是宠爱,是溺爱庭昀。

  “妹妹真娇气。”庭旭则偷偷地跟她这样说。

  叶浔大笑,也不知这小家伙从哪儿学来的这句话,“是,妹妹有点儿娇气,我们旭哥儿不学她。”

  “嗯!”庭旭重重地点了点头,“妹妹还小,我是哥哥,不跟她比。”

  这就是太夫人和裴奕的老生常谈了。叶浔心里暖暖的,把庭旭揽到身边,平日更添了三分宠爱。至于庭昀,用不到也轮不到她宠爱,某些人根本不给她时间和机会的——这个夏季,皇上循例带着妻儿去消夏了,他便得以偷懒,常留在家中。

  邢颜每次过来,都见叶浔如无事人一般做针线、看书、写写画画打发时间,惊奇不已,问过几次庭旭、庭昀在哪儿。

  叶浔总是告诉她,庭旭跟着太夫人玩儿或是串门去了,庭昀则由侯爷带到书房去了。

  邢颜由衷地为她高兴,“这样多好啊,再没有谁比你更有福气了。”

  “这倒是。”叶浔嘴上这样说,心里却道:但是生了两个孩子的是我啊,我也很想每日陪着他们的,唉……看起来,还真得再生个孩子,到那时总能哄着一个吧。但这样的话,也只能在心里嘀咕,说出去怕是谁都会笑她不知足。

  **

  叶世涛这段日子和孟宗扬书信来往几次,又不厚道地让手下查了查,了解了来龙去脉。

  孟宗扬起初是和柳之南一样的说辞,后来见叶世涛问的诚,是真的担心他,这才吐露了几句心声。他说之南的话也没说错,他们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形,原由还是以往那些心结不能打开;又说她之前是决意过个一二年就和离的,眼下肯退一步已是不易,既然以往都有错,那就给他一段时间,看看到底能不能挽回,也看看他们当初是否真就看错了人。

  叶世涛看着那封书信,心里挺不好过的。斟酌了几日,他再度给柳之南去信,表兄妹两个书信来往了一段时日。

  柳之南见表哥是真的担心他们两个,有些话也就明说了,包括她觉得自己最适合孑然一身的生活,况且眼下已经赚到不少钱了,往后也不用愁没有出路。她现在不提和离的事,是想等过几年,孟宗扬死心了,也就刻意顺利地分道扬镳了。

  叶世涛对她直言道:如果没有孟宗扬,那边的人谁会容着你抢生意赚钱?如果你离开他,柳家会不会怪你不知好歹?你的祖父祖母、父母都会老去,终究会先一步离开你,到那时你真遇到什么事的话,谁帮你?

  柳之南回信给他:“我有哥哥啊。你也是做哥哥的人。”

  叶世涛真的动气了,耐心也告尽,回信时毫不客气地道:“你不是阿浔,你的哥哥不是叶世涛,你的嫂嫂也不是江宜室。我、宜室和阿浔,这一生都要相互扶持。你哥哥自然还会照拂你一二,却也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在你遇事时次次及时伸出援手。你以为你是谁?重的过你兄嫂的儿女?而你这种不知好歹的货色,你的侄儿侄女,谁又会高看?”

  他一口气写完这些话,还是气不顺,思忖片刻,又加了几句:“缙乔在广东为你做的太多了,你竟毫无察觉,着实让我钦佩。依你这般的迟钝、愚昧,真没人暗中相助的话,怕是早已赔的血本无归。”话已说到这地步,也就不介意将所知的都告诉那个笨丫头,“就连你在京城的香露铺子,如果没有缙乔从初时就帮你,你怎么可能那么快就回本获益?柳之南,缙乔有不足之处,我从不否认,但他对你那份好,这尘世中你再找不到第二个。我再看两年,如果你依然如此,我会劝他休妻!不必回信。”

  锦衣卫就是有这点好处,知道的太多。正是因为知道孟宗扬不声不响做了很多事,才真正的心疼起这个表妹夫来。也是因为这心疼,才将连妻子、阿浔都没告知的一些事说给柳之南听。而告诉柳之南的这些,不过点滴而已。

  他知道,孟宗扬自然是不愿不肯说这些的,他说了,他未必感激。

  不管那些,他觉得应该让柳之南知道。

  如果柳之南依然不在意,那么……孟宗扬也真就不需再珍惜这样一个女子。

  在他看来,柳之南没心没肺的程度,比当初的他还要恶劣。不知珍惜,对成家这件事连一点点的责任心都没有。总得让她明白,她是有多不知好歹。

  **

  秋季,裴府又添喜事,是一件让叶浔一头雾水的喜事:裴奕升官了,任兵部右侍郎。

  按理说,裴奕今年才二十岁,继续熬资历才正常,皇上却将先前的兵部右侍郎外放,提拔了他。反常得很。

  她忽然想起外祖父对她说过的话。

  外祖父说,裴奕三二年就能让她安享荣华。她若有所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又怎么能高兴呢?皇上的破格提拔,一定是为着日后要用他,而且还是大事。

  只要是大事,就会承担天大的风险。即便是对裴奕的能力深信不疑,还是会揪心不已。

  他不再是前世那个寂寞孤绝的男子,他是她两个孩子的父亲,她容不得受不了他出哪怕一点点闪失。

  可是为了一生,他要成为裴奕——不是皇上器重的少年得志之人,不是柳阁老的外孙女婿,只是裴奕。

  亦是为了一生,她要陪伴并支持他,要成为他裴奕的夫人,而不能一直是柳阁老的外孙女。

  暗自愁闷了两天,也就想开了。他这样的男子,骨子里流着豪情或残酷的血,不让他到危机重重的地方去溜达一圈儿,他怎么能甘心?

  该以他为荣才是。

  一直感觉不大好,一直宽慰着自己,只等着皇上悬在她头上的那块大石头砸下来。可皇上偏偏不让她如愿,事态让她继续的云里雾里:

  立冬之前,皇上集结精兵十万;立冬之后,下旨着裴奕带兵去往西域,给出的理由是要确保与西夏的战事必胜,并且西域兵士苦战一年,不乏伤病者,需得支援。而之所以要裴奕前去,则是要他到军中历练一番。

  朝臣也好,叶浔也好,觉得不对劲,可又想着是在情理之中,便愿意相信。

  谁都希望战事早些平息,谁都不愿在狼烟战火的阴影下度日。

  裴奕离京之前,叶浔什么都不问他,只是温言叮嘱他到了西域之后要注意哪些事,又列了一张药草单子,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她幼年在西域长大,对那里的风俗气候很了解。

  相比较而言,裴奕比她还要伤感些。不放心母亲、妻子,舍不得一双儿女。可有些事,是义不容辞的,一定要做。

  离别的日子如约而至。

  庭旭和庭昀还没醒,尤其庭旭,后知后觉更好。

  叶浔陪着裴奕去往太夫人房里。

  太夫人一直噙着眼泪,仔细叮嘱了一番,末了,让叶浔送送裴奕。

  走向垂花门的一路,他一直握着她的手。不需叮嘱她什么,她一向谨慎缜密,又有兄嫂帮衬,不需担心。

  她也想与他说点儿什么,却是喉间发紧、心头苦涩。

  却都极力隐藏下了心绪,对视时,总是给彼此一个笑容。

  到了垂花门外,叶浔停下脚步,“我就送你到这儿。”送得再远,终须要道别。

  裴奕颔首,“等我回来。”

  叶浔微笑着轻声道,“我会照顾好娘和孩子,你只需平安回来。我等你。”

  裴奕将她拥到怀里,用力地抱了抱,“回去吧,早间天寒。我走了。”语必放开她,转身阔步走远。

  叶浔缓缓转身,慢吞吞回到房里。

  裴奕这一走,庭旭一时接受不来,起初两日总是问爹爹怎么还不回来,小脸儿上尽是落寞。两日后,心火所致,竟病了。

  太夫人又是想念儿子,又是心疼孙儿,守着庭旭没少掉泪。

  叶浔神色如常,请太医来看了看,没用药,自己亲自打理庭旭的药膳。庭旭好了之后,又郁郁寡欢几日,才又似以往一般生龙活虎的。

  对于叶浔来说,儿子还好说一些,难办的是庭昀。

  庭昀被裴奕宠得养成了坏习惯,每晚都不肯好好睡觉,奶娘或是叶浔抱着都没用,哭累了才睡。

  这情形维持了几日,叶浔险些心力交瘁,后来索性由着女儿哭,自己只是把她放在身边,轻轻拍打着。要是裴奕在家,他也会一点点帮女儿改掉这习惯,但他离京了。她每日要早起晚睡的打理诸事,没有裴奕那样的精力;由着奶娘和裴奕一样娇惯女儿,女儿日后不会与她亲近;太夫人近几日本就睡不安稳,决不能麻烦的。想来想去,也只能这样,再心疼也要为了日后心狠一时。

  那些日子的晚间,叶浔咬着牙听着女儿哭,自己死命忍下泪水。

  可以因为感动、喜极落泪,却不可以因为遇到的波折落泪。

  哭又能怎样?全无用处。

  庭昀的习惯到底是被板了过来。

  **

  裴奕还在去往西域的途中,济宁侯伤病复发的消息自皇上之口传遍京城。

  京城刚一派兵点将,济宁侯就伤病复发了——怎么那么巧呢?

  自然不是巧合,谁都明白,绝对是济宁侯先一步写密折给皇上说了病情,皇上才派裴奕去往西域。

  也许,皇上是真的要裴奕小试牛刀历练一番;也许皇上是希望裴奕成为当年的他,立下不世之功,从而扬名天下,在朝堂就此有了坚不可摧的根基。

  反正明眼人都知道,皇上对裴奕、叶世涛和孟宗扬,恐怕比对他自己都要好几分。他不要同宗手足,这三个异姓人更似他手足。

  一干重臣都不敢与皇上说裴奕太年轻怕是不堪大用之类的话——皇上是十八岁扬名天下,而裴奕今年二十岁,你要真与皇上说这种话,皇上一定会说他这还是强忍了好几年呢。

  ……

  摊上个彪悍霸道又比修炼成精的狐狸还坏的皇上,只能认命。

  太夫人和叶浔之前想到的,最好最坏不过如此,分外平静。

  这件事过了半个月后,聂宇凯旋回京,婉言谢绝皇上的赏赐,称病在家,挂了个闲职,摆明了是要好好儿陪伴妻子。

  邢颜却仍旧是隔三差五过来,刻意给叶浔打岔,说说笑笑,一坐就是大半晌。

  叶浔是怎样待她的,她就是怎样待叶浔的。

  此外,叶世涛和江宜室一得空就过来,哄逗一会儿孩子,或是与叶浔说说话。

  叶家、柳家四位老人家也总是得空就来看看她,生怕她又是担心又是忙碌地熬坏了身子。叶浔投桃报李,稍有闲暇便去两边坐坐。

  日子反倒比何时都忙碌,离愁就这样一点点消散大半。

  一次去叶府的时候,走在光霁堂的甬路上,叶浔与叶冰不期而遇。

  叶冰看起来不显憔悴,身形甚至丰腴了一些,只是举手投足间都没了以往的样子,极为谦恭敦厚的样子。

  叶浔大跌眼镜,险些以为认错了人,叶冰见礼时,愣住了。

  倒是叶冰笑道:“总是汤药不离手,以为会憔悴的没个样子,却不想,竟胖了起来。唉,也是虚胖,难怪大姐惊讶。”

  叶浔这才收敛情绪,笑着还礼,又问:“怎样?调养得好些没有?”

  “好一些了。”叶冰低眉顺目地答话,“太医说不需再日日服药了。”

  “那就好。”叶浔客气地笑着,“方才去给祖父祖母请安了?”

  “是啊。祖父祖母也没少为我费心,我来得就勤了一些。”叶冰有些不安,“大姐夫不会生气吧?这不是你来见我……”

  “怎么会。”叶浔笑着摆一摆手,“别担心。”

  叶冰松了一口气,随后欠身道辞。

  叶浔望着她的背影,仍觉陌生。后来才知道,这一年来,祖母和二婶悉心宽慰叶冰,又一点一点熏陶,才让叶冰慢慢走出阴影,不似刚被罗氏恶整之后那般自卑了。如今很多人都对其改观,完全是敦厚贤良的人了,与现在的妯娌相处得很是融洽。

  叶浔后来与祖母说体己话:“京城有位沈大夫,他的娘子最善常调理女子这样的症状,我是听皇后说的。夫妻俩这两年忙着写一册医书,便鲜少为人诊治了,可若是请的诚,总不会拒之门外的。您让冰儿去试试吧。”便是只为了让祖母心安一些,这话也是应该说的。

  “好啊。”叶夫人笑眯眯地点头,温暖的手抚过叶浔的脸颊,心头感慨到底是没说出口。

  不需说,哪里就用她与阿浔说什么了?

  **

  裴奕抵达西域之前,那边出了大事:

  济宁侯连续几年征战加之常年废寝忘食地处理公务,病情其实很严重了,若非如此,怎么可能禀明皇上。就在近日,实在支撑不住,不能亲临两军阵前,躺在病榻上做出部署。

  也正是在这当口,一直连连取胜的情形逆转。

  怎么样的名将,帐下难免有好大喜功、不听话的将领。济宁侯遇到了这情形。

  一名参将作战时,将济宁侯穷寇莫追的军令浑然忘却,夺下一个小镇之后,依然跟在敌军后面穷追不舍,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参将及其手中精兵走入了西夏的埋伏圈,无一生还。

  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西夏一万军兵杀了个回马枪,返回小镇,见人就杀,小镇上八百三十二人殒命于敌人的屠刀之下。行凶之后,西夏国弃此地而去。

  皇上接到济宁侯的战报和请罪的折子时,为之震怒,第一次在大臣流露出真实情绪,又亲笔写下一道圣旨:犯我者,必逐之;辱我者,必诛之。来日尔等百倍杀敌,血债血偿!

  两国交兵,与无辜百姓有何关系?本就因战事受苦,如今竟被这样杀害了。

  随后,皇上恨不得将那个惹祸的参将乱刃分尸、诛灭九族,恨不得即刻亲征,也只能想想。

  他是帝王,胜得起,也要败得起。况且西夏最是熟悉他,此事兴许就是为了激怒他。不能冲动,相信裴奕就好。

  裴奕率兵抵达西域之后,初时任先锋,协助济宁侯的同时在军中立威,再有便是开方子调理济宁侯的病情。

  至第二年春末,将济宁侯取而代之成为主帅,济宁侯也终于能够安心养病了。

  这一晃便是小半年了,裴奕的家书只有几封,并且皆是言简意赅。

  叶浔猜测他太忙,写信给他的时候便也话语简洁,不想却招来裴奕的担心,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

  她就如实说了,怕他太忙,信写长了看起来费时间。

  裴奕回信则说就指着她的信件打发每个长夜呢,要她只管似以往一样。同时也顿悟她为何如此,再写信时,言语就多了起来,和她说起战事之外的所见所闻。

  叶浔自然依他所言,细细地讲述庭旭、庭昀两个的近况,时不时将孩子的样子画下来随着信件送到他手里。

  那个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人还有闲情逗她:不能画一张你自己的?

  她看了又是想笑又是想哭,回信时说不给画,回来时自己看就是了。

  相思太苦,尤其是这种掺杂着担忧、惧怕的相思。

  为了缓解这种情绪,为了不至成为怨妇,她开始着手一些正经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这一年春日,叶浔着手整理这三二年间陆陆续续记载下来的药膳方子,工工整整的抄录。

  她这边这忙着,皇上召她进宫,说的就是此事,张口就问:“你那本怎么还没交上来让我过目?”

  叶浔微愣,随即汗颜。这倒好,连书名都给她取好了,可她这才开始正经去做。跟皇上自然是不能扯谎的,如实说了。

  皇上满意地一笑,“用心办这件事。事成后,你的功劳不在师虞之下。”

  不论是谬赞还是由衷的言语,叶浔都不能再拖拖拉拉,盛夏之前终于将手中积攒的所有方子整齐地抄录成册,请外祖父检查了几遍,这才送到宫里。

  皇上接到手里,敛目翻阅了几页,面含赞许,“等我细看看,再让太医院观摩,无纰漏的话,便刊印成册,推行至民间。”

  叶浔有点儿懵,真没想过这么远——也是不敢想。

  **

  夏末,与西夏的战事终于有了结果,裴奕率军大捷,一连收复多年前被西夏侵占的三座城市。敌兵或被杀或被俘,伤亡过半,再无对战的余地,纳降表拱手称臣。

  皇上却不接受。

  他记仇,受降之前,要西夏先将那次杀戮无辜百姓的将领、军兵交出。

  交出来做什么?处死。

  以他嗜杀的性情,绝对是兑现“百倍杀敌”才能解气,现在只是跟西夏要那一万人,已是难得的仁慈。

  西夏当然觉得这要求太过分,已经心悦诚服地投降,怎么还不依不饶的?他们开始气愤、犹豫。

  裴奕没给西夏犹豫的日子,整顿三军,蓄势待发。代表皇上摆明了态度:横竖你们都要继续损兵折将,掂量着办。那笔帐算清楚之前,接受纳降心里堵得慌,必须得把那口恶气出了。

  西夏如今畏惧裴奕及其麾下的虎狼之师,一如畏惧前些年的皇上,最要命的是,这两人是君臣,一个在后面给粮饷,一个在前面征战,带来的灾难无法预计。

  认了吧。

  可真要交出当初行凶的一万人也是做不到的——那些人已有两千多人阵亡。

  皇上得知之后,老大不情愿地将就了一次。

  至此,裴奕功成身退,余下的就是皇上和内阁要安排的种种事宜了。济宁侯虽然还没完全复原,但是如今战事已过,他只需处理公务,应付得来。

  裴奕班师回朝。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