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冥河摆渡人 第三十七章 张明德的执念

《冥河摆渡人》第三十七章 张明德的执念

作者:过桥回望 字数:2930 书籍:冥河摆渡人

  饭桌上,周旺财和戚悦坐在桌子的一边,张巧娥坐在他们的对面,身边还空了一个位置,但是却没有摆上碗筷。

  戚悦咽下嘴里的饭,抬头就看见张巧娥用筷子扒拉着米饭,却没有送入口中,微微的皱了皱眉头。戚悦用手肘碰了碰正在夹菜的周旺财,当周旺财的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戚悦向张巧娥的方向扬了扬下巴,示意他看。

  周旺财转头,看见张巧娥一幅魂不守舍的样子,又一脸无奈的转回头来,对着戚悦眨眨眼,跟戚悦用眼神交流。

  要不,你劝一劝?

  我?

  戚悦挑眉。

  还是我来吧!

  周旺财抽了下嘴角,把视线转开。

  要让戚悦主动去安慰人,还要看戚悦心情怎么样。戚悦平时说话都很嗑人,劝人的时候,一不小心说了什么让人更气愤的话,那就麻烦大了,还不如自己劝呢。

  “咳咳。”周旺财假咳了一声,开口对着张巧娥说:“巧娥啊……”

  张巧娥被周旺财突然出声,惊得全身一颤,回过神来,问:“周老,有什么事?饭菜不合胃口?”

  周旺财摇了摇头,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戚悦也跟着把碗筷放下。张巧娥见两人这样的动作,像似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于是也把筷子放下,双眼注视着周旺财。

  周旺财把头转向门外,看了一眼,然后又转回来对张巧娥,说:“巧娥啊,你不喊你爸吃饭。”

  “不用。”张巧娥听到周旺财提自己的父亲,微微的拉下了脸,声音冷淡的回答。

  不过,张巧娥很快就回过神来,周旺财是长辈,又有恩于自己,就算自己心情再不好,也不应该这样回答长辈的问题。于是又加了一句:“他饿了,自己就会去厨房找吃的,周老不用担心他。”

  周旺财听了张巧娥的话,轻叹了一口气,然后又开口道:“巧娥,你就打算这样一直不理你爸?”

  张巧娥低下头,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抿着嘴不出声。

  “你爸所做的事情,周老不好评价,但是既然你妈都不希望你再追究,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你爸有什么苦衷也不一定?”

  张巧娥听了周旺财的话,表情微变,交握的双手微微收紧,咬着下唇还是不出声。

  “以后,你就只有你爸一个最亲的人了,你不把这件事解决了,真的要一辈子老死不相往来?”周旺财劝完这最后一句,就不再开口。

  周旺财打算给一点时间张巧娥,让她自己想一想。因为周旺财该说的都说了,张巧娥自己的那一关过不去,别人说再多也是没用的。

  张巧娥的头低得更厉害,嘴唇也咬得更紧,肩膀抖动,两行眼泪从眼角滑了下来,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下巴,然后滴在自己放在膝盖的手上。

  周旺财和戚悦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只能安静的看着张巧娥哭。

  张巧娥无声的哭了一会,然后慢慢地发出了抽噎的声音,最后变成了嚎啕大哭。直到张巧娥哭到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咳嗽,这时,张明德从门口进来了。

  只见张明德走到张巧娥的身边,轻轻的拍着张巧娥的后背,一边帮她顺气,一边说:“巧娥,不要哭了。我们谈谈吧。”

  张巧娥也看清楚了帮自己顺气的人是谁,听到父亲先示弱的话语,瞬间觉得更委屈了,一把扑到张明德的怀里,又哭了起来。

  张巧娥一边哭,一边对张明德诉说着自己这些年来,对父母的不满。

  “从小,我就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甚至还羡慕过,你们资助的那些人。但是,我也为你们做的事情骄傲。我跟你们的关系很淡,但是我觉得,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就很好了。可是,为什么妈妈生病那么重,你们还要瞒着我?为什么明明还能治疗,你却不劝一下妈?”

  从小,张巧娥就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父母会送他们的孩子去上学,而张巧娥第一天上学,却是跟着大伯母和虾仔哥去学校的。因为她的爸妈要给山区的孩子,多捐一点生活费,所以都在打两份工,根本没有空闲时间送张巧娥去学校。

  别人家的父母时不时会给自己的孩子买新衣服,就算家里条件不好,过年的时候,也会有那么一套新的。

  而张巧娥的衣服,除了内衣,其他的全是别人捐的。这些衣服,原本是别人想通过张明德夫妇,送去给贫困山区孩子的,而张明德夫妇却把相对合适的留给张巧娥,重新掏钱,买了新的送去山区里。

  别人家的父母会时不时的买些玩具或书籍,给自己的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张巧娥想要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选,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捡一些纸皮、空塑料罐去换钱,才能够买回来。

  张巧娥一直不懂,老师不是说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很好的吗?为什么自己的父母是这样的?但是,老师也说过,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张巧娥也一直以父母行为为荣。

  虽然父母对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张巧娥从来没有怨恨过父母,张巧娥一直觉得,自己在父母心中还是最重要的。

  但是,经过林三妹的这件事之后,张巧娥突然疑惑,自己是不是错了?自己和这个家,一直都是格格不入的,就像一个外人一样,连那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权利知道。

  张巧娥从父亲的怀里抬起头,擦了一把眼泪,继续说:“你知不知道,我都要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你们的亲生女儿?”

  “瞎说,你怎么可能不是我们亲生的!”张明德一边拍着张巧娥的背,一边回答。

  “那你们为什么对山区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女儿都好!?”张巧娥推开了张明德,吼出了一直以来的疑惑。

  “你们有矛盾,就应该好好谈谈。一直闷着,或者是大吵大闹,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周旺财见张巧娥又有情绪崩溃的趋势,也担心张明德继续闭口不谈,连忙开口调节气氛。

  张明德被女儿推开,愣了愣,然后叹了口气,坐到张巧娥的身旁,转头看着门外,一边回忆,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执念。

  这件事,要从张明德为什么辍学说起。

  张山,也就是张明德的父亲,跟弟弟妹妹们分家之后,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自己是读过书的,知道读书的好处,所以很注重自己的儿子,张明礼和张明德的教育。

  当时还没有开始实行义务教育,一个孩子的学杂费都顶张山几个月的工资。家里有两个要读书的孩子,条件当然不能有多好,幸好家里有两个成年的劳动力,所以一家人也不至于为了读书而挨饿。

  但是,在张明礼读初二,张明德读六年级的时候,家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们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短时间内都没有可能痊愈。家里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还要付治疗费,实在是不能再供两个孩子继续上学。

  于是张明礼选择辍学去照顾母亲,让弟弟继续读书,还用空闲的时间打点零工,补贴一些家用。张明德只读完了六年级,张山也没有对两兄弟厚此薄彼的意思,所以就咬一咬牙关,同意了张明礼的选择。

  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批的商人,陆续来到珍珠市做生意,为了打响企业知名度,有的商人就选择了做善事,即资助学习好,但是家里比较困难的学生,一直到他们读完大学为止。

  张明德学习成绩非常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赞赏,当然也在资助的名单中。

  当拿到第一笔资助费的时候,张明德认为自己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梦想着自己未来可以上大学,能够赚许多钱给母亲治病。但是,张明德读完初二之后,却被告知,资助的企业老板,觉得珍珠市不适合他们企业发展,已经决定集体搬离珍珠市,资助的事情,当然也就不了了之。

  张明德的大学梦破灭,心里留下了一根刺。张明德认为,企业老板的这种行为,是言而无信,如果是自己,帮人一定不会半途而废。也可以看出,张明德在那个时候,心里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了。

  因为张明德心理上的问题,才有后来张明德为了帮别人,连自己女儿都不顾的怪异行为。

  林三妹跟张明德谈恋爱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因为张明德除了经常帮助别人之外,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说话也不会像自己的继父一样,喜欢夹带脏字。

  但是,林三妹跟张明德结婚之后,渐渐发现,张明德似乎在心理上有些问题,具体表现就是,张明德在帮助人这方面,太较真了。

  同时,张明德也发现,林三妹对自己的病情有所察觉,于是就主动跟林三妹详谈了一次。张明德老实的告诉林三妹,自己有病,这件事除了她,连父母都没有告诉过,如果林三妹不能接受的话,张明德愿意离婚。

  林三妹是个没主见的,本来认识张明德,也是林翠牵的线。自己还在为能嫁个不错的丈夫,可以离开继父家而高兴,没想到自己的丈夫会有精神上的问题。

  后来林三妹又想,张明德除了爱帮人之外,也没有别的不好,于是就决定不计较,安心过日子。可是,张巧娥出生之后,张明德的病情又加重了。

  这一次,林三妹还是选择了隐忍,因为以林三妹的性子,是不可能带着张巧娥离婚,独自生活的,况且她自己也不想离婚。

  林三妹也不敢让丈夫去看医生,害怕别人会对张明德指指点点,也怕别人将来会取笑张巧娥,有一个患精神病的父亲。于是,林三妹就这样一步步的纵容张明德的行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