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则天)女皇之路 288 第 288 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288 第 288 章

作者:郁郁葱葱2010 字数:2881 书籍:(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二十章征伐 08

  历来亡国的君主被献俘到他国,下场也就两个,要么当场被咔嚓了,要么被封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拘禁到死。【无弹窗.】

  以李小九陛下的仁慈之名,扶余义慈的下场显然是偏向第二种的,何况苏定方那货莽撞归莽撞,却颇合李小九陛下心意地把留在半岛上的扶余氏其他血脉全部咔嚓了……

  这样一来,饶恕扶余义慈一家的性命就更显得皇恩浩荡了。

  于是,李小九陛下象征性地对扶余义慈侵略大唐属国的恶劣行径责备了几句,就‘宽宏大量’地饶恕了扶余义慈及其家眷的性命,还封了扶余义慈一个公爵,并在洛阳为其建府居住。

  这道特赦令一下,大唐的文武百官都山呼‘万岁’不已。

  扶余义慈及其家人、遗臣也面露感激涕零之色。

  至于其余观礼的他国使者,见大唐天子这么轻易地饶恕了扶余义慈等人的性命,面上的神色都相当精彩。

  还是那句话,能当外交使臣的人,那都是人精!

  能参加献俘仪式的使臣,那都是早就看透了这是一场政治秀的人精。

  别看扶余义慈一家三口都保住了性命,还受封高位,可以在大唐的繁华之都安身立命,可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使臣,早就打听到了扶余氏其他血脉的悲惨遭遇了……

  眼前这个向大唐皇帝献俘的苏定方,可不就是亲手喀嚓掉扶余氏众人的罪魁祸首吗?

  扶余义慈一家即使保住了性命又如何?

  在大唐老死了还算好的,说不定日后还要落个像李后主一样的下场呢,啧!

  一群使臣都面露敬畏之色,只有倭国的使者神色有些莫测。

  这次参加献俘仪式的倭国使者并不是特地从倭国赶过来的,而是两年前就在长安学习的遣唐使。在大唐出兵百济之前,倭国使者曾想借机回国的,却被李小九陛下借口近期海上行船不安全为由,大力挽留了下来——说白了,李小九陛下这一举动就是软禁,免得倭国把大唐的出兵的军事情报传到半岛那边去,破坏了唐军剿灭百济的大计。

  如今,百济已灭,被迫看了一场政治秀的倭国使者,估计心情郁闷得可以……

  吴诩立在李小九身旁,她的目光一直在观礼的使臣身上,而倭国使者则是她重点关注对象。只是倭国使者一直低着头,让她看不清

  阿武,你不用盯着倭国使臣了……李治忽然转头笑眯眯地来了一句:我已经让外事部下令,下个月就准许他们回倭国去!

  吴诩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看来李小九是要对小日本动手了……

  不过,现在应该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吧?

  九郎,此事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吴诩虽说一直存着干掉小日本的心思,可如今新罗、百济刚刚到手,各路反唐势力还层出不穷,帝国大军一时半会儿也分不了兵。而高句丽虽然大伤元气,无力大举进攻,可也不得不防备泉盖苏文出动小股部队骚扰唐军。

  在半岛局势还没稳定的时候,如果再出兵倭国什么的,似乎不大妥当吧?

  李治见吴诩一脸犹疑,只是一笑,凑到吴诩耳边轻道:你放心,我已有准备,不会师出无名的!

  吴诩被青年的呼呼热气吹得忍不住一缩脖子,不悦地瞪了他一眼。

  我不是担心这个!如今的大唐跑去揍个小日本,连借口都不用找好吧?!

  只凭倭国还收留着百济的王子这一条,大唐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渡海去要人了,倭国要是敢不给,那就直接可以开打了!

  何况,据倭国那边的细作表示,倭国女皇齐明已经开始对百济质子扶余丰进行笼络,不但为他行了冠礼,还许配给他一名本国的贵族女子为妻。看样子,再不用多久,不用大唐向对方要人,倭国那边也会打着送那位百济王子回国复位的幌子,进攻半岛的!

  两国之间的一战是难以避免了,可吴诩不希望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狮虎搏兔,亦尽全力!

  在吴诩的潜意识里,倭国这个国家不将其斩尽杀灭,是根本不行的!

  不是她对这个民族有什么偏见,而是所有的现代中国人都存在的一种心结……

  所以,吴诩一直在留意倭国的动向,也早就让薛仁贵部悄悄移军到半岛的东边海域严正以待了。

  可眼下吴诩最担心的还是新罗、百济那边的战后重建工作。

  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苏定方这老小子就知道打打杀杀的,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了百济、新罗两国的主力军队,却并没能把残留在两国土地上的其他势力给一并消灭掉,接下来的扫除残匪和安民执政工作是十分棘手的!不但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得选好镇守的人员,如果派去的官员不够狡猾,不会大忽悠,说不定会被当地的土著赶出来的吧=。=

  话说,当年总工程师是怎么处理香港问题来着?

  想到这里,小吴同学脑中忽然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好主意。

  中秋之后,李小九陛下连下数道旨意。

  其一是,将百济旧地归为大唐领土,设置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马韩(今韩国全罗北道益山)、东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德安(今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恩津面)、金涟(不详)五个都督府,分别由王文度、来济、苏定方、刘仁愿和薛仁贵五人领都督一职,各自讨伐百济残余抵抗势力;

  其二是,在新罗旧地设东海都护府,由程名振任大都督,重新划分新罗旧地的行政州府,每个州府由一名大唐官吏和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共同理政。重金招募新罗青壮,分散加入大唐军队,参与维护地方治安;

  其三是,遣使到高句丽,撤销大唐对高句丽国主的册封,命其为侵犯新罗一事赔罪赔款;

  最后,李小九陛下又下了一道旨意,晓谕大唐周边所有邻国属国,旨意表示,大唐皇帝是宽厚仁慈的,但是所有侵犯大唐帝国利益的人或者国家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千万别有侥幸心理,否则百济就是现成的榜样!

  各国使者接到这道谕旨,都有些胆战心惊,纷纷表示不敢对大唐有所冒犯。

  其中,吐蕃的使臣第一个表态:吐蕃必以大唐天子的马首是瞻,若有他国不听号令,他们吐蕃当第一个出手教训之!

  吐蕃这次前来观礼的使臣是大唐的老朋友禄东赞,他前不久才在大唐使者团的帮助下,弄死了政敌,执掌了吐蕃的军政大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说出这样话来,也不算毫无倚仗!

  其实,以禄东赞如今的身份,不需要,也不应该亲自来大唐为使的,但不知道李三郎给这位‘极度仰慕中原文化’的帅大叔灌了什么迷汤,竟让他放着刚刚搞定的吐蕃内政不管,屁颠屁颠地送大唐使者团一道回了长安,还一来就舍不得回去,非要住到过年才走!

  对于吐蕃的第一个示好,李小九陛下自然是十分满意,当即赐了禄东赞一个大唐荣誉爵位,以示嘉奖。

  其他小国的实力远不如吐蕃,更毋论是大唐帝国,当然是跟在吐蕃后面唯唯诺诺,奉承不已。

  倭国使者一如既往地表现得比较低调,等李小九陛下允许他们离开后,也等不及领取赐给他们的圆酥饼,连夜返航回国了。

  其余大小国家的使者也纷纷离开洛阳,赶着回国报告这次出使所见所闻的重大消息。

  只有吐蕃使臣禄东赞没有走,如他所言的那样,他还真的留在了洛阳过年。

  新任的中书令李喵同志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十分淡定地向李小九陛下推荐了长孙诠到洛阳接手他的工作,自己则申请调回长安坐镇中书省值班去……

  早就看某人不顺眼的李小九陛下,见小李相公竟然主动要求回长安坐班,哪有不依的道理,当即赐了车马仪仗,把人送走了。

  洛阳行宫徒然少了一个美貌郎君出入,再加上皇太子殿下也开始不明原因地低气压,宫人们都表示压力很大=。=

  吴诩近来因为肚子里的小包子一直动得厉害,身体也疲乏得不行,只好放下手头的政务,在行宫安养,倒是没听到什么奇怪的八卦。

  这次来洛阳,杨氏并没有一起跟来,说是要在长安给武敏之相一门好亲事,等明年大郎除了母孝,就可以成亲了。

  吴诩也不知道该不该劝劝杨氏,是不是等大郎弱冠之后再考虑婚事啥的呢?

  其实,这次武敏之从吐蕃回来,吴诩就私下里问过他,对娶亲这件事是个什么看法……

  结果,不出她所料,那个冰山小子对追妹子没啥兴趣,反而一心想去军前杀敌= =

  以武敏之的身份完全不用跑去边疆打仗挣功勋升级的……

  好吧,男孩子有点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可这小子偏要去安西都护府当兵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这小子已经看出了吐蕃日后必定会成为大唐心腹大患的迹象了?

  不说吴诩为了武敏之的想法疑惑不解,却说李小九陛下忽然接到从熊津都督府传来的一个坏消息:刚上任不足两个月的首任熊津都督王文度被人刺杀了!

  作者有话要说:经科普,俺发现吐蕃确实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是这货,大唐帝国早就把半岛和小日本全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