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桓容 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桓容》266 第二百六十六章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3510 书籍:桓容

  太元三年,三月

  季春时节,清风和畅,天碧如洗。

  几场细雨之后,百草茂盛,李白桃红,风中飘着阵阵甜香。目光所及,尽是一派春-意-浓浓的景象。

  桓容一行离开姑臧城后,沿着巡狩旧路,南下经吐谷浑,未做任何停留,由陆路过梁、荆、江、豫四州,在幽州做短暂休整,于三月间抵达建康。

  彼时,正逢上巳佳节,秦淮河畔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坊市之间人流穿梭,熙熙攘攘。

  出城和入城的队伍排成长龙,都是络绎不绝。

  南来的商队多是乘船。

  运珠的商船刚一到码头,未能卸货前往坊市,等候的商家立即一拥而上,包围住船主,争相开出价码,希望能将今年的合浦珠买到手。

  北来和西来的商队多数赶着大车进城,车后系着牛羊骆驼。商队中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胡服,无一例外,领队之人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洛阳官话。

  带队入城之后,领队先寻到中人,选一处客栈安置。待一切妥当,便急匆匆往坊市领取木牌和税牌。

  依城内规矩,无论是什么货物,凭木牌租赁摊位,方能在坊市中交易。

  虽说租金不低,货物都要记录,散市后如数交税,但有市价所在,利润有一定保证,交税亦是无妨。加上南地有不少稀奇的东西,运回北地和西域都能卖上好价,商人也不吝惜些许税钱,更不会冒着被驱逐的风险逃-税。

  外来的队伍——尤其是胡商,想要顺利市得紧缺货物,木牌和税牌一个都不能少。

  建康本没有这项规矩,是仿效幽州创建坊市,顺便将管理条例也学了过来。

  以建康士族的头脑,绝不会生搬硬套。

  掌管坊市的官员结合本地情况,维持大框架不变,对细节处加以改良,建康的坊市得以迅速发展。凭借都城优势,借秦淮河水道,其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幽州。

  随商贸发展,南来北往的商队越来越多,城内的人口随之膨胀。

  去岁统计,城内户数竟达五十万。长此以往,不出三十年,建康的发展就能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成为人口过百万的大城,绝非是天方夜谭。

  当然,这一切都有个前提,桓汉的政权牢牢把控现有疆域,并寻机扩大,进一步稳固统治。

  如果三天两头遇外敌来袭,甚至是兵临城下,再繁华的城池也会日渐衰落。

  好在幽州长足发展,驻有上千州兵,为建康天然屏障。

  豫、江、荆三州俱是桓氏嫡系驻守,即便北方来犯,也有相当把握可以一战。胜负五五开,全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作为建康的门户,姑孰有西府军,京口有北府军。前者由桓冲镇守,可保安全无虞。后者为高平郗氏掌管,以郗愔的行事作风,大事上绝不会糊涂。必定会督促郗融,下大力拱卫京城安全。

  秦氏入主长安,北地渐趋一统,盘踞三韩的慕容鲜卑被剿灭,地盘进一步扩大。加上秦璟几番出兵,实际上掌控漠南草原,不提其他,就表面而言,秦氏治下的疆域已隐隐超过桓汉。

  至于人口,因长安尚未统计,尚没有准确数字。

  唯一能肯定的是,有北地的汉人和臣服的胡族部落,秦军的数量不会少,战斗力更不会低。

  日后开战,双方都会全力以赴。

  一战可决天下,进而一统中原,定鼎华夏。

  现如今,双方还算是“友好”。彼此递送国书,互有贸易往来。加上秦策和桓容一样,正千方百计增强-君-权,压制北地高门势力,桓容有五成以上的把握,三年之内,长安不会大举派兵南下。

  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不足为虑。

  长安试探建康,建康也会试探长安。彼此互相摸底,为将来的决战做充足准备。

  想到可能到来的战争,不免想到同秦璟的约定。桓容坐在大辂上,轻轻捏了捏鼻根。因春光而明朗的心情,忽又变得沉重。

  “陛下,已能见到城门。”

  典魁在车前回报,桓容压下骤起的情绪,推开车门,眺望巍峨的建康城,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遣人入城,给太后和丞相送信。”

  “诺!”

  早在数日前,南康公主就接到桓容归来的消息。距离建康百余里,桓容又放飞鹁鸽,就为让亲娘放心。

  此时派人城,主要是为告知郗愔和文武百官,让众人提前有个准备。

  天子大辂之后,谢安和王彪之亦然有感慨。

  见到熟悉的城墙,回忆沿途所见,两人的心境都变得不同。对家族今后要走的路,也有了新的规划。

  “官家乃是天命之人。”

  士族固然以家为先,但凡事总有例外。

  对谢安和王彪之来说,如果桓容能一统南北,结束汉末以来百年乱世,继而恢复华夏,重塑先民基业,开万世太平,他们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谢安推开车门,眺望阳光笼罩下的建康城,笑道:“此番随驾巡狩,见到边州风光,西域景象,安实有所得。归家必提点族中,凡应出仕者,不可终日-纵-情山水,辜负大好时光。”

  翻译过来,到了年纪也有才干,谁敢玩什么求仙养生、归隐山林,有事没事嗑寒食散,绝对家法伺候!

  国朝正是用人之际,想要-纵-情-山水,可以。先出仕边州,打几场仗,做出实打实的成绩,再入朝“服务”几年,为家族做出贡献。

  等到有了继任者,辞官挂印随意。

  王彪之深以为然。

  “安石所言甚是。”

  同陈郡谢氏相比,琅琊王氏终归是刚刚复起,更需要巩固在朝堂和地方的实力。

  谢氏族中能人辈出,封胡羯末,谢氏玉树举世闻名。

  琅琊王氏想要赶超,还需相当时日。

  不过,谢安和王彪之心中清楚,此一时彼一时,以桓容的性格和能力,必将政权牢牢把于手中,类似王导和王敦的时代不会重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更不会再来。

  对两人来说,这是好事也是难事。

  好在天子强势,他日南北决战,胜算就多出几分;难在君-权愈强,家族的生存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甚至要做出让步。

  两人随驾巡狩,眼界进一步开阔,在大事上有所把握,该让步的时候也会让步。

  族中之人则不然。

  想要说服众人,让他们明白必要的让步无损家族,甚至会福荫子孙后代,还要费些口舌。

  好在谢玄和王献之都为天子重用,作为同辈中最杰出的子弟,遇到大事,两人知晓该如何决断。

  谢安和王献之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说服族老,并与姻亲书信,劝服众人莫要行错事,尽全力为族中郎君铺路。

  王朝处于上升期,强势的君-权实为必要。

  待到南北一统,天下归一,朝堂该如何运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桓容是为英主,他的继任者如何,目前还是未知数。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面对桓容,谢安和王彪之可以妥协,甚至做出退让。

  换成其他人,有桓容的能力且罢,如无足够的能力,不能让高门折服,君-权-臣-权此消彼长,对树大根深的士族高门来说,并非是什么难事。

  谢安和王彪之想法类似,却没有诉之于口。

  就现下而言,桓容尚未大婚,继承人还是未知。但桓容是不是有亲生子,对士族来说并不重要。

  两晋时代,兄传弟、叔传侄的例子并不鲜见。司马奕被废,登上皇位的司马昱甚至比褚太后都长一辈。

  有这样的前提在,对于桓容的大婚之事,顶级高门很少置喙。

  似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这样的家族,多在士族内部联姻,基本不会送女郎入宫。故而,桓容大婚与否、有没有亲生儿子,对谢安和王彪之来说,影响并不大。

  只要桓氏家族在,不愁没有继承人。

  这是士族常用的做法。

  谢安着力培养兄长子女,王彪之肯为家族向王献之让步,俱是因为如此。

  人都有私心,但在家族面前,私心终会被碾压。如果私心压过理智,家族也会走向衰弱。

  这是维持士族高门延续的诀窍,代代相传,从未发生改变。

  相比之下,想借外戚身份更进一步的,往往会盯着皇后之位。而这样的家族,压根过不了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那一关。

  综合种种,只要桓容乐意,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单身的皇帝,并非不可能。

  随甲士飞驰入城,百官接连驾车出迎,天子归来的消息迅速传开。

  百姓口耳相传,确定消息属实,纷纷丢下手头事,或是跟在车驾后,或是聚在回台城必经的道路两旁,翘首以待,只等天子大辂出现。

  不分男女老少,手中都握有柳枝香草。

  娇俏的女郎手挽着手,听到马蹄声,脸颊登时染上晕红。

  有胡商初来乍到,生意刚刚谈到一半,就见买主急匆匆转身离去,连解释都没有一句。目瞪口呆之余,忙拉住人询问。

  “官家归来,谁还有心思市货!”

  被拉住的商人很是不满,丢下一句话,掉头就往坊市外跑去。

  眨眼之间,坊市内空掉大半。

  许多临街的商铺门都没关,就那样大敞着,任由货物摆在架上,掌柜和伙计通通不见踪影。临街的食铺上,白胖的包子馒头冒着热气,新出锅的炸糕和胡饼散发着焦香。

  几枚铜钱散落在地,压根无人去捡。

  甚至有不少胡人都丢下货物,跟着建康百姓一起涌出坊市。

  留下的胡商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选择。

  留下等着?

  还是跟着旁人一起去迎圣驾?

  一队巡坊的甲士走过,另有数名文吏捧着纸笔,每走过一座商铺,都会记录下几笔。

  走到胡商跟前,见到几人窘况,文吏明白根由,当下笑道:“几位可是新至建康?”

  胡商点点头。

  他们的汉话并不十分流利,好在文吏用的是鲜卑语,还会几句简单的匈奴语,彼此交流无碍。

  “官家巡狩归来,百姓都往城中迎圣驾,坊市会关闭半日。”

  “几位的货物可以暂留在此,也可带回客栈。”文吏顿了顿,道,“不过,城内的路现下不好走,几位要回客栈,估计要等上半个时辰。”

  胡商商议之后,决定将货物留在摊位前,同时交出木牌和税牌,由文吏详实记录。不是他们心大,而是糖铺和绸缎铺都大敞着门,随便几袋糖,都比他这些兽皮值钱。

  建康城内,北城门通往御道的长街上,早已挤满了人群。

  两队甲士立在路旁,铠甲鲜明,长矛紧握手中,英姿飒爽。

  城头响起鼓声,城门大开,一队骑兵鱼贯而入。

  马上骑士背负长弓,腰佩长刀,各个肩宽背阔,通身的彪悍之气。

  为首的几名骑士打出五行旗,遇风卷过,旗帜烈烈作响。

  人群屏息凝神,马蹄声清晰可闻。

  骑兵后是身着皮甲的步卒。

  步卒分成两列,拱卫天子大辂,刹那-冲-击-众人的视线。

  大辂门窗俱开,桓容身着衮服,头戴冕冠,十二旒垂落眼前,随车身微微晃动,彼此-撞-击,发出清脆声响。

  刹那之间,人群似被按下开关,“万岁”声如潮水奔涌,犹如山呼海啸一般。

  欢呼声中,柳枝香草如雨飞落,伴着无数的绢帕绢花,顷刻铺满长街。

  “喜迎君归,千秋安泰……”

  清亮的调子响起,一声接着一声,一句连着一句。少女们彼此相和,声音交织在一起,连绵成网,罩上众人心头。

  桓容为之触动,起身走出大辂。

  一簇阳光自半空洒落,苍鹰展翅而过,旒珠炫发彩光,衮服上的纹路相映成辉,袖口的云纹似在缓缓流动。

  桓容站在车前,人群愈发显得激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凝聚成无形的飞龙,咆哮而起,直冲云霄。

  欢呼声中,环佩绢花如雨,绢帕香风袭人。

  桓容尽量维持严肃表情,眼角余光瞄向谢安等人所在的车架,盛况不亚于己处,不免欣慰颔首。

  虽说逃不过这遭,总归挨砸的不只是自己,甚好。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