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桓容 212 第二百一十二章

《桓容》212 第二百一十二章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3948 书籍:桓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帐中文武皆有几分醉意。

  彼此之间推杯把盏,武将捉对下场切磋。言是点到即止,然棋逢对手,从拳脚到短兵,再由短兵到长兵,甚至不顾风雪“切磋”到帐外,打着打着,就打出了几分火气。

  许超赤红着脸膛,扯开衣襟,同夏侯岩对面而立。

  早在长安宫中,他就看这小子很不顺眼。以为使君文弱,看不起幽州将兵?分明是傲慢自诩,目中无人!

  既如此,某家就好好下下你的威风,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射石饮羽、颠倒乾坤!

  周延同钱实西-攻-略阳,不在桓容身边。魏起又在守营,随行人中,许超的箭术最高,不能百步穿杨,也能一发双贯,寻常将领实难匹敌。

  两人不顾狂风大雪,站定在帐前,命人在火堆旁立起靶子。随后各自取来强弓,张弓搭箭,凝视远处的靶子,数息之后,几乎同时放开弓弦。

  嗡嗡声中,利箭劈开雪-幕,撕开狂风,咄咄两声,扎在木耙之上,箭尾犹在颤动。

  为风力所阻,箭矢飞偏,两人均未能射中靶心,都是面露不甘。连续射-出三箭,落点十分靠近,最近的,相距靶心不过半寸,足证其本领超群。

  士卒移来木耙,众人都是一番惊叹。

  “许司马果然了得!”

  “夏侯幢主客气!”

  看过靶子,知晓彼此不相上下,再射多少箭也是一样。许超和夏侯岩收起强弓,表面把臂谈笑,实则互相不服,看向对方的目光都带着挑-衅和杀气。

  风雪变得更大,几乎吹得人睁不开眼。

  众人当下移回帐中,厨夫送上热汤,汤里洒了胡椒和细葱,略有些烫口,却恰好驱散手脚的寒意。

  饮过热汤,天色已经不早。

  宴会将毕,桓容起身告辞离去。

  如在城内尚罢,但在城外扎营,桓容实不好留下。

  再者说,盟约归盟约,双方并非一个阵营,都在彼此防备。如果桓容赴宴不归,难保驻扎在城外的一千幽州兵不会心生疑窦,以为秦氏心怀歹意,不管不顾的杀将过来。

  误会酿成,双方动起刀兵,便宜的只能是潜藏暗处的氐贼。

  “告辞。”

  桓容喝下两坛佳酿,依旧神志清醒,谈笑自若。仅是眼角眉梢现出浅浅的晕红,愈发衬得眉如墨染、容姿俊雅,行动间更多出几分恣意潇洒。

  “敬道暂且留步。”秦璟上前半步,出声道。

  “秦兄何事?”桓容转眼望去,面露诧异。许超和典魁站在三步外,见他被秦璟拦住,不由得神情一肃,就要迈步上前。

  “可否借一步说话?”秦璟继续道。

  斟酌片刻,桓容点点头,抬臂止住许超典魁,并向钟琳摇了摇头,随秦璟重回帐中。

  彼时,矮榻已经撤下,歪倒的酒坛业已移走。

  火盆中-焰-色-微暗,空气中仍弥漫着酒香。

  帐帘放下,桓容在靠近帐门处立定,抬眼看向秦璟,等着对方开口。猝不及防,下一刻竟被扣住上臂,撞-入一个坚硬的胸膛。

  整个人被冷冽的气息包裹,桓容有瞬间怔忪。脑子嗡地一声,一时之间没能反应过来,眼前究竟是怎么回事。

  “秦……”

  后半句话未能出口,忽被一只大手托住后颈,带着厚茧的指腹擦过耳后,带起一阵莫名的颤栗。

  秦璟依旧没出声,单臂扣住桓容的腰,低下头,双眸深处燃起两团暗火。

  桓容的大脑嗡嗡作响,顿时心如擂鼓。

  双唇缓缓贴近,温暖的气息滑过唇沿,微痒。呼吸不自觉加重,牙齿咬住下唇,眼圈都有些泛红。

  “敬道……”

  低沉的气息传入耳鼓,桓容用力闭上双眼,再睁开,恶狠狠的瞪了秦璟一眼。单手扣住他的后脑,另一手揽住他的脖颈,用力印上他的嘴唇。

  这几乎不是吻,更像是凶-兽-间的愤怒撕咬。

  牙齿-相-撞,响声清晰可闻。

  嘴唇留下伤痕,锐痛一阵强似一阵,却谁也不愿意退后,仿佛一场没有尽头的角力。

  呼吸相融,辛辣的酒气在唇齿间交换。

  桓容后退少许,大口喘着气,心跳快得异乎寻常,似刚跑完一场马拉松。待到气息稍稳,抬眼看到秦璟的样子,既有几分得意,又不免有几分担心。

  郎君如玉,眸底染上一抹醉意。

  红唇微肿,下唇留下一排清晰的齿痕,沁出几点血丝。

  忘形了。

  桓容-呻-吟-一声,生出懊恼,却并不感到后悔。

  指腹擦过秦璟的下唇,不期然染上一抹暗红。正要收回,手腕忽被抓住,染血的指尖很快感到一抹温热。

  秦璟眼帘低垂,唇落在桓容的掌心,舌尖探出,卷走留在指腹的血痕。

  咕咚。

  桓容咽了一口口水。

  此情此景,他是扑还是不扑?

  似看出他的想法,秦璟牵起嘴角,笑容间带着魅惑。扣在桓容腰上的手臂不断收紧,隔着长袍,都能感受到滚-烫的热意。

  “容弟。”低沉的声音敲击耳鼓,如天鹅绒一般柔软,仿佛大提琴缓慢拉响。

  一股酥麻自脊背蹿升,桓容咬紧后槽牙,猛地拽住秦璟的衣领,再次堵上他的嘴唇。

  声-控!?

  他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声-控?!

  帐中的温度不断攀升,几乎让人忘记身处何地。

  帐外突然响起秦玚的声音:“阿弟,敬道?”

  理智瞬间回笼,桓容猛地睁开眼,混沌的大脑瞬间回归清醒。不由自主打了个激灵,下意识后退半步。

  看着秦璟的样子,就知自己现下是什么情形。

  桓容又是一阵懊恼,看向半开的帐帘,发现秦玚正站在帘旁,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人。

  “阿弟……敬道?”秦玚差点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阿兄何事?”秦璟神情自然,声音语气恢复寻常。

  “你们方才……”

  “容酒意上头,幸好秦兄扶了一下。”借手背遮挡,桓容舔了下嘴唇,笑道,“时辰不早,容也该回营,就不多打扰了。”

  话落,桓容正要迈步,突然间想起什么,转过头,认真的看向秦璟,严肃道:“之前约定,还望秦兄能继续遵守。只要秦兄守约,容亦会践守诺言!”

  “好。”秦璟颔首,亲自送桓容出帐,又目送他登车离开,一路行出大营。

  待武车行远,火把化为夜-色-中的点点荧光,营门方才关闭。

  回帐之前,秦玚唤住秦璟,看着望过来的兄弟,欲言又止,神情间带着几分犹豫。

  “阿弟,你同桓使君?”

  “阿兄想说什么?”秦璟问道。

  “我……”秦玚眉心皱出川字,尴尬的抓了抓后颈,左右看了看,一把将秦璟拉回账内,低声道,“那个,你二人交情莫逆?”

  秦璟玩味的看着秦玚,道:“阿兄想说的就是这个?”

  “不是,我,那个……”秦玚词穷。

  “阿兄,敬道及冠时,我曾书信阿母,以鸾凤钗相赠。”

  咔吧一声,秦二郎下巴坠地。

  “我以为不是这样。”

  “阿兄以为如何?”秦璟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肆意,又有几分怅然,“阿兄放心,我不会忘记自己是秦氏儿郎,不会忘记秦氏祖训,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

  “阿弟……”秦玚声音微哑。

  “我与敬道有约,他日必要于战场一决高下。在那之前,我必将助阿父一统北地,扫平中原,不负秦氏历代先祖。”

  秦玚沉默了。

  看着这样的秦璟,喉咙里像堵着石块,复杂的情绪一涌而上,最终全化为无尽的酸楚。

  想要说话,口中只能发出单音。

  试了两次都不成,秦玚干脆用力搓了搓脸,按住秦璟的肩膀,五指用力,沉声道:“阿弟,我帮你!”

  “阿兄,”秦璟扣住秦玚的手腕,笑道,“何须如此?乱世之中,今天生、明日死,谁能保得万全?正如这座长安城,西周创立,秦汉为都,存世千年。然汉末至今,区区两百年,却是几易其主。”

  秦玚沉声叹息,“阿弟想说什么?”

  “敬道曾言,人定胜天。”秦璟仍是笑,“于我而言,有生之年,只要一息尚存,必当竭尽全力结束乱世,复华夏大地,给中原百姓一个安稳。”

  “不能亲手开辟盛世,总能驱逐贼寇,予后来人根基,还天下太平。”

  缓缓收起笑容,秦璟认真的看着秦玚,道:“阿兄可愿助我?”

  “好!”秦玚重重点头,举起右手,“击掌为誓。”

  三声脆响,兄弟俩相视而笑,笑声爽朗,径直穿透风雪。

  回大营的路上,桓容感到酒意上涌,捏了捏额角,实在无心说话,干脆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钟琳饮下两口茶汤,压下部分酒意,思量西域商路及同秦氏商谈之事,同样没有出声。

  许久,车速开始减慢,耳边听到熟悉的号令。

  桓容睁开眼,推开车窗,见到营地中的篝火,不觉绽开一抹笑容。

  “孔玙。”

  “诺。”

  “明后日秦将军必会派人前来。”桓容转过头,半面被灯火照亮,半面隐于黑暗,看得不十分真切,“如何商洽,孔玙可有腹案?”

  “明公放心,琳定不负信任。”

  “善。”桓容没有细问,只是笑道,“无论如何,西域商路必须贯-通,扶风、略阳和陇西几地必须握于我手。”

  “明公放心。”钟琳正色道,“以明公之前的条件,秦氏九成会动心。”

  “那就好。”

  武车驶进营门,魏起正在巡营,马良上前复命。

  “禀使君,此前有百余长安父老来投,依其所言,抓到两什氐贼残兵。”

  “好。”桓容点点头,赞许道,“尔等辛苦。”

  “此乃仆等应尽之则,不敢当使君夸赞。”

  “百姓可安置妥当?”桓容问道。

  “依使君之前吩咐,已于左营外搭建帐篷,亦已发下食水。”

  “氐贼残兵如何处置?”

  “皆缚于囚栏,等使君归来发落。”

  桓容沉吟片刻,道:“吩咐下去,百姓辑录姓名籍贯,十人为保,无可疑者尽数留下。如有可疑,同氐贼一并送去秦氏大营。”

  送去秦氏大营?

  马良眉心蹙紧,面露不解。典魁和许超同时望向桓容,都对桓使君这个决定感到莫名。

  “攻下长安的是秦氏。”桓容紧了紧斗篷,正色道,“我欲取扶风等地,维系同秦氏的盟约至关重要。这些氐兵没有大用,留下不过增些劳力。不若送去秦氏大营,能示几分诚意。”

  马良三人面露恍然,未再提出疑问,立即着手安排。

  钟琳笑道:“明公英明。”

  “英明?”桓容摇摇头,笑道,“不过是识时务罢了。”

  这话并不十分贴切,却也没差到哪里去。

  他也好,秦璟也罢,比起个人情谊,更加注重大局。说是无情无义未免过头,更不代表彼此视感情为儿戏。

  想在乱世立身,理智永远为先。

  为感情不顾一切?

  说实话,桓容真心做不到。脑袋被门夹、被驴踢甚至灌几瓢水,照样做不到。

  秦璟比他更加理智。

  实事求是的讲,秦四郎比他更像一方枭雄。桓容完全可以肯定,他日战场相见,对方手下绝不会留情。

  摸摸胸口,遇上这种情况该感到“心痛”吧?

  这种突来的兴奋激动又算怎么回事?

  果然是乱世呆久了,就算没嗑寒食散,脑回路也会出现问题。

  桓容的车驾回到营中,营门立刻关闭。

  两辆武车推到营门前,挡板张开,士卒登上车顶,架上火把,就是两座简易的瞭望台。

  左营地外,十几个帐篷内,投奔来的长安百姓挤在火盆旁,跟前摆着热汤,手里抓着蒸饼馒头,正在狼吞虎咽。

  另有几个妇人将蒸饼泡软,一点点喂给怀中的孩子。

  秦氏围城三月,长安将尽粮绝,不少人死在城内,压根没能熬到今日。他们侥幸逃出,却没有投奔秦氏,而是直往桓容的营地而来。

  究其原因,是为首的老人认出晋兵的皮甲,思及当年桓大司马率兵北伐,当机立断,带着族人和家人前来投奔。

  秦氏固然是汉人,南地的晋室却被视为正统。加上北地遭遇天灾,明年的日子肯定更不好过,众人一番商量,决定离开北方,迁往南地。

  “闻听南边的幽、荆几州广招匠人和工巧奴,我等虽没太大的本事,到底会些木匠和铁匠手艺。再不济,往盐渎、射阳之地的盐场工坊碰碰运气,总好过等着饿死。”

  随行商往来南北,幽州的消息不断传出。

  起初人们不相信,一州之地,还是边界,不遭兵祸就谢天谢地,如何能养活这许多的流民?

  可是,随着日子过去,越来越多的消息散播开来,并有之前南逃的羊奴现身说法,跟着幽州商队行走各地,不信的人越来越少,关于幽州的传言逐步得到证实。

  这些人投奔幽州兵倒也不算奇怪。

  长安城破之后,氐人和部分杂胡北逃,大部分的汉人留了下来。

  对长安的人口,桓使君眼馋已久,本以为要经过谈判,付出一定代价市换,万万没有料到,有之前的“名声”在,不少百姓主动来投,愿意跟着他前往南地。

  捞到碗里的肉自然不能再放回去。

  不过,和秦氏打个招呼十分必要。

  至于是不是要另给出一部分利益,桓使君耸耸肩,表示苻坚的私库好东西实在不少,换百户人口绰绰有余。

  这边厢,桓容打定主意,人口带走不说,务必要说动秦氏松口,确保西域商路畅通。

  那边厢,桓石虔和杨广率领的军队已攻破略阳,正沿着渭水西行,冒雪向天水进军。

  谢玄和王献之终于赶上大军,同桓石虔合兵。

  二人带来的家将部曲迅速投入战斗,同氐兵厮杀极是悍勇。在攻打略阳城时,更是生擒略阳太守,让桓石虔和杨广刮目相看。

  “连日大雪,大军行进固然困难,守城的氐贼未必好过。”

  桓石虔铺开舆图,手指画出一条长线,重重点在“天水城”标记之上。

  “我等借武车急行军,攻城器械尽可在城下组装,定要在明年元月之前打下天水城!”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