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神棍 148.甩不掉 此章设沙发奖!!

《大神棍》148.甩不掉 此章设沙发奖!!

作者:陈桃花 字数:2173 书籍:大神棍

  襄阳的天气阴沉沉的,初冬十月,到了午后就下起了小雨。

  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屋檐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众人坐下后互相攀谈,王粲主动问庞统道:“庞统,此次你北上颍川寻访司马德操先生,所获如何?”

  庞统就说道:“德操先生很有学问,我与他探讨了很久,甚至在他住的地方搭建了草庐,常与他交谈,收获非常大,帮我解决了很多学业上的疑惑。”

  “那他对于天下大势怎么看?”

  王粲问道。

  庞统纳闷道:“仲宣先生怎么对天下大势感兴趣了。”

  “我家人都在北方,心中担忧啊。”

  王粲找了借口。

  其实他是真不喜欢荆州,历史上他作了好几首诗,表达了对客居荆州的无奈以及对家乡和北方的向往,所以最近听说刘协回了洛阳,想知道天下会不会太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北方。

  庞统还未说话,沈晨就摇摇头道:“仲宣兄长就别想着回北方了,至少十年之内,北方不会安宁。”

  “可是天子都已经到了许昌。”

  王粲辩解道:“如果天子能够励精图治的话,也许很快就会平定河南,刘使君前几日就上表供奉,也许天子诏令过来,使君大军就会北上帮天子扫清四方不臣。”

  刘表自己就是个不臣,还会去帮刘协?

  沈晨心中冷笑,但这种话肯定不能乱说,便说道:“兄长不会真以为天子有实权吧,曹操此人乃乱世之奸雄,所谓奉迎天子,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当年张仪没有完成的事业,已经被他曹孟德做到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众人互相对视,这个操作其实并不是曹操发明的,而是战国时期的张仪所创。

  《左传》记载,当年张仪向秦惠王建议,从关中出兵洛阳,抓住周天子,再利用周天子的权威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此谓之“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秦惠王另外一个大臣司马错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去劫持周天子容易引起天下诸侯的公愤,必然会被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讨伐,所以没有必要担上这样的恶名,应该先消灭蜀国,占据蜀地强大自身,再图谋整个天下。

  而最终秦惠王选择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伐蜀,攻占了巴蜀之地,后来经过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自此四川有了八百里平原,秦国因此才渐渐强大,等到秦始皇时出兵扫六合,一统寰宇。

  所以张仪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一个失败的计策,但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同样的计策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奇效,像如今曹操用起来,就很成功。

  然而王粲却觉得沈晨的话是错的,摇摇头道:“曹操也算是官宦之后,世食汉禄,怎么会如此违背人心呢?难道不怕天下人讨之?”

  “所以这就需要伪装。”

  沈晨说道:“曹操不是打出了奉迎天子的名号吗?可大家想想,天子现在人在许昌,兵马全都被曹操掌控,身边俱是曹操的人,嘴上说着奉迎,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天子而已,诸位难道看不出来?”

  “这不过是阿晨你的猜想罢了,至少我没有看到曹操现在正在逼迫天子什么,难道就因为兵马全部被曹操掌控,就说明天子也被掌控了吗?”

  王粲还是持不同意见。

  沈晨想了想就说道:“自然不是,只是如今天子外无强援,内无兵马,手中权势,如何能彰显出来?还不是曹操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这难道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王粲笑道:“当年周公秉承权力,在成王长大后就还政于他。博陆侯在宣帝年幼时掌权,等宣帝成年之后,也将权力交了出来,难道在天子年幼的时候,不应该由大臣辅佐吗?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没什么稀奇。”

  汉朝的时候周公和霍光地位还是非常高的,别看霍光死后家族被灭了,可问题是汉宣帝并不是因为霍光权倾朝野而把他灭族,是因为他老婆和子女不争气,非得搞事才被刘询灭掉。

  包括刘询自己,以及整个两汉时期,所有皇帝对霍光都非常尊敬,汉宣帝做麒麟阁功臣,霍光排名第一。汉成帝、汉平帝时,都对霍光有祭祀和封赏。

  因此当时称赞那些虽然权倾朝野,但却非常贤良的人,都是把周公和霍光放在一起举例。

  当然。

  他们两个人的反义词,基本就是王莽、董卓,后来还得加个曹操。

  沈晨也笑道:“我觉得看待一个人应该论迹不论心,兄长以为曹操是周公霍光,却不知道他是王莽董卓。试问周公和霍光,会屠戮自己治下数十万百姓吗?周公和霍光,会肆意残杀名士而逼反兖州豪强吗?贤良的人内心可能会残暴,但残暴的人,内心一定不会贤良。”

  王粲一时沉默,倒不是被沈晨辩倒,而是考虑到沈晨从徐州过来,可能确实是看了太多惨景,所以才对曹操的看法有失偏颇,就不太想在这个问题上跟沈晨辩论。

  见场上气氛有些尴尬,徐庶就说道:“既是论迹不论心,也应该以后再看看,没必要这么早下定论吧。”

  “难道诸位觉得曹操的暴行还不够说明一切吗?”

  沈晨很是纳闷。

  王粲轻声说道:“人或许会残暴,但也会改变,谁又能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当时对于曹操来说,屠戮徐州,也是不得已的吧。”

  徐庶也说道:“是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将来再看便是,这事就不聊了。”

  “那......好吧。”

  沈晨头一次吃瘪,与王粲相处那么久,还是第一次见他这么固执己见。

  他转过头看向别人,却发现包括庞统在内,众人都是一脸平静的表情,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肯定沈晨的意见。

  在这一瞬间,沈晨脑子里想了很多。

  他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对于赤裸裸的屠杀会选择视而不见。

  脑中思索了很久,忽然想起了王粲曾经写过的那首《七哀诗》,那些描绘乱世景象的词句,句句都是答案。

  沈晨终于明白了原因,一时间有些哀伤,内心深处不由得轻轻叹息了一声。

  原来是这样啊。

  他心想。

  这就是古今价值观的不同。

  当年王粲从长安来荆州,看见一个女子把婴儿丢在草丛里,如此惨状可谓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可王粲呢?

  他的选择是侧头不去看,然后坐着马车心安理得地离开。

  要知道王粲虽然是去荆州避祸的,可并非普通人,他爷爷和太爷爷都是三公,门第显赫,家财万贯。

  这样一个大人物,随便发点善心,给底层女子一点钱财和食物,也许就能把婴儿救下来。

  可他却没有丝毫帮助女子的意图,到了荆州就立即写了一首《七哀诗》忧国忧民。

  就好像后世某个中东国家战乱,某个有钱的公子哥坐着私人飞机,去了那个国家转一圈,看到无数悲惨景象。

  然而这位公子哥却并没有选择出钱出力帮助那些凄惨的百姓,而是拍了很多照片,回头就发朋友圈说:“大家看,这个国家的孩子真可怜。”

  听上去有些讽刺。

  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却并不算什么。

  因为他们是上层人。

  他们只是觉得这样的战乱很苦。

  至于底层百姓水生火热,一句话,关我屁事。

  曹操屠城也是如此。

  后世人出生于和平年代,又曾经耳濡目染,对倭寇的暴行非常愤慨,所以见今观古,认为曹操屠城是不对的,没得洗。

  但对于当时人来说,却认为这并不算什么。

  即便是屠杀了,他们也不会对曹操产生太多的负面看法,顶多是觉得这个人杀戮过重了些。

  甚至就连荀彧这样的谦谦君子,也只是委婉地告诉曹操不要征讨徐州了,并没有对曹操屠杀百姓的事情做太多的评价。

  归根到底,在汉朝士人眼中,底层百姓,连根草都不如。

  唐宋以前权臣无数。

  可唐宋之后呢?出过几个权臣?

  就是因为唐宋以前,朝政都被世家门阀把持。

  没有科举制,底层百姓永无出头之日。

  包括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皇帝和世家豪族之间的斗争,那些顶尖世家豪族,才有资格与皇帝对垒。

  像晋武帝司马炎,也算是开国皇帝了,曾经满怀期待地问群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然后立即被臣子们怼得头皮发麻,说他连汉桓帝汉灵帝都不如,是个无能昏君。

  结果司马炎屁都不敢放。

  这事要是换成清朝试试?早被清朝皇帝拖出去砍了。

  所以这些所谓的名门世家哀叹的其实不是这个乱世,也不是对底层百姓的怜悯。

  而是由于乱世到来,他们世家豪族的权力不在。

  王粲怀念的,是他爷爷和太爷爷当三公时期家族鼎盛的风光。

  他迫切地希望朝廷能够平定叛乱,然后借着祖辈余荫,回到朝廷担任官职,重现家族声望。

  至于底层百姓的疾苦,还是那句话。

  关他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