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昭华 第四十章 年末

《昭华》第四十章 年末

作者:惊年渡 字数:2041 书籍:昭华

  洪武十八年的年末,是从未有过的繁忙劳累。

  张昶的新房快要建造成功的时候,却发现东面墙歪了,倒不是劣质工程劣质材料的问题,而是最下头的地砖没有压实,被上面垒的砖头碾碎成空的了,没办法这是最底下的一个,只能把这面墙推了重新做。

  偏偏除了逢三逢六要去听讲《大诰》之外,从府县又传下来一条政令,说是要重新丈量土地。这个事情要从粮长下达到里长甲长那里,所以整个村子又忙碌起来,挨个去粮长那里重新登记田土姓名。

  “这个图册和黄册有什么区别吗?”张昭华被粮长叫到他那里,记录土地的数据。

  “你自己看罢。”粮长指了指手边的图册,那是开封府下发的一个样式,严令各州县都要按照图册上面的规定绘图。

  “我们要画成这个样子的吗?”张昭华打开这一本图册,看到上面的绘图大小交错,状如鱼鳞,是一个小县城每块土地的简图,惊讶道:“这要花费好大工夫!”

  “咱们只需要按照要求从辖区东南到西北画出每一寸土地来,交到县衙那里,”粮长选了个极细的工笔蘸了墨,道:“县里有循吏会把图画拼接出来。”

  张昭华有些明白了,粮长把他所管辖地区的土地按顺序画出图形来,就像粮长现在做的这样,要标上字号,同时还要写明每块土地的尺寸大小,递交到县衙那里,县衙官吏文书会把这些东西汇总,用标尺缩略下来完成一个县的鱼鳞图册,每个县城的图册交到州上,州官再次编纂成图,再交到府上,再交到布政使那里,就算完成一个省份的鱼鳞图册了。

  “这就有了对土地的直观印象,一看就能明白,”张昭华比对道:“不像黄册只是记录了数据。”鱼鳞图册比起赋役黄册登记的土田更为缜密,黄册登记的土田,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让人很难想象,但是看图册的话,比如想知道一个县人口民生什么的,只需要翻开图册,比对图册上画出的土地多少和记录的人口基数,就能大致推测出这个县是贫瘠还是富有,甚至还能推测出人口增长和下降的比例幅度。

  “主要是两浙地方的富民,逃避徭役,隐瞒田产,皇帝很生气,”粮长皱着眉头道:“皇帝要丈量土地,但是不久前才杀了一批官,官员凋敝啊,据说浙西那里,一个州只有四个官儿坐在公署里,跑断腿也完不成。”

  “那怎么办?”张昭华道。

  “派了国子监的监生下来,说是巡视州县,”粮长道:“这回不是监督来了,就是帮忙画图的。”

  说着他道:“把张厂的四至图拿来,我看看——算了你给我念吧,桑树、榆树各是多少亩来着?”

  张昭华念道:“桑树二百一十五亩,榆树三百三十二亩。”

  张昭华因为有前世做审计的一些经验,各种数据标注非常清晰,她把每个村的土田归类好,土地优劣分开摆两边,在归类的时候就用红笔画出纸上标注的方圆尺寸数字来,最后登记的时候一目了然。

  她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并不多,很快就填报好一份永城及周边村镇详尽的四柱出来,粮长见她完工,又取过纸来细细比对,发现果然没有丝毫谬误。

  “填地好,”粮长赞道:“是个女诸生。”

  “也赖您教得好。”张昭华嘻嘻哈哈道。

  粮长把一张图画好,让张昭华放在炭盆边上微微烘一下,他还要再看。

  “听你爹说,你兄弟是准备娶妇了,”粮长道:“新妇是个好的,备下了许多妆奁来。”

  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张家往丁家集郑家送了纳征的彩礼。这次的彩礼备的是猪一头、羊一头,鹅两只、茶一合、枣三斤、布五匹、芝麻十方,四色糖四盒(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并送上纹银十两。

  聘礼送过去,就是催妆了。原先张麒和王氏都想着郑家家贫,应该没有什么妆奁,所以家里的家具、卧具枕席什么的,张麒已经开始做了,能在年前赶工出来——

  没想到郑家在聘礼送去第二日就把姑娘的妆奁送来了,不仅有卧具,前桌红橱,有花衣架、粗面架、硬褥、软褥,绣枕、子孙宝桶(马桶、脚盆、水桶)、沿边席、白绫卧单等等,甚至还送来了一台石磨。

  嫁妆送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都轰动了,这嫁妆别说是普通农户的姑娘了,说是大户人家嫁女儿都有人信,不光是张家村,从丁家集到张家村十几里路,一路都有村民闻讯来看,到张家的时候前后堵了百十来号人,都是来看嫁妆的。

  郑家的事情都有听闻,只是没想到郑家这个姑娘不吭不响地给自己赚了这么多的嫁妆来!原先嫌弃郑家孤女寡母是拖累的都悔青了肠子,直说瞎了眼,不知道这郑家姑娘是个金娃娃,如今也只能饱饱眼福了,这尊金娃娃被别人捧进了家。

  张麒和王氏商量娶妇的时候哪里会想到这些!也亏得张家厚道,在下聘的时候没想着因为对方家穷就偷工减料,反而体恤她家里不容易,多给了许多礼银——如今见新妇的嫁妆一台一台往家里抬,王氏喜得嘴巴都合不拢,连张麒都高兴的眼角见笑,说王氏会看人。

  更兼的新妇还把能生钱的石磨也拉了来,以后家里就多了进项,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做梦都要笑醒了。

  “阿爷,您不知道,我这个新嫂子是打算地万般周全了,”张昭华笑得眉眼弯弯,道:“原先说嫁娶必须带着老娘的话,其实都是为了试探真情假意罢了。果然吓退了许多人,都是嫌弃老娘拖累的,只有我们家是看上她的人了,答应她把老娘接到咱们张厂来。”

  结果郑氏姑娘把嫁妆送过去的第二天,到县衙过户十亩官田,恰好在丁家集后山下,把这十亩田捐给了丁家集,只求村人能照顾老母——当地里长甲长都承她的情,里长还指定了几家轮流供养她母亲,她就可以放心嫁过来了。

  这桩桩件件下来,安排地周到妥帖,张昭华对这个新嫂子更是十分喜爱,天天在嘴里念叨。

  说起来还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自从郑氏的嫁妆送来之后,马寡妇家忽然宾客盈门人来人往了,上门的人明里暗里都在打听蓝蓝的事儿,马寡妇先时还不明白,后来知道了气得抡起扫把赶人,说她家蓝蓝才五岁,这么早打听婚事想怎么着,难道还要弄去做童养媳不成?

  “马上就到了婚期了,可惜您不做主婚。”张昭华可惜道。

  “我这把老骨头,哪里能站上两个时辰!”粮长哈哈笑道:“让庚哥儿给你家主婚,跟我是一样的。况且,我还有个大大的礼物要送你家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