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昭华 第四章 直沽建港

《昭华》第四章 直沽建港

作者:惊年渡 字数:1737 书籍:昭华

  “没了十一艘船,”张昭华问道:“共计粮二十三万石?”

  漕运上的官员就回道:“从苏州发过来的船只,如今不能走漕运,海运险远,一遇到风暴就会沉没,这已经算是失亡最少的一次了。”

  会通河系元朝时候的交通要道,自山东济宁到山东临清共计四百余里,然而岸狭水窄,不能载重。从洪武年间,要运送粮草去辽东、北平,都是走的海运。这次赈灾的粮食,走海运送到直沽,沉了十一艘船。

  “看来运河北运河必须要疏浚,”张昭华沉吟道:“这样,我派几个官员去会通河,勘探一下河道,你再把往年会通河水文情况汇报给我,到时候拟一封奏疏上去,看朝中大人们,对漕运和海运是怎么看。”

  “娘娘,”这个官员就道:“若要疏浚会通河,则之后定要疏浚黄河。”

  张昭华一挑眉,道:“怎么说?”

  “自洪武年间,黄河决于原武,而元贾鲁河故道淤塞,”他道:“黄河南徙,河南受灾严重。如今要疏通黄河,使之南入于淮河,与会通河合,不仅能使河南水患平息,而且能使黄河多一个排泄口,为患少些。”

  张昭华点点头,如今黄河水道不稳定,是夺淮入海的时候,张昭华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现在暂时还没有剧烈的水患,她的手也伸不到北平以外的地方,所以只能先将此事压在心底,以待来日。

  她现在能做的,是提请疏浚会通河河道,保证漕运的顺利通行。

  而且,她知道直沽这个地方,拥有海河中比较长的一段较直的河道,完全能成为漕粮集中和转运的要地,而且天津港口必须要开通,作为海运通行的必要条件。

  她立刻召来直沽县令,与之同来的居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柳明骞。

  柳明骞如今是直沽的缙绅了,因为他得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名额,却没有去,张昭华记忆中的他,是一个落魄的,失去了所有身家的人,现在的他,并不落魄,然而从眼里透出心中的落魄来。

  张昭华就问他道:“洪武二十八年之后,再未曾见你,我曾说叫你来找我,你也没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柳明骞道:“这些年不敢劳烦娘娘,自己在外头南来北往地打拼了一点产业,靖难的时候,也没打到直沽来,都是皇上的恩德。”

  张昭华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再说什么,东安是她的心结,她不想一遍遍地打开。

  “你来,是为了——”

  “听说娘娘打算在直沽建城建港?”柳明骞问道。

  “这都是打算的事情,”张昭华道:“建城,就要先建卫所,建港,也要申报到皇上那里,得了允许,才能开港。”

  “皇上一定会同意的,”柳明骞道:“当年皇上靖难的时候,从北平发兵,从直沽渡河南下,那北码头和码头渡口,如今都喜气洋洋地贴了红布呢,这可是天子经过之渡口啊!”

  张昭华笑道:“你这么说,北京城里,上上下下都要贴红布了,都是天子经过的地方啊!”

  张昭华的想法其实和他一样,皇帝是肯定会同意在直沽建卫的,就是为了加强对漕运和盐场的保护,在海津镇筑城,防止外侵,这是题中之义。只不过论开港的话,可能不会,因为若是会通河疏浚之后,在运粮方面漕运比之海运,要稳健十倍不止。

  张昭华还是想要促成一下海港,为张家打算一下,张升最近刚刚建了七八十条巨船,比照着施进卿的巨船建的,因为北运河的河道狭窄、河水浅,所以这种海船只能出行大海,在镇江高资港试航了一下,北上来北京,说直沽建港是最好的地方。

  张昭华的奏疏很快送抵南京,永乐皇帝细细看了一遍,露出了微笑来:“高炽这奏疏,颇有先见,知道直沽这地方,是粮食转需的要地,请求建立卫所。”

  他又将十几天前另一封奏疏拿出来,“请修大典、赈济灾民、铸造农具,高炽桩桩件件,都做到实处上去了!”

  他说着又想起高煦来,不由得皱眉道:“高煦几天没有奏疏了?”

  马和道:“高阳王上一次奏疏,是一个月零七天前。”

  “他在忙些什么?”永乐皇帝似乎不太高兴:“是不是在开平马场里面天天跑马,不务正事!”

  马和就道:“高阳王并没有不务正事,韦娘娘如今不是有了妊娠吗,常回去看看,也是高阳王慈父心肠。”

  “总共在开平待了多少日子,天天往北平跑!”永乐皇帝依然不高兴:“全天下,就他一个快要当爹的,那还有多少为国守边的士卒,孩子长到七八岁了,都没有回家看过一眼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当初为了韦氏,跟我要死要活地,非要娶她,还做正妻!”

  永乐皇帝越想越气:“你说韦氏有什么好的,要家世没家世,要颜色没颜色,要才德没才德,乡野拙妇,不识大体,哪里值得他拿军功换!如今怀了孩子,勾带他一遍遍往北京跑,朕交代他的事情,全都混忘了!”

  “皇爷息怒,”马和劝解道:“高阳王是第一次当爹,您还记得世子第一次当爹是什么模样吗?韦娘娘肚子里的,也是皇爷的金孙呢。”

  提到孙子,永乐皇帝道:“要是个男孩,像韦氏那个性子,朕岂不是要被他气死!”

  “陛下的亲孙儿,肯定是随了陛下,”马和笑道:“皇长孙一般模样的,皇爷不喜欢吗?”

  提到椿哥儿,永乐皇帝不由得眉开眼笑起来:“还是我的大郎好,样样都十全十美。”

  椿哥儿如今养在乾清宫里,皇帝皇后爱他跟眼珠子似的,要天上的星星也都攀着梯子去摘。他虽然调皮,但是聪明伶俐,极是讨人喜欢,之前因为徐增寿被建文帝一剑捅死在阶前,徐皇后一直郁郁寡欢,但是椿哥儿就能引得她高兴,昨天还画了一个什么画,喜得皇后多吃了一碗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