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隋软饭王 117.儿女成群,黑山系垄断市场

《大隋软饭王》117.儿女成群,黑山系垄断市场

作者:散言 字数:2734 书籍:大隋软饭王

  教育开启民智的结果很明显,以至于顺理成章的在大业九年四月,长孙无垢自任总编辑,在东都洛阳已经出版了第一期的大隋月报。

  由于各种条件的不成熟,以及这落后的交通,导致阅读的延迟性等原因。李睿认为这第一份报纸只能一个月发行一次,所以办成月报足矣。

  但即便是月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因为大隋月报是欢迎所有人投稿的,这一下子让大家私下传播谣言的路径被彻底断绝。

  你想说什么,要是光明正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你就可以去报纸上说给大家看。

  当然,你只是需要付出一点点印刷成本(广告费)而已。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登广告的人以后,后面这大隋月报的收入也就逐渐起来了。关键,这办报纸也是李睿的独家生意,不说他掌握的油印技术,就说这女帝特许的办报许可证,其他人是万万拿不下来的。

  没办法,体会过上一世舆论战厉害的李睿,在发放办报许可证这一点上那是把握的死死的,毫不动摇。他要保证,在整个大隋,只能有他一个舆论导向。

  这是在李睿授意之下,长孙无垢才能有如此觉悟。不然这大隋月报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收支平衡。

  开始长孙无垢还不觉得这报纸有什么用,还抱怨李睿在赔本赚吆喝。但慢慢的,她发觉了这报纸不一般的威力所在。也就体会到李睿要他办报时说的那句话的深意。

  “这个世界,谁掌握了舆论,谁就是赢家。”

  大业六年十月十九出世的杨佑已经三岁七个月了,不但健康活泼,而且更是聪明睿智。小小年纪已经能和女帝有板有眼的进行朝政中的民生问题讨论了。

  虽然多数言论都是幼稚不堪,但能想到这些民间疾苦,那眼光、那胸襟就是普通孩子完全没有办法比拟的。

  这三年,女帝又给李睿生了两个儿子。

  按照李睿和杨婵儿的约定,大儿子姓杨,其他的孩子都要姓李。李睿就给自己这两个儿子分别起名为:李复(家中排行老二)、李兴(家中排行老十二)。

  由于女帝又两次怀孕,也就没有办法让李睿专宠自己。所以,李睿的后宫就犹如放开限制的流水线,他的每个女人都为他生下了一儿半女,再无一人落空。

  檀儿给李睿生了一儿一女,李睿给儿子起名:李澳(家中排行老三),给女儿起名为:李下玉,封襄城公主(家中排行老十一)。

  长孙无垢给李睿生了一个女儿,李睿起名为:李令月,封平阳公主(家中排行老四)。

  漓儿给李睿生了一个儿子,李睿起名为:李非(家中排行老八)。

  杏儿生了一个女儿,起名李丽质,封长平公主(家中排行老六)。

  漓儿和玉儿各自给李睿生了一个儿子,李睿为漓儿所生的儿子起名为李昌(家中排行老五),为玉儿所生的儿子起名为李晟(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排行老十)。

  卫三娘和柳琼花都为李睿生了一个女儿,李睿为卫三娘所生的女儿起名李奴奴,封金城公主(家中排行老九),为柳琼花所生女儿起名李芷兰,封安乐公主(家中排行老七)。

  所以,这三年多,不算杨佑,李睿就有了十一个李姓子女,其中有六个儿子,五个女儿。可算是没有浪费一点点时间。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李睿和女帝商量后决定,但凡是生了女儿,马上就给公主的封号,哪怕只是在襁褓之中。而儿子就不一样了,李睿主张是一个都不封。

  就像以前和女帝说过的那样,李睿并不稀罕这大隋的皇位。他要自己的子女靠自己的力量去组建自己的帝国。那样以后各个兄弟之间才好互相帮衬,各自建立起来的国家才能长盛不衰。

  而一旦被敕封成了大隋的王爷,那怎么还好意思自己拓展自己个人的新领地。毕竟这以后的大隋是自己兄长的财产。吃自己父母的白食算是天经地义,但吃自己兄长的白食就不是那么好意思了。

  所以,为避免以后李氏子弟在海外拓展的土地和大隋帝国出现法理混乱的局面。

  李睿要求,李氏男丁不得担任大隋的官职或向大隋称臣。

  杨婵儿觉得反正自己也有继承人了,也就没有坚持一定要给男孩子们一个封赏。反正孩子们还小,也还没到争抢的年纪,先让他们快乐几年再说吧!

  或许是闻到端午晚宴上食物的味道以后,李睿的思维也是运作的异常活跃。看着妻妾们在愉快的交流,李睿也是暗自开心。

  没办法,有许多孩子在,他这个当爹的总要端着点架子,拿出来点当爹的权威。就算开心,也不能放浪形骸的高声大笑。

  他这三年可是没有白白的浪费。除了生了一打孩子以外,他还经营出来了天下第一家钱庄,当然目前也是大隋唯一的一家钱庄。

  钱庄的名字就叫:睿丰德

  说起钱庄来,也是历经波折。

  毕竟这是个新鲜事物,大隋上下,从高官到草根贫民,有一个算一个,又哪里见过或者听说过钱庄这回事?这和报纸是一样的,大隋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算是李睿专营。

  其实,要其他人来做,也做不了。

  首先,在大隋境内,李睿是帝夫,拥有天然的至高无上的信誉。

  随着远征高句丽、远征靺鞨的成功,老百姓们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大功劳实际是李睿黑山卫立下的,自然认为这是自己皇帝的能力。于是女帝的威望在大隋国内那是一时无两,如日中天。

  加上女帝的民心工程,大运河的陆续开凿完成,投入使用,南北交通大动脉被打通,百姓开始因为人员货物的有序流动,从经营中赚到大钱。此时,淳朴的百姓自然是要感恩女帝的德政。

  其次,在大隋周边各国,也只有李睿的生意可以不受国家关系的影响。凭借黑山卫强大的武力后盾,睿丰德

  (本章未完,请翻页)

  钱庄的生意哪个敢找麻烦?也是只有黑山系统的钱庄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不论在大隋或是周边各国,春风细雨俱乐部已经完全深入到基层。甚至一个边远地方的小镇,一座普通的两层小楼,就有可能是春风细雨俱乐部的一个分店。

  如此遍布天下的网店,稍稍改造出一个铺面,那马上就是睿丰德钱庄的一个分号。

  有以上三个主要的条件,睿丰德就做到了做钱庄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汇通天下”。

  至于钱?那就不是任何人应该操心的事情。

  这两年,随着李睿的暴力机器黑山卫被人遗忘的同时,李睿的另一个外号却被天下人越叫越响,“人间财神”那可不是白叫的。

  你可以怀疑突厥王庭会破产,甚至认为大隋国库会没钱。但你要是怀疑“人间财神”李睿没钱,那所有的人都会怀疑你是不是智商有问题,你是不是傻?

  你难道没看到,那“优品超市”已经深入的最偏远的山村?你难道没有看到,你家用的精盐或粗盐都是“黑山牌”?你难道没有亲朋好友的子弟在黑山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学堂读书?

  你难道没有吃过“黑山”糖块?喝过“黑山”茶?

  现在的黑山庄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巨大的工业城,人口已经超十万了。各种作坊已经改造成了大大的工厂。黑山庄的农户,早就不去种田了,因为也没田可种了。

  除了庄主府周围那几百亩地保持了原状,其他的土地都规划为工业区、家属区、书院城、医疗基地等等。

  田地都拿去盖了房子了啊。

  当然,黑山庄农户的青壮作为李睿的亲信家奴,大多数都在黑山卫当政治委员、指导员。

  老人全部都可以靠土地占压的补偿过活,每年都能从后勤保障集团领取退休金。可以说,此时的黑山庄早已走上幸福生活了。

  而在工厂干活的人,黑山庄本地人早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是其他地方皇庄抽调上来的人占了绝对多数了。

  可以说,李睿的实业涉及的产业,已经遍布老百姓生活的每个环节,只要你是一个大隋甚至是周边各国的活人,那么你就离不开黑山系统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产品。

  如此大的产业规模,你能怀疑李睿没钱?

  所以,睿丰德开张不过一年,就开始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商贾之间再不是用现银进行交易,那现银又沉、携带又不方便。现在商贾之间都是用睿丰德发行的银票做交易。那就是一张纸,上面标注了你在睿丰德存了多少银子,既轻便又方便携带。

  而且,有睿丰德的信誉背书,也是商业实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最先使用睿丰德钱庄银票的就是这些做生意的商贾。

  然后才是各国的老百姓慢慢开始使用一两银子、五钱银子、一钱银子等小额银票。

  这就是李睿的一个家族自保手段。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