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兰陵风流 76 076:荆棘中行路

《兰陵风流》76 076:荆棘中行路

作者:君朝西 字数:4410 书籍:兰陵风流

  “东海刺?竟然是东海刺?!”

  萧琰瞪大眼眸, 伸手就取过堂叔手中的铜钱,睁着眼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阵,就是大唐帝国寻常的长治通宝,“这东海刺的标志铜钱也没见有特别呀?”

  沈清猗轻斜她一眼, “正因为是刺客组织的铜钱,才一定不会有特别。”

  萧琰立即起身将铜钱递给她,一脸期待的,“姊姊你明察秋毫一下。”

  ——真将她当狄公了。

  沈清猗有些失笑, 当着浔堂叔也不好瞪她,斜眉看她一眼, 便敛目细视这铜钱, 手指又轻抚边缘,切口齐崭,光滑。

  “十七娘觉得如何?”

  因沈清猗对道玄子陨落的因果和细节推测, 悬秘真相犹如在眼前,萧浔对她的洞幽烛微之能已有了很大的信任。

  沈清猗抬眼看看三人, 说道:“当初在原州, 那暗杀者的出手风格就让我觉得有些奇怪。”

  萧琮微笑接道:“因为与那些马贼的‘死战不退’很不一致。”那时他也是有疑惑的。

  就像一群风格相同的人中,却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 自然特异醒目。

  “正是四郎说的。””沈清猗颔首说道, “在原州官道外,那人出了一剑即走。十七那时已中剑跌下, 而侍卫等都还没回神, 那一霎暗杀者出手必能得手。我之后寻思, 可能是因浔堂叔立时赶到之故,暗杀者不会以身历险——这正显出他与那些不畏死的‘马贼’的不同。

  “今日沙暴一战,情况又不同,浔堂叔被那红衣大主教牵制,暂时脱不了身。那人刺向四郎的剑被十七截下了,但还有再杀的机会和时间。当时十七腹部已中一剑,又掷了刀,我误中剑被风暴卷出一霎又影响十七心境,那人抓住战机突袭十七很可能令十七重伤,再刺杀四郎的成功性很大。族卫被敌方登极境缠住,至少十息内不能脱身。十息,对这样一个高明的暗杀者来说已经足够。更何况,这人犹擅风中杀,风是他的掩饰也是他的助力,这个沙暴环境最有利于他。但在这些优势下,他却一击不中,即走。干脆利落。完全没有誓要杀死四郎的意志,更像是在‘规则内’完成一项任务。

  “这个‘规则内’就跟其他人不同,它不是誓死杀死四郎完成任务,而是那个暗杀者的规则,与袭杀四郎的这些敌国死士高手迥异。说明暗杀者与他们不是一路人。”

  萧浔点头,沈清猗分析得合情合理,就是撇开暗杀者是东海刺的可能,先分析其迥然不同之处——没有那两半铜钱,也会让人想到这是符合东海刺的刺客作风,之前萧浔就有这种熟悉感,但沈清猗这么推理,就更缜密。

  沈清猗又看了萧琰一眼,“十七郎对杀意一向敏感,但她两次都感知不到那人的杀意。我想这不仅是暗杀者的敛息功法好,更可能那人心中没有杀意,剑上当然也无杀意。主动杀人怎么会没有杀意呢?

  “如果是专业刺客,这就说的通了。

  “对刺客来说,杀四郎,只是一项任务。

  “刺客做任务冷静,精密,认真,不会加入任何的感情与好恶。如果令人感觉到杀意,那就是不合格的刺客。

  “如果他是东海刺的刺客,那一切就都说的通了。

  “像东海刺这般长达千年的刺客组织,它训练出的刺客必然如机器一般精密,又如石头一般冷漠,执行任务时怎么会有杀意?

  “东海刺的刺杀规则正是:一击不中,即走。与这刺客的作风,完全符合。加上他的隐匿身法和敛息功法,以浔堂叔洞真境后期的修为都没有察觉,可见这类功法必是绝顶,又有几个刺客组织,能如东海刺有这般顶尖功法?

  “按以上这些推测,已可以有七分确定是东海刺。”她扬了扬手中的铜钱,“加上这‘事不过二’的独有标志,就有九分确定了。”

  萧琰奇道:“那还有一分呢?”

  沈清猗微笑,“这一分,就是不确定有极强的势力组织冒东海刺之名行事。”譬如教廷和天园。

  ——当然这个可能性极小,以教廷和天园之强,也不愿轻易惹上东海刺这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难缠对手,何况还是隐在黑暗中的对手。

  这一分,只是出于沈清猗推测的谨慎。在真相没有完全出来前,推理就不能绝对。

  她将铜钱递回给萧琮,“为了这一分,四郎被东海刺的刺客刺杀之事,还得不小心泄露一下。”

  “不错!”萧浔大掌一拍。

  若东海刺没有反应,那这一分也就确定了,不是有人冒充东海刺刺杀。

  “清猗说的是。”萧琮微笑道,“这两半铜钱既然很可能是暗杀者扔下之物,当然要作为证物线索呈给靖安司河西局。”

  那么有人买东海刺杀他之事也就显露出来了。

  现在一切都豁然清晰了。

  唯一的疑惑是——

  谁买了东海刺杀他?

  ……

  刺杀萧琮的刺客是登极境大圆满。

  按照萧琰与之交手的推测,应该是萧怀中那个境界,登极境大圆满巅峰,半步宗师。

  萧琮轻笑一声,“对付我一个文弱书生,幕后者还真下力呀。”

  沈清猗心道:你文弱,你身后的势力可不文弱。

  她缓缓吁出口气,“至少要庆幸,对方只买刺登极境。”不是宗师级刺客。

  萧琮还有心情调笑,“有两种可能,一是幕后者付不起价,二是不愿为我付出更高的价。”

  若是第一种,说明幕后者的势力还不够庞大,财力还不够雄厚,那就不足为惧;

  若是第二种,情况就复杂了,幕后者有财力却不愿意付出更高价,要么是觉得不值得,要么是觉得不必要——会是哪种?

  “若是不值得,说明你这个萧氏世子在幕后者的眼中,还不够份量。”

  萧琮闻听妻子这句笑了一声。

  “若是‘不必要’,说明幕后者觉得登极境刺客能杀死你最好;若杀不死你,那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已经达到了‘刺杀’的目的,即说明,这个刺杀是重在行动,而不是结果。”

  萧琰听得迷糊,“姊姊,什么是重在行动,而不是结果?”刺杀不就是要杀死人吗?

  沈清猗道:“有一种刺杀,是引导被刺杀者的思路,怀疑最可能杀他的嫌疑者,而怀疑这个嫌疑者就极可能搅动风云,这个风云正是幕后者期望的,能从中得大利。”

  萧浔听得眼中锐光闪动,这种推测……洞中肯綮……嫌疑人……搅动萧氏风云……萧氏内乱,河西不就内乱?……周边敌国不就得利?

  若不是这些敌国出动,他还真会怀疑是长安那位圣人所为。

  但圣人再无耻,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也不会和敌国联结谋杀自己帝国的世家。若真相曝出来,他这个皇帝之位就别想做了,皇室的声誉也会如临深渊。

  萧浔心中暴烈浮动,对嫌疑者心中已有猜测,正因这猜测心中怒火迸发,目光掠过三位侄辈,又瞬间压下,只心中已伏着杀机。

  萧琮眼底也有一丝暗光闪过,但转眼就回复清明平静。

  萧琰抓的重点却是东海刺的“事不过二”,心中吁了口气,说道:“东海刺的刺客两次一击不中,现在一斩铜钱为二,表示断约,以后咱们就不用担心再有敌贼买东海刺的刺客对阿兄出手了。”

  那位暗杀者的诡谲如风很是让她忧虑,若她去了静南军,以后谁还能这样保护四哥?浔堂叔虽然是宗师却也不大靠谱,前后两回都是让敌方宗师给“调虎离山”了,唉!

  亏得东海刺有这规矩,虽然她不喜欢刺客组织,觉得这类组织就不应该存在,但这东海刺也真是刺客中的风范,相比如影随形杀杀不休,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刺客组织,可以说清流了。难怪这个刺客组织可以千年存在,萧琰心里想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能成方圆者,想必就有生存的道理。

  ……

  “这里还有一个疑点。”

  萧浔豪眉耸扬,“东海刺的刺客从不与任何组织合作,这个刺客应该与原州的袭杀者和今次的伏杀都没有关系,选中他们动手的时候出手,应该是一路跟蹑在后,寻机而动。”

  萧浔说到这里没有任何羞愤神情。身为洞真境后期的宗师没有察觉一位登极境大圆满的跟踪,这的确让宗师羞恼,但若这人是东海刺的刺客,那就不奇怪了。

  萧琮知道堂叔说的什么疑点,声音清晰的接下去,“但原州,那‘马贼’箭道临死前对阿琰露出的表情,分明是知道还隐藏着暗杀者。今天这些登极境拼死缠着族卫,显然也是拖着护卫高手,为那暗杀者创造暗杀我的机会。”

  沈清猗清冽声音接下去,“这些人应该只知道还有一个高明的暗杀者隐匿着,他们的任务就是全力杀四郎,如果杀不了,就要全力缠住四郎身边的护卫,给那隐匿的暗杀者创造机会。”

  萧琰也明白了,接口道:“无论这些袭杀者是否知道暗杀者就是东海刺的刺客,但他们后面策划的人,燕周帝国、西突厥、教廷、欧罗顿帝国,必定至少有一方知道,有人买东海刺杀阿兄;而东海刺的刺客一定会趁着他们出手而动,因为这是刺杀阿兄最好的时机。”

  于是袭杀者就和刺客打了默契的配合。

  萧琰道:“那这是不是说明,买刺的幕后者正是这四方势力中的一方?”

  萧浔已经嚯一声,豪眉耸扬,握拳空气一声暴响,喝道:“好个贼子!”

  他心中对嫌疑者已经有四五分确定,却不会对这三小辈说出,心忖立即密报大长老,由大长老和家主做决断。

  ……

  “世子,少夫人,周校尉、宋校尉求见。”白苏的声音从门边传进来。

  萧浔撤了四人的隔音屏障,萧琮沈清猗和萧琰都立即起身,走到门边。

  周全海和宋校尉神情激动,齐齐向萧琮和沈清猗重重捶胸行了个军礼,声音激动道:“禀世子、夫人,牛大壮醒了!真的醒了!睁眼了!”活过来了!真活过来了!振武军和世子亲兵能行动的都团团围在那牛身边,目睹神迹一般,人人脸上都是“活了?真活了!牛肚子救了牛大壮!”的神情。

  萧琮顿时宽心下来,舒眉高兴说道:“如此甚好!活过来就好,这是他的福分。”

  萧琰也喜上眉梢,这牛大壮还真如姊姊说的,否极之后泰来。

  周、宋二校尉又重重行礼,“世子和夫人仁心,卑职等感激不尽。”两人都自动减省了“世子夫人仁术”这句话,身为兰陵萧氏的宗媳,估计不愿意有个医者名分,但二人感激都在心底。

  萧琮神色温和,声音诚挚,“你等皆是护我而伤,能够救人,某夫妇自是要尽力而为。牛大壮能活,的确是他运气。你们也叮嘱他,此事不用放在心上。”

  二校尉又感激一番,沈清猗最后叮嘱道:“牛大壮此次是救急,能活是他的运气,这法子不能通用。以后输血得还按军医说的,按血型来,不能这样撞运。”

  “是,夫人。”周、宋二校尉郑重应下。沈清猗又嘱了牛大壮之后的饮食禁忌,补血丸不必用了,军中的养营丸每日一粒配合着膳食用,二校尉应喏记下,恭敬行礼后告退。

  三人回转屋内,与堂叔议了后面的行程,萧浔便挥手先离了,萧琰又和兄嫂说了会话,见天已不早,也回房洗漱上榻冥想。萧琮静坐茵席上,从袖中又取出那两半铜钱,眸中光色难言,有释然,也有感慨。

  沈清猗见他神情,说道:“四郎,这是好事。终究,已经了结。”

  “的确,是好事。”萧琮抬眼一笑,说道,“东海刺这一桩,在我这也就结了。”

  他知道沈清猗明白他说的意思,从她说出北齐有位将军被牛肚血救了的时候起。

  ——当年兰陵王高孝瓘是北齐的战神,南梁与之多次交战都败,南梁高手在战场上刺杀兰陵王也都失败,梁和帝心忧,便买了东海刺。兰陵王被东海刺一击重伤,生命垂危,却命不该绝,遇上了葛先生,又恰有那般运气被牛血救活了。虽说兰陵王最终是死于北齐皇帝之手,但萧氏先祖梁和帝买东海刺杀人是事实。萧琮觉得买凶者杀人自己也被人买凶杀之,这是天理。虽然不是应在梁和帝身上,但应在他这个梁和帝的嫡系子孙上,也不冤。

  当他拿到这两半铜钱时,知道是东海刺的刺客出手,心中反而一下释然,有种前事因果了结的感觉,以后就不会再有萧氏子孙来应这个因果。

  沈清猗眉微扬,“四郎你信因果?”佛家最讲因果,她倒没觉得萧琮很信佛。

  “我不是信佛,是信理。”萧琮眉眼温温,“世间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我信天理。”

  天道自有理,行事有法度,才不会畏惧天理。这个法度,未必就是人间的法度,而是他心中的理。

  “铖祖当年评此事,说王朝之颓,已见其迹。”萧琮说道,“心中虚怯,行事便虚。”

  心中昭昭,则前方荆棘也慨然而行。

  这一百七十年来,兰陵萧氏都是在走荆棘之道,萧琮只能让自己的心昭昭,才能在这荆棘中坦然无畏的蹚出一条道来。

  沈清猗闻言凝眉,萧琮比他的父亲梁国公,心中更有方圆、规矩。

  她心有感慨,微叹,“天理之下,如何行棋?”

  这是问萧琮,也是问她自己。

  嫁入萧氏前,父亲就告诉她,高宗皇帝驾崩之后,萧氏世袭河西就是烈火烹油,而萧氏已经在这烈火鼎上坐了一百七十年,继续坐下去,会坐多久?笼在河西上方的乌云何时会化为雷霆降下来?萧氏和皇室的暗潮何时会爆发成明斗?这都难讲。

  沈清猗冷静问父亲:既知此,因何联姻?

  沈纶答:雷霆未现前,天空还是晴天朗朗。即使降下雷霆,那也只是河西,不会落到江东。

  沈清猗便明白父亲言下之意:若皇室真有一天和萧氏撕破脸,吴兴沈氏会果断舍弃她这个外嫁女。

  父亲神色雅雅,言辞却犀利剖开真相:世家联姻是结两姓之好,然这个“好”非情义,而是利益,如果风险大于利益,姻亲联结也是可以砍断的绳子,不会有哪个世家跟已沦入危险的姻亲还做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父亲告诉她这些,也是提醒告诫她,如何做这烈火烹油世家的宗媳,乃至以后的宗妇。她既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就无法再退步。

  沈清猗也没想转身退后,她既已做出决定,那就是深思熟虑,萧氏和皇室就是一盘棋,高宗驾崩之后双方就在落子,现在她也转身在这棋局之中,沈清猗心里是有成算的。

  而今晚和萧琮说的这句话,就是夫妻俩头一回关于这局棋,正式而隐晦的交流。

  萧琮眼望着她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心中昭昭,从荆棘中行路。”

  从荆棘中行路。不是斩荆棘而行。

  沈清猗眸光闪动,萧琮所想,正合她之所想。

  如此,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