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兰陵风流 437 第四三七章 特殊的会晤

《兰陵风流》437 第四三七章 特殊的会晤

作者:君朝西 字数:2621 书籍:兰陵风流

  荒原无垠,风声昼夜不止。萨普兰女子昼行夜伏,白日驰鹿追风而行,风笛悠扬持续,跃动在疾风中,奔放自由,红色高帽下的浅金色发辫激起蹦落,如同萨普兰人的灵魂在风中飞扬。

  这里是风鹿荒原,位于欧罗顿帝国最北的纳维亚公国,终年寒冷有风,三万年前萨普兰人从南陆迁居荒原,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族群,也是公国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他们擅长驯鹿,喜欢像奔鹿一样自由,追逐风的肆意。萨普兰女子驰过苔原树林,进入南部的格萨镇,将驯鹿寄放在鹿棚,便去了镇上唯一的酒吧,这里是喝酒用餐之地也是消息、交易之地,一杯麦酒后她寻到一雪合适队伍,与一支三人雇佣兵小队约定了同行,这支小队要返回耶利瓦城交任务,正好顺路捎带这位萨普兰「风歌者」。

  萨普兰人一生都在骑鹿而行,逐风而歌,被北陆人称为「驰鹿的追风歌者」,此时北陆的风正向南吹,从荒原出来的风歌者当然要向南行。

  雇佣兵小队很乐意捎带风歌者,因为萨普兰人具有特殊天赋,成为风歌者后吹奏的风笛就真正具有风的特质,自由奔放不羁,这是实质的力量,能带走人的负面情绪,和风歌者同行就是自由放飞的旅程,快乐又轻松。

  四人小队到了相邻的城镇略作休整,出发时又加入了一位临时旅伴,也是一位让人快乐的旅伴。

  一位吟游诗人。

  吟游诗人在西洲大陆是很受欢迎的旅行者,他们有最多的奇闻趣事,又很会讲故事,能演能唱,一个人就是一部戏,雇佣兵小队遇上吟游诗人都愿意邀请同行,当然和风歌者一样,是不用出雇佣费的。

  纳维亚公国的治安不是很好,尤其北地盗贼多,若有雇佣兵小队同行会比较安全,吟游诗人欣然接受了邀请。

  他衣袍半旧背着竖琴,容貌普通却很有亲和力,有着吟游诗人的浪漫气质,一双永远含笑的眼眸深邃温柔,却有着隐藏很深的锐利,在与风歌者视线相触时,如雪刀一线,明利,透着审视;而与之视线相接的风歌者的眼眸却始终如旷野的天空一般高阔明亮,眼里有风的自由,又有大地的宽广包容。

  眼神中蕴含了真实——两个重要人物的初次会晤以这种特殊方式开始,顶着他人的容貌身份姓名,唯有对接的眼神是自己的:锋锐明利的审视;坦诚直白的心性。

  ——幸会!大唐使者,萧琰阁下。

  ——幸会!西大陆人民革命的领袖,阿尔文·马特尼阁下。

  阿尔文·马特尼,北西洲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阵线联盟主席,这个名称很长,人们更习惯以红衫军——联盟指挥下的军队——称呼这个反抗帝国统治的组织,是让欧罗顿帝国头痛的「第一反叛军」,其领袖阿尔文,就是眼前这位普通的「吟游诗人」。

  阿尔文还真做过吟游诗人,拨弦技巧熟练,情意真挚热烈,以诗与远方致礼。

  他以「诗」喻人民,「远方」正是他们为之奋斗的未来。

  ——为所有人民不受压迫,自由、平等、公正的世界。

  萧琰回以风笛,以天空和大地致礼。

  为什么天启?人族的远方在哪里?

  ——因为我们生于大地,仰望星空。

  ——让生活在大地上的人们活得更美,让人族的生命与星空同行,攀向更高的宇宙。

  萨普兰人认为,音乐是灵魂的声音,只有纯净自由的灵魂,才能奏出风的声音。萧琰的灵魂纯净无比,心性宽广自由,又有一颗坦诚、真挚的心,她的音乐就是自己的心声。

  阿尔文是诗人,是暴力革命者,是优秀的竖琴歌手,这三者在他身上和谐的统一——以诗歌颂远方,以暴力推翻旧世界,以音乐奏响灵魂。真正的音乐是

  心灵之歌。

  两人以音乐对话。

  最坦诚的、最深刻的都在音乐里,听得懂的人就懂。

  你问,我答。

  用音声去表达,用灵魂去碰触,以最真实的状态去感知对方的真实。

  ——我们要清楚你们大唐是怎么想的,你们大唐的「云端」是怎么想的。

  这是阿尔文的目的。

  关于世界,关于人族未来——是不是我们期望的,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三天的旅程很短。

  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环境,进行这样的会谈,是「只能这样」。

  萧琰缺的是时间。

  也不能在一个地点停留。

  ——西洲两个帝国和教廷不会给她时间,很快会反应过来,猜到她已经「暗渡陈仓」离开克里特王国,他们会以种种手段追索她的行踪,派出宗师追击围杀,危机随时会到来。

  她的旅程走不了多远,和反抗组织首领的会晤必须就近、就快,短暂的碰面就分离。

  这是为了双方的安全。

  阿尔文能够出现在这里不容易,回程也不会容易。

  到了下一个城镇,吟游诗人立刻离去,因为要往东边的波罗城去,不同路了。

  ——镇子东边的树林中,红衫军的人正候着接应他。

  离别时不说珍重,只说「再见」。

  再见!他日,必再相见。

  雇佣兵小队在镇上又接了一位要顺路捎带的。

  此人有些讨嫌。

  雇佣兵小队是看在钱的份上。

  一位贵族破落户,大概只余下祖宗的姓氏、一辆马车一个男仆,却保持了贵族的自矜傲慢,全程除了吩咐男仆,不曾正眼瞧过他们。三个雇佣兵在心里翻白眼,不看在金币份上谁理你嘞!

  风笛声音悠扬,吹走了白眼的负面情绪。

  嗨哟,真高兴。

  马车中的贵族打开诗集,典雅冷矜的声音吟诵诗歌。

  风笛自由奔放。

  诗歌淙淙,又淙淙。

  三个雇佣兵互相看看,嗨哟,这位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高兴吧。

  风笛真治郁,就治这种「贵族娇」。

  三个雇佣兵完全不知道,被他们嘲笑为「贵族娇」的落魄贵族是同时名列神圣教廷和大食教通缉名单的首要人物。

  他是拉克西米·博伦。

  西洲异端学术组织的精神领袖。

  在西洲说起「知识自由和自然学科学会」,除了特定的人群外,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但提起「自由石匠会」,或者「石匠工会」,很多平民都会哦——是那个呀。

  在西洲知识是被垄断的权利,只有贵族和教士才能拥有知识,以及少部分富有的平民可以用钱获得,考上神学院,以及少部分招收平民的大学,但学校的知识是有范围的——神学,以及与神学不冲突的那部分人文与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是「异端学术」,严禁学习和传播,贵族悄悄在家里学习教廷不管,一旦交流或传播就会被带走。

  普通平民没有钱读书,也不知道什么是「自然学科」,除了种地外,他们唯一能望到的未来是学手艺,成为面包匠、裁缝匠、木匠、铁匠、石匠……这些有门技能的「匠」,地位最高待遇最高的是石匠,「石匠」成为普通平民心中「最好的知识」。

  于是「知识自由和自然学科学会」便披着「石匠工会」的皮在平民阶层中传播,举起两面大旗,「知识属于全人类」、「真理存在于自然」,反对宗教的神学统治,反对神学对自然学科的迫害和压制,成为西洲两个教

  廷首要打击的对象。

  拉克西米·博伦,自然学科会总导师,西洲自然学科界第一学者,他的学生和学者们尊称他为「指引西洲理学前进的北十字星」,是西洲学者们反抗神学统治的精神领袖。

  他和阿尔文·马特尼不同——他是学者。

  拉克西米问了萧琰三个问题。

  ——关于知识。

  ——关于学问。.

  ——关于智慧。

  萧琰说的是她的回答,也是大唐的回答。

  很多年以前。

  后世人尊为「圣高武」的第一大帝,在学者们眼中是一位伟大圣哲——大唐高宗皇帝李光华写了一部书,确切的说,是将「吾思吾想吾论」以思辩论文形式收录为一部「李子」,名为:《圣思论》。圣,是圣皇的圣,是圣哲的圣。高宗是很自信又清醒客观的皇帝,她卓然于世界超越于时代,在世界没有发展到超过她的高度之前——朕即真理。但是,尽信圣人言则后无思想者,故「圣思」后有「论」,允你怀疑之、思辩之,而后论证之。

  关于知识、关于学问、关于智慧——高宗对这三个问题做了认真思考和回答,著文记于《圣思论》。

  在大唐之外《圣思论》是第一***,神圣教廷和大食教的信徒疯狂的搜捕敢于私下阅读它的人,然而越被禁止的,越有人去读:「凡我敌对者禁止的,必是我寻求的;凡伪学禁止的,必为真知」。

  反抗神学统治的西洲学者有谁没读过《圣思论》呢,拉克西米会不知道这三个问题——大唐的回答吗?

  不,他要问的是:

  大唐是否仍为《圣思论》之下的大唐。

  「是」。

  这是萧琰的回答。

  也是大唐的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