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兰陵风流 337 第三三七章 相见

《兰陵风流》337 第三三七章 相见

作者:君朝西 字数:4748 书籍:兰陵风流

  帝都城西,云山书院。

  书院隐在樊川北面的云山中。山以云名云即山,书院在云山中,就叫云山书院。

  云山七十三峰中,书院四家,只有这家书院能以云山为名。因为它是甲姓世家京兆韦氏的族学书院,也是大唐十大书院之一。书院的步云亭中,书院的山长,韦氏家主韦苍正在接待一位重要客人。

  能被韦苍亲自接待的,不是文坛士林的宗师,就必定是同等级的人物。

  但今日她接待的,是一位小辈,也是一位忘年之交。

  在亭外煮茶的侍婢已经悄悄抬头觑了这位至元道师好几次——声名如雷,被民间立生祠的人物,真的好年轻啊。能让年轻侍婢偷着瞧了又瞧的,除了声名人物,就得是俊俏郎君,要不也得是热门话题人物——大唐首位和离的世子夫人,还是甲姓之首的兰陵萧氏,这消息得多劲爆,当年传开时跌碎了多少人的眼珠子啊!即使那事已经过去几年,侍婢们看见当事者,在钦仰的声名卓着时也不由得想起当年那段热议的“彪悍和离”。

  亭中的人并未在意侍婢的偷觑,身穿一领天青色的道袍如雪色染青,衬出她清静冷冽的气质,却并不让人感到孤傲,有一种宁静悠远的气度,仿佛“身在南山”的清静悠然。

  韦苍一见就笑着赞她,“三年不见,小友是得了陶先生的真意了。”

  这位家主与沈清猗神交、书信已交,却还是第二次见到沈清猗,上一次是她来长安为齐王治病,这次再见,便觉她精神气度又有不同,令人想起游走世间,也是声名卓着的道门前辈——孙先生之师陶先生,那种“结庐在人境,悠然见南山”的忘我超俗之境。

  “清猗见过云舟世伯。”沈清猗右手立什,向她行了一礼。

  韦苍抬手受她一礼,让她坐下,微笑道:“至元心境上又有进益,莫怪取字南山。比起上次见你,仿佛少了心中的束缚和隐忍的重负,精神更加敞阔、自在了。”

  沈清猗不由感叹她的观察细致入微:她一向认为自己掩饰得很好,没想到上次和云舟先生只见一面就被她看出心中的隐忍沉负。微笑回道:“不敢和师祖相比。清猗只是畅了心怀得了所求,心中隐忍痛苦已去,便得了清静之味,心无碍,便自在。距离师祖忘我的境界还差得远。”

  畅了心怀得了所求?

  韦苍眼中有讶色,心中有了几分猜测,暗笑一声,裴文通的用心怕是要落空了。

  她今日见沈清猗,是故友相叙,也有为裴昶相托之意。

  今年二月时,沈纶一一回绝了几个世家的提亲,说沈清猗正一门心思修炼丹道,无心婚约。一些世家退了去,裴昶却不死心,认为自家嫡孙人才容貌品行都出众,沈至元无心是没见到真人,若见了裴立之,说不准心思就改了。但沈清猗在道门不出,裴家便找不到机会,得幸这次京都举行药学交流会,沈清猗代表药殿参加,裴昶便暗里托了和沈清猗的“忘年交”韦苍——请她安排两个年轻人见一见。

  这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裴立之人才品貌确实出色,也是韦苍欣赏的一位后辈,两个年轻人见一见,就算无意,也可成友,不过韦苍也不会当成主要的事,今日还是好友叙旧,谈谈文,说说诗,才不负山风之景,步云之意。

  这一老一少,年龄相差将近三十岁,却也谈得投机,不时有清笑声从亭中传出……亭内外的侍婢也是听得出神,只觉字字珠玑,又蕴含悠远的道境,虽不明白,但咀嚼一体味就隐有脱俗之感,不由暗叹:果然是郎主的忘年交啊。

  韦苍带着沈清猗出亭,欣赏云山之景,沿着山间的青石路漫步,走出几段景,前方水流潺潺,对岸兰草郁郁,绿竹亭亭。韦苍向竹林中看了一眼,转头向沈清猗笑道:“对岸有俊郎,可要过桥见一见?”说着又向她眨了下眼,很有些老小孩的意趣,悄悄说,“这是裴中书托我的顺手人情。”

  她笑容温煦,气质博雅,令人见之便忘俗,虽是安排人来相亲,却是胸怀坦荡,见与不见都取决于沈清猗,并未安排偶遇邂逅之类。

  沈清猗对此没有恶感,长辈安排小辈相亲,原就是寻常事,何况这位长者又是这般坦荡,当然要给面子,便笑回道:“可是裴家十一郎?”韦苍一笑眼指对岸,“林中有亭,曰陶然。”人就在亭中。

  沈清猗眼望竹林翠蔓,微笑道:“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长歌吟松风,陶然共忘机。”

  这就是允了相见。

  韦苍哈哈一笑,说道:“你们年轻人自个相聚,老人家就不讨嫌了。”说着留下一名侍婢,转身自洒洒去了。

  长歌吟松风,陶然共忘机。

  这就是只谈松风忘却世俗心机呀。

  裴文通的打算是要落空了。

  ……

  清风中竹叶飒飒,有叮咚的琴声传出。

  陶然亭中随性而坐的青袍男子,一头乌发只用一根竹簪挽着,修长的手指轻弹琴弦,琴声不成曲,却如流水,淙淙而自在。听见沈清猗的步声,他抬起头来,眉目疏淡,容貌似水墨芙蕖般清隽,清清淡淡的气质,如这清风山泉一般,随性,自然。

  沈清猗暗赞一声好气度,上前入亭。

  行礼时彼此眼中都有欣赏之色。

  两人虽是初次相见,却并不拘束,言谈自若,从容,倒仿佛相识已久,远远立在亭外的裴家见这两位似乎相谈甚欢,很有意趣相投之意,不由得心喜——看来是有意思了?

  两三刻钟后,沈清猗起身告辞,带着道侍和侍婢而去,裴立之坐在亭中,抚琴以长歌相送。

  “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浮云身世两悠悠。何劳身外求。天上月,水边楼。须将一醉酬。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沈清猗听得身后清朗悠远的歌声,微微一笑。

  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裴十一,当真是洒脱之人。

  值得相交。

  心中的欣赏又多了两分。

  裴立之长歌而尽,又在竹林舞了一曲剑,并不就此下山,在云山迤逦流连,捉鱼野足,直至申酉之时,才带着随从飘然下山。回到裴府才淋浴换衫,就被祖父叫去院中,关切的问他今日相见如何,可是入眼,相见甚欢?

  “入眼。”裴立之道,“相见甚欢。”

  难得遇上一位意趣相投的,可不甚欢么。

  裴昶眉一轩,面露喜色,裴立之却又清声叹道:“只可惜……相见恨晚。”

  裴昶眉一耸,“恨晚?”

  “可惜呀,沈南山已有意中人,能不恨晚么。”裴立之一脸叹惋,心下也真个叹息,沈清猗这般气质、心性,的确是他喜欢的,只可惜,相遇太晚。

  裴昶拿着茶盏慢慢啜了一口,轻轻哼一声,“只要还没成婚,就不晚。”

  他嫡孙这般人才品貌,难道不能横刀夺爱?

  没成亲,就不成定局。

  裴立之脑中掠过沈清猗左手露出的约指,摇头叹道:“祖父,这恐怕是不行的。沈南山已与人约指一生,以她心性,当如坚刚,这情可是难夺了。”

  约……指?

  裴昶茶盏一晃,错愕不已。

  究竟是哪一家,抢在他们裴家之前?

  ***

  沈清猗没有将裴昶的这次心机放在心上,裴立之是个洒脱、通透的人,想必会让他的祖父放下联姻的打算。

  她这次到长安不是探亲访友,她入丹道的时间毕竟太晚,光是钻研透那些刻简就要耗费大量时间,上次回道门后就没出过神农域,这回入京是为了五年一次的全国医药学交流会——由太医署主办,帝国医学院和地方医学院的医药名家,以及民间着名大夫,都会应邀参加,而药殿就在应邀名单之首。

  不过,往年药殿对这种交流会的兴趣不大。

  药殿的丹道追求的是突破人体潜能,追求的是长生,跟世间治病的医药相比,就如一个云端,一个田梗,云端的哪会低下头去望田梗呢?若非道玄子提出“药殿不要离世”,丹师们就只想关起门来炼丹,不预世事。但交流会成立五十年来,药殿往常也只是派出三四名外殿的药师参加,丹师是不会去的。但今年却例外,不仅派出四名外殿药师,而且派出了沈清猗这位内殿的丹师,让她领团参加。

  太医署接到无量观递的名单也是吃了一惊。

  但想想今年交流会的主题,那项将要推出的重要成果,便觉得不意外了,这位参加是应该的。

  当然太医署对此是很欢迎的,有一位丹师出席,而且是药王孙先生的亲传弟子、药殿重要人物,这对提高交流会的品级当然是有好处的。

  全国医药学交流会不仅是各方医者药师对医学药学的交流,也是一个发布新方新药、发表论文的权威平台,尤其三十年前帝国专利法增加了医药目后,医、药名家间的交流就比以前积极了,一些独门的医方药方也不藏着掖着了,让每五年一届的交流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申报参加的医堂药堂也越来越多。敬宗朝时太医署进行改革,将医药学的一些行业标准拿到交流会上讨论,征集意见,经过这般集思广益,定出的标准更加完善,在民间推行起来也更便利。而今届交流会太医署除了要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外,还要制定有关的行业标准,其中一项标准将开启一个不同于原生药学的新药学。这两项才是道门派遣沈清猗参加交流会的原因。

  她是三天前才抵达京都。

  入京后略事整顿便去沈府,拜见嫡母和生母。

  自从沈清猗嫁入萧氏并得梁国公看重后,一向不干预后院事的沈纶私下告诫了妻子,陆夫人便不敢在明面上打压、苛刻皇甫氏。之后陆氏家主陆识降爵贬职,陆夫人在府中也收敛了往常的气焰,沈纶又和妻子一番长谈,指明沈清猗在道门对沈家的利害关系,希望她宽待皇甫氏。不论陆夫人心中多么嫉妒,但知轻重懂进退,否则只凭出身家世和她的容貌才华,也不会得到沈纶的爱意和敬重,此后对皇甫氏虽然还是没有好颜色,但暗地的打压也停止了,只要皇甫氏不出现在她眼前,眼不见就心不烦。此番沈清猗和陆夫人相见,虽然双方礼数上都挑不出毛病全,但终究是相见两不欢,寥寥说了几句,沈清猗便告礼退出,去兰芷院拜见生母。

  守在外院的仆婢远远看见青色的道袍,立即转身飞快的进去通报:“禀郡君,十七娘子,不,至元道师回来了。”

  不是每个火居道士都能称为道师,这是一种地位等级,所以家中哪位郎君娘子成了道师,仆人们也必定会尊称为道师。

  沈清猗远远就望见兰芷院外一圃兰草,就和她熟悉吴兴沈府的兰芷院一样,种着许多兰草,无论春夏秋冬,静静幽香。就像母亲,开在深山里,也是从容安静的。

  她的步伐不由变得急切。

  进入院中,兰草芬芳,清静雅致,和她记忆中的一样,没有丝毫改变,不同的只是换了地方,无论吴兴、扬州还是长安,母亲住的地方永远都会让人感到温馨,宁静。沈清猗觉得母亲就是深谷中的幽兰,倘若未遇上父亲,也可自在的开在山谷中,可情之一字,折去了多少人。她曾经计划接出母亲,何必做小妇受气,母亲总是微微笑着,说这样就好。那时她不明白,这样怎会好呢?……当她爱上萧琰,深受情之痛苦,爱而不能言的隐忍和爱而不得的辗转折磨,刻入心魂的相思,这才明白,母亲说的这样就好——因为能伴在父亲身边,和他白首偕老,与深爱却不能相守相比,这样就好。母亲所求的,也就是相守了。

  虽然明白了,沈清猗却不赞同母亲的选择,萧琰若是父亲这般多情,她决然不会爱上她;可这是母亲的情,是母亲的幸福,她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为母亲做决定,那是她自己的快意,又何尝是母亲所愿呢?她只能尊重母亲的选择,唯能尽心的,就是让母亲在沈府过得更好,活得更长。

  皇甫郡君立在内门的廊下接女儿,眼中隐有泪花。

  四年前,她就是沈府的郡君了——这是女儿为她请封的诰命。

  因为沈清猗在霍乱瘟疫中立的功劳,被朝廷封赠为从四品散官,按制七品以上官员都可以为母亲请封诰命,但按孝道庶子女必先请封嫡母,只有嫡母已经有诰命并且品级在请封品级之上,请封的诰命才会落在生母头上,而陆夫人已经是从一品的国公夫人,当然不需要沈清猗的“孝敬”,皇甫氏便从八品的室人直接封赠了从四品的郡君,成了沈府中国公夫人以下的最高品级,诸媵妾见到她都要行礼。皇甫兰虽然不在意这个,但能让她的日子过得更清静安闲,自然知道这是女儿的心意。

  母女俩紧紧拥抱。

  “阿娘!”

  “您这些年可好?”

  沈清猗已经好几年没见过母亲,只能遣人时时送养生药丸回来,又在母亲身边安排了人时时禀报,听说身体康健这才安心,抬眼见母亲发色乌黑,眉眼仍亮,四五年未见也没多出白发皱纹,心中欢慰,清冷的脸庞上露出欢容,扶着母亲臂膀前行,流露出人前罕见的温柔。

  “我很好。”皇甫郡君笑着说道,进了讌息室,拉着女儿手挨坐在榻上,温温而言,“有你给我做脸,没人敢给我受气——”掌心触到女儿左手的约指,眼神一愣,话音也顿了,垂眼盯去,一怔,手都有些哆嗦了,抬头又惊又喜的,“文茵……这是?”

  沈清猗左手握住了母亲,无名指上的约指光泽流转,隐隐可看出并蒂莲,温柔的语声说道:“阿娘,我有了约定一生的人。”

  皇甫郡君的神情又喜又怔,片晌,抬头向身边的嬷嬷使了个眼色,嬷嬷会意,立即带着侍女们都退下,拉上棂格门,自个在门前守着。

  皇甫郡君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左手,有些紧张的低声问:“他是谁啊?生得俊不俊?温不温柔?体不体贴?是不是用情专一?多情的可不能要。太冰冷的、孤傲的、意趣不相投的也不行。”她女儿已经够清冷了,再来个冷淡的,这日子可不越过越冷?皇甫郡君瞬间觉得要操很多心。

  沈清猗殷殷笑着,一一回答说:

  “嗯,很俊,她生得俊极了,同辈中再没比她更俊的。”皇甫郡君一喜又一忧,容貌当然要好,才能配得上女儿,但太俊了,岂不是招惹桃花也多?“她品性纯正,心胸宽广,待人真诚坦荡,温柔周全,再没人比她更体贴的了。”皇甫郡君心里点头,却又发愁,这般温柔,岂不是待人人都好?那可就不好了。“她心如匪石,用情专一,虽然有很多花花草草诱惑,也没有动心。”皇甫郡君眼眉带笑,这样的才好。沈清猗的眼里都流淌出笑意来,“阿娘,她很好。您见了,一定会喜欢。”

  “好,好。”皇甫郡君放了一半心,女儿绝顶聪明又这么能干,找个郎君能不能干是其次,关键是要专情,温柔、体贴,不能是掐尖要强的,还要意趣相投合女儿的意……皇甫郡君暗道了声无量天尊,盼了多久,终于有了这么个人。

  皇甫郡君悄悄的问:“他是谁啊?”

  沈清猗微微一笑,柔声道:“阿娘,我带她来看您,您就知道了。”倘让母亲知道她约定一生的人是萧世子的妹妹,只怕立时就要不安焦虑了。等一切落定了,再告诉母亲吧。

  她像小时候一样,用额头贴着母亲的脸,调皮的说:“阿娘要容我保密嘛。她在做重要的事,现在不能回来。等她回来了,我再带她来见您。”

  皇甫郡君知道女儿做事都有道理,不说必有她的考量,便笑着不再追问,说道:“好。我等你带他来。”

  心里更加期盼起来。

  让女儿这般喜欢的,是什么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