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斗罗系统之通天之路 第108章暴力猿王(一)

《斗罗系统之通天之路》第108章暴力猿王(一)

作者:贝戈大 字数:1959 书籍:斗罗系统之通天之路

  古青青继续说:【父母和兄长接连饿死之后,嫂子带着孩子乞讨去了。

  朱元璋也跟二哥分离,各自外出寻找活路。这个家终究还是散了。

  在古代,和尚是著名的肥差,元朝还非常尊佛。和尚种田往往不用交租金和杂税,所以出现了很多富比王侯的和尚地主。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厉害的和尚还能入朝当官。

  江淮地区大旱,平民百姓都饿得吃不起饭了,但寺庙还有一口饭吃。

  朱元璋发现了这个财富密码,于是来到了皇觉寺,当和尚。给寺里的和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做各种杂活。虽然常常被欺负,但起码有口饭吃。

  这个寺庙有不少书籍,几乎没怎么读书的朱元璋像老鼠进了米缸,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努力读书认字。】

  【可外面的灾情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寺庙这个财富密码,都想来混口饭吃。于是皇觉寺的灾民越来越多。

  住持于是说:"庙小, 庄稼颗粒无收, 没饭吃了, 你们下山化缘去吧!" 寺庙里的僧侣都被赶去化缘。

  说是化缘,懂的都懂,就是讨饭。】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朱元璋的演员提着简陋的包裹,手上拿着化缘用的碗。

  听说南边和西边天灾少,庄稼有收成,他于是往南到了合肥一带,往西又到了河南。

  这一路上,他颠沛流离,跋山涉水。哪家的烟囱冒烟了,他就赶过去,说几句佛号,讨一点东西。

  有时是几文钱,有时是一碗饭,有时是一个白眼和一通臭骂。

  朱元璋又住不起旅馆,只能风餐露宿,晚上就睡在野地里,以地为床,以天为被。

  他枕着自己的胳膊,望着满天星河。

  他沦落到了乞讨的地步,方才知道以前和平的生活有多珍贵。以前虽然贫穷,但是不用乞讨,家人也还平安。

  烽烟四起,灾祸不断,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

  【他后来回忆这段流浪的日子,写下了:"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

  一

  本本事故事都白如落深圳而

  导如逢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很多文人眼中闪过惊艳之色。

  他们看了前面的视频,对朱元璋的印象是农家小子,没读过几本书。可是朱元璋没有放过读书的机会,写的东西有模有样。

  《商君书》有言:飞蓬遇飘风而行干里,乘风之势也’,用来形容游子再合适不过。而且又是猿啼,又是夜月,有点《蜀道难》的味道了。

  如果天幕不说这个人是皇帝,他们还以为是专业诗人写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人关注技巧,普通人关注情感。

  汉高祖刘邦拿着酒樽的手微微一顿,一时间有些动容,反复琢磨着那一句:"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

  他想象了这个场景,浑身打了个冷战。

  他的父母没有饿死,而且挺长寿,后来还被项羽抓到。于是刘邦说出了那一句千古名言:"分我一杯羹!”

  但刘邦也不是真想父亲死,当时只是权宜之计。他当了皇帝之后,还让父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太公享了好几年福才嗝屁。

  刘邦叹息道:"朕以为自己够苦了,没想到……唉,他所求的,不过是父母安在!"

  连草根皇帝刘邦都觉得朱元璋不容易,更不用说秦始皇了。

  秦始皇:"果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虽然有父母,跟没父母,没有什么两样,跟朱元璋一样孤独。而且年幼也饱受欺凌。

  所以他望着朱元璋,不免有些惺相惜之感。

  视频中,朱元璋的扮演者长得很周正,眼睛炯炯有神。

  和尚故意为难他,把饭倒在地上让他吃,朱元璋吃了。外出化缘的时候,他也唾面自干。

  天幕下,朱元璋的二十几个儿子们神色各异。

  他们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早就发达了,虽然朱元璋常常说起从前的事情,但他们没有实感。

  而且他们听多了也觉得很烦,用得看一遍又一遍地说吗?他们耳朵都要起茧了。父皇真唠叨!

  如今,他们看着视频,总觉得不真实。

  br />宁王朱权说道:“父皇,这戏子演得也太夸张了,好像一点儿骨气都没有。这不是在抹黑你吗?”

  朱元璋——脚踹了过去:"你会给说话好听的乞丐吃饭,还是有骨气的乞丐吃饭?到了要饿死的时候,骨气值几两钱?你们是吃饱了,飘了!"

  朱权尴尬:"我就是怕百姓看到,影响您的形象,没别的意思。"

  “有什么不能看的?朕祖上十几代都是农民,天下谁不知道啊。朕这个淮右布衣夺了天下,简直难如登天,他们应该更敬佩才对。"

  朱权觉得有理,默默点头。

  朱元璋垮着脸说:"咱看你们这些臭小子是忘了以前的苦日子了,行,朕帮你们回忆一下,来人啊,上忆苦饭菜,上一桌子,不要其他的菜!"

  朱元璋希望孩子们未来不要变得奢侈无度,所以定下规定,时不时就要吃一道忆苦思甜菜。

  于是,青菜、窝头、野菜、豆腐等等菜品被送上了各位皇子面前。以前是让他们偶尔吃一道,现在却是一整桌,皇子们脸绿了,恨不得杀了宁王。

  朱元璋还说:“咱以前还吃不到这些好东西呢,连树皮都抢着吃。吃吧,如果谁吃不完的话,以后天天就吃这些吧。”

  皇子们闻言,连忙拿起餐具,速度快到出现了残影。

  朱元璋歪嘴一笑,小样,一群不孝子,还治不了你们!

  【对于野心家来说,起义其实很难。百姓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豁出命跟着野心家去造反?

  所以很多野心家瞄上宗教。

  没读过书的百姓好骗,再带点迷信色彩,这谁顶得住啊。比如东汉末年著名的五斗米教,又比如元末的白莲教。

  朱元璋讨饭讨了三年,算是深入民间,接触到了白莲教。】

  【白莲教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引导多地起义。】

  宴会上,太上皇赵构听到这个消息,唇角止不住上扬,这些天偶尔被天幕骂的郁气都消散了。

  “算算时间,这白莲教应该是在我大宋兴起的宗教。朕曾经封白莲教祖师茅子元为白莲导师,允许他在大宋传道。

  />

  他的潜台词就是,要不是他提拔白莲教,大宋哪里能有这一群忠诚之人?

  文武百官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对太上皇还是和和气气的,纷纷夸赞他英明神武。

  赵构扬眉吐气,谁知紧接着,他面色绿了。

  因为古青青说:【难道白莲教是宋朝粉丝吗?其实不是,白莲教一直是个造反专业户。

  南宋时期,一个僧人茅子元苦修多年,成不了佛陀。那怎么办呢?他想出了一个一步登天的法子,自己创办宗教,不就成了祖师爷了吗?

  可天下早就是儒释道的天下了,新的宗教很难杀出一片天。

  创始人思来想去,瞄上了底层百姓。底层百姓穷,捐不起香火钱,各大主流教派更加倾向于吸收富人信众,有些看不起底层百姓。

  但创始人不嫌弃,能有信众就不错了。他于是缝合了多个宗教的教义,建立了白莲教。

  入会门槛非常低,不用剃头,不用穿僧袍,在家就能修行。只要你不是个坏人,死后基本都能成佛,而且也不用交那么多香火钱。

  更重要的是,穷人势单力薄,活不下去,如果加入白莲教,那么大家都是兄弟姐妹,理应互帮互助。这一条,对穷人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

  无数穷苦百姓,主动加入了白莲教。

  南宋时期,朝廷对白莲教非常警惕,称他们为"吃菜事魔",因为这些团体往往吃素。其实不是他们想吃素,而是因为都是穷人,只能吃素菜。

  女子在古代地位较低,但是白莲教积极吸纳女性人才,很多堂口的领袖都是女性。

  总之,上层市场已经被占光了,白莲教于是立志于打通底层百姓市场。

  这个缝合怪宗教的教义,一开始就有造反的意思。简单地说:"世界太黑暗了,但光明一定会照亮黑暗。”

  所以白莲教在宋朝反宋,在元朝反元,在明朝反明,在清朝反清。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一千年来从未停歇。】

  宋孝宗最近有了辛弃疾这员大将,底气很足,对待养父也硬气了起来。

  他看向席上的文武百官,含沙射影说道:“如果没有白莲教,说不定大宋都会灭亡的晚一点。可是爱卿们,你们不要怪父皇,他又不是神仙,哪里晓得那白莲教包含歹

  心?”

  “您说是吧,父皇?”

  赵构气得几乎咬碎了牙:“……”

  【白莲教没有害朱元璋,反而在阴差阳错之下帮了朱元璋一手。没有白莲教,朱元璋可能当不了皇帝。

  元末,朝廷征召民夫去治理黄河。白莲教的信众韩山童在黄河里丢了石人,因为造反也得有点仪式感。

  民工挖河的时候,把这个独眼石人挖出来了。

  于是一句谚语传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紧接着,韩山童聚众三千人,掀起了叛乱,彻底拉开了元末乱世的序幕。从此,各路枭雄登上历史舞台。

  韩山童手下的兵头戴红巾,自称"红巾军"。一开始,红巾军主要是白莲教等教派的信众,后来吸纳各地的人才,渐渐变得正规。

  红巾军给朝廷发檄文—————"贫极江南,富夸塞北!"你们这些蒙古人快撑死了,可是咱们江南的人都快饿死了。

  朱元璋未来的岳父郭子兴响应红巾军,拉起了队伍,朱元璋的发小就跟着郭子兴干活。

  发小写信让朱元璋也来,但是朱元璋拒绝了,他觉得当和尚挺不错,没必要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

  【但是紧接着,战义蔓延到了朱元璋这里。官兵非但不保护百姓,反而给百姓包上红头巾,直接杀掉,交给上官领赏。

  后来当地官府还觉得皇觉寺跟红巾军有勾连,所以一把火烧掉了皇觉寺。】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朱元璋的演员化缘回来,发现自己家没了,整个人都愣了。

  庙堂全部被烧光了,地上满是灰烬,只有寺庙供着的珈蓝神,还在低头俯视众生。

  朱元璋愣了许久,突然间,心念微动,走到迦蓝神像面前,重重重磕了响头。

  他没有上帝视角,没办法预测未来,他的前路到底在何方?

  他拿起圣玟,给自己算了一卦:“如果逃往他乡,应该是阳卦,如果投郭元帅,那么就是一阴一阳。”

  结果是一阴一阳。

  朱元璋又算了是吉是凶,答案是吉。

  朱元璋于是立刻收拾东西,扯了块红布,连夜出城去投奔郭子兴郭元帅。

  他就这么被逼着上了梁山。

  【事实证明,朱元璋选对了路。他二十五岁投奔红巾军,从此他的人生像是开了挂一样加速。

  郭子兴选他当了亲卫,朱元璋也做得不错,逐渐展露了军事能力,把手下的兵管得井井有条。

  郭子兴越来越满意,把养女嫁给了他。

  朱元璋于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白富美。”年老的朱元璋喃喃低语,他没听说过这个词,但是这个词浅显易懂,很快就猜出来了。

  应该是说马皇后又白又富又美。

  朱元璋被勾动了心肠,眼角有点湿润。恍惚间,他好像看见了妹子听到这话,害羞的样子。

  可妹子已经不在了,走了很多年了。

  他正惆怅着,便看见天幕放了一幅画像。

  画面中的人眉压眼,显得阴沉,耳朵是正常人的两倍大。最显眼的是,下巴往前凸,一副鞋拔子脸。

  朱家人冷不丁看见这张脸,都被吓了一跳,哪里来的妖怪?!

  朱棣正想讨好朱元璋呢,连忙没话找话:"父皇,这是郭将军吗?怎么长得如此丑陋?"

  因为天幕正好在说郭将军,所以朱棣以为这是郭子兴。他出生的时候,郭子兴已经过世五年了,他虽然好奇,却无缘得见。

  朱元璋也愣了一下,有些被逗笑了:"老泰山长相英俊。这人长得跟魑魅魍魉一样,怎么可能是他呢?"

  朱棣:“那这人到底是谁?”

  朱棣话音落下,便听古青青说:【这是教科书上,朱元璋的画像。问题来了,朱元璋这个鞋拔子脸是怎么娶到白富美的?】

  朱元璋:“!!!??”

  这妖怪居然是他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