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女之路 第五百二十五章:界主

《天女之路》第五百二十五章:界主

作者:琴悦 字数:2665 书籍:天女之路

  女帝听了只点点头,不再多言,没过多久左相果然带着一群大臣前来,见面便开始痛陈利害,正说到要紧处,文茵也从偏殿过来,默默站在女帝身侧,女帝也一言不发,只是饮茶。

  他们那群人起先慷慨激昂得不行,此刻却觉得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越说反倒越心虚。左相见势,对御史大夫使了个颜色,御史会意,躬身拱手道:“陛下…”

  他这两个字刚出口,文茵便接过话头道:“陛下,微臣以为,方才诸位大人所言甚有道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她这边,女帝端着茶盏的手一顿,深深看了她一眼。

  文茵却不急不缓地继续道:“的确,自古以来,变法都是穷途末路的孤注之举,若成了,便是另外一番天地,若不成,也不过早些顺应天命罢了。太平盛世里便吵着要变法要改革的王朝,是没有几个。但…”

  她说到此处,只听左相冷冷一笑,插话道:“小顾大人,你虽自幼蒙顾大学士亲自教导,书读了不少,但未必都通。此刻却也不宜在这里卖弄。”

  文茵听了也不生气,仍旧不急不缓道:“说起来也是惭愧,若以家父的弟子论,微臣是最不肖的,如今安敢在诸位朝廷重臣面前班门弄斧。”说着听到左相又是一声冷笑,也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道,“不过各位大人既为重臣,凡事当以国事为先,总不能只顾秉持着门第之见,墨守成规,断绝了朝廷广纳人才,和寒门学子报效国家的机会。况且…”她说着,抬眼望着女帝,“即便是要推行科考,也不见得就不能像以往一样举荐贤能了,臣之愚见,目前应以两制并行为宜。再者,底层选拔上来的人,深知民间疾苦,先放到地方上做百姓的父母官是最好的,朝中机要职务,还是须得各世家举荐的贤能担任。”

  女帝明白她的意思,全因科考制触及了这些门阀世族的底线,才有此一闹,眼下只能先稳住他们,再徐徐图之,便点点头道:“嗯,朕也是这个意思。”

  在场的世族之流闻得此言便放了心,琅琊王家首先道了句“陛下英明”,其它的自然也就纷纷附和,左相见此情景沉声道:“这一项由小顾大人解说明白倒也罢了,只是拒绝和亲一条,臣以为着实不妥。”

  文茵刚想说什么,女帝便道:“这一项没什么说的,不和亲就是不和亲,朝廷一年开支那么多军费养着这些大丈夫,到头来还是拿小女子作挡箭牌,当真不是你们的至亲骨肉,一个一个推出去也不心疼是吧?”

  左相沉默片刻道:“臣知道陛下和太妃都舍不得姚华公主,但大战一起必定生灵涂炭,若是献出一个女子便能化解干戈,岂不…”

  文茵冷冷打断道:“从立国起,我朝已献出了多少女子?到最后化解干戈了吗?而这些女子如今处境如何,丞相可曾追问过?”

  左相正欲开口,女帝便道:“不必说了,朕已为小五儿择定了驸马,丞相若还坚持要和亲,便把自家的千金送去吧,朕现在就可以下旨封她为公主。”

  左相愣了愣,咬牙拱手道:“若是为了社稷,臣之女亦可…”

  岂料文茵又冷冷打断了他:“丞相忠心可鉴,只是后面的话还是不要说出口的好。令嫒何辜,天下女子又何辜,就只配被当作棋子当作筹码吗?”

  左相惨然笑道:“岂止那些无辜女子,你我,甚至陛下,何曾逃出这天局。”

  文茵深吸一口气:“至少丞相和微臣都还能尽尽人事。”

  左相哂道:“那小顾大人倒是说说,如何尽人事?”

  文茵放缓语气一字一句道:“遣使西域,联络周边小国,共同驱除鞑虏。”

  左相听后沉吟道:“然而谁人为使,军费安出?”

  女帝道:“使者朕心中已有人选,至于军费筹集,那就是右相和大司马的事了。”

  之后又是一番论辩,议定女帝着人提出的十条新政,其中三条暂缓执行,剩下的七条皆有妥协,待左相等人告退后,女帝总算松了口气,忽闻文茵在旁幽幽道:“臣无能…”反安慰她道:“无妨,已比朕预期的顺遂太多,如你所言,变法一事,在穷途末路之时是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可在太平年月,却一点也急不得。”又见她面色益发不好,便令宫人领她先去偏殿休息,等天亮了再出宫回家。谁知到了东方微明时,大司马忽然点名要掖门司马顾文茵去议事,她也只得匆匆起身梳洗准备,临行前琉璃又过来传了女帝的话,“大司马向来是主和派,此番怕是知道你昨夜的一番言论故意找茬,不过你也大可放心,有朕在,他们不敢真的将你如何,你略与他们周旋周旋即可,快去吧,别让他们揪着错处,议完事就自去吧,不必过来面辞了。”文茵领命而去,紧赶慢赶,所幸没有到得太晚,刚与大司马叙过礼,就见谢慎也到了,身后的随从手中还抱着一个大匣子,便知道自己之前遣回去的家人已把话带到,心中安定了一半,夫妻二人一面交换眼神,一面就见大司马麾下武将已陆续到达。

  大司马见人齐了,清了清嗓道:“昨夜宣室殿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陛下今日就会正式下诏,此后不再与鞑虏和亲,这样一来,只怕他们立刻就会翻脸,漠北战事也是一触即发,别的暂且不说,首先这军费就无处筹措,总不能违背先祖定下轻徭薄赋的国策,向穷苦百姓口中夺食吧。不知诸位可有计策?”他说着环顾着皆低头不语的众人,目光最终还是停留在文茵身上,“顾司马,你说呢?”

  文茵淡淡笑着,将谢慎侍从手中的匣子打开。众人一看,里面全是些细软首饰,文茵一面摘下耳坠手镯等放进去,一面道:“别无他法,不过劫富济贫罢了。”她于穿戴上一向素简,说话间,浑身上下便只剩一顶紫金冠,众人皆知那是御赐的朝礼冠服,自然不能动。

  “末将只有这些,大司马可以向陛下请一道旨意,让朝野上下赞同不和亲这条新政的人,自愿捐钱赠物,充作军饷。”

  大司马沉默片刻,叹道:“如此,军费可暂且不提,只是老夫年事已高,战事一起,朝中何人能够统领大军呢?”

  众人一听这话,全都低头不语,只文茵默默看了看谢慎,一声叹息几不可闻。

  一阵沉默过后,大司马终于还是叹息着道:“谢将军,如今也只能倚仗你了。”谢慎闻言皱了皱眉,接着便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领命。”

  众人这才舒了口气,又议了些别的事,便各自散了。

  文茵与谢慎归途中虽同坐马车,却一路无话,到家后换过衣服,文茵便随夫到婆母处请安。

  二人跪拜完毕后,老将军夫人幽幽道:“起来吧,谨之。”

  文茵本已扶住侍女的手准备起身了,听她只叫谨之起身,分明是故意忽略自己,便放开手,仍旧规规矩矩跪着,老夫人瞟了她一眼,又喝了半盏茶,才淡淡地道:“顾大人还不起来,是要等老婆子来搀吗?”

  文茵他们回来时,正看见有侍从抱着个匣子出去,早便推测是老夫人一早得了消息,捐出来的军费,如今再看她的态度,自然更加笃定了。

  不过也难怪她不痛快,攒了大半辈子的家当都罢了,关键宝贝儿子在外面打了几年仗,才回来没两年,便又要被派去前线厮杀了,而这一切大概都被通报消息的人归功于儿媳的一力撺掇了。

  文茵想到此处,便一面扶着侍女起来,一面心平气和地道:“妾不敢。”

  谁知她越是这样低眉顺眼,老夫人越是不自在,冷笑着道:“顾大人不是最擅巧辩的吗?听说满朝文武都说不过你呢,如今在老婆子面前倒不舍得分说分说了,想来也是,对着我们这样的人,顾大人是不屑说的。”

  文茵心中哀叹,又跪下来俯首道:“妾有所失,请母亲责罚便是,只求母亲保重身体,不要生气。”

  老夫人平日就嫌她公务太忙,许多时候不能兼顾家事,到这当口早已攒了一肚子的火,偏偏还总挑不出她的错来,正好管家嫫嫫来回事,却因文茵跪在老夫人面前,只能站得远些,提高嗓音说话,老夫人便冷冷道了句:“你喜欢跪,到祠堂里祖宗面前去跪,别在这里挡道。”

  文茵便又规规矩矩行礼告辞,真的到祠堂里来跪着。谢慎原本想劝,但一则看到母亲面上余怒未消,这一劝只怕更是火上浇油,二则知道文茵此举表面顺从,其实是在赌气,便暂且由她去,自己亲自在母亲面前侍奉茶饭,又商议了些家务,见老夫人气渐渐平了,正打算说文茵的事,便见文茵的陪嫁侍女青萝一脸惨白,急急地进来磕了个头,努力控制住颤抖的声音道:“秉老夫人,将军,夫人已在祠堂跪了一个多时辰,如今身上不大好,请容夫人先回去休息,改日再领责罚吧。”

  老夫人皱了皱眉,咕哝了一句:“是她自己喜欢跪着,不过一个时辰又受不住了,如今爱起便起,何必又来问我。”

  青萝听了,也未辩白,含泪又磕了个头,起身匆匆去了。

  谢慎知道文茵和她身边人的性情,料想必定出事了,在母亲面前敷衍了几句便告辞出来,赶上青萝问是怎么回事,青萝一面抹着泪急急往祠堂赶,一面道:“夫人到祠堂时脸色就很不好了,小人也一直劝她算了,何苦赌这口气,可她只管跪着,一句话也不说,方才忽然就倒在地上,小人这才来求的老夫人。”

  谢慎皱着眉,加快脚步问:“派人去请大夫了吗?”青萝跟在他身后小跑着答:“已经去请了。”

  待他们赶到时,文茵正被个老嫫嫫搂在怀里,谢慎赶紧上前将她抱起往房中来,文茵原本双目紧闭面如金纸,汗水将头发都濡湿了,此时睁眼看到是谢慎,忽然滚下泪来,看得人不心疼也心疼了。谢慎不由得叹了句:“你说你这是何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