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绝代神主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办法、靠你

《绝代神主》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办法、靠你

作者:百里龙虾 字数:1808 书籍:绝代神主

  在家里,除了教孩子们念书识字外,剩下的时间,大都是在看书。据他的几个学生说,卜凡家里有一间大屋,里面装满了书,到底有多少册,他们数都数不过来。

  卜凡也有出门的时候。他出门一般只为了两件事,一件是钓鱼,还有一件就是采药。

  卜凡的医术到底有多高,谁也不清楚,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如果家里有人生病,都会到卜家来求药。

  他们从来就不请卜凡上门门诊,也从来不把病人送到卜凡家里来。

  因为他们知道,根本用不着。

  每次都是病人的一个家属到卜凡家去,将病人的情况说给卜凡听,不管来人多么着急,卜凡总是会让他先坐下来,喝一杯茶,喘口气,然后再慢慢说。

  等来人的话说完,卜凡已经将药配好了。吃了他配的药,再重的病,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卜凡从来不收诊费或谢仪。病人登门道谢,他就会笑眯眯地告诉这个人,以后在哪些方面应该注意保养。

  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卜凡是个大好人,也是个很奇怪的人。

  和石花村绝大多数的村民一样,卜凡也不是本地人。

  他是什么时候在石花村定居的,没人能说清楚,至于他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卜凡在小小的石花村里过着这样一种悠然闲适的生活。很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样的生活不免枯燥乏味,但卜凡却显得平静而满足。

  四年前的一天,他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乱了。

  那天清晨,一个眉毛都白了的老和尚来到石花村,走进了卜家。

  和尚在卜家一直呆到黄昏才走。走的时候,卜凡一直将他送到了村口。

  这件事在村里立即引起了轰动。

  在村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个外人曾在卜家呆过一整天。当然更没见过卜凡送客一直送到村口,更何况这位“客人”是一个老和尚。

  于是村民们在私下里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在所有的猜测中,最神乎其神,也最有说服力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的说法。

  她说,这个白眉毛和尚一定就是观音大士的化身。观音大土到卜家来,是因为卜凡做了这样多的好事,特意来点化他。

  她的说法虽说玄妙得令人难以相信,那是有根有据的,让人不得不信。

  老婆婆很神秘地说:“你们知不知道去西天取经的那个唐僧?他就是被观音大上点化的,观音大上点化他时,就化身成了一个老和尚。”

  这个最有说服力的猜测把村民们的心都给搅乱了,因为所有的人都舍不得卜凡离开石花村,离开他们。

  就算明知道卜凡此去会名列神仙榜,他们也还是舍不得。

  两天后,村民们的恐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们终于打听到了那个和尚是什么人。但他们又都被那个老和尚的真实身份震得张口结舌,头晕眼花。

  老和尚竟然就是当今皇上赐名为“姚广孝”,官拜太子少师的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自当今是上身登大宝之后,便功成身退,一直在石花村西南十余里远的潭杯寺里潜心静修。他怎么会突然跑到石花村来拜访卜凡呢?村民们都想不通。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卜凡不会被观音大士“点化”,村民们心里就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是安心了,卜家的门前,却从此日渐热闹起来。

  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有从未见过的陌生人来到石花村,拜访卜凡。这些人中,既有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也有轻骑简从的文人雅士,有素负盛名的饱学鸿儒,也有专程求教的未学后进。

  默默无闻的卜凡突然就成了一个才子,成了一个名人,而且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自从有一个人前来拜访过卜凡后,他的名气立即上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顶峰。

  这个人就是解缙。

  天下公认的当朝第一大才子,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解大绅。

  几个月来打发不完的访客,闹得卜凡头都大了。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一直都不好。

  他很清楚为什么有这样多的“访客”突然登门。他们中虽说也有一些人纯属“慕名而来”,但绝大多数,却是慕“关系”而来的。

  这个“关系”,指的当然是他与道衍之间的关系。其实他与道衍仅仅是一面之交,根本谈不上什么“关系”——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但其他的人可就不这样想了,尤其是热中于仕途的人,谁不想攀上道衍这样一棵参天大树呢?

  问题是卜凡不可能对每一个登门的“访客”都先说上一通他与道衍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之类的话。一来这样做实在有些不近人情,二来就算他说了,别人也一定不会相信。

  所以卜凡很烦躁。

  解缙登门拜访的那一天,恰好是他心里最烦的一天。

  心情烦躁,人就容易上火,而且那时正值炎夏,明晃晃的太阳一大早就能烤得人头皮直发炸。

  临近中午,卜凡在家里实在坐不住了,他吃了几块点心,喝了两口清茶,就拎起渔竿去河边钓鱼去了。

  其实卜凡很清楚这时候去钓鱼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因为垂钓的最佳时间是清晨或者黄昏。

  他本不是想钓鱼,只不过想一个人躲起来静一静,平平心头莫名的烦躁。

  出门前,他到前院的厢房里转了一圈,给年龄小的孩子们圈了当天的新课,给几个十三四岁的大学生留下一个题目,让他们各自作一首诗。他还特意叮嘱家人,今天不管有谁来,都说他已出外云游,没个十天半月不会回来。

  解缙在卜凡出门后约两三灶香的工夫,单人独骑,来到卜家门外。

  一个老家人恭恭敬敬地把他让进前院的客厅,恭恭敬敬地捧上一杯清茶,然后恭恭敬敬地告诉他,先生一大早就出门去了,并请他留下姓名。

  解缙当然有些失望,便问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回来?”

  老家人说道:“说不准,也许三天五天,也许下午就能回来。”

  解缙的心里对卜凡这个人立即就有些看不上了,他认为卜凡是故作此举,沽名钓誉。

  连茶杯沿都没有碰,他就站起身,淡淡道了一声:“打扰。”抬脚就向外走。

  说实话,解缙虽是慕名而来,但他却不太相信卜凡的真才实学能像他的名声那样高。

  他尤其不相信早已传遍京城的一件事:道衍和尚会一个人跑到石花村,并和卜凡长谈了整整一天。

  道衍的学识才智,尤其是他的识人之能,解缙是再清楚不过了,以他的才智,如果他对某个人如此推许,那么这人一定有经天纬地之才。

  一个身负经天纬地之才,而且年龄已近不惑的人,一定早已声名在外,绝不会像卜凡这样“一夜成名”。

  解缙起身向外走时,嘴角已挂上了一丝冷笑。

  他是在笑自己。笑自己怎么会上这样一个当。他认定,卜凡一定早就知道他今天会来,却故意避而不见。

  试想,一个对当朝第一大才子故意避而不见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将会树立起一尊何等光辉的形象呢?

  “看来,今天我拜访不遇的故事,明天就会传遍京城了!”解缙在心里冷笑道。

  已经走到大门边,他突然停了下来。

  他的目光被厢房外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吸引住了。

  少年身着一身干净的粗布短衣,正负着手,皱着眉,在厢房外踱来踱去。

  少年的皮肤很黑,也很粗,长相也远谈不上清秀俊雅,但解缙的目光却一直定在他身上,好半天没有移开。

  很显然,这是一个农家少年,但这少年的眉目之间,却有一种儒雅的书卷气。

  解缙问:“这个少年人是谁?”

  他身后的老家人恭恭敬敬地答:“是先生收的弟子。”

  解缙微点了点头,又问:“他随先生读书有多长时间了?”

  老家人答:“有四年多了。”

  解缙心里一动,转身对老家人道:“我想去学堂看看,不知道行不行?”

  老家人道:“行,行,有什么不行的,先生请。”

  解缙微笑道;“老人家有事就去忙自己的吧,不用陪着我。”

  老家人只能尊命,转过身拖着迟缓的步子向后院走出。

  解缙径直走到那农家少年身边,微笑道:“干什么呢?

  是不是在作诗?”

  少年一怔,抬头道:“是。”

  解缙含笑道:“是先生出门前留的题自吧?”

  少年又一怔,方道:“是。”

  解缙道:“怎么,题目很难?”

  少年的脸红了红,低声道:“不是。诗早就作好了,只不过有一句总觉得不是太恰当。”

  解缙笑眯眯地道:“能不能拿给我看看、’

  少年迟疑着,脸更红了。

  解缙一笑,悠悠地道:“你知不知道我是谁?”

  *** *** ***

  卜凡坐在河边草地上,背靠着一棵斜生的老柿树,眼睛半眯着,盯着水面上的浮漂。

  浮漂漂在静静的水面上,随着细碎的波纹轻轻地晃来荡去,就是没有半点下沉的意思。

  岸边浅水中,浸着一只竹编的鱼篓。

  鱼篓是空的。

  快一个时辰了,卜凡连半条鱼也没有钓上来。

  卜凡的心思也没有放在钓鱼上。在河边选好地方坐下,整好钓竿、鱼线、浮漂,撒下鱼食,这些都必需很细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已经将他心头的烦躁平定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