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城主养成日志 011 一只手掌

《城主养成日志》011 一只手掌

作者:十里坡 字数:2665 书籍:城主养成日志

  林远秋也是到了私塾后才得知,这次整个横溪镇考中府试的学子,除了他,剩下的就只有隔壁长亭书院的一名学生了。

  而林远秋这个府试第二名的成绩,以及才九岁的年纪,一时让他在横溪镇的众学生中出了名。

  同时也多了好些想与林远秋结识的学子。

  这两天,门房这边时常会有学子送了帖子过来,想请林远秋旬假时小聚诗会,好与大家畅谈学识一番。

  林远秋自然没有把精力花在这些交际上的打算。

  在林远秋看来,那诗会啥的,除了浪费时间,别的用处还真一点都没有。且一帮人凑在一起,若相处不好,说不定还会生出矛盾来。

  这可不是林远秋瞎说的,自从来镇上念书后,关于诗会的话题他可听过不少。大多都是无关风雅的七零八碎,就连勾栏瓦舍也常牵涉在其中,所以真不知这样的诗会有何意义。

  有时林远秋会想,读书人的首要不正是好好念书吗。何况一个个又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真才子。这些人不说秀才功名了,好多连个童生都不是呢,还这个诗会那个诗会的,这不是主次不分,吃饱了撑得慌吗。

  所以,这样的聚会,林远秋是绝对不会参加的。

  至于多结交朋友,那就更没必要了。并不是他自视甚高,都说朋友在精不在多,林远秋觉得,好朋友有上一两个就完全足够了。

  这几日,子青馆常有家长领着孩子过来问询,目的自然是想让孩子在这边念学了。

  可以说自打府试放榜之后,周秀才这边,就没停歇过家长领着孩子上门求学的事儿。

  要说这也正常,谁都想给自家娃儿找个好些的学堂念书。而这个“好”,指的当然是夫子的教书本事了。你看这次府试,子青馆可是考了个九岁的童生出来呢。

  有这样的好成绩摆着,想把孩子往周秀才这边送的人家,肯定就多了。

  趁着中饭午休的时间,林远秋想去一趟书画铺子,画好的几幅画都还在书箱里放着呢,得把它们换成银子才行。

  以为林兄是找对面书肆的高掌柜有事,是以周子旭并没跟着,只说等两人手上的千字文都抄好后,到时再一起过去。

  林远秋点头,他的千字文也差六七页呢,待会儿若回来早的话,还可以加紧抄上几页。

  如今虽有画作上的收入,可林远秋并没放弃抄书的事,虽比起画画,抄书挣的银钱并不多,可蚊子再小都是肉,何况这还是挣钱练字两不误的益事。

  出了三亭门,林远秋先去了趟专门替人刻印章的铺子,把早已写好的两张字样给了掌柜,一张是“桃源山人”的名章字样,一张是“归真”的闲章字样,两张都是隶书字体。

  林远秋让掌柜按着自己的字样刻后,又挑选了两方刻章的石头。他没去选田黄或是寿山,而是直接挑了两块最为便宜的青田石,接着付了五十文的定金,等约好了交货的时间后,就出了印章铺子。

  其实,若不是要花银子置办刻章印的工具,这两枚印章林远秋绝对会自己刻的。话说像他们作画之人,哪有不会刻章的道理,前世林远秋的几十枚印章,可全都是出自他的手呢。

  这会儿正是饭点,是以河溪街来往的行人并不多,这也是林远秋喜欢在这个时候过来的原因。

  看到林远秋进来,胡掌柜简直两眼放光,心说,今日总算是把这小娃儿给盼来了。话说他这边可有好几幅画儿等着呢。

  见胡掌柜超乎以往的热情,林远秋心里想的则是,看来自己的画很有市场嘛。

  哈哈,有市场就好有市场就好,这样自己就能存下很多很多的银子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忍不住有些兴奋,仿佛回到前世创业打拼时的那段激情时光。

  “掌柜,这是这次的几幅。”林远秋打开书箱,把里头卷着的几幅画都拿了出来。

  既然人已经来了,胡掌柜也就没先前那么着急了。笑着接过画作后,就摊到桌面上打开。

  原本以为和前几次一样全都是山水画来着。可等胡掌柜看到底下的那几张梅兰竹菊时,忍不住在心中惊叹,这位“桃源山人”真不愧是画中高手,不但画工了得,而且人物、山水、花鸟都样样精通啊。

  这次林远秋一共送来九幅画,其中八幅则为两套。像这种四屏图卖价肯定要高上一些,最后胡掌柜一共给林远秋算了四两银子。

  知道林远秋喜欢方便携带的银钱,胡掌柜还特地拿了两张二两面额的银票给他。

  林远秋还赶着回私塾呢,所以收好银票后就准备跟掌柜告辞。

  胡掌柜忙摆手道,“小友等等,我这儿还有几幅画想让你舅公帮着画呢!”

  几幅画?啥画?难道又是定制的单子?

  林远秋正想询问,却见胡掌柜已快步跑到隔间去了。

  不多会儿,就见他一手提着两个包袱出来了。

  胡掌柜一副不容拒绝的架势,很快打开一个包袱道,“这里是颜料和砚台笔墨,那金粟纸待会儿我一起点给你。”

  林远秋一听金粟纸,便知要画的又是菩萨画像了。

  果然,就听胡掌柜接着说道,“前几日,铺子里又接了四幅菩萨画像的单子。喏,这三个包袱里的,是授儿娘娘的颜料和笔墨,还有这个,就画和先前那张一样的菩萨。”

  这副画像就是那日吕员外老娘收到菩萨画像十分满意后,又新定下的,说是准备当作生辰礼送人。

  林远秋知道,授儿娘娘就是送子观音,一般家境稍微富裕些的妇人,都喜欢在家里挂上一幅。

  听到工钱依旧跟前面一样,全都是五两银子一幅后,林远秋自然毫不犹豫的全都接下了。

  五两银子一幅,四幅就是二十两,再加上用剩下的笔墨和颜料都归自己。所以,这样的好活计,只要林远秋不傻,肯定会接啊。

  见林远秋点头,胡掌柜心下松了口气。虽知道对方大概率会接了这活,可在没定下前,他还是忐忑的。毕竟这菩萨图,可不是随便谁都能画得这么合人心意的。

  林远秋打开书箱,把四个小包袱全都放了进去。好在那会儿买书箱时,自己特地挑了中等大的,不然这会儿肯定装不下这么多东西。

  胡掌柜一共数了八张金粟纸出来,算是一幅菩萨图给配了两张纸的份额,若是糟了纸,不够的话,那就得林远秋自己买了。

  付了二两银子的押金,两人商量起了交画的时间。林远秋算了算,这些画自己只有等回到家后,一个人时才能画,而离旬假还有六天,加上两天旬假,然后再给自己宽裕上几天,最后林远秋定下了半个月后交货。

  胡掌柜一听,忍不住掐住自己的腿肉,好尽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还以为最起码得等上一个多月的时间呢,没想到只半个月就够了。

  等等,自己可别高兴太早了,这娃儿给错了时间也不一定,毕竟画画的可是他的舅公呢。

  ......

  等林远秋匆匆赶回私塾时,周子旭手上的千字文只剩下最后的两页了。

  见林远秋回来,他忙开口催到,“林兄,这会儿离上课还有些时候,你快些抄,这样明日咱俩就又可以去书肆结算银钱了。”

  自从上次县试请了醉香楼的饭菜后,周子旭对抄书挣银子的事更加上心了。也是,自己挣来的银钱,花起来才舒心嘛。何况,打从周子旭开始抄书后,家里祖父祖母可是逢人必夸,夸他懂事,夸他是家里的小乖孙。

  这让周子旭更加干劲十足了起来。

  林远秋看了看这个和自己同岁的好友加同窗,对他这几日似流水线抄书的安排忍不住想笑,这人怕不是忘了,除了抄书他们还有念书的事要做吧?

  两人不愧是已相处了近一年的好友,对于林远秋的面部表情,只一眼,周子旭就能猜出个**不离十。

  所以,林兄这是想说自己本末倒置吧?

  周子旭有些不服,“不是林兄你说的,说抄书既挣了银钱又便于记背书上头的文章吗?”

  说着,似想到了什么,周子旭又接着说道,“林兄,咱们抄了这么久的千字文,应该换换了,我看不如这样,等明日再向高伯拿书抄时,就换成晦涩难懂些的书好了。”

  周子旭觉得,千字文,百家姓,还有三字经这些太简单,再接着抄这些,实在太没意思。

  “晦涩难懂?”

  林远秋一时想不起这样的书有哪些,四书五经除了文章长一些,里头的内容也算不上难以理解之类。

  嗯嗯,周子旭点头,“往后咱们就专抄这样的书,等抄的时间久了,再是难懂的书,咱们都能把它给背下来!”

  说罢,周子旭还用力一挥手,仿佛阵前宣战的将士。

  林远秋:“......”

  别说,这还真是个好主意来着。

  ......

  第二日,还是饭后的午休时间,林远秋和周子旭拿着抄好的千字文去了高掌柜那儿。

  看到两人过来,高掌柜自然高兴。

  特别是对着林远秋,高掌柜更是满脸是笑。这笑不但是对自己有远见的认可,也是因为自家有这么一门好亲戚而感到自豪。

  高掌柜知道,就凭现下亲家小叔这样的念书本事,将来有大出息是一定的。而他侄女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还有他们高家,往后也肯定能跟着沾光不少。

  不说远的,就拿隔壁几家书肆的掌柜来说吧,在知道这次府试中榜的九岁小童生就是他的亲家小叔后,再与他说话时,口气都变得热忱了好多。

  这世道,求人的时候多,谁都想提早铺好得用的路子。高掌柜能理解几个掌柜的做法,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不然也不会想着把侄女说到人家家里去。

  不过,从得知亲家小叔考中童生的那刻,高掌柜就暗暗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了规矩。那就是绝不给亲家招惹是非,还有家中的儿子孙子,高掌柜也都一一告诫过了。

  好不容易有了门能让自家抬头挺胸的亲戚,可别给耗败了。

  还跟先前一样,抄一本千字文一百文的价格,除去五文钱的装订,高掌柜给两人各拿了九十五文。

  九十五个铜板可有一大串了,这样提在手里特别有成就感,周子旭笑眼弯弯,“高伯,有没有晦涩难懂些的书啊,我跟林兄两人都想换书抄了。”

  周子旭边说边摇头,一副千字文实在抄腻了的模样。

  “是啊,”林远秋也跟着说道,“高伯,除了三百千跟四书五经这些,还有其他的书可抄吗?”

  其他的书?

  高掌柜一时愣怔,他们书肆除了这些书可抄,别的书也没有啊。而那话本子,自己可不敢让两个娃儿抄,别到时把人给带偏了。

  不过东家的书肆可不止横溪镇一家,很快高掌柜就往县城那边想了想,他记得县城书肆好像有可以抄的诗集来着。

  不过诗集也算不上晦涩难懂啊。

  对了对了!高掌柜一拍脑袋,这边书肆不是还有律法书可抄吗。

  这书因着买的人不多,是以书坊并未批量印制过。而朝廷有明文规定,只要是书肆,那么店铺里头就必须配备十册以上的大景律法。

  是以每回店里的律法书卖出去之后,书肆都会找人帮着抄写,好把缺了的数量补齐。

  如今库房里的律法书虽已够数量,不过想到前年临时去别家书肆买来补上的那回,高掌柜觉得多备上几本也无妨。

  只是,那大景律法可是有厚厚的一本呢,这两个娃儿会抄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