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极品狂少 正文_第871章 纵酒红尘

《极品狂少》正文_第871章 纵酒红尘

作者:如果可以重来 字数:2730 书籍:极品狂少

  他放下浇了肉酱的小米饭,擦了擦胡子上的油:“他们这么信任朱襄?”

  白起道:“能让赵兵为其杀将的人,他们显然已经完全听信了朱襄的名声。”

  秦王咂巴了一下嘴,把嘴里的味道吞下,捋了捋胡须道:“你相信朱襄的名声吗?”

  白起道:“我猜测,朱襄的能力,可能比他的名声更加可怕。”

  秦王笑道:“为何要说可怕?”

  白起淡然道:“用朱襄者,或许比我的兵锋,更能轻易战胜六国。末将请求君上不要让朱襄回邯郸。哪怕只是很小的可能,朱襄也绝不能死。”

  秦王笑着摇摇头:“你只看到了他的能力,你也要看到他的品德。他敢为政儿与寡人争执,若将他拘往秦国,危及政儿和朱襄妻的性命,即使有子楚在,他也不会安心为寡人所用。”

  说到这,秦王表情变得有些古怪。他的笑容中,似乎夹杂了一些看热闹和幸灾乐祸的意味。

  “如果政儿和朱襄妻遭遇危险,或许他得知子楚的身份后,会更加愤怒。”秦王笑道,“他都敢训斥寡人不疼爱曾孙了,说不准敢举着剑刺杀子楚。”

  朱襄来到长平后,廉家家丁在廉颇等人的命令下,每日都监督朱襄练剑。

  三位长辈为朱襄过于羸弱的实力操碎了心。

  白起围观了一次朱襄的练剑课程,没看几眼,他转身就走,再也不看朱襄练剑。

  白起身为主将,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但朱襄练剑的模样实在是太让人焦躁,他怕多看一眼,就忍不住冲上去把朱襄的剑夺下来,然后狠狠敲打朱襄的脑袋。

  如果不是廉家家丁告诉他,朱襄真的很努力很认真地在练剑,他还以为朱襄是用乱来在敷衍廉颇、蔺相如、荀况给他布置的功课。

  “以朱襄的剑技,公子子楚站在朱襄面前,他也刺杀不了。”白起道,“君上已经决定让朱襄回邯郸?”

  秦王笑着颔首:“是。”

  白起在心里叹气,不再多说。

  他能活到六十,早就已经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秦兵为了抢夺朱襄带来的冬小麦良种,差点打起来。赵兵得知此事之后,好好笑话了一场秦兵。

  朱襄笑不出来。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赵兵生病和伤势加重的人又变多了。

  他虽然带来了粮食,却没有足够的药物。

  这个时代的人生病大多靠自己扛过去,他就算带来了药物,也救不了人。

  朱襄想过如何救治伤员。

  一些有疗效的草药,高浓度酒精,用石灰和高浓度酒精萃取的大蒜素……他脑子里确实有许多拯救伤员的知识,却没有一个能用。

  他从哪找草药?又如何在粮食都不够的时候得到大量高浓度酒精?大蒜素的制备也需要酒精,而且大蒜还在西域,没传入中原呢!

  寻求药物是完全不可能了。朱襄想从改变环境卫生上来减少生病率和伤员恶化率。

  在这个时代,对伤势的处理多是使用烙铁,将伤口烫平,止血并烧掉伤口的病菌。但伤口里面的病菌无能为力,烙伤也可能产生恶化。

  朱襄让伤员忍着痛用温开水洗干净伤口后再用烙铁治疗,将伤兵伤亡率降低了一些。

  赵兵十分感动,对朱襄更加敬重。朱襄却仍旧很无力。

  他本来还想让赵兵多洗澡,勤换衣服,喝烧开过的水。这样大部分病灶都能消灭到萌芽阶段。

  但他只推动了让伤员洗干净伤口再治疗这一件事。

  赵兵的衣服只有一两套,没可能勤换衣服;即使挖了煤炭,但煤炭供给生火做饭和冬季取暖都很紧张,哪可能有每天烧热水的分量;即使有,他们也没有时间每天烧水洗澡。

  秦国人不会做慈善,朱襄带来的大部分粮草都被收缴,赵兵每日吃的粮食仅能让他们不饿死。每日繁重的劳动后,他们就累得几乎动弹不得,倒头就睡,怎么可能还有时间洗澡洗衣服?

  连生存都是问题时,说什么注重个人卫生就是个笑话。

  朱襄派人及时清理焚烧垃圾,注意水源地的清净,就已经做到了极限。

  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每日都要焚烧尸体。

  赵兵对朱襄没有救下这些人心中不会有任何不满,他们甚至更狂热地尊敬仰慕朱襄。

  只有朱襄一个人为每日尸体上燃起的火光默哀。

  这时候,他只有去与秦王贫一贫嘴,偷看努力保持面无表情的武安君那震颤的眼神和抽搐的嘴角,才能让自己开心一下了。

  或许是把武安君刺激过头了,白起终于忍不住,借着朱襄去农田巡逻时,找到朱襄单独聊天。

  他们站在有高低差的小湖泊前聊天。护卫站在稍远的地方巡逻,他们只要稍稍压低声音,哗哗的水声就能遮掩住他们的话语声。

  白起开门见山道:“你对秦王太过无无礼。虽然秦王现在纵容你,但这很危险。”

  朱襄很惊讶白起居然会好心地告诫他。

  他看出白起很擅长明哲保身,他以为白起会不多管闲事,沉默地看着自己作死呢。

  白起以为朱襄的惊讶,是对自己所说的话的惊讶,他继续道:“各国国君求士的时候都许诺了很多好处。但他们想处死大臣的时候,任何功劳和任何许诺都没有用处。”

  朱襄愣愣地看着白起。

  他发现,白起不仅是劝他,也是在说白起自己。

  “我知道。”朱襄道,“我知道这个世代,人命如草芥。在国君眼中,我们这样的庶民哪怕成了近臣,也想杀就杀,和奴隶没区别。”

  他捡起一块小石头,朝着湖面旋去。

  小石头在湖面上跳跃了三次,落入了水中。

  “赵惠文王在位时,曾经非常喜欢看击剑。养了三千余名剑客,每日击剑而死的人有百余人。庄子用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民之剑来劝说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听从了,然后那三千余名剑客都自杀了。”朱襄笑道,“呵,自杀。”

  赵惠文王想要看人舞剑,这些剑客每日就死伤百余人供赵惠文王取乐;赵惠文王要当仁君明君了,这些剑客就都自杀了。

  “世上没有人认为这件事有什么不对,他们都称赞赵惠文王。”朱襄道,“没有人在乎那三千余名剑客是否无辜,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命。”

  白起也知道这件事。他当时听闻的时候,也没想赵惠文王,而是在想那自杀的三千余名剑客,很可惜。

  白起不是多看重庶民。他一点都不看重别国的庶民。他只是认为这件事很傻。

  能给赵王表演击剑的人,一定都是很出色的剑客。这些人编入军队为赵国征战不是对赵国更有利吗?

  那时白起的阅历还不够。后来他才知道,在秦国之外,庶人很难在军中出人头地。

  后来他又知道,庶人在秦国即使出人头地,地位和那些天生贵族也完全不一样。

  朱襄道:“武安君,我看过许多史书。被国君猜忌的大臣,有姓有氏的大多能逃入他国,而出身低微的大臣只能自尽伏诛。”

  白起平静道:“若是在秦国,即便是出身较高的大臣,君上若要他死,也只能死。”

  朱襄道:“比如商君吗?”

  白起点头。

  朱襄问道:“我不是挑拨离间。如果秦王要杀你,你也只能认罪伏诛?”

  白起瞥了朱襄一眼,道:“我逃不出秦国。”

  朱襄一屁股坐到湖边,道:“是啊,所以武安君在得知相国的恶意和秦王的偏心之后,只能默默忍受,连挣扎都不挣扎一下。武安君看得通透。”

  白起没有回答。

  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朱襄。朱襄与他一样,也看得很通透。

  白起在得知范雎对他生出间隙,秦王又过分偏袒范雎之后,心中很悲哀。但他什么都没做,也没打算做。

  在秦国做官,他身家性命都系于秦王的好恶上。秦王要让他当武安君,他就是武安君;秦王要把他贬为庶民,他就只能当庶民;秦王若想让他死,他即使功劳再多,即使没有犯任何错误,都只能死。

  他做了挣扎的事,反而会引起秦王厌恶。

  这样安静地看着秦王做决定,继续沉稳又兢兢业业地为秦王做事,才是取得一线生机的最优解。

  他以为朱襄不知道,原来朱襄知道。

  朱襄看着湖面,视线放空:“武安君,其实我对秦王所说的相国那一些事,都是经过了润色。我心里不是这么想的。”

  白起知道自己不应该询问,询问了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他鬼使神差道:“你的真话是什么?”

  朱襄道:“范雎心胸狭隘,利欲熏心,加害忠臣,危害秦国;秦王偏听偏信,只重亲不重贤,若不是范雎之前确实是贤相,他们就是奸臣昏君,和赵王有什么区别?”

  世人都说,长平之战是赵国衰落的开始,为秦始皇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世人看着那篇其实是骂秦始皇的文章,说什么“奋六世之余烈”,好像秦始皇是坐在祖先的功劳上坐享其成。

  其实只要翻看一下史书就知道,长平之战后赵国确实衰弱,但秦国并未抓住这个机会。反倒是赵王从此奋起,赵国再次繁荣强盛。若不是接连两代赵王都是蠢货,哪怕只出一代平庸的赵王,赵国也能恢复实力。

  长平之战后,英明了一辈子的老秦王就变成了昏君。

  朱襄看着老秦王和范雎肉麻的书信,心想后世一定有很多人感动他们的君臣情深。

  就连不喜欢秦朝和秦国的太史公,在写到范雎因老秦王的话辞去相国之位的时候,都用酸溜溜的笔调为老秦王辩解,“老秦王只是想激励范雎,范雎自己心中有鬼,以为老秦王在敲打他,所以跑了”。

  这一对君臣情真是感天动地啊。

  那么这感天动地的君臣情背后呢?是被冤杀的白起,是函谷关下被斩首阬杀的二十万秦军,是已经随秦军出函谷关在三晋之地种田然后被驱逐和杀戮的普通秦国人。

  长平之战后,秦王不听白起,偏信范雎,邯郸之战惨败,一直被人打到了函谷关。

  白起征战一生夺得的三晋之地被三国收回,秦国再次龟缩在函谷关不敢东出,一朝回到了战国初。

  如果不是因为楚国那时正好内乱,秦国还占有部分楚国的地盘。老秦王这四五十年的努力,基本就等于白干了。

  长平之战后,老秦王又活了近十年。这十年,就是秦国土地不断丧失,良将名臣都逐渐变得平庸的十年。

  范雎推举的两个人都降了,按照秦国法令,范雎应该担责。可老秦王却下令,朝堂不准有人提这件事,提者处死。

  啊,这感天动地的君臣情啊。

  朱襄又捡起一块石头,旋向湖面。

  这次石头在湖面跳跃了七次,十分厉害。

  “秦国和赵国没区别,都是国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国君的宠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他人,无论出发点再正确,无论建立了多大功劳,如赵国的廉公和蔺公一样,国君说丢弃就丢弃。”朱襄看着湖面道,“区别可能只是宠的人是谁,是不是自己。”

  朱襄笑了笑,道:“秦王现在就挺宠我,当宠臣的感觉真不错啊。”

  白起站在朱襄身后,问道:“你对秦国也失望了吗?”

  朱襄道:“我怎么会对一个我能当宠臣的国家失望呢。武安君,谢谢你今日这番话。”

  “你既然心里明白,我说与不说都没什么意义。我应该感谢你在秦王面前为我求情。”白起问出自己潜藏在心底的疑惑,“你应该憎恨我,为何要帮我?”

  朱襄又笑了笑,语气却有些冷漠:“我其实不在乎什么赵人秦人。非要说我在乎的,应该是身边人,和……早点天下一统,结束战乱吧。”

  老秦王的昏庸,让秦国十年无所作为,再次变成东出不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