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级修复高手 第1199章 恐怖陷阱

《神级修复高手》第1199章 恐怖陷阱

作者:小神 字数:2145 书籍:神级修复高手

  华府有句俗语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那意思是说一个聪明人是绝不会站在快要倒塌的墙边上的。形容要及时分辨危险和是非并且远离。

  唐修的事情对唐阳羽来说就是毒药,唐修的生死之谜,唐修的天赋之谜,唐门的唐修祠堂和唐武祠堂之谜。

  其实唐阳羽作为儿子,最好奇的,第一个好奇的是父亲的名字,唐修。

  虽然家里死去的老头子不止一次强调过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唐阳羽的父亲过于天赋异禀,是天才中的天才,是唐修中的唐修。

  在华府有些老人十分相信从小看到老,那意思就是刚上下来的婴儿看一眼就会知道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和上限在哪里。

  所以直接就叫唐修,代表家族传承,代表唐门唐修的最高荣耀。

  然而唐阳羽一天天长大对于这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答案也就越来越怀疑,他很快就清醒的认识到家里的老头子根本没有资格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唐修的。

  实际上唐门有着自己严格传承的家谱,唐修这一代中间的字应该是阴字,叫唐阴什么,唐阳羽这一代则是阳字。

  老头子则是宗,唐阳羽的孩子则是金。

  祖孙四代就是宗阴阳金。

  看起来毫无规律,实际上里面的说法和秘密太多。

  但是唐宗放居然擅自在儿子的这一代架空了阴字,直接叫了唐修。

  唐门族谱又不是到唐修这里戛然而止,而是在唐阳羽这里又重新续上了,重新回归唐门族谱正宗。

  阴字并不是一个好字,可也不是什么特别不好的字。

  有阳就有阴。

  表面上看唐阳羽的名字跟凌雨晴的名字是一首藏头诗,但实际上首先是根据唐门族谱来的。

  唐门的族谱应该在唐门唯一的传人唯一的后人唐阳羽手里,可是实际上却并不在,唐阳羽不知道老头子把那该死的30多卷的唐门族谱藏到哪里了。

  他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唐门祠堂的唐修殿和唐武殿,他根本不知道这两座宫殿祠堂在哪里。

  所以他作为唐门传承者什么都没有,很是尴尬。

  反正别人因为老头子拿他当珍宝,也是为了他才从京城急流勇退,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解甲归田,远离庙堂远离国宫。

  实际上老头子根本拿唐阳羽当草,他心里的确有宝,还是个大宝,只是这个宝不是唐阳羽而是唐修。唐修的名字就是唐阳羽要解开的最大的谜团。

  唐修的秘密像是一个黑洞强力吸引着他,可是他一旦陷入其中就会不能自拔,甚至会很轻易的就丢掉性命。

  现在唐修曾经修复过无头石像。

  唐阳羽的思维再次回归到无头石像上,他暂时或许不会去找白帝几问清楚情况,但是至少可以先顺着这个线索分析下去。

  看看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没有。

  乾陵无头石像并不是今天人们才开始调查研究,早在北宋年间,陕西转运史游世雄曾查考过乾陵石人群像,并从当地人那里寻找到石人像背部的人名样本,刻成4块石碑,分别立于东西石人像之前。可惜石碑已经毁坏。

  史学家也曾经对61个石人像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后考证出36尊石人像的名字。他认为61尊石人像应该叫61番臣像,其中有些人的生平事迹在唐代史书里有记载。

  而在唐代史书里记载的这些事迹大多都发生在武则天至唐中宗执政时期,可见这批石人像也是在这个时期雕刻完成,并在武则天下葬乾陵后才被竖立起来。

  那么,为什么在乾陵竖立61座番臣像呢?

  因为这些番臣从身份来说既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又是唐王朝任命的官员。所以这批番臣像也显示了唐王朝还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来参加政权的管理。这说明唐王朝不单纯是一个汉民族的政权,也是一个多民族共治的政权。

  又据《陕西通治》记载,乾陵石人群像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葬礼过后,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两侧,象征着唐王朝的国威以及和这些边境民族的睦邻友好关系。

  然而,研究学者们发现,有的乾陵石人群像背后有不少开头写有“故”字,说明他们在石人像未雕刻完成时就已经去世。如西侧的阿史那弥射石人像名字前就带有“故”字。

  据记载,阿史那弥射是西突厥的首领,曾经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唐高宗继位后,阿史那弥射成为唐王朝的一名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然而,就是这位名将,却在公元662年遭人陷害致死。而唐高宗是在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贞观殿,并在次年葬于乾陵的。那么,在唐高宗死前20余年就已经去世的阿史那弥射是不可能参加唐高宗葬礼的。

  像阿史那弥射这样在名前刻“故”字的石人像竟然有十余个,这足以说明乾陵石人像群并不是唐高宗或武则天入葬时来参加祭奠的人。

  对于石像身份的考察很多,唐阳羽也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但是他的观点是必须把丢失消失的人头跟身子合起来研究才更加准确更加合理更加接近现实真相。

  对于石人像头部的去处,在民间有许多说法,可以说众说纷纭精彩纷呈。

  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时,一个外国使节后代到乾陵来游玩,发现他的祖先在给大唐的皇帝守灵。他们认为有失国格,有辱人格,但又怕若把这些石像打碎会引起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所以他想了一个招:每天晚上去到附近的农田里糟蹋庄稼,糟蹋完以后到附近农民家里去说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粮食都糟蹋光了。要保护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人消灭,把他们的头敲碎,他们就不能成精了。当地农民觉得这话说的有道理,就一气之下把石像的脑袋都打碎了。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八联军时,看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

  但据历史学家考证,八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曾到过乾陵,并留下了“番王严似立层层,天马排行势预腾”的诗句。

  然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也就是说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

  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于民间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反正石头没了,反正现在唐修修复过或者说重新创造了新石头。

  那么新石头在哪?

  事情又回到了刚才唐老板的那个问题。

  “不知道在哪……但是有传闻说被白氏一族带走收藏了……说是他们有别的隐秘用处……而白帝几也姓白……”

  罗绮的回答把所有的线索全都指向了白帝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om。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