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雷武 第一百零八章 三星圣魔

《雷武》第一百零八章 三星圣魔

作者:中下马笃 字数:1782 书籍:雷武

  储君府内宫灯高悬,光芒艳烈如火。

  而府外停着两辆马车,四壁皆以深色的车衣笼罩。

  其中一辆马车内,坐着两个中年男子。

  一人身形偏胖,白面无须,衣饰华丽,眼袋略显浮肿,但眼神颇为锐利。

  此人即是韩人出使大秦的使节首领,裕候韩毅。

  另一人脸庞方正,细缝眼,鼻短而人中偏长,嘴唇厚实,身形矮壮,古铜的肤色显得很健康,穿褐色长袍,腰间仅扎了一条布锻,便是水工郑国。

  此君精研术数理法,是当世水利工程的宗匠级人物。

  韩毅正在谆谆教诲,开导郑国:“秦储赵淮中对我们此行的目的,非常重要,此人将来或为大秦之主。

  若能说服他和吕不韦,我们此行便成功了不止一半。”

  “稍后我不会下车,郑工切记之前的说辞,万不可说错。就说你是独自登门拜访,对秦人献策,修建水利可助秦人解决后顾之忧。

  秦地所处位置,缺少平原,农田开垦的难度高,粮产不足。

  你之献策,对秦人必有莫大的吸引力。”

  郑国忧心道:“此计若成,确是可以为我韩人赢得喘息时机,但数年后当如何,若秦人真的修筑水利,完工之日,我韩人危矣,怕是天下再无人能挡秦人东出。”

  韩毅目现锐色,怒道:“你所说我等焉有不知,但若不行此计,大劫就在眼前了。”

  又缓了缓口气:“秦人若中计,我等自当联合赵魏,强大自身。数年后,未必没有机会阻止秦人东出。”

  郑国沉默了良久才发出一声叹息。

  韩毅思索道:“那秦储赵淮中年纪尚轻,又在赵国为质多年,比之吕不韦必是容易对付多了。你与其相见,先将所携礼物相赠,以动其心,然后再趁机提出投诚献策之议。

  我们就以秦储为突破口,打开秦人的内部壁垒,推行我们的计划。”

  在华夏的历史当中,韩人被大秦兵锋所逼,日益颓败,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所谓“疲秦”的策略。

  就是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入秦游说,要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的灌溉渠道。

  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想消耗秦国实力,使其重心倾覆到水利修筑上,从而无瑕侵略韩地。

  这个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

  因为秦人确实接受了郑国的建议,选择修筑华夏最早期的大型水利工程,耗时十余年才完工。

  期间,秦人倾举国之力,在当时来说,耗资巨大,人工,物力,土地无不产生了巨大消耗,确实给韩人提供了喘息之机。

  但另一方面,郑国渠的修建,进一步强大了秦国。

  连绵300余里的郑国渠完工,从西把泾水引到东面的洛水,让原本缺水的荒芜之地瞬间变成了可以灌溉的良田,同时还减少了泾水两岸的水患。

  它的存在,让关中地区从此成了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也成为秦国当时的主要粮食产区,给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随后便扫平韩地,迈出了统一六国的第一步。

  郑国渠的修建,让秦人平白多出万顷良田,每亩地能多收取一钟的粮食。

  按秦国当时的计量单位来计算,一钟就是十釜,一釜相当于四区,一区相当于四豆,一豆相当于四升。

  也就是说,一亩地的产量是六百四十升。

  要知道,当时一般土地的亩产不过百升左右,这足足提升了六倍还多,沃野千里之下,粮食产量将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放眼天下几乎没有哪里可以比肩。

  充足的粮产,巨大的物资储备,且关中不再被干旱和水患所困,无疑让大秦没有了后顾之忧。

  此时,当韩毅和郑国在车内低声商议,说几句话的功夫,车架旁就有韩人的随行部署,前来通知,说秦储有请。

  韩毅压着声音道:“先生去吧,本候在这里等待先生的好消息。”

  郑国俯身一鞠,下车后整了整衣冠,昂首走进储君府。

  他随着引路的内侍,一路前行,心头却是对这储君府的格局布置,奢华气派所惊。

  韩人国力日下,对比起来,要寒酸简陋得多。

  郑国前行之中,念头起伏,莫名的涌起几分肩挑重担的感觉。

  他在储君府一路前行,忽听前方传来丝竹管乐之声,曲调优美,一女子的声音在清唱低吟,细听下让人浑然忘俗。

  片刻后,郑国便觉眼前一亮,已经来到储君府的正殿。

  就见一名身穿黑袍,面容英伟冷峻,目光平静中透着逼人气势的青年,坐在殿内首席。

  其身后有数人簇拥而坐,一看便是护卫身份。

  殿内的情景十分热闹,十余个储君府的美艳舞姬,正在偏偏起舞,为首一女子穿着深衣彩裙,姿容明艳,几可倾国。

  郑国进来时,那女子正唱道: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唱腔婉转,韵律奇悠。

  赵淮中高居首席,看向唱歌的燕浣纱。这姑娘知道他要听曲子,盛装打扮,曲意逢迎,倾力而歌,确是很动听。

  赵淮中轻轻拍手,翘起了嘴角。

  刚刚唱完的燕浣纱眼神顾盼,妩媚生姿,精致的面庞微微润红,偷瞄赵淮中时,妖娆横生。

  见郑国走进来,赵淮中缓缓起身:“早闻郑先生之名,今日终得一见。”

  郑国有些懵逼,在秦人眼里,韩人地位日下,他不过是一水工,远未到能让大秦储君闻听其名的程度。

  想不到一进来,这位储君就起身相迎。

  赵淮中挥手让舞姬退去。

  而郑国一脸费解的入席,坐在了赵淮中下首。

  他正在思量要说的话,赵淮中已经主动开口询问:“先生此来,目的为何?”

  郑国想了想,便道出了韩毅事先设计好的台词:

  “我此来,是私自拜访储君,确有事情想要诉说。”

  赵淮中脸上看不出表情变化,但注视郑国的眼神,总让郑国有种错觉,这位储君的目光仿佛能直抵人心,知道他要说什么。

  郑国为赵淮中的气势所慑,压了压心底的波动才道:

  “据我所知,秦地缺平原良田,故而粮产并不富裕,这大大限制了大秦的发展。”

  赵淮中笑道:“先生必是已有良策才会登门,请直言无妨。”

  郑国怔了怔,这是他接下来准备要说的话,以前言作铺垫,正要献计,居然被赵淮中抢了,噎了一下才接道:

  “郑国确有一策要献给储君,吾之策若能实施,可解秦人缺粮之虑,使秦更为强大。”

  赵淮中生出抢戏的揶揄心思,续道:“先生且等等,让我来猜一猜,结合先生善修水利的特长,我猜先生之计,必是从水利入手,可是想劝我在大秦兴修水利,多得良田,从而富国强兵?”

  郑国目瞪口呆。

  怎么事儿?

  他还未张口,想说的话又被这位储君说了。

  郑国憋了半天,吐出两个字:“正是。”

  他拢了拢思绪:“储君大才,郑国想说的正是兴修水利,可解秦地缺粮之患。”

  赵淮中:“愿闻其详。”

  郑国精神微振,旋即开始详细解说兴修水利的好处和具体措施。

  大概半个时辰后,郑国从储君府内出来时,有些晕晕乎乎的样子。

  他出来后,还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储君府。

  今晚和大秦储君赵淮中的见面,他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回到车辇上,一直等在车里没敢露头的裕候韩毅,迫不及待的问:“郑工怎地如此快就出来了,情况如何?

  秦储可曾同意先生所献之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