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爆萌女修罗:邪王殿下请宠我 第三百零九章 迟到了

《爆萌女修罗:邪王殿下请宠我》第三百零九章 迟到了

作者:左咗 字数:1731 书籍:爆萌女修罗:邪王殿下请宠我

  李治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啜泣,睁开眼睛,就看见贺兰敏月坐在床头垂泪。贺兰敏月眼中泛着点点泪光,眼尾酿出一抹流霞般的红晕,香姿玉艳中透出七八分楚楚可怜。

  李治突然觉得一觉醒来,看见这样一幅美人心碎垂泪图竟然是如此赏心悦目。

  罪过,罪过。

  李治心中有些鄙弃自己。

  贺兰敏月见李治怔怔地盯着自己,以为他为自己的容颜所惑,心中得意,对所求之事更添信心。

  珍珠似的眼泪从贺兰敏月小鹿般的眼睛泣出,顺着光洁细腻的脸蛋滚落,最终在小巧的下巴处汇合成一滴。

  “嘀嗒”一声,泪珠儿落在李治的肩膀,带着尚未散去的余温。

  贺兰敏月自恃美貌,嫌弃脂粉俗气,经常淡扫蛾眉前来伴驾。

  因而她哭泣时,无一丝妆痕阑干的污迹,反而像玉人垂泪,鲛人泣珠。

  "敏月,怎么哭了?"李治终于回过神来。

  贺兰敏月哽咽道:"没什么,只是想到以后。""以后?"李治重复了一遍,心中有了猜测。

  贺兰敏月:“敏月仰慕陛下,侍奉陛下的这几年没有不用心的。陛下待我之心,敏月心中清楚,只是流言伤人。敏月不求为妃为嫔,但求陛下给个名分,也好堵上那些好事之徒的嘴。"

  李治听罢,心中松了一口气,原来贺兰敏月不是想离开自己,而是求一名分。

  李治张嘴刚要答应,脑海中就浮现了媚娘紧皱的眉头,话头一转道:“后宫之事由皇后掌管,我与皇后商议此事。"

  “封妃之事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当年姨娘的昭仪,陛下也不是张嘴就封了?”贺兰敏月的声音急促起来,就像夏日骤雨。

  姨娘一直不赞同她们母女进宫,陛下找姨娘商议,姨娘怎会答应?

  李治听了,心中不悦,但念及贺兰敏月年纪小,解释道:“皇后是一国之母,后宫之主,后宫之事不能越过皇后。”

  当年媚娘进宫也是经过王皇后同意的。他阿耶虽然女人如云,宠妃如过江之鲫,但对他阿娘长孙皇后一直敬重信任有加。

  宠妃再受宠,也没有人能越过他阿娘。贺兰敏月咬着唇,哭道:

  “我难道就无名无分一直跟着陛下吗?”

  李治起身,宫女太监鱼贯而入,为他更衣洗漱。走之前,李治回头道:“我把这事和皇后商量一下,皇后允了,我封你做婕妤。"

  李治走后,贺兰敏月气冲冲地回去找韩国夫人商议。

  李治下朝,来到武媚娘宫中去探望小公主。小公主长开之后玉雪可爱,举着粉嫩嫩的小拳头,捧在两腮边,睡得正香。

  "媚娘,敏月进宫这么久,是不是可以给她个名分?"李治此话一出,沉默就吞噬了殿内所有的声音。

  "哦。"

  良久,武媚娘轻不可闻地说了声。她手一挥,兰娘赶紧过来抱起小公主带人去了后殿。图穷匕见。

  武媚娘的心被这把终于亮出来的匕首割成一条条,扔到地上任人践踏。李治透过武媚娘平静的眼神,仿佛看见了底下翻天的巨浪。

  “其实没什么,媚娘你当我没说。”李治不愿意因为贺兰敏月坏了夫妻情分。武媚娘突然叹了一口气,道:“臣妾想起了徐贤妃,她曾经说过以色侍人难得长久。”

  “臣妾是皇后,臣妾不会拦着陛下去宠幸谁。敏月和徐贤妃相比如何,陛下心中自明。可臣妾也是敏月的亲人,臣妾希望敏月一生能够平安快乐。陛下,你能保证能宠爱敏月一辈子吗?"

  "如果陛下能保证,臣妾立马给敏月封贤妃。"

  李治被武媚娘炽热的目光烫了下,气势削减了几分。

  "事事难得双全。臣妾阻止不了陛下宠幸敏月,但臣妾也不希望敏月一辈子寂寞老死宫廷。"

  武媚娘上前握住李治的手,哀求道:“敏月伴驾这么久,陛下你就给她一个幸福地度过后半生的机会。

  李治被武媚娘的话牵着走,闻言,迟疑道:“可是敏月她被流言所伤……”

  武媚娘缓缓摇摇头:“不过是些流俗之言罢了。你我百年之后,就凭敏月这丫头的表兄弟们,谁还能欺负她不成?"

  “若陛下念着敏月的好,你现在给她封个国夫人,看谁能小看她?”

  李治觉得十分有道理,道:“就封……魏国夫人。”

  武媚娘心中一滞,面色如常道:

  “臣妾代敏月谢陛下。”

  "还是皇后你考虑周全。"李治满意道。

  李治走后,武媚娘跌坐在榻上,将身体的重量放在凭几之上,眼神不知飘向了什么地方。绝对不能给贺兰敏月名分!

  给了名分,她会想要孩子。有了孩子,她会觊觎后位和太子之位。

  人总是这样得陇望蜀。

  她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上后位的。

  将贺兰敏月死死地挡在后宫之外,才能杜绝一切危险想罢,武媚娘叫来心腹宫女,叮嘱她要看牢贺兰敏月以及……韩国夫人。

  韩国夫人和贺兰敏月在宫中住了这么多年,身边的宫女进进出出,长久留下地没几个,养成的心腹还都是卧底。

  就像《红楼梦》中晴雯说袭人, “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①贺兰敏月和韩国夫人连个后宫名分都没有,就这样指望宫里的那群人精卖命,得了吧。危险高,收益小,又有皇后娘娘这尊怒目金刚在,谁敢捋虎须?贺兰敏月名分之事最后以封魏国夫人而告一段落。就在长安一片祥和中,西北发生了一战大规模的战争。

  苏定方率领凉州和鄯州的军队,打退了吐蕃,护住了吐谷浑。

  吐谷浑是鲜卑族西迁建立的政权,先从吐蕃,后又归唐。现首领慕容诺曷(音何)钵娶了李唐宗室弘化公主,与唐朝关系亲密,但经常受到吐蕃的攻伐。

  这次吐蕃权臣率军来打,吐谷浑见状不对,忙派人向安集大使苏定方求援。

  苏定方得知后,当机立断,率军支援,在半路上遇到北逃的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等人。

  弘化公主性格刚毅,胆略过人,她说服被打破胆的吐谷浑众人,重整旗鼓,两军合称一处,受苏定方指挥,收复失地。

  唐军和吐蕃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双方互有损失。

  吐蕃损兵折将,唐军粮草告急,双方约和。吐蕃退出吐谷浑,唐军受慕容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之邀暂驻吐谷浑北部。

  这场战场结束得很快,李治接到战报没过一个月,就收到了捷报。苏定方在征高丽一战中无功而返,虽未受到惩罚,但受到了高宗冷落闲置。

  />

  没想到竟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吐谷浑处在吐蕃和大唐之间,是吐蕃和大唐的缓冲区。若吐谷浑被吐蕃占领,后果不堪设想。

  李治对苏定方等人加官进爵。秦梦年在此处战斗中独领一军,出色地完成任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被李治封为正四品的中郎将。

  东北也传来捷报,唐和新罗联军大败日本和百济残部。李治在龙朔三年过得春风得意,新添一女,又得捷报。

  然而李治的身体却没有像唐王朝一样蒸蒸日上,风疾时好时坏,精力不足支撑独立处理朝政。麟德元年,朝堂之上,一道珠帘遮住朝臣窥探的目光。李治下旨,武后上朝听政。

  皇后垂帘听政在后世看来是女主当权,祸乱之兆。但从李治这个时代往前推,会发现皇后参与朝政很普遍。

  而且李唐皇室本身就带有胡人风气,胡人之中妇人支撑门户是很普遍的事情。独孤皇后参与朝政,与隋文帝一起治国理政,时人并称二圣。

  还有,太宗朝的长孙皇后和徐贤妃都曾讽谏皇帝议论朝政,这要放在清朝,那就是“后宫干政”的大罪名,想活都难。

  再说了,相比于朝臣辅政,李治更愿意让武则天临朝听政。

  李治初开始感觉轻松了许多,但随着武后越来越深入朝政,李治明显感到武媚娘在朝政上的强势。

  为了平衡,李治提拔了清廉恭谨的窦德玄和资历颇深的刘祥道为相,这两人与宰相上官仪一起来抵御许敬宗为首的皇后势力。

  武媚娘有心掌权,她对属于自己势力的人很照顾,弄得上官仪等人心生不满,矛盾不断积累。

  贺兰敏月自从得到魏国夫人的称号后,心中不乐,但又无可奈何。有魏国夫人的称号又如何,还不是别人想赶出宫,就赶出宫。

  她和李治又提了几次,惹得李治不悦,不欢而散。最后还是她向李治道歉,才和好如初。贺兰敏月心中憋了一股气,时不时地在李治面前给姨娘上眼药。

  没过不久,贺兰敏月就从李治嘴里得到了自己不能封妃的原因——自己无才。

  贺兰敏月小脸红了白,白了青,回到住处就砸了一套茶具。她哭着将这个原因告诉了随太子进宫的兄长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眼睛眯起来,沉吟一会儿,道:“你回去拿一本《史记》看

  ,记得要在陛下面前看。”

  贺兰敏月不明所以,但她对兄长的话很信服,果然随身带了一本《史记》,在李治面前翻过几次。

  李治见状,以为她听进自己的话,十分高兴,各种珠宝首饰毫不吝啬地赐给贺兰敏月。天气渐凉,李治的风疾又犯了,太医还是老一套,说让不要太忧虑。

  李治喝了几天的药,缓和了一些,但朝政上的各种事情交织错乱让他心生烦躁。他靠着床榻坐下,左手搁在一本打开的书上,原来贺兰敏月把《史记》忘记带了。

  这丫头看着聪明,其实笨笨的,不爱学习,一本《史记》看了一个多月连一章本纪都没看完。李治将书合上,正要递给王福林,不知为何突然一顿,他将书翻到了《吕太后本纪》看起来。神色难辨。

  不知过了多久,王福林过来催促李治就寝,才将书放下。李治躺在床上,眼睛盯着明黄色的床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几天阴沉沉的,但就是一片雪花都没下。

  李治烦闷,也没去找媚娘。武媚娘问了太监,得知贺兰敏月这几天没来伴驾,以为李治在修养身体,就没有在意。

  她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她近日梦到了大女儿朝她诉苦,说被天黑有鬼要吃她。

  武媚娘怜惜早夭的大女儿,就找了术士在宫中做法驱鬼除邪。②下午,李治正在听上官仪禀告事情,抬眼看见一个太监行色匆匆而来。李治抬手让上官仪停下,问道:“什么事情如此慌忙?”

  太监神色慌张,跪下道:“皇后娘娘……皇后娘娘……正在后宫行厌(音压)胜之术!”李治听了,只觉得天旋地转,脑子要炸开。

  后宫之中历来禁止行厌胜之术,当年王皇后的母亲正是行厌胜之术被才被赶出皇宫。

  媚娘,她要做什么?!

  为什么行厌胜之术?

  她要诅咒谁?

  是诅咒太子,还是诅咒他?

  是了,只要他死了,弘儿年幼,这朝堂就成了她的一言堂。她就能像吕后一样掌握朝纲,大权独握,把弘儿当做傀儡,将李氏江山换成武氏。

  愤怒和失望冲昏了李治的头脑,他的手指不断地颤抖,嘴唇蠕动:“朕要废后。”上官仪和武后一派矛盾重重,更是对武后临朝听政心生不满。他认为武后窃取权柄,牝鸡司晨,魅惑皇帝,乃是古往今来第

  一女祸。

  听了这话,上官仪浑身激动,想也未想其他的,也不劝谏,直接拿起李治桌上的纸笔,运笔如神,挥笔立就,写了一篇废后诏书。

  "娘娘,皇上要废后!"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脸色苍白,扑倒在武媚娘面前。

  "皇上要废后!"

  武媚娘正在批改折子,闻言,脸色大变,踹开桌案就往外面跑。

  "去宫门口堵传令的人!抓住人和诏书,赏赐黄金万两!"

  武媚娘的声音远远传来,殿内静了一瞬,立马慌乱起来。太监宫女飞快地往外跑。武媚娘不知道此刻自己是什么心情,她催促自己快点,快点,再快点。若慢上半分,说不定她就要赴王皇后的后尘。

  上官仪写完,将诏书递给李治。李治此时的神情有些怔然,他呆呆地看着诏书。“请陛下盖章。”上官仪催促道。

  迟则生变。

  “陛下!”殿外传来一声包含愤怒委屈的大喝。李治抬头看向闯进来的武媚娘。

  武媚娘此时十分狼狈,往日雍容华贵的发髻散落下来,头上的发钗簪子绢花不知道掉到哪里,仅余下一支小凤钗摇摇欲坠。

  鞋子也掉了,赤着脚。

  她一脸满脸泪痕,捶着胸口,哭诉道:“我为陛下生儿育女,日夜操劳,究竟是那里做得不好,竟然让陛下废后!"

  李治猛地回神来,手上的废后诏书仿佛如烧得通红的剑胚。李治这时感到一股寒意沿着脊背冲上他的大脑,他这是怎么了?理智回笼。

  李治几乎要将废后诏书扔出去。

  他不能废武媚娘,废了武媚娘,这李唐天下以后要交给谁?

  他有八子,一子今年死了,只剩下七个儿子。

  废了武媚娘,太子之位不稳,连着贤儿、显儿和旭轮三个儿子都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之外。这世上没有一个废后的儿子能坐稳太子之位。

  那就只剩下长子忠、三子上金、四子素节。媚娘于素节有杀母之仇,素节登上皇位,媚娘连同四子一女恐怕都难以保全。

  那就只剩下废太子忠和三子上金。

  对了,上官仪和王伏胜都曾经在废太子忠府里担任属臣,三人关系必然亲厚。即

  使他不愿意立废太子忠,还有剩下的上金。

  上金生母卑微又如何,找个高贵的养母就行,比如出身五姓七家的郑贵妃,或者才学过人的徐婕妤。

  将这二人其中之一立为皇后,那上金就可以成为太子,就像曾经的废太子忠那样。

  他体弱多病,太子年幼,媚娘被废,权柄自然落入朝臣之手。

  他焚膏继晷,夙兴夜寐,拖着病躯,努力十几年,结果只是转了个圈,朝廷的局面又回到了即位之初,权柄从关陇世家换到了中原世家。

  好一个上官仪!

  乱国之本!

  毁朕李唐江山!

  李治的脑海思绪纷繁,一动未动,在众人看来就像被武媚娘的声色俱厉吓到了。

  武媚娘气坏了,一把夺过废后诏书,迫近李治,道:“陛下,媚娘究竟是哪点对不起你,竟然这样对我?

  李治回过神来,指着上官仪,道:“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武媚娘调转矛头,恶狠狠地盯着上官仪道:"好啊,你竟然蛊惑皇上,假传圣旨。"

  “来人,将上官仪打入大牢!”

  几名卫士进来押着上官仪。上官仪一脸愤怒和不可置信:“岂有皇帝言而无信?”

  “还不赶紧把上官仪压下去!”武媚娘厉声道。

  这时小太监端上一个火盆,武媚娘看了眼诏书,确认是上官仪所写且内容是废后,才将诏书扔到火盆中,亲眼看着诏书烧为灰烬。

  武媚娘转身看向李治,李治似乎颤抖了下。他从未见过武媚娘发这么大的火。我命休矣。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荔枝:媚娘,不是我要废后的,都是上官仪挑唆的,我被骗了,嘤嘤嘤。媚娘:乖,我知道,我相信你。

  观众:皇帝夫妇绝美爱情yyds,天啦噜,杀了上官仪一家给这对CP助兴!太平:刀下留人,把婉儿留下!

  当事人上官仪表示灰常后悔,他就是手贱,参合进人家小夫妻的事。结果小夫妻调转矛头给他来了个混合双打,以后……哦,没有以后了,连唯一活着的孙女都成了人家的拥趸(音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