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魅惑帝王心:第一宠妃 第282章 这不是你的错

《魅惑帝王心:第一宠妃》第282章 这不是你的错

作者:琴琐 字数:957 书籍:魅惑帝王心:第一宠妃

  “邱先生,您老话重了,他们总归是孩子,唉,也是的,英业应该知道您来了,他怎么不先来见见长辈~邱先生您一定多担待啊,等英业回来,俺一定絮叨他几句,都当爹了,还没长大似的~”

  “哪里?哪里?这不能怨孩子,孩子有事,有事。”邱先生一边吞吞吐吐,一边不好意思地抬起右手扶扶他鼻梁上的眼镜,一副难为情的样子,“如果因为俺这次来而耽误了孩子们的大事,俺更会自责。”邱先生好像知道点什么,他抬起头看看堂房门口,“如果,孩子们需要俺做点什么,俺心里踏实点,俺至少还能做点什么,那样,感觉俺还有点用处的~”

  听了邱先生的话王氏心里很高兴,“当然有用处,有用处,邱先生,俺年前就让秋霞带话给您,说让您和亲家母来俺崔家,您和亲家母过来俺就轻松啦,您,瞅瞅,小的小,有时候出趟门都出不去,甚至踏出这院子都不敢,俺崔家真的很需要亲家过来帮忙啊……”

  邱先生知道王氏把他的话领会差了,他也不反驳,他只尴尬地点点头。

  邱先生虽然有很高的文化,却不太善言,自从崔耀宗离世后邱先生就似丢了魂,话更少了,大半年过去了,他似乎刚刚清醒过来,他常常情不自禁走到崔家村附近也不敢踏进崔家大院,他心酸呀,他更心疼,崔耀宗是他的亲家,更是他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而这个知己先他而去,他何止是空寂?他活着的精神气也随之而去。

  看着沉默寡言的邱先生,王氏心升可怜,可怜邱先生的矜持与拘谨,“邱先生,您,您可不要把自己当外人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呀!”

  “大太太,本来想等秋霞回家过年的,今儿,俺也没跟您打招呼,唐突带着她娘过来了,太鲁莽,叨扰您了,望您不要见笑啊。”邱先生似乎还想要说什么,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抬起不安的眼睛再次瞅瞅院子,咽了一下口水,欲言又止。

  这个时候英子端着茶盘从后院过来,她见了邱先生急忙鞠躬,“邱先生过年好!”

  “咳,二小姐好,二小姐长高了!”邱先生一边说着,他一边急忙伸手接过英子手里的茶盘轻轻放到桌子上。

  “哪里呀,这个孩子似乎不长个,俺还担心是不是去年生病给耽误了长个子?”王氏一边叹息着,她一边双手抓起茶盘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给邱先生,她又摇摇头,“唉,就怕她随了她祖母,她祖母个子不高。”

  “孩子还小,不耽误长个子~”

  正在这时,旁边的内房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王氏急忙站起身,“邱先生,失礼了,您自个先喝着,俺去看看孩子。”

  “好,您忙!真好,真好!”邱先生嘴里连着说了几个“真好”。英子不明白邱先生嘴里的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她看到邱先生脸上瞬间升起一层微笑,那层微笑久久挂在邱先生的脸上。

  “二小姐没出去玩玩?”邱先生一边低头嘘了一口茶水,他一边看着英子温和地问。

  英子摇摇头,“俺娘她们不让俺出去!”

  “对,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这个时候外面不安定!”

  “嗯,俺知道,外面有鬼子~”英子站在她母亲刚刚坐过的椅子旁,她一边礼貌地回答邱先生的话,她一边打量着邱先生。

  单凭外表来看,邱先生真的是个体面的人,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学者气质。他头上依然戴着一顶瓜皮帽,他的鼻梁上依然挂着一副金边眼镜,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精神;他的身形还是那样高大清瘦,不厚不薄的长袍裹着他骨瘦嶙峋的身体,似乎他身上每块骨头都坚硬似铁,语气反而平顺如棉。

  “这天,这天是要下雪呀?”邱先生抬起头看着院子自言自语。

  英子顺着邱先生的目光看过去,天突然阴了下来,冷风越过了墙头,从街上蹿进了院子,张伯刚刚剪的石榴树枝条还没来得及收拾,被风吹得满院跑。

  张伯手里的大笤帚在挥舞。

  “这老天真的不给一个喘息空间吗?”张伯嘴里的话听着非常着急,还有埋怨,他是在埋怨突变的天气?他还是在担心着什么?

  就在这时崔英业急匆匆踏进了院子,他身后还跟着一个陌生男人。

  “大少爷回来了!”张伯声音里透着欢喜。

  “嗯,张伯,俺老丈人呢?他老人家不会责怪俺吧~”

  “没有,邱先生不是那种爱计较的人,他在堂房喝茶呢~”张伯轻轻回答。

  英子听到院里传来她大哥的声音,她兴奋地窜出屋子,嘴里喊着,“大哥,大哥,邱先生来了!”

  崔英业弯腰摸摸英子的头,“小妹,冷不冷?”

  张伯手里抓着大扫帚慢慢走近崔英业,他又轻轻喊了一声,“大少爷!”他又偷偷瞄瞄崔英业身后的那个男人一眼,那个人他似乎在哪儿见过?张伯抬起手挠挠后脑勺,他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邱先生撩着长袍迈出了屋子,他迎着崔英业低声叫了一声,“大少爷,回来了?”

  邱先生一边向崔英业打着招呼,他一边拘谨地站在门口台阶下,他眼睛里满是欢喜,他欢喜地盯着风尘仆仆的崔英业,崔英业二十刚出头的年龄,一双凛冽桀骜的眼睛,闪着锐利的光芒;细细长长的不浓不淡的眉毛,眉清目秀;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透着书卷文人风度;朱唇皓齿 ,上唇一圈青青胡茬,显露出青年的英雄气概。邱先生刚想再张口问一句,突然他的眼睛盯在崔英业后面的那个男人的脸上,他嘴唇哆嗦了几下,他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口,邱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做事说话不仅文质彬彬,还谨慎小心。

  “爹,您过年好!”崔英业上前一步就要给邱先生下跪。

  邱先生急忙扶着崔英业的胳膊,“大少爷,您不要这样,快起来,快进屋,院子冷,地上凉……”邱先生又偷眼看看崔英业身后的男人一眼,“大家都好就行,就行!”

  崔英业身后的男人见到邱先生一愣,他往前一步,他伸出双手想去握邱先生的手,崔英业急忙向前一步挡住了邱先生,他扶着邱先生的胳膊,“爹,有话咱们进屋慢慢聊!”

  英子站在院子里,她看着她大哥和那个陌生男人表情神神秘秘,她也似乎从邱先生脸上看出了什么,她可以肯定邱先生认识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回头看看张伯,他又向张伯微微一笑点点头,然后他跟着崔英业进了堂屋。

  崔英业扶着邱先生坐下,他回头走近门口,他向院里的张伯递了一个眼神,张伯心领会神地点点头。

  堂房的两扇门从里面关上了。英子呆呆傻傻地瞪圆了一双好奇的小眼睛,她要把眼睛当耳朵使,她想听听屋里大哥他们和邱先生说什么。

  “二小姐,帮着张伯收拾一下院子可否?”张伯在招呼英子。

  英子撅着小嘴慢慢离开了堂房的门口。

  屋里,那个男人向邱先生抱拳施礼,“谢谢邱先生出手相救。”

  “没想到您还真是大少爷的朋友,俺以为您是故意说的。”邱先生咂咂嘴角,“谢字咱们就不要说了,都是一家人。”

  “爹,赵林曾是俺爹的文书,他也是我们联络线上的交通员,那天他刚刚从招远过来就被汉奸认了出来……鬼子追他紧,他就迈过了崔家村,幸亏遇到您,您救了他……害得您有家不能回……”崔英业一边说着,一边给邱先生奉上一杯热茶。

  “应该的,只是,不好意思,是秋霞她娘觉得心里不踏实,所以,所以,就打扰亲家……”邱先生低头搓着他无处安放的双手喃喃着。

  “俺娘年前就想让您二老过来住,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俺娘最怕这么大的崔家大院空静,无论谁来,她都高兴!高兴有人陪她说说话,以后呀,您二老就留下来,帮忙照顾一下您的小外甥顺,也算您二老心疼秋霞一下……还有俺小弟太小也离不开俺娘,家里里里外外都要靠秋霞,秋霞有时候一个人真的忙不过来呀!”

  “嗯”邱先生话不多,他嘴上答应着,他心里也知道,住在亲家也不是长远之策。

  崔英业慢慢走到窗前,透过玻璃窗户看出去,外面的天色很暗。崔英业扭脸看看赵林,两个人皱皱眉头。

  一阵风扫过窗户棂,几根细细的石榴枝条随风而起,落在了外面的窗台上。也就在这个时候院子里好像蒙上了一层灰色缀幕,看不清天的颜色,一切变得不阴不明。

  崔英业突然转身看着邱先生问,“爹,您看,这天气是不是要下雪?”

  “看样子,这雪晚上就要下了,大少爷,你们是不是有事?”邱先生声音里带着担心。

  “雪能下多久?”崔英业有点着急,他认真端详着邱先生的眼睛,“爹,您说,雪不会太大吧?”

  “看风向雪不大,时间不长,明儿午后就停了!”邱先生皱皱眉头看看崔英业,他隐隐感觉到崔英业心里有事,有什么事儿呢?他不敢确定,“踏雪留痕!”邱先生嘴里瞬间冒出四个字,他被自己情不自禁冒出的这四个字吓了一跳,他突然站起身来盯着崔英业的眼睛,“大少爷,你们准备做什么?”

  崔英业和赵林又互相看看皱皱眉头,他们满脸愁云。邱先生不知道眼前的孩子们想做什么?但,他很确定孩子们要做的事情被这场雪阻挠了。邱先生思想进步,他在南方上学时曾经参加过同盟会,同盟会是推翻清政府,建设民主的团体,1912年同盟会四分五裂,邱先生回到了掖县,他与崔耀宗志同道合,相聊甚欢,这也是他们后来结为亲家的主要原因。

  “如果,如果你们是为了粮食,可以提前……”

  邱先生的半言半语惊醒了崔英业和赵林,两人齐刷刷把目光再次投向邱先生。

  邱先生使劲点点头,“今天晚上行动!”

  “可,刚刚收了一半,俺去送粮时看过了,只能装一马车……”崔英业不甘心地摇摇头。

  “蛇吞象不可取!否则,前功尽弃!”邱先生盯着崔英业的眼睛,“你也是教书先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不是吗?”邱先生第一次用这种口气与崔英业说话,他主要想用这样的语气惊醒眼前的两个年轻人,让他们知道怎么避免危险。

  崔英业沉默了,赵林突然抬起头看着崔英业,“咱们听邱先生的,今晚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崔英业无奈地点点头。邱先生长长舒了口气,他慢慢坐回座位上,他慢慢端起茶杯,茶水不凉不热,他慢慢品着。

  半夜时分雪下了下来,飘飘洒洒,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羊绒毯子。睡梦中英子听到院门打开了,张伯的声音从院里传过来,他的脚步很沉,身上好像背着什么,压得他走路喘粗气。王氏没有喊醒秋霞和英芬,她穿上大棉袄,举着灯,踮着小脚,迈出了卧室来到了院子,“他,他张伯,你,你背的谁呀?”

  “大太太,是,是邱先生,他晕过去了,他没事……”张伯背着邱先生急匆匆往后院去了,王氏紧张地看看院门口,院门口还站着一个身影,“是英业吗?”

  “是,娘……”崔英业轻声应答。

  “邱先生怎么了?”王氏走近她儿子崔英业。崔英业垂着头没有回答。

  “娘,俺想去看看……待会俺三婶就回来了……”崔英业喃喃着。

  “去吧,去看看你老丈人,如果可以,给请个医生!”王氏心里有点明白,她想起傍晚时分邱先生就走出了院门,她就感觉邱先生有心事,虽然他说出去走走,那么冷,他去哪儿?王氏当时没有多问。

  “他自己就是半个医生,他说不要惊动外人!所以,俺直接带着他回家了!”崔英业一边说着,一边往后院疾步而去。

  “奥,他说没事,但愿就没事!”王氏盯着崔英业模糊的背影消失在前院,在洁白的地面上留下一串串脚印。突然,王氏看到洁白的地面上有一串黑乎乎的东西,她慢慢蹲下身,伸出手,是血?!王氏急忙抓起墙根的扫帚往门口走去,门外有响声,王氏紧张地盯着那两扇门,突然杨玉从外面闪了进来。

  “他三婶,有血……”王氏嘴唇有点哆嗦。

  杨玉点点头,“知道,俺已经处理过了!”

  “他,邱先生没事吧?”王氏担心地问。

  杨玉摇摇头,“没大事,大嫂,千万不要惊动邱太太,她会害怕的。”

  “嗯”王氏点点头。

  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了,雪片在阳光下飞舞。麻雀不知什么时候落在院子里,它们啄食着雪下面的脚印。

  屋里,杨玉对崔英业说:“这个时候,赵林他们可能到了大泽山,你看看也该回沙河了!组织研究让你继续去沙河教学,不知你怎么想的?”

  “俺听组织安排!”崔英业说,“俺老丈人醒了,您告诉他,不要去冒险,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俺对不起俺丈母娘和秋霞……”

  “你还知道?!昨夜不是他引开鬼子,你们都要完蛋,行动之前为什么不等着俺回来?至少给敌人一个假象,幸亏邱先生拉着杨柳枝到处划拉……”

  “等您回来,雪更大了,那个时候行动,是不是更危险!”崔英业倔强地怒着嘴巴,“为什么?什么都要听您的,咱们的任务不一样!”

  “是不一样,运粮食是我们妇救会的任务,是你们反插了一杠子,为了避免牺牲,我们可以选择放弃这批粮食,你懂吗,活着比什么都好!”杨玉声音气愤。

  “都是你的理,你不就是参加过东北抗联吗?有什么骄傲的?”崔英业年轻气盛。

  “前天,咱们不是已经说好了吗,看天气行动,如果,如果……”杨玉撇开崔英业的话题,她的脸色更加凝重,她低头想了想,然后她再次抬起头严肃地看着崔英业,说:“如果你继续教学,千万记住,不能让学生白白送死,在危险时刻,可以放弃任何行动!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新生的力量,感情用事不可取!崔耀聪可以利用,有危险他也可能保护你,至少他是你们崔家的人,但,不要告诉他你是什么人,毕竟他是做生意的,金钱才是他的利益。”

  “俺不去找他!”崔英业对他二叔崔耀聪还是有点偏见,尤其二叔的亲家,那是日本人的红人,商会会长。

  “你自己看着办?记住一点,一切行动听指挥,不仅要生,还必须要活!无论有多少挫折与气愤,都要学会忍让,在忍让下求生存。”

  就在杨玉与崔英业聊天的第二天,崔英业再次离开了崔家大院,他去了沙河镇中学继续他的教学生涯,这也是他地下抗战身份的掩盖。

  过了正月,街上平静了许多。英子没有等来踩高跷的,也没有等来唱戏的,日本鬼子的枪声在乡下响了一个冬天,大家不敢出门串门,更不敢在街上留步。

  崔家院门从外面被人敲响了,张伯手里抓着扫帚,他紧张地回头看看,英子一蹦一跳从后院蹿了出来,她歪着头看着张伯,“谁呀?谁来了?张伯伯,您没听见门响吗?”

  “二小姐,听见了,听见了,俺去看看!”张伯走近门口,他把他眼珠子穿过门的缝隙,只见张保长站在门口外面的台阶上揣着手、跺着脚丫,头上的毡帽还是那样新。

  “二小姐,快,快去告诉大太太,保长来了!”张伯回身看着英子的眼睛说。

  “保长?”英子想起了大年初一上午在打谷场那个替鬼子吆喝的保长,她怒起了嘴巴,那个人突然到崔家来做什么?一定没好事,她必须告诉母亲。英子一边想着一边向后院跑去。王氏正抱着英春与秋霞说话,她嘱咐秋霞,“你爹肩膀上的伤不能捂着,更不要冻着,虽然不碍事,但,天冷,也要注意,还有,不要让你娘害怕,你爹没大事,如果,有外人来了,尽量不要让你爹出去,外面有你张伯,厨房有咱们娘三足够!”

  “是,俺嘱咐俺爹了,他说,他不能闲着吃闲饭,让人伺候着他心里不舒服,他想找点事做。”秋霞无奈地摇摇头。

  “娘,保长来了!”英子气喘吁吁跑到了后院。

  “保长?他来做什么?告诉英芬,这几天不许她回她婆家,路上不安全!”王氏抬起头向秋霞递了一个眼神,她扭身跟着英子来到了前院。

  六十多岁的张保长个子不高不矮,獐头鼠目,一步一遥,一摇一晃,一晃一耸,看他甩着两条胳膊的力度就知道,他身体还挺结实,看着他摇头晃脑的做派,好像他过得很舒心,他的眼珠子在崔家大院上空溜溜转,一副怙才骄物,又目空一切。

  “张保长,今儿您怎么有空……”王氏抬起眼角微笑着看着张保长。

  “奥,是,是弟妹,这几天家里怎么样?”张保长无话找话,“有活儿您就开口,俺手下还有几个能使唤的,你们孤儿寡母不容易呀……”

  “老大在沙河镇上教学,这不,寒假还没过就返校了……家里还有张伯,如果有一天真的忙不过来,俺就让孩子们去喊您,崔家老太爷活着时,也没少给您添麻烦,听老太爷说,咱们两家还是亲戚,俺家老太太还是您的表姑,这么论,俺还要喊您一声大哥,不是吗?”

  张保长嘿嘿一笑,“就是,就是,都是一家人!今儿俺来有一件事想问问,是不是,是不是咱们到屋里说说!”

  “可以,大哥,您屋里请!”王氏偷偷撇了一下嘴角,她又回头喊英子,“英子,让你大姐烧点水,就说家里来客人了,不要总坐着绣花!”

  “大小姐也在家?怎么,没去婆家?”张保长贼眉鼠眼试探着问王氏。

  “您也知道,做童养媳的都是受气的,能让她在家多住些日子就多住一些日子!”

  “也是,也是,听说崔家老三也说媳妇了?!”张保长斜着身子坐在了堂房的椅子上。

  “是呀,老三在青岛教学,他们都很新式,再说家里他大哥没有满丧三年,崔家大院有规矩,三年之内停止一切喜事,所以,俺家他二叔崔耀聪家老大的婚事也没回家办?俺也没去!”王氏的脸色挂上了一层气愤。

  “前几天,有人看见老三的媳妇回来过,是真的吗?”

  “自然,她回来给祖宗磕头,顺便到乡下找找怀孩子的偏方,毕竟快三十岁了,她那个身子骨太单薄,怀孩子有点困难!”

  “老三崔耀宏没有回来?”张保长抬起他右手,伸出一根手指扣着他的大鼻孔。

  王氏斜了他一眼,故意说,“老三也回来过,在家住了一天又回青岛了,听说他寒假里给日本人做翻译,毕竟要靠他挣钱养家糊口,他一个男人不能为了婆婆妈妈的事情抛头露面,留在乡下也没用,更不能耽误工作呀!再说,女人怀孩子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嗯,也是,昨天俺去地头看了看,你们崔家的麦子长势喜人,雪也化了一多半……”

  “如果是那样,等麦收后俺崔家可以卖掉一些粮食,把欠的工钱发给乡邻……”王氏笑着点点头。

  “今年不能卖,不能卖!”张保长急忙站起身向王氏摆摆手。

  王氏皱皱眉头。

  张保长故意压低声音,“日本人需要粮食,他们不准大家卖粮食,也不准外村人来买咱们的粮食。”

  “不让卖,我们崔家拿什么付工钱?再说,也不是卖给别人,他二叔不是开粮店吗,就卖给他!”王氏笑呵呵地看着着急的张保长。

  “那也不行!”张保长咂咂嘴巴,“你不知道日本人多么厉害呀。今年您听俺的,俺出工帮崔家麦收。”

  “您是说,俺的粮食直接被你们收走?不成,想饿死我们孤儿寡母吗?!”王氏气愤地“腾”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她怒着脸,狠狠瞪着张保长,“您还算一家人嘛?您怎么胳膊肘往外拐?”王氏怀里的英春被他母亲的一声吼吓得“哇哇”大哭,王氏急忙一边嘴里哄着孩子,她一边狠狠瞪着张保长,“您可要想好了,崔家还有这么多张嘴,不仅能吃,还能记仇,以后,以后谁用不着谁?崔家后辈越来越有出息,说不定以后世道变了还能再出个举人进士什么的……”

  张保长急忙摆手,“俺不是那个意思,一定给您留下够一家大小吃的,俺不会让他们都拉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