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道本一 第四十一章 各怀鬼胎

《道本一》第四十一章 各怀鬼胎

作者:陈泰臣 字数:2554 书籍:道本一

  铁索一百五十多米长,这些人毫不费力,顷刻便行了过来。看模样,的确是群喇嘛,一共八个人。过了大江,集合起来,为首的一位,抖了抖紫色毡袍上凝结的水珠,招呼其他人歇脚。这群喇嘛,显然心情不错,叽里咕噜交谈着,生起一堆篝火,揭开毡袍烤干。其中一人取出铜壶,放在炭里,很快飘出了奶茶的香味。

  张辽回头看大家,止正和尚蹙着眉,示意先不要动。他竖着耳朵,好像听懂了什么。

  火堆旁的草丛里,突然钻出一个黄毛小兽的头,趁人不备,迅疾衔走一大条牛肉干。为首的喇嘛警觉,起身一声吆喝,场面顿时杂乱。那小兽窜上一棵巨树顶端,一边撕扯肉干,一边拿眼睛扫视下面。众喇嘛发现是只黄鼠狼,一齐哄笑起来。其中一位年青的,从怀里掏出一块酪蛋,也叫奶疙瘩,属于奶酪的一类,向树端抛去,那小兽纵身一跃,娴熟接住。又落回树上,大嚼两口,吞下肚中。众人笑声更欢,年青喇嘛再取出几块酪蛋,依次摆在树下,退了几步,笑眯眯看着。

  文从心远远见了,有些担心二皮的定力。果然,黄二皮经不住美食的诱惑,犹豫了几秒,径自窜下树来,看喇嘛似无恶意,低头去咬酪蛋。突然,年青喇嘛袍袖之中,抖出一张捕鸟用的软网,手法相当娴熟,直向二皮当头罩去。这网的网眼极密,如果被兜住,饶是黄鼠狼骨架纤细,也定钻不出来。

  这时的二皮,发挥出纠丹炼体的实力。感觉不妙,将身子一缩,立刻后移两尺,避开软网的范围。也不借势逃脱,反而后足一蹬,直向年青喇嘛扑来,显然是动了怒气。

  来势太快,年青喇嘛猝不及防,被二皮扑在头顶,劈面一抓,划出几条深深的血痕。这还多亏往后仰了一下头,不然怕是整张脸皮都被抓掉了。本来笑的欢畅喇嘛们,齐齐惊呼一声,没有想到这小家伙如此厉害。纷纷发动身法,抢到年青喇嘛身边,集体出手,围攻黄二皮。

  二皮身法如电,全然没有撤退的意思,在十六根大腿之间钻来窜去,偶尔跳起一抓,就是一声惨叫。没多会儿,八个喇嘛都挂了彩。为首一人身材壮硕,气势彪悍,此时也动了真火。发出一声长啸,喇嘛们由随意嬉闹转为列阵攻防,将二皮团团围住,一人有难,两侧立刻补救,渐渐稳住了阵脚。

  二皮见势不妙,选定了为首的壮汉,一味狂攻!其他七人见它如此生猛,收了小觑之心,高喧佛号,场地中间灵气波动,居然动用了伏魔密法。二皮被周遭法力禁锢,四肢渐渐迟缓,心有不甘,集中全身之力,跳将起来,试图脱离包围。为首的喇嘛从怀中取出两只大钹,双臂抡圆,当空一合,声震四野!把二皮扣在其中。

  那铜钹并不稳定,内里像是藏了一颗滚雷,激烈地碰撞着四壁,不断发出铛铛的撞击声。其他喇嘛见了,惊叹于这只黄鼠狼的超常体能,纷纷围了过来,帮壮汉按紧铜钹,生怕它跑出来。壮汉一招得手,面露喜色,大声咕噜了一句,其他人连连点头,各自露出欢颜。

  文从心欲起身搭救,止正连忙按住,“不急。他们只当这是一只神兽,要去昭觉法会献宝。我们不妨跟着,你的宠物暂时没有危险。”从心疑惑,“你怎么知道的?你懂得藏语?”止正摇摇头,“这些都是蒙僧,说的是蒙语。我是赤峰人,纯蒙族。”

  宗芳凑了过来,“我们跟踪他们做什么?会不会有危险?”“这几位,刚刚烤火时,讨论昭觉法会的事,听大概意思,那边的一个地方,出现了天堂之门,川滇两地的异人大能,纷纷云集,准备迎接神谕。”张辽灵机一动,“天堂之门?会不会是时空隧道?我们有机会回家了?”止正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个时空,对待误入者,如果不是瞬间抹杀,就当网开一面,留条补救的生路。如果我们离开,也利于这个时空的稳定。这所谓的天堂之门,出现时间如此巧合,我看值得一试。”

  宗芳也赞成,“那就不要打草惊蛇,暂时远远吊着他们,跟到那个地方再说。”从心还在纠结这些蒙僧的来路,“蒙古的喇嘛,怎么会打南边过来?”宗芳对特务工作有经验,分析说,“如果这确实是南宋末年,那么,蒙军在征伐的同时,必然派出许多前哨作斥候。川滇两地喇嘛庙很多,保不齐蒙僧也参与进来,在敌占区提前做策反工作,也未可知。”这逻辑丝丝入扣,颇能自圆其说,大家默默点头称是。

  止正补充道,“脚下这地界,在我们的时代属于四川。而南宋疆界缩水,这里已经是南诏了,具体是建昌府还是会川府,我记不清楚。包括之前我们坠临的青城,再往西一点,都属于吐蕃,再加上蒙古大军,四者关系错综复杂,我们需格外小心行事。”

  这边几人小声商量着,那边喇嘛们已经七手八脚,用藤条将铜钹缠了一道又一道,生怕“神兽”偷跑,直捆成一只大藤球。那位破了相的年青喇嘛将球扛在肩上,踩灭了篝火,八个人向继续西行去。他们没有注意到,身后始终远远吊着一支“尾巴”。

  如止正所言,地处大凉山腹部的昭觉,彼时隶属于南诏大理国建昌府,这里聚居着许多彝族部落,汉民罕至,偶尔有些行脚商人路过,用盐巴交换山货。随着少量藏人东迁,也建造了一座喇嘛庙,规模极小,名曰桑布。桑布寺里没有转世活佛坐镇,只有一位在吐蕃拿到给史学位的增珠上人,带着一名小喇嘛驻守。平日生活清苦,自己也种植几亩青稞,养殖三五牛羊,几乎与普通藏民无二,没有半点特权阶级的样子。

  前些日子,小喇嘛出去寻找走失的小羊,结果自己也不见了。增珠只好上山求助于黑彝土司厄恩,土司大人与增珠素来交好,敬仰他的学问,当即应承下来,驱使十数家丁四野巡视,终于,其中一路跑回来禀告,说在博什瓦黑南坡发现了“神迹”!

  厄恩土司立刻叫来增珠上人,带着人马,赶到现场,一见之下,险些跌下马来。这博什瓦黑的意思,原本就是族语中“岩上龙蛇”的意思,之前一直不解何意,还道上古时期,这里的山坡上,居住着神龙。直到今天,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在茂密的松林里,那南坡上流光溢彩,无数光斑游走于十六块巨石表面,勾画出一张张神秘的岩画。最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块巨岩,像被液体腐蚀了表面,融化出一扇虚幻之门,门上波光粼粼,犹如湖面颤动。增珠上人见识较广,没有惊慌失措,请一名土司的家丁近前查看,那家丁攀到巨岩面前,伸手去推那扇“门”,结果居然扑了个空,整个人跌入岩石,自此消失不见。其他人见了,再也不敢进前一步。更有人跪地祷告,祈求天神赐福。

  消息迅速沿着周边驿道传了出去,伴随民间递进渲染,没几天,“天堂之门”在左近各地造成轰动,一批又一批的朝圣人士接踵赶来,驻扎与此,形成了法会规模。增珠上人心生智慧,趁机绘声绘色地讲解,自己如何亲眼所见小喇嘛被西方佛祖接走,一时间多了许多虔诚信徒。黑彝大土司厄恩也不拆穿,只是埋头做生意,他不担心北方刀兵之乱,自古历朝,尽皆奉行以夷制夷政策,即使蒙古人来了,多半也得与他合作。于是专注旅游经济,从史无前例的热闹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八位喇嘛赶到博什瓦黑南坡时,坡下鳞次节比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帐篷,小型的临时集市业已形成。再晚来一日,就没落脚的地方了。他们急于觐见“神迹”,分开众人,上了南坡。那道“门”还真给力,多日来始终圣光不散,只是由于传言太盛,大家都觉得尘世尚有留恋,没做好登天的准备,因此没有人再靠前一步,更别说动手试探了。

  增珠上人听说来了许多同行,也暂停讲经,寻上坡来。两厢见面,领头的大喇嘛取出一张羊皮,上面用蒙、汉、藏三种语言写了一道密信,信中言道:诸教并行,神佛混杂,唯我藏传密宗为正。为光耀佛法,特遣四十二路通联使,每路八人,合天下佛门侍从之力,共佐蒙军,以期肃清信仰之乱相。见此信者,倾力助之。落款是,大蒙古国师八思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