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万界仙游 第三百二十九章 巫傩蛊术

《万界仙游》第三百二十九章 巫傩蛊术

作者:无色定 字数:1881 书籍:万界仙游

  “老爷,您猜小的在街上看到谁了?”杨管事激动地说。

  李老板抬头看他:“瞧你这兴奋的样子,难道是看到黎大人了?”

  杨管事摇头:“比黎大人还稀奇,小的在街上看到了池三爷!”

  李老板手里的汤勺掉到了桌上,也无暇顾及,蹙眉道:“他怎么会跑到广州来了?”

  池家在广州没有任何的买卖,以前池家的船队也不走这条线。

  “小的也不知道,不过小的已经让人跟着他,看看他去干什么。”杨管事连忙说道。

  李老板闷闷不乐了好一会儿,连饭都没心情吃了,背着手便往外走边说:“派人去查清楚他到底来干什么的,有消息速速来汇报。”

  到了中午,杨管事就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了:“老爷,查到了,池三爷是为了白糖而来。今日上午,刘记商行在码头的那五六万斤白糖已经悉数搬上了池家的船,中午池家的船就启程出发了。小的还听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是白糖又涨价了,这次池刘两家交易的价格是一百文钱一两!”

  “一百文一两?”李老板倒吸了一口凉气,很快就琢磨过来,恨恨地磨牙,“池老三这回赚麻了。”

  又是提价,又是不远几千里亲自跑过来拿货,连运费都一并承担了,若是没有重利可图,池老三会这么积极吗?

  杨管事一想也是,讪笑:“应该是赚了不少,真是便宜他了。”

  可不是便宜了姓池的这王八蛋。

  他都来广州一个多月了,什么事都没办成,这家伙才来两天就拿了这么多货走。

  李老板心里嫉妒得发狂,又恐被池家甩出一大截,气哼哼地问道:“刘家那边还没消息吗?”

  杨管事硬头头皮摇头:“还没,不过刘府也没接待其他客人。”

  这并不能安慰李老板,他只知道自己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但没办法,现在是他有求于人,不是别人求他,只能装孙子了。

  但很快李老板就沉不住气了。

  因为几天后,刘府陆续给广州的商人发了帖子,请他们上门做客,其中包括苗掌柜、周掌柜等人,反正广州城有头有脸的商人大部分都收到了帖子。

  李老板却一封都没收到。而他派人送去刘府的帖子,全部石沉大海。

  便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刘七小家子气,还在记恨去年棉花的事,不肯见他。

  李老板气得咬碎了一口的银牙,恼怒地说:“以后不必派人去刘府送信了,我就不信离了他刘七我就弄不来白糖了。”

  他现在之所以没有白糖,还是因为缺少甘蔗。

  广州附近的乡下,虽有种植甘蔗的,但都比较少,只拿来哄自家孩子。所以哪怕李老板知道了甘蔗制白糖的法子,短时间内也没法弄到这么多甘蔗榨糖。

  杨管事在一旁拍马屁:“老爷说得是,又不会只有他刘七才知道怎么制白糖。”

  话是这样说,但做起来很复杂,而且需要提前准备。

  如今已进入了二月,天气暖和,正是种植甘蔗的好时候,若想秋冬收一波,现在就得开始种了。

  不过李老板到底是外来户,在城里有些人脉,但在乡下就没那么好使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本地的熟人出面。

  李老板扒拉着手里的名单,将目光落到了罗英才身上。

  最近罗大少爷非常不得志。

  因为前几天,他千方百计掩藏的事还是被罗老爷子知道了。

  罗老爷子得知年前自家的造船厂遭遇了好些老客户的毁约,订单损失过半,新的订单也比往年少了不少,船厂的匠人们都空闲了下来,一个月只用干一半的时间,还有半个月都歇着时,气得当着宾客的面抄起条凳就往罗英才身上打。

  罗英才怕极了,边躲边求饶。

  当时在罗家的客人也跟着劝。

  可怒火中烧的罗老爷子哪听得进去,今天不收拾一顿这个不成器的孙子他气恨难消。

  最后倒是打了罗英才一板子,但身体本就不好的罗老爷子也在跨过门槛时摔了一脚,伤到了腿,卧床不起。

  惹出这么大的篓子,罗英才自然又被好好训了一顿。

  不光如此,罗老爷子醒来后,对这个没什么本事,还好面子,爱自作主张的孙子彻底失望。

  他将罗英才叫道床榻边:“你知道你这次错在哪儿吗?”

  罗英才跪在床前,低声说:“孙儿,孙儿不该瞒祖父的。”

  “你也知道不该瞒我,可你还是瞒了我这么久,就是怕老头子训你,怕丢人?”罗老爷子叹息,“我祖父,当初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匠人,从给渔民修补造船,一点一点,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才为罗家积累了这份家业。当时罗氏造船厂还没我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大,里面的匠人也不过四个,其中一个还是我的祖父。到了我父亲那一代,罗氏造船厂由一个几个人的作坊壮大到了有二三十人,一年能造五六艘船的规模,再到老头子,还有你的父亲……”

  说到这里,罗老爷子停顿了片刻,闭上眼睛说:“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毁了祖宗几代才打下来基业,我不能做罗家的罪人。即日起,你不用去船厂了。”

  这是要剥夺他的权力,罗英才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爷爷,孙儿知道错了,孙儿以后一定改,您就相信孙儿吧。”

  罗老爷子不为所动,只是让管家将五少爷叫过来,然后吩咐小孙子以后每日上午去船厂,跟着老师傅学习怎么造船,怎么维修船只,晚上回来再到他院子里来看他。

  经过罗英才的教训,他意识到了,娇养儿孙没有用,不吃点苦,他们哪知道祖祖辈辈攒下守护这么一片基业有多不容易。

  可惜他醒悟得太迟了,老五今年才十四岁,也不知道他能再坚持几年,能教这个孩子多少东西。

  于是罗英才就这么被放弃了。

  他自然是不甘心被一个庶子压过去,夺了他本该得的继承权。

  因此他在暗中使了不少小动作,让船厂的人想办法给老五使绊子,又暗地里给族老们送礼说情,让他们帮忙出面替他求求情,还向他母亲哭诉。

  他母亲曹氏自是向着他这个亲儿子的,但身为儿媳不敢顶撞公公,边派人给娘家送了信。

  曹家也是广州城的一户富户,家里经营着粮铺,在乡下还有两个庄子。

  曹舅舅听说了这事,自然要为自己的妹子外甥出头,于是来拜访罗老爷子,脸上笑嘻嘻,说出口的话却不那么中听了:“老爷子,舍妹自嫁入罗家,向来安分守己,就是妹夫过世后,她也在家侍奉你们二老,照顾孩子,操持家里,任谁都挑不出一个不是。若老爷子嫌弃,我将她带回去就是。”

  罗老爷子知道,这哪是要给曹氏出头啊,分明还是为了船厂的事。

  “没有的事,儿媳自入门,贤良淑德又孝顺,她做的老头子都看在眼里。”罗老爷子精神不济,实在没有心力跟他掰扯,直言道,“英才不擅经营,但你放心,老头子不会亏待了他们母子,家里的银子房子都留给他们母子,以后船厂他也持四成的干股,绝不会亏待他们。”

  曹舅舅冷笑:“那六成的股份呢?要给一个庶子,这就是老爷子所谓的不亏待?恕晚辈见识短,晚辈可没见过哪家的庶子能分家里产业的大头。这屋子里没外人,老爷子也别糊弄晚辈,英才不擅经营,一个十四岁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就擅经营了?老爷子这心未免也太偏了。”

  罗老爷子被他这一席话堵得说不出话来,老五目前确实没展露出多少天赋,但这不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吗?他到底是比大孙子踏实肯干,而且年纪小,还能好好培养,不像大孙子已经二十几岁,教不过来了。

  曹舅舅见罗老爷子还想说什么,蹭地站了起来:“你们罗家容不得他们母子,今日我将他们接回去就是。至于这家产如何处置,咱们上府衙找知府衙门评评理去。”

  罗老爷子见他来真章的,连忙叫住了他:“英才他舅舅,这使不得,使不得,本是家事,大家坐下来商量,你这样闹去府衙不是让满城的人看咱们的笑话吗?”

  而且他也不愿意因此跟曹家决裂。

  好说歹说,曹舅舅才坐了回去。

  两人掰扯了一顿,最后罗老爷子不得不让步,答应罗英才回船厂,让两个孙子都在船厂中好好学习磨练,看后期二人的表现再择一人继承船厂,另一人辅助。

  罗老爷子是希望他们兄弟能够齐心协力好好将造船厂经营下去,守住这份家业。

  可罗英才这个大少爷自视甚高,怎么愿意跟一个丫鬟生的庶子好好相处。

  若不是有罗老爷子和曹舅舅压着,他根本就不会去船厂干活。

  船厂的工匠天天锯木头,刨木头,钉钉子的,稍有不慎就会割伤他的手。身娇肉贵的大少爷哪吃得这样的苦啊,因此一直在寻思着有什么办法能够抢回被龙江船厂抢走的生意,给老爷子看看他的能力,这样也不用天天去船厂干辛苦活了。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更何况他们都在刘子岳这儿吃了亏呢。

  于是李老板又找上了罗英才。

  这个大少爷刚开始肯定是不想搭理李老板的,他还记恨去年的事。可论心机论城府,他哪比得上李老板,几句话下来,大少爷的脸色就缓和了许多,一顿饭吃完,两人已经举杯相碰,一副忘年交的样子了。

  两人达成了协议,李老板出定金,由罗大少爷找人去乡下种植甘蔗,秋天再用这批甘蔗榨糖。这样李老板就不用再去贴刘子岳的冷脸了,而罗大少爷有了白糖也可以用龙天禄的法子将客户反抢回来。

  就算抢不回来,白糖价格这么高,他们也能赚一笔不菲的银子,怎么都不吃亏。而且还能抢刘七的生意,打破他对白糖的垄断。

  光想到最后一点,两人就很兴奋。

  ***

  刘子岳压根儿就不关心这两人。

  就连李老板送的帖子都从未到过他手里,冉文清知道他不待见李老板,所以直接让门房将李老板的帖子都烧了,不必汇报,李老板的气纯属白生了。

  请了交好的商人上门做客,联络了一番感情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商人们不可避免地又想要白糖。

  刘子岳算过了,地里的甘蔗全部加工成白糖,还有个近十万斤。

  这么多糖在广州城肯定是卖不出高价的,但他又决定以后都不跟池三爷做买卖了,再将这批糖都运去江南或是京城也不合适,至少不能他出面,大规模的运过去卖。

  太子已经盯上了白糖,晋王、燕王、楚王这些人就不会心动?

  刘子岳不想自找麻烦,京城这时候是万万不能去的,不然被发现了,他以后就是哥哥们眼中的小肥羊。

  可若是全部以四十文的价格散卖给这些商人,他又有点亏,而且暂时失去了京城这个市场,刘子岳想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还有什么是比后世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洋中转站更合适呢?

  刘子岳琢磨了一会儿,询问道:“周掌柜、苗掌柜……你们的船队可有南下的?”

  “继续往南吗?”苗掌柜挑眉问道。

  刘子岳点头:“没错,再往南的南海诸国,你们有去过吗?”

  周掌柜轻轻摇头:“我父亲那一辈倒是去过,但路程太遥远了,而且面对外邦异族语言不通,很是艰难,因此渐渐没去了。倒是苗掌柜有这个经验,他的船队几乎每年都会载货南下。”

  去南海诸国肯定是不如北上去江南和京城安全,但那边比大景落后,很多东西生产不出来,往往可以卖高价,利润很不错,就是太远了。

  风险跟收益总是呈正比的。

  刘子岳点点头,笑着提起了其他事,都将人送走后,他单独留下了苗掌柜,并请龙天禄和冉文清在一旁作陪。

  苗掌柜也是人精,见自己一个人留下,便猜刘子岳是想了解南洋的情况。

  果然,刘子岳开口了:“苗掌柜近期可有计划要去南洋?”

  苗掌柜思忖了片刻后道:“暂时没这个计划,因为货物还没备齐。”

  闻弦音知雅意,刘子岳没跟他兜圈子:“白糖在南海受欢迎吗?”

  苗掌柜听懂了他的意思,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白糖在哪里不受欢迎呢?饿得没有力气的人喝一碗汤水,精神都能好许多,这样的东西谁不稀罕?而且南海诸国不少地方是交易的中转站,有许多从西边来的商人在那里交换货物,咱们大景的瓷器、刺绣、丝绸、茶叶、漆具等广受欢迎。若是白糖去了,定然不逊色于这些物品。”

  “那苗掌柜还缺多少货才能装满船?”刘子岳笑问道。

  苗掌柜没敢狮子大开口,琢磨了一下,比出两根指头:“两万斤,价格方面,我没法开出池老板那样的高价,但四十文也太低了,咱们折中六十文如何?”

  虽然对白糖很有信心,可到底是第一次,苗掌柜还是比较谨慎。

  刘子岳轻轻摇头:“涨价就不必了,但我有个不情之请。”

  苗掌柜迟疑了片刻,谨慎地道:“七公子请讲,但凡苗某能做到绝不推辞。”

  他料想这个要求应该不简单,因为刘子岳一下子就让了他几千两银子的利。

  刘子岳笑着开口:“我这边有四十个人想送到你船上做船员,劳烦苗掌柜带他们熟悉熟悉南海的路线,海上生存的技巧,如何与当地人沟通等等,苗掌柜可方便?”

  苗掌柜怎么都没想到刘子岳会提这么一个要求,怔了怔:“这,这,七公子是打算以后主要跑南边的路线?”

  刘子岳说:“也不是,就是先去了解了解情况,京城离广州也甚远,不小于去南洋,有些甚至还近一些。我们商队才刚刚成立,人手也不足,到底主要跑哪一条线路也不确定,因此想请苗掌柜帮帮忙。若是以后大家都在南洋跑,彼此之间也相互有个照应。”

  刘子岳倒不怕苗掌柜拒绝,南洋小国林立,甚至还有各种部落,船只经常是靠岸卖一票就走人,很难长期跟当地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因为小国政权变换快,说不定下次去就换了个国王。而且南洋那边还有许多从印度、中东甚至是非洲等地来的商旅,这些人对大景的不少商品趋之若鹜,有多少都能池多少。

  因此哪怕都去南洋,双方也构不成什么竞争关系。相反,都是出国在外面,同为家乡人,真遇到点什么,还能相互帮忙。所以只要不是人品特别恶劣的那种,一般都会与同行交好。

  果然,苗掌柜没考虑几息就答应了:“这可是我捡了个大便宜,七公子若是愿意,我自然没意见。”

  不说别的,多几十号年轻力壮的汉子,万一路上遇到海盗抢劫或是跟当地人交易没谈拢,双方打起来,人多也稳当一点。

  而且这些人还不用他花一文钱去雇佣,白给他干力气活,还能便宜拿一批白糖,这样的好事傻子才拒绝呢。

  刘子岳拱手道:“那我就多谢苗掌柜了。我希望苗掌柜将他们带出去,也能全须全尾地带回来。此事就有劳苗掌柜了,下次见面,刘某必有重谢。”

  苗掌柜哈哈笑了笑,拍着胸口说:“七公子尽管放心,苗某会将这四十人当自己的兄弟。但有一点在下也要提前说清楚,此去南海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海面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途中交易也可能出意外,苗某连自己的船员都不敢保证一个不少的带回来,只能说尽量,还请七公子谅解。”

  他没有夸海口,而是如实说明了情况,这反倒让刘子岳更放心一些。

  出海远洋搁在现代都是一件有些风险的事,就更别提古代了,若是因为疾病或是意外死了几个人,他也不会怪到苗掌柜头上。

  “有苗掌柜这话我就放心了,多谢。”

  送走苗掌柜后,刘子岳将黄思严叫到了书房:“这次不能去松州了失不失望?”

  黄思严嘿嘿笑道:“这哪能啊,小的是想尽快将白糖卖了,池三爷自己来拿还省了咱们的功夫呢。不过公子,那接下来小的们做什么?”

  剩下的白糖还在加工,短期内他们是没货需要出海了,黄思严有些无聊。

  刘子岳抬头笑看着他:“我给你们找了个差事。”

  他将跟苗掌柜的协议说了一遍:“……南洋那边你们没去过,又都是异国他乡的,第一次没人带不安全。因此我托了苗掌柜,送你们去他的船上,跟着船队好好学学,你可愿意?”

  黄思严两眼放光,乐呵呵地说:“愿意,小的愿意,多谢公子。听说南洋那边还有拳头大的珍珠,各种珍奇的珊瑚,比咱们大景便宜多了,小的想去看看。”

  他不傻,公子让了这么多好处才托苗掌柜带上他们,错过这次机会想跟着有经验的船队去南洋就不容易了。

  刘子岳含笑点头:“南洋不比去江南和京城,那是别人的地盘,你回去跟兄弟们商量,大家想清楚,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的就算了,若是差人再从兴泰招一批水性好的,不要勉强任何人。”

  “公子你放心吧,我明白了。”黄思严高兴地说。

  接下来数日,他们先是确定了去南洋的船员,然后向苗掌柜那边取了经,准备了许多必要的物资,比如各种常见疾病所需的药物,还有单薄凉爽的衣服等等。

  等兴泰那边将加工好的白糖送过来,黄思严一行人也准备好东西,跟着苗掌柜的船队下南洋了。

  这时候时间已经快到三月,甘蔗基本加工完了。刘子岳留了三万斤,剩下的四万多斤分批卖给了周掌柜他们这些经常合作的商人。

  收完甘蔗,地里开始种植新的作物,兴泰那边又忙忙碌碌起来。

  不过没刘子岳什么事。

  刘子岳又空闲了下来,如今手里有钱又有闲,还有一帮子属下管事,刘子岳就准备出去玩玩,找于子林叙叙旧。

  关系是处出来的,都大半年没见了,也该去拜访对方,顺便跟对方一块儿去游山玩水、打猎郊游。

  听刘子岳兴致勃勃地规划去连州的行程,冉文清没有阻止,公子今年才十八岁,还是个少年郎,多出去玩玩,结交些同好没有坏处。

  不过有一件事他要向刘子岳汇报:“公子,属下最近听说了一个消息,城郊有人怂恿农民大规模种植甘蔗。”

  刘子岳没太在意:“白糖这么贵,迟早的事。”

  等糖价降到一定程度,这种事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只是希望农民不要大规模跟风种植,因为风险太高了。别说搁这时候,就是在物流、冷链运输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农民种植养殖的风险也非常大。

  冉文清道:“但公子肯定猜不到这是谁搞出来的。”

  刘子岳感兴趣地抬头:“这么说还是我认识的了?我猜猜……莫非是李安和?”

  冉文清笑了:“公子真是料事如神,没错,就是他,还有罗英才。为了鼓励农民种植甘蔗,李安和这次还下了血本,找了好几个村子的族老、村长,又承诺每亩地先给三百文的定钱,只要甘蔗种下去之后就给,后期根据每亩地甘蔗的产量算钱。经属下打听,他已经找了好几个村子种植甘蔗,估计是想下半年抢咱们的买卖。”

  刘子岳听完就乐了:“这是好事啊,他真弄起来,有人帮咱们吸引火力,咱们也没那么引人注目了。”

  大景有几千万人,还能下南洋开拓更广大的市场,多个李安和白糖的市场也远远没有饱和。

  而且刘子岳还在思考下半年怎么拒绝池三爷,这不就来了。回头市面上都是李安和的白糖,池三爷要找就找他去吧,至于他们两家有过节什么的,关他什么事?白糖他没多少,不能大量供应。

  万一池三爷拿不到白糖,失了太子这座大靠山?

  那不是天大的好事吗?等太子哪天完蛋了,池三爷估计还要来感谢他,感谢李安和抢了风头。

  不过刘子岳有点担心李安和跟罗英才能不能将这个买卖扯起来。他问:“都哪些地方你知道吗?”

  冉文清提笔,粗略地画了一张图:“大概就这四个地方,最近的离广州城二十多里,最远的六十多里。”

  刘子岳看着分散的村庄,无语了。

  是什么给了李安和这种错觉,他能行,李安和就能行?

  甘蔗这么沉,现在道路又不好,尤其是乡下,有些地方的路就那么一两米宽,连马车牛车都过不去,怎么运输?全靠人力,效率低不说,这个工钱可不少。

  不运输就地加工?可他种甘蔗的这四个地方这么分散,有两处甚至一南一北,相距上百里,加工运输都是个麻烦事。而且他还要根据甘蔗的产量算钱,这捆绑称重也是个大问题,还要耽误时间。

  不用计算,刘子岳就知道李老板这个人力成本要翻倍,甚至是更多。

  不知道这地方是他找的,还是罗英才那个没吃过苦头的大少爷找的。

  没经验,不实地考察,了解一下甘蔗的种植、收割和加工,不亲自走一走乡下的路,迟早要栽跟头。

  但刘子岳也不可能好心地去提醒他们。

  他很乐意看到李安和下半年的精力都牵扯到这甘蔗上,到时候肯定很有意思。

  而且他估计,不止李安和与罗英才,应该也有其他商人在收购甘蔗或是白糖。今年不算他的庄子,广州的棉花和甘蔗的种植面积会扩大不少。

  所以他对冉文清说:“随便他们怎么弄吧,不用理会,咱们该怎么办怎么办。织坊那边应该上正规了,等黄思严回来应该就有一批货了,你给龙天禄去封信,咱们下个单,造一艘载重五十万斤的船,一定要牢固结实,适合出海远航。”

  冉文清记在心里:“公子只管放心地去玩……不是,去找于大人叙旧,府中有属下。”

  “好,交给你了,有什么急事派人去连州找我。”刘子岳拍了拍他的肩。

  刘子岳就悄声骑着马,带了十几名侍卫,先回兴泰,在兴泰呆了两天,然后再去连州。

  这时已是阳春三月,百花齐放。

  不过南越的春天到得有点早,三月气温已经升上来了,堪比北方的初夏,只用穿一件单衣即可。

  这天气实在是很舒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蚊子又多了起来,而且虫子也不少,在野外过夜实在不是什么好体验。

  刘子岳干脆天不亮就出发,一行人全部骑马,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连州。

  于子林听说他来了,立即将他邀请去府中住下,次日给他接风洗尘。

  不过于子林已经了解了刘子岳的性格,知道他不是很耐烦搞那些排场,因此并没有邀请其他官员,就两人在院中的桃花树下喝酒吃肉聊天。

  刘子岳这次来,除了白糖,还给于子林带了一份礼物。

  于子林不愧是从京城来的,很有些见识,摸着面料几息就认出了这东西:“这是棉布吧。”

  此物对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很稀奇,但对于权贵和官宦,也不是用不起,只是量很少罢了。

  “于大人好眼力,棉布吸汗透气,夏季穿着很舒服,正适合南越这天气,这箱棉布赠与大人,做几身舒心的衣服。”刘子岳笑着答是。

  送棉布对他们这种身份的人来说只是寻常的礼物,但于子林看着两个大半人高的箱子,嘴角还是抽了抽:“殿下,这两箱都是?”

  刘子岳含笑道:“没错,你要是不够,下次说一声,我让人再给你送几箱来。”

  送几箱,几箱……

  这么大的箱子,一箱恐怕得有十数匹,棉布可是比绸缎都贵。于子林仿佛看到了一堆银子摆在自己面前。

  “殿下可真是大手笔。”他感觉拿了有点心虚。

  刘子岳看他这模样,乐呵呵地笑了:“于大人误会了,这些棉布没花钱,是我庄子里的棉花织的,这是第一批,送两箱给你试试。你若是用不完,也可送人。”

  就当是提前给他的棉布做宣传了。

  于子林讶异地望着刘子岳:“殿下……臣真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殿下弄不出来的。”

  “那可就多了,比如天上能载人的飞机,还有千里眼顺风耳……”刘子岳半认真地说道。

  于子林只当他是在开玩笑,没接这话,笑道:“如此臣就多谢殿下这番好意了。”

  刘子岳哈哈大笑:“咱们何须客气,我这不也来府上叨扰了?你就当是我的饭钱吧,不够的记着,下次用棉布、白糖抵。”

  两人聊了一会儿,于子林起身说:“殿下稍等,臣去书房取封信过来。”

  刘子岳点头,一个人坐在桃花树下望着指头大的毛桃出神,不知道有没有嫁接技术,他想吃水蜜桃了。

  很快,于子林就拿着信回来了,落座后询问道:“殿下可知道京中局势?”

  刘子岳错愕了一瞬,摇摇头:“不知,可是京中发生了什么事?”

  他以前手里并没有得力又忠心的人,未免落下把柄,他一个人都没留。现在倒是可以派点钉子去京城了,但刘子岳想想还是算了,他对那个位置没什么兴趣,管他们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做什么?

  左右不过是他那些哥哥们今天谁又给谁挖坑了,大臣们又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站队了,又或者是他父皇又添了儿子。

  左右不过是为了名利权势。

  于子林将信递给了他:“殿下请过目,这是老师前日给臣送来的信。”

  刘子岳没有迟疑,打开了信。

  信是陈怀义写来的,在信中骂了一通。

  自从过完年没多久,朝廷就开始了大乱斗,今天这个参奏那个,明天那个参奏这个,连皇后娘娘的娘家钱家的姻亲申国公府都被挖出了收受贿赂,强抢民女这种恶事。还有韩侍郎去督造运河北边延伸段时,克扣朝廷下发给服役百姓的口粮……

  这些事有些是真的,有些是莫须有被人陷害的。

  但现在几乎三两天就有人被参奏,还言之凿凿,都来不及查到底是真是假,刑部和大理寺累积了一堆的案子,还有不少官员被拉下马入狱。

  当然,陈怀义这种官场老人,自然从中察觉到了不寻常。

  他在信中感叹,有时候都怀念在连州时的清贫简单生活,每日处理衙门公务,休沐时,与三两好友出城爬山玩水,品尝当地特产,充实而又单纯。

  刘子岳看完信只长长地叹了口气,不用说,这又是他们在玩权力斗争的游戏。

  他再一次庆幸自己跑得快,不然这回闹这么凶,肯定有哥哥牵涉其中,最后又要他去背这口黑锅。只是不知道他跑了,哪个倒霉蛋又会沦为他们的替罪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