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探花为王 第三百一十七章 提举衙门

《探花为王》第三百一十七章 提举衙门

作者:瑞格尔 字数:1978 书籍:探花为王

  第三百一十七章提举衙门

  郑一官和刘香儿之间的战争,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之间就能分出胜负的。这场提前爆发的郑刘之战,对于大明的普通百姓来说,就好像发生在天边的事情一样,跟他们扯不上多大的关系。对于远在松江府的李文博来说,也是一样。

  虽然李文博其实对这次的郑刘之战,心中还是十分的关注,但他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窘迫的问题,那就是他手上可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哪怕李文博已经得到了苏州张家和沈家的鼎力相助,哪怕李文博已经成了余杭张家的姑爷,但他手上可用的人依然捉襟见肘。

  浦东码头新建的晒盐场,每天都在不停地晒盐,粗盐已经收集了一大堆,但要加工提纯,还需要十分繁琐的几道工艺,加之上晒盐留下来的苦卤水,那里面可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

  然而李文博即便明知道那里面全是宝贝,也设立了化工精炼厂,但他想要将苦卤水中的化学物质提炼出来,依然感觉有些无从下手。

  苦卤水中蕴含着丰富的钾镁磷等化学物质,这些东西可都是现代化学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即便以现在的条件,还不能将它们提炼加工成其他各种化学物质,就算只用来制造化肥,只要推广开来,也能大量增加土地的单位亩产,更别说用来制造化学杀虫剂了。

  李文博现在能想到的苦卤水的用场,也只有农业化肥这一个用途了,而且这也是立足现有手段,他能够做到的唯一用途。

  在率领香香号等六条新式舰船回到浦东码头后,李文博将围剿鞋子岛海盗的事情写成奏章,连同鞋子岛匪首王瞎子,直接被押送到了京城,交由朱由检亲自处理。

  而在鞋子岛上的缴获,绝大部分被充作了从余杭张家‘租用’五条战舰的租赁费,剩下的作为军费开支和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又支出了一部分。最后在账面上,就只剩下了不足三万两银子。

  区区几万两银子,即便是朱由检再怎么抠门,也不至于让李文博给送进国库吧?但李文博在奏章中还是写的清清楚楚,至少,他要让朱由检知道,打仗,其实也是可以赚钱的,这三万两银子,就是他围剿鞋子岛海盗的时候赚到的!

  当初李文博南下的时候,朱由检可是只给了他‘江浙闽广沿海诸府靖边巡阅钦差’这么一个光头差事,连一毛银子都没拨,所有的一切全得靠李文博打秋风打来。

  好在李文博现在也算是个‘负翁’,跟张家、沈家他们也算是有些交情,再加之上又是余杭张家姑爷的身份。李文博才能利用香香号和希望号、开拓号等新式舰船,组成钦差水师行营,剿了鞋子岛的海盗。

  而他率领钦差水师行营南下时所有的花费开支,其实都是李文博自己垫付的,若不是剿灭鞋子岛的时候还算是有些收获,李文博这可真算得上是赔本赚吆喝了。

  当然,凭借他现在手上那仅有的六条新式舰船,其中三条连一丁点的武装都还没有,想要远征大员岛,剿灭劫走南下商船队的尼德兰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李文博可以凭借剿灭鞋子岛海盗的事,证明他有剿灭海盗的能力,而且也正在为剿灭海盗而努力!

  最主要的是,江浙闽广沿海诸府靖边巡阅钦差的头衔既然已经落在自己的头上,李文博无论如何,都得想办法保住这个头衔,这对他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是大有益处的!

  何况,在崇祯二年的冬十月,关外的鞑子兵锋将第一次直至大明京师!从十月到第二年的正月,整整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后金鞑子的兵锋甚至围困了整个大明京师,崇祯皇帝也不得不下令天下勤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己巳之变’!

  这也是辽东的鞑子兵第一次震动整个大明国,虽然最终也没能攻破京师,但却实实在在的造成了天下震动,后金鞑子的名声,也第一次传遍了整个大明国!

  李文博现在要做的,就是保住他头上的钦差头衔,直到朱由检下旨天下勤王时,他就可以利用江浙闽广沿海诸府靖边巡阅钦差的身份,率领钦差水师行营北上勤王。否则,以他区区六品知府同知,提举商会局这样的闲差,一无兵二无权,有什么理由进京勤王?

  回到浦东码头后,从张家‘租赁’来的希望号等五条新式舰船又继续北上,回到了余杭,进行检修和另外三条舰船的舰炮加装工程。而香香号和新星号则继续留在了浦东码头,干回了老本行,跑起了商业运输。

  而自从浦东码头附近的住宅区建成之后,李文博就直接将苏松商会局的牌子挂到了住宅区其中的一个府邸上,把家也从苏州同知府迁了出来,迁到了浦东住宅区,一家老小也大多都迁到了浦东。

  反正对李文博来说,苏州同知就只是个闲差,有苏州知府在上面顶着,也没多少事会落到他这个同知头上来,需要他这个知府同知去处理的,他只需要管好商会局和清靖海域这一摊子事就行了。

  而苏松商会局提举衙门都搬到浦东来了,松江府的松江织造处,自然也跟着搬了过来,而苏州府的苏州织造处,也跟着在浦东住宅区盘下了一处宅子,以便于拜见顶头上司的时候,能有个落脚之处。

  而在李文博的苏松商会局提举衙门旁边,则是苏松商会局同知提举刘彧刘公公的住所。刘彧之前因为害怕年底的时候完不成朱由检下达的新增一百万两岁入的目标,躲回了京师,四处求爹爹告乃乃,想要换掉头上的同知提举苏松商会局的差事。

  直到李文博在松江搞出个首届苏松商品交易展览会,并且一举就为国库增加了将近五十万的收入,甚至连皇帝都惊动了。有了如此大的功劳摆在面前,刘彧哪还能不明白,区区一百万两,对李文博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而已。

  如此一来,苏松商会局同知提举的差事瞬间从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馍馍,刘彧自然也就着急忙慌的从京师又跑到了江南,而且听说李文博将提举衙门放到浦东后,几乎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同知府也放到了浦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